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在母爱中温润

彦妤

<h3> 母亲六十七岁生日那天。老天似解人意,十一月的天竞如春天般温暖,连笼中的鹩哥也欢快地鸣唱。母亲微笑着在逗鹩哥。看着母亲高兴,我的心里也暖暖的。当转身看到母亲微驼的身影和在阳光下闪光的缕缕银发,心里酸酸的,不知不觉泪盈双眼。操劳一生的母亲已让岁月无声无息地打上烙印。</h3><div> 母亲出生在鲁山县张良镇张南美丽的荷花塘畔。也许是荷花仙子的垂爱,母亲从小漂亮、聪明,邻里乡亲都喜欢她。母亲是独生女,但出生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娇生惯养,而是过早的学会乖巧、孝顺、吃苦耐劳。舅爷是位读书人,受他的熏陶,母亲爱读书,很早就读过四大名著,会背很多歌谣。记得我们小时候,晚上母亲总是给我们姐妹几个唱歌谣,讲故事。我们越听越想听,缠着母亲讲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姐妹几个去模仿小红帽、七仙女下凡、狼外婆。母亲看着我们几个,微笑不语,满眼的慈爱。现在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div><div> 母亲上初中时,已出落的亭亭玉立。同学们嬉笑她,喊她野竹竿,她拿着自己的绿书包狠狠摔过去,同学们一哄而散。母亲解了气,见同学们如此怕她,就把头仰得高高的,像只骄傲的白天鹅。难怪外公给母亲起名叫“娥”呢!不过这个“娥”并非是那个“鹅”。 </div> <h3> 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母亲从小就知道顾家。上学走时,外婆蒸些黑面窝窝让她带着,放学回家,母亲的黑面窝窝竟变成了白面馍。母亲把白面馍递给外婆,外婆很奇怪。母亲笑着说:“放心吃吧,我帮班里条件好的同学补习功课换的。”终因家里贫穷,母亲还是辍学了, 这是母亲终生的遗憾。<br></h3><div> 母亲是当地出了名的美女。县里国营照相馆下乡照相,要找几个漂亮姑娘拍样板照,大家推荐了母亲。后来国营照相馆的师傅每次去张良,就让母亲拍样板照,母亲总是欣然接受。母亲拍的古装照如仙女下凡,被县剧团看中了,免试让母亲去剧团工作。舅爷是个文人,坚决不允许母亲去唱戏。拍照时间久了,照相的小师傅看上了母亲,请他的师傅高兆林做媒。于是,母亲嫁给了父亲,来到了县城,建立了幸福家庭。听母亲说,出嫁那天,父亲骑着自行车去张良迎亲,过河的时候不小心 把新鞋也掉到了河里。母亲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总是笑眯眯的望着远方,仿佛回到了从前和父亲在一起的快乐时光。</div> <h3> 母亲相亲时,看到父亲家是瓦房,心想在县城里条件不错吧!嫁给父亲后才发现,屋檐是瓦,上边都是草房。奶奶家人口大,父亲的兄弟姐妹们又小,贤良能干的母亲没有说什么,而是默默地帮父亲扛起了生活重担。在县城的几十年里,母亲吃了很多苦。我曾好奇地问母亲:“您嫁给父亲后悔吗?”母亲摇摇头,说:“我嫁的是你父亲,又不是嫁给房子啊-----我们现在不是也住上楼房了吗?!”<br></h3><div> 我们姐妹三个之间,年龄相差两岁,靠父亲一个月28块钱的工资维持全家生活很困难,母亲就去烟站做临时工。我曾跟随母亲去过烟站,一麻袋的烟母亲扛起来就走了,像壮劳力一样。母亲上夜班的时候,外婆照顾我们姊妹几个。大冬天缺吃少穿,母亲脚凉,就用塑料袋裹住脚保暖,半夜回家,去塑料袋的时候,发出滋啦啦的声音,塑料袋冻在脚上,把脚粘烂了。两个妹妹小,我听到声音,知道母亲一定很疼,把头蒙在被窝里默默流泪,可母亲从来没说过疼。</div><div> </div> <h3>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开始自己做生意,生意是从帮别人卖衣服开始的,卖一件衣服提成五角钱,母亲来回奔波,吃尽了苦头。乡下每个月都有庙会,为了多赚些钱,母亲总是骑车跑几十里赶会头,风尘仆仆,晒得黑黝黝的。晚上回来时,母亲会给我们捎几个火烧馍。记得一次,母亲和别人一起去栾川赶会,回来的路上天黑星稀,山路难行,司机道路不熟,刹车失灵,车蹿箭似的往悬崖下冲,车上的人都感觉活不成了,万幸,悬崖边一块巨石挡住了车,车上人下车抱头大哭。母亲到家已经是深夜两点多了。外婆看到母亲头上的血包吓坏了。问母亲是怎么回事,母亲就像什么事没发生过一样,笑笑说:“没事,不小心撞了一下,过两天就好了,别让孩子们听到了。”外婆转过身偷偷擦去眼泪,给我们掖掖被子自言自语:“还好,回来了。”后来,慢慢的,母亲知道了进货的渠道,开始自己进货,先是购进做成的衣服,后来又去武汉、上海,进回来布匹,自己雇人加工。就这样,家里的条件慢慢好了起来,母亲把我们姐妹几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人见人夸。</h3><div> </div> <h3> 1987年,父亲开了县城第一家私营照相馆----文化中心照相馆,母亲支持父亲,不再卖服装,当上了老板娘,开始学摄影。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母亲和父亲一起举办首届跨世纪摄影展览,成立县摄影协会,培养了百余名徒弟,引进先进的彩色扩印技术。有时候和母亲拉家常,母亲还会自豪的告诉我们啥是显影,啥是定影,怎样给照片着色。后来父亲病逝,母亲受打击太大,睹物思人,心情悲伤,母亲很少去照相馆了,在家里照顾年迈的外婆和我们姐妹几个的孩子。母亲喜欢家里热闹,看到小孩子甜甜的叫着外婆,她脸上就露出灿烂的笑容。 </h3><div> </div> <h3> 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的孩子也长大了,母亲依然在为我们这个爱巢奉献着。母亲每天除了照料九十岁高龄的外婆,给我们做饭,就是逗鹩哥,教鹩哥说话。两只鹩哥是父亲给母样买的,已经十岁了。母亲是在用这种方式寄托对父亲的思念吧! </h3> <h3> 中午,在郑州大学上学的儿子给母亲打回来电话,祝福母亲生日快乐,让母亲保重身体。母亲满脸的幸福:“陇娃, 外婆很好,不要挂念,自己在外边照顾好自己,回来婆给你炖鸡吃啊。等过几年婆还要给你带孩子呢,那时候我们家就五世同堂了。”母亲的脸上漾着幸福的笑容。<br></h3><div> 母亲的爱,早已在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时时影响着我们心存善良,坚毅前行,笑对生活,打造幸福的爱巢。</div><div> 每当看到微笑的母亲,我都会对现在的生活倍感珍惜。因为岁月,在母爱中温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