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那是一段儿时的记忆,就象长焦镜头中的人生焦点,异常清晰,难以忘怀; 又象封坛百年的 "女儿红"酒, 格外醇香,令人陶醉。值此又一个儿童节到来之际,复制下这段情感,以慰籍心灵。</h3> <h3> 我从小生长在一个美丽的小山城——罗田县城。它位于鄂东大別山腹地,近三面临河,一面靠山。这里蓝天白云,群山环抱,碧水荡漾,绿树成荫,宁静祥和。</h3><h3> 发源于城东百里开外石柱山的罗田河,带着大山的灵气,自东向西,蜿蜒而下,途经山城时绕了一个大弯,最后才依依不舍的向西流去,汇入长江。人们感恩河水留恋山城的情义,把这一段河称之为"义水河" 。</h3><h3> </h3> <h3> 在城南的护城河堤城墙上,有一个青砖砌成的圆拱古南城门,城门下是一座可通卡车的木桥。那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山城连接南北交通的唯一桥梁,大家都叫"南门大桥"。</h3><h3> 说是大桥,其是一点也不高大。桥面不宽,只能勉强通过一辆卡车,沒有人行道,每逢有马车或卡车通过时,桥上过往的行人都要到桥面两边的桥墩上避让,特别是进城卖柴卖菜挑担子的农民更难。桥身也不高,一到洪水季节,山洪下来,低矮的木桥就会被洪水淹沒,甚至冲毁,南北交通立刻中断。洪水过后还得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维修,给山城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些,当时很小的我亲眼所见,有时还和父亲一起站在桥墩上避车,记忆深刻。</h3> <h3> 为了彻底改变这个局面,六十年代初,山城人民在靠近木桥下游附近,新建一座石拱水泥公路大桥。当时可谓是山城最大的一项工程了。据妈妈回忆,那时县里专门开了动员大会,县直机关干部职工都分有义务劳动任务。妈妈她们白天上班,晚上就到河里挑沙,完成砌圆型桥拱墩的土方任务。</h3><h3> 当时我家住在城南的土产公司,后为早期的汽车站, 离新建大桥工地较近。有一次工地放大炮,按要求妈妈备了干粮和水,带着我和妹妹到城西二三里外的沁水岩山沟里躲了一天大炮,晚饭时才回家。</h3><h3>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座漂亮的六拱水泥公路大桥建成了。新大桥椭圆型的桥墩,半圆型的桥拱,高高的桥身,桥面较宽,中间通汽车,两边是人行道,桥两边的栏杆上还装有漂亮的桥灯。</h3><h3> 新大桥因建在城南,故命名为"南门大桥",现更名为"罗田大桥"。</h3><div> 新大桥建成后,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城南北交通问题,而且以它厚重, 稳固, 美观的造型,成为山城的地标建筑。</div><div> 远远看去,弯弯的义水河,雄伟的南门大桥,巍峨的老塔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div> <h3> 在文化生活贫瘠的那个年代,我又处在贪玩好动不安份的年龄,因此桥下河里就是我最好的去处。</h3><h3> 初夏,我们会到南门河对面沙洲地的桑园里,爬上湖桑树上采摘乌黑酸甜的"桑泡"(桑椹)吃,吃得满嘴乌黑乌黑的,连牙齿也不例外,张开嘴就象黑曼巴蛇一样。</h3><div> 每逢洪水过后,靠桥南的石崖和桥墩处就会冲出一个较大的水潭,这就是我们天然的游泳池。当然,我们最先游的是"狗爬式",然后才是各种泳姿。