<h1> 2017年5月11日中午,我校陈基华校长应五指山市水满乡中心学校之邀,带领郑萍萍、王娟、林碧盈等老师送教下乡。一路翻山越岭,经过将近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见到了这所山区小学的“庐山真面目”。</h1><div> </div> <h1> 这所学校依山而建,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美观整洁,各种教学设施也很现代化,硬件条件甚至比许多城区小学要好得多,这点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h1> <h1> 陈校长一行人不顾路途疲劳,先参观了校园环境,接着和五指山水满乡中心学校的相关领导商量了第二天展示课和座谈会的安排问题。</h1> <h1> 从陈校长和学校老师的交谈中,从沿途老百姓的热情招呼中,我们才了解到,原来十九年前,陈基华校长、王会雄、何帮烧、李海锋、王洋、高荣积六人积极响应海口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到通什市五指山乡(即现五指山市水满乡)进行教育扶贫,陈校长曾经在该校任职一年副校长。</h1> <h1> 为什么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呢?十九年前的水满乡,可以说极其贫穷、落后、封闭甚至是愚昧的,老百姓生活比较懒散,“坐等靠要”的思想极为严重,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造福五指山人民,政府决定进行扶贫,教育扶贫则是重中之重。<br> 当年陈校长一行人下乡时,五指山乡没有通水,没有通路,没有路灯,每次往返全靠悬崖边的土路,晴天沙雨天泥,令人望而生畏;雨衣、水靴和手电筒是政府发的“三剑客”。以至于陈校长今天看着盘山的崭新水泥路,居然找不到当年的影子,仿佛从没来过。</h1> <h1> 当年陈校长来到学校,亲眼目睹了现状,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校园到处是枯枝落叶,教室、办公室卫生极其脏乱,鸡、狗、牛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根本就没有丁点的校园气息;教师队伍素质低下,教学理念落后,全靠一本书一支粉笔来上课;教师团队缺乏凝聚力,没有集体荣誉感,教师之间矛盾重重,人际关系极不和谐,更谈不上教育教学管理,可想而知,陈校长肩负的教学扶贫任务有多么艰辛!</h1> <h1> 可是,他把面临的巨大压力变成了自己工作的动力,先从改造教师思想开始,提高他们的教师责任感。再从提高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着手,手把手教会这里的老师如何备课,如何写教案,如何写听课记录,如何说课,如何上课,如何批改作业……他真心的指导感动了许多老师,甚至有老师听得直抹眼泪,因为这些教师的基本功对于以前的他们,完全是一片空白,更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这样手把手教给他们,他们第一次真正感悟到课应该怎样去上……<br> 除了提高教师基本功,还注重学校的教研活动的质量,教研从实从严,注重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一年后的教学节上,有老师已经能够上出比较完整、比较有吸引力的课,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提高,有的班级平均分从二十多分提高到六十分!完全消除了零分现象!<br> 除此之外,还引入了教师坐班制、开展每周卫生评比、升旗仪式、组织教工篮球队、组织学生合唱比赛,丰富教职工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他们感到了工作和学习、生活的快乐……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正轨,当年陈校长教给大家的一套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天。<br> 与此同时,如何给师生们创造一个安全美观的环境也成为了当务之急。校园里猪狗乱窜、鸡鸭成群、牛儿悠闲吃草的画面,你能想象得出吗?因为这所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校门,学校想改造又没有资金,怎么办?五指山不缺的是树呀!陈校长发动了全校师生和家长,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动学生和家长上山砍来竹子,利用放学时间,亲自带领老师和学生动手扎成篱笆,筑起了高达五米的围墙,学校有了属于自己的校园,这在水满乡也属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呀!<br> 图中这条不足五米的小路,当年是师生们进出校门的一个小土坡,担心孩子们雨天容易滑摔,陈校长决定把路修起来,只能就地取材。可五指山靠山却没有石头,咋办?全部下河找!无论烈日下还是暴雨里,陈校长亲自带领着老师下河搬石头,家长们被感动了,也主动加入了这一行列。一锄头一铲土生生凿出了这条斜坡水泥路,他们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家长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这条小路,仅有的几包水泥,还是陈校长去镇政府蹲守“讨”回来的!整整用时一个月,孩子们进出校门终于有了一条安全的通道!</h1> <h1> 校园安全了,但是放学铃声一响,学生和老师都一哄而散,不愿逗留,怎样让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孩子们享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这又是陈校长要思考的问题。<br> 先让校园变绿,再让校园变美,最后还要让校园充满生机!陈校长又“厚脸皮”地“讨”回了几棵小树苗,规划了校园一角,让学校有了自己的绿化,校园有了美丽的一角。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陈校又带领发展山区体育,做了爬竿、跷跷板、秋千、乒乓球桌……从此,师生们在校园里留下了阵阵欢声笑语,孩子们对校园流连忘返……</h1><h1>(图中左下角就是当时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手工制作跷跷板)</h1> <h1> 支教期间,还借助海口的教育力量组织了多次教育交流及扶贫工作。</h1> <h1> 一次次齐心协力修建学校,一次次充满快乐的集体活动……老师们的心开始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与日俱增,校园和谐了,快乐了,团队意识增强了,业务素质提高了,老师们有了“家”的感觉……<br></h1><h1> 时过境迁,当年的校园虽不复存在,但当年亲手种下的仍郁郁葱葱的柏树,已经斑驳的小路,却见证着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过往……</h1><h1> </h1> <h1> 一段段深情的讲述,听者无不动容。陈校长却说:“我也感谢到五指山支教的这段人生阅历,它是我一生的财富。它使我改变了急躁的个性,使我不断地反思归纳自己的教学教育经验,使我深感教育责任的重大。同时,我也收获了人生最可贵的友谊,这些年能得到大家的记挂是对我五指山支教生涯的最高奖赏!”“当年和我一起支教的王会雄、何帮烧、李海锋、王洋、高荣积老师也是如此,虽然如此艰辛,却把心、把情、把爱都无私奉献给了各自支教的学校。”“何老师、高老师和王老师他们比我还要辛苦,每天得在悬崖边的土路上骑着摩托车奔波十多公里,才能去到学校上班,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哪!但他们和我一样,义无反顾投身到支教工作中,为山区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h1><h1> 的确,陈校长只是当年支教老师的一个缩影,如今的我们只能靠想象去体会他们的艰辛,去感受他们那一颗热忱的心……</h1><h1> 王老师告诉我,这些老师支教结束后,主管乡教育的副乡长如此评价他们几个人的工作:“因为你们的辛苦付出,五指山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环境变美了,教师素质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感、荣誉感、凝聚力增强了,学校管理规范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师生的精神和气质发生了改变。你们为五指山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开启了五指山教育的新篇章,对五指山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指山人民将会永远记住你们的付出,永远不会忘记……”</h1><h1> 大爱无言,大象无形!难怪多年来,五指山的老师和老百姓一次次热情相邀,总盼着陈校长能够再回水满乡!难怪我们都感受到那一份格外热烈纯真的情感!</h1><h1> 三位上课的老师更是暗暗下定了决心,明天一定好好给五指山的师生们上好这一课!</h1> <h1> 第二天,首先由郑萍萍老师给三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节语文课——《鹬蚌相争》。这节课曾经在去年海南省阅读教学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但是把它带到山区,给这里的孩子上课,是否会“水土不服”?老师执教之前做出了种种预设,及时在课堂中进行了教学策略的调整。</h1><h1> 最终,在老师一步步的引领下,在老师充满鼓励的眼神里,在老师真诚的赞赏中,原本腼腆内向的孩子们逐渐露出了开心纯真的笑容,越来越愿意表现自己,课文读得越来越有感情,故事讲得越来越生动,最后学生上台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更是逗得在场的老师都笑出了声。</h1> <h1> 第二节由王娟老师给二年级的孩子上了一节数学课——《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在刚刚结束的学校教学节活动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h1><h1> 课堂伊始,老师拿出了绿油油的香蕉,让学生帮忙分一分,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h1><h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老师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最后明白了“余数”的概念。