我们也会爬到桥墩和石崖上学习跳水,也是先从最简单的"冰棍"开始跳起。</div><div> 在闷热的三伏天夜晚,我们拿着床单,铺在桥下的沙滩上纳凉,一边享受着凉爽湿润的河风,一边数着天上的星星,听大哥哥们讲故事。</div><div> 在夏天的夜晚,有时我也会到河边捉"亮光虫"(萤火虫),特别是河边莱园里种的南瓜絲瓜开花时,亮光虫最多了。我将捉到的亮光虫放在小瓶子里用来照亮,有时学古人用来看小人书。</div><div> 偶尔,我和小伙伴们还会仿照鲁迅笔下<社戏>中的情节,从莱园里偷摘要成熟的豆子,装在小铁盒子里放在火上烤,待豆子在小铁盒子里炸响时就拿出来,摊凉后再打开吃,真香啊!</div><div> 一到秋天,大家都跑到河滩上放凤筝。那时的风筝都是自己做的,用长短不一的四根竹条扎成蜻蜓状的骨架,糊上纸,还用两根长长的纸条粘在尾部做飘带,系上线索后一个简易的风筝就做成了,然后拿到河滩上放,看谁的风筝放得高。</div> <h3> 除了上述的这些,我最爱的是在河里捕鱼。</h3><h3> 那时,义水河河水清澈,河沙清洁,生态环境极佳。河水里各种各样的淡水鱼类异常丰富,河沙里指甲般大小的小河蚌比比皆是,特別是像马口, 绿翅等特有的河鱼成群游动。</h3><div> 有一次,同班女同学童庆平傍晚随她妈妈到河里洗衣服,就徒手捉了一条二三斤重的大鳜鱼,令小伙伴们羡慕不已。</div><div> </div> <h3> 在河边长大的孩子深知鱼性,当然也会各种各样捕鱼的方法。当时我们捕鱼通常釆用的是"闹鱼"."阵鱼".捉鱼三种办法。</h3><h3> "闹鱼"实际上就是毒鱼。我们会选择一个靠近岸坎有鱼的地方,用沙撮埂将其围起来,然后就地取材,在附近扯一些马料草,放在石板上搓,搓出辛辣的马料草汁后一起放到沙围里,鱼会呛昏翻白。或者用生石灰直接撒进去,省力效果也不错。釆用这种方法,有时会"闹"很多鱼,而且对人体无害。</h3><div> "阵"鱼就是用一个瓷碗,上面罩一个中间有圆孔的纱布,里面抹上用麻油拌麦麸的鱼饵,埋在经常有鱼游动的水下河沙里,不到一会儿贪吃的河鱼会钻到里面吃食,待鱼较多时悄悄走近,捂住小孔将碗取出就"阵"到活的河鱼了。如此反复,有时一下午就会"阵"到小半桶河鱼。</div><div> 捉鱼也有两种方法。我们用粗铁絲做成简易的三齿小鱼叉,在河里追赶较大一点的绿翅, 马口等河鱼。这些鱼真蠢,沒赶几下就昏了,主动钻到我们不停踩动河沙的脚下,以为找到庇护所,谁知被我们的脚踩住。我们也会徒手在河岸坎边的石洞, 水草里捉那些喜欢躲藏起来的鲫鱼, 鲤鱼, 鲶鱼等底层鱼类,特別是河里发大水过后,从池塘里跑出的鱼多,更好趁浑水摸鱼。在水里摸鱼,也有风险,容易被牛蚂蟥叮咬,有时还会遇到水蛇, 脚鱼等。这些我都经历过,但与摸到鱼相比不值一提,那种摸到鱼的感觉真好!</div><div> 还有很多有趣难忘的事,……</div><div> </div> <h3>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山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洁美观的街道纵横交错,风格各异的高楼鳞次栉比; 义水河上新增了五座大桥,城区面积扩大了十几倍; 两岸河堤得到加固,并进行了美化. 绿化. 亮化; 沿河新建了义水外滩公园和若干个文化广场,以及绿化带和林荫小道等…...</h3> <h3> 不变的是,不忘初衷的义水河仍然围绕山城奔流不息,给山城带来阵阵灵动和勃勃生机; 肩负重任的罗田大桥依然横跨在义水河上,给人们提供交通便利和历史见证。</h3><h3> 啊,义水河,罗田大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