</h1><h1> 学生亲自操作进行学习,主动思考,发言积极,俨然成了课堂的小主人。看!孩子们学得多专心呀!</h1> <h1> 学生学得认真,我们的陈校长和水满乡中心学校的韩校长也一直在专心聆听,每一位老师也都用心观课,做好听课记录,生怕漏了哪一个细节。</h1> <h1> 上第三节课的是年轻的林碧盈老师,她执教的《小螺号》也在去年海南省音乐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都说五指山的黎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孩子在音乐课上表现如何呢?</h1><h1> 看看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老师明亮的目光,仿佛由林老师带着他们走出了大山,来到蔚蓝的海边玩了个畅快,个个吹起了快乐的小螺号呢!</h1> <h1> 在林老师上第三节课时,陈校长和郑老师被邀请去三(1)班听了一节思品课——《小蜜蜂在行动》。<br> 课后,他们肯定了执教老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让学生写贺卡表达对劳动者的尊重是课堂的亮点。<br> 同时,也对这堂课提出了建议:1.情境的创设脱离孩子的生活实际,完成学生的感悟比较空泛,建议从身边找劳动者默默付出的例子,比如自己的老师、家长是如何辛苦劳动的。2.教学环节要更加清晰,每一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心里要清楚,要逐层推进。3.上台表演的环节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脱离了生活实际,可以考虑具体如何操作。4.建议教师出示的贺卡格式要规范。5.板书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总结性,建议重新思考板书体现的教学逻辑。</h1><h1> </h1> <h1> 上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交流。陈校长受邀先发表了自己阔别多年再次回校的感受:“校园的硬件改变了,环境甚至比我们龙华小的都要好,教师的气质改变了,这些变化使我感到很欣慰。但是感觉到学生的气质还没有改变,说明教学的软实力还有待提高。”</h1><h1> 接着,他鼓励在场的所有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里没有所谓的专家,不用说客套话,只谈听课后真实的感受。”</h1><h1> 眼见还没有老师敢举手发言,就直接“点将”了曾经的“手下”王老师:“将近二十年过去了,肉长了一点,评课的本事长了吗?评给我听听。”</h1><h1> 在大家善意的笑声中,王老师第一个打开了“话匣子”:“听了郑老师的语文课,感觉她非常善于驾驭课堂,善于表扬学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讲解也很细腻,总之,她的课听得我很舒服。王老师的课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会什么是余数,学生学得很积极,让我也学习了。”</h1><h1> “嗯!不错!肉长了,评课的功夫也长了,没有白教过你。”又是一阵大笑,老师们不再拘谨,有更多的老师加入到发言的行列中来了。</h1> <h1> 三(2)班班主任向郑老师提问:“如果这堂课,我事先没有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学生还会有这样超常的发挥吗?”</h1><h1></h1><h1> 郑老师回答:“对于预习,课标中明确要求三年级学生要具备初步预习的能力,而读通读顺课文是预习的基本要求,这节课学生只是事先读通读顺课文,这是符合课标要求的。”</h1><h1> 陈校长接着话题说:“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有根据学生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的能力。不要学生能开奔驰,你却开拖拉机,你是追不上的;或者学生只能开拖拉机,你却开着宝马远远跑在前面,学生也追不上你。这样的课无法成功。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预设好有可能出现的状况,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他生动幽默的比喻得到了老师们热烈的掌声。<br> 这位老师又接着问:“如果是作为常态课,您会这样上课吗?”郑老师回答:“会。寓言这种文本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这样上,既然寓言故事是靠口头流传下来的,就必须要教学生去讲好故事,这和课标中提出的‘能大致复述叙事性作品’的要求也是相一致的。”<br> 又有一位老师说:“郑老师的课堂十分善于评价学生,设计的教学也很有层次性,从读到背到说,循序渐进,尤其是朗读指导十分到位。平时我们可以怎么进行朗读指导呢?”<br> 郑老师回答:“的确,朗读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进行指导,比如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比如教师的评价引导,比如可以教学生使用一些朗读符号等,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来使用不同的方法吧!”<br> </h1> <h1> 陈校长接着说道:“看起来大家还是有些拘谨,也因为时间关系,我来谈一谈吧!”<br> “首先,想让学生把课文读好,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朗读功底,不要埋怨学生,这是对教育的犯罪。至于怎样表扬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朗读,根在老师,就像我表扬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大胆尖锐,下次你就更大胆了嘛!”<br> “下面我来就这两堂课谈谈感受。郑老师的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呢?一、课堂上老师的表现力。老师是什么情绪,就会传递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带着快乐的情绪走进教室,才能感染学生。二、学习她跟学生的互动。课的设计理念、课的结构我们一时学不来,但是你们注意到她是怎么指导学生朗读的?怎么邀请学生勇敢地上台表演的?学生表演后她是怎么评价的?她的目光中是如何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细节。三、学习她对课堂的专注度。她非常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好与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都给予了及时的评价。四、态度可亲可爱。你可以不漂亮但是一定要可爱,女老师上课,脸上一定要有笑容,不要黑着脸,跟斗鸡似的,你的笑容可以创设出宽松的学习氛围。五、要有语言的感染力。学会说话是一个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要求,语言不止是口头语言,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至关重要,课能不能有感染力,你的语言是否生动非常重要。六、板书。老师一定要把字练好,板书的内容、书写的位置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br> “王娟老师的这堂数学课,基本上出了自己的水平。关注了数学的原理,关注了余数的概念,这点把握得很好。教学过程层次感很清晰,学生参与度较好,个别学生的表达非常准确,让我吃惊。老师有表扬学生,但是感情不够,没有真心使学生感到快乐。比如上台分得好的学生,我会表扬她——你不仅会分,而且表达得很有条理哦。再摸摸她的头,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性,数学课本来就比较枯燥,如何上生动比语文课要难,听到一节精彩的数学课也很难。”<br> 话锋一转,陈校长又对大家说:“我们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看了就忘,看一点学一点,学一点用一点,慢慢就会有进步!”</h1> <h1> 陈校长这一番话,既是客观到位的评课,又包含了对老师们的殷切期待,听得大家连连点头。<br> 有位美术老师提问道:“陈校长,我有个烦恼,我的学生好像不喜欢画画,课堂上我只要帮一个孩子画了,其他孩子就等着让我帮他画,我左右为难。怎么办呢?”</h1><h1> 陈校长答道:“手指有长短,人还有长得帅和不帅的,这很正常。首先,学生喜欢你画的画,这是好事。你可以试着对已经画画的学生说‘老师看谁画得最好,我就帮他修改’;如果是没有画画的学生,你可以对他说‘你画一幅画,老师就送你一幅老师的作品’,甚至可以把你的美术课搬到教室外面去上。记住‘兵是练出来的’!学生也是‘练’出来的!”</h1><h1> 老师们对陈校言辞恳切的回答报以了热烈的掌声……</h1> <h1> 有人说:“世间最美好的相遇就是久别重逢。”可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当天晚上,陈校长自掏腰包,邀请了当年一起并肩奋斗的兄弟姐妹齐聚一堂,他对大家说:“将近二十年过去了,看着大家还健康,还快乐,我就知足了!”朴素的话语中却饱含着彼此的牵挂与深情,眼角不觉湿润了。大家相谈甚欢,言语不能表达的情感,就唱起那一首首黎族山歌,跳起那一支支黎族舞蹈吧!<br> 大家追忆当年的艰辛工作,追忆当初的教育梦想,才发现,时光荏苒,年岁渐长,不变的是对山区孩子的关爱,对教师行业无悔的选择,对教育的情怀!<br> 夜已深,大家紧紧相拥,也不知道是谁握住谁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舍不得说出一声再见……</h1> <h1> 这次下乡送教,虽然时间只有一天半,但是对于龙华小学的老师而言,这是一次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是一次灵魂的净化,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亲眼目睹了教育的另一个角落;对于水满乡中心学校的老师而言,也让他们更为真实地领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智慧,带给他们更加深刻的思考与体验。</h1> <h1> 沟通与交流,对于双方都是成长的良好机遇。双方的校长正在酝酿着如何把这份教育的交流延续下去,真正做到“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陈校长说:“现在的山村小学,鸟语花香,美不胜收,教学设备先进,教师工资提高了,人民生活幸福了,可是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还停滞不前,学生气质和学业成绩还有待提高。如果有需要,龙华小学有胸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山村学校教育的发展,如有需要,必尽所能给予指导,使当年的支教精神得以延续!”</h1> <h1> 一句郑重的承诺,道出了一位海南教育人的责任,道出了一份大爱的情怀!</h1><h1> “天涯海角有尽处,此情绵绵无绝期!”让我们真正为海南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迎接未来教育的曙光!</h1> <h1> 谨以此篇致敬下乡支教的老师!致敬默默坚守在山区的海南教育人!</h1> <h1> 此美篇于凌晨在学校微信群里发出,得到了尚未入眠的老师的评价。</h1> <h1> 透过文字,陈校长看到自己人生中这段真实又动人的岁月,不禁感慨万分。他在凌晨3:21写下了这样一番话:</h1> <h1> 短短半天,此美篇陆续得到许多关心教育的同志的转发,其中有海南省小语会会长邢益宝老师、有龙华区教研室主任符影、龙华区数学教研员张璐老师……大家的支持是对默默奉献的教育人的极大鼓舞!下面截取一些评论如下:</h1> <h1>以下是部分老师的评论:</h1> <h1>以下是部分家长的评论:</h1> <h1>三(4)班梁筱芊家长的评论:</h1> <h1>三(4)班范福扬家长的评论:</h1> <h1>三(4)班蒙义杰家长的评论:</h1> <h1>三(4)班钟蕙家长的评论:</h1> <h1>三(4)班林勇呈家长的评论:</h1> <h1>三(4)班李钰婷家长的评论:</h1> <h1>五(3)班张超恒家长的评论:</h1> <h1>五(3)班许郑沂悦家长的评论:</h1> <h1>六(5)班马啸家长的评论:</h1><h1>@郑老师 郑老师,我差不多是流着眼泪,拜读完全文的。以前对陈校长不了解,读完文章才知道陈校有在五指山水满乡工作的经历。感觉陈校好有爱!大爱啊!感谢陈校长,让我懂得什么是大爱!曾经为学校的建设付出这么多心血,亲自带老师们下河搬石头、蹲守“讨”水泥、“讨”树苗,多么不容易,一般人都做不到的,陈校做到了,这是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才能做到的,陈校的工作真心让我感动满满!看到郑老师为孩子们上课,讲课非常好,讲解细腻,教学技巧一流。课后的经验交流,您对大家的“提问”,智慧的回答。让我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以及寓言和讲故事的关联。您能够很好的驾驭课堂,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上课氛围愉快、学生们在老师的真诚赞赏中敢勇于表现自己,有感情地讲故事,读课文。相信孩子们收获了肯定,得到鼓励,性格会更自信。我一直没有机会听您讲课,但和您沟通交流,您说话听着特别舒服,特别喜欢和您说话。我的孩子很有福气,可他还不懂得感恩惜福。您已经教他四年了。孩子经常欠作业,不听话。惹您不高兴。您也不放弃对他的教育及帮助!今天我让他读完这篇文章,让他知道,过去乡村里的孩子上学条件这么艰苦,都没有放弃,都这么勤奋学习。希望他会有所羞愧自己过去的行为。今后应该刻苦努力,不能再这样庸懒散漫!我上学时没有像郑老师您这样优秀的老师给我教课,咱们班的孩子们都是好有福的,能够在这么好的学校里读书,还有这么优秀负责任的的陈校长、郑老师,王老师,潘老师给孩子们教课。应该还有一颗知足、感恩的心来读书,这样才对得起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和家人们的期望。您的美文我收藏了。郑老师文笔杆杆滴!今后我会时常阅读您的文章,对于我这个年龄的“老学生”来说,已经离校多年了,感觉心态容易浮躁,已经失去了一种纯真和上进。今天这篇文章对我的激励很大!!感谢郑老师!!</h1> <h1>二(7)班冯苗苗家长的评论:</h1> <h1>二(7)班杨琪柏家长的评论:</h1> <h1>二(7)班李奇隆家长的评论:</h1> <h1>四(5)班陈世精家长的评论:</h1> <h1>四(5)班李玥儒家长的评论:</h1> <h1>六(2)班李宗儒、陈振嘉家长的评论:</h1> <h1>六(2)班韩诗佳家长的评论:</h1> <h1> 除了直接评论,还有不少关心教育的同志都为传播这份正能量而默默转发、发表感受。</h1> <h1> 仅仅一天,美篇的点击量超过了五千,这份如火的热情感动了陈校长,夜深人静,他难以抑制自己的情感,再次写下这内心独白:</h1> <h1> “以心换心,以情换情。”这是陈校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的真心真情也赢得了大家的真心真情!五指山如此,九小如此,龙华小也如此!</h1> <h1> 大家的转发和评论由于美篇软件图片容量有限,并不能一一呈现,只有心怀感恩!从你们的关心中我感受到了你们柔软的内心,你们散发的正能量,你们关心教育的情怀!感谢大家的支持!</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