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他从农民到教授,从演员到文化传播公司老总,从山野乡间走到省城,从国内走到海外,他是从家庭生活和艺术道路上一路颠簸出来的民间艺术家陈家甫,在四川基层早就小有名气。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峨眉电影制片厂特型演员——邓小平的扮演者、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客座教授、西昌学院副教授陈家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深情关爱下一代</b></h3><h3> 2016年年底的一天,民间艺人陈家甫兴高采烈地来到我办公室,送我一张光碟,他自编、自导,并组织培养农民自演的一台戏《留守儿童成长记》首演成功,在四川农村的田间地头、学校、敬老院等地演出数场,观众前后达几万人。</h3> <h3> 早些时候听家甫聊过这部戏的构思,身为民间艺人的他演出活动都是在最基层,大多数时间奔忙在乡村,尤其是乡村学校,深切感受到乡村学校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师资不足、孩子疏于管理等。于是家甫萌发了写个乡村儿童戏的念头,从2014年10月起,他利用演出的空余时间,进行乡村学校调研,走访家长,先后数次深入射洪县偏僻的太兴乡采风、调研,并自筹资金30多万元组建起一支农民志愿者演出队伍。他的举动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据媒体报道,《留守儿童成长记》在太兴乡首演后,已有116名留守儿童的父母陆续返乡,把照顾孩子们健康成长和给老人尽孝道作为义务来履行。有观众在演出现场交头接耳地说:"这个写的我们村的张某某……""我们农村人也可以演戏咯。"十足接地气的剧情,让观众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在哭声中受到教诲,演出在不同的场地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h3> <h3> 《留守儿童成长记》能够顺利创演,得益于家甫长期活跃在乡村学校的舞台。1989年起他就在乡村学校为学生们演出,演出结束后他让老师们给作品提建议。这一时期他编写了大量有关青少年品德教育的段子,开始了他在乡村学校五年德育和安全教育的演出生涯。他经常从一所学校徒步到下一所学校,每到一处,校长哨哨一吹,学生齐铺铺坐在操场上,演出就开始,演出完师生掌声响起,陈家甫已悄悄收拾行囊赶往下一处。</h3><h3> 1991年1月21日四川日报曾报道南部县农村工作会上,三个人演一台戏,获得观众一致叫好。这台方言小品《谁来供我》《我怨谁》《父子情》等就是陈家甫带着妻子、徒弟创作演出的。</h3> <h3> 家甫是农民的儿子,一家人靠他养活。1993年他在家乡实现了"六个一":修建了一条公路、一个水池、一个花园、一片果园、一个养猪场和一个酒厂。父亲得了食道癌,母亲又摔伤瘫痪,那几年,他既要照料父母,又要办养猪场、林场,还要挤出时间参加各种演出,他离不开乡村舞台。这段时期他自编自演四川谐剧《后悔莫及》常常在田坝地头为村民演出。</h3><h3> 家甫的个人生活和艺术道路曾遭遇过七灾八难,但他二十多年来追求艺术梦想的那股劲儿支撑着他一步步朝前走,多少次气馁后更加奋发,绝望后希望更大。2016年他毅然拿出精力和勇气做《留守儿童成长记》这台公益戏。他经常说,是乡村老师和村民给他滋养,他要让自己这颗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回报生养他的这块土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感恩励志记心上</b></h3><h3> </h3><h3> 陈家甫幼年的学艺生涯是从南部县川剧团开始的。当年县川剧团有个拉二胡的老师,因为私下说"江青是苏妲己",后被人检举揭发,打成"右派",判刑20年,出狱后回到县川剧团打杂。陈家甫发现这位老师有学问、有本事,于是私下拜他为师,这也是他的曲艺启蒙老师。陈家甫跟他学打金钱板,老师不仅传艺,还经常用各种事例教导他演戏是高台教化劝人方,作品不能"杀飞刀"(哗众取宠),并且规定他每天写日记,每天写身边发生的故事。</h3><h3> 19岁那年,年轻气盛的陈家甫因为县川剧团没有解决他的编制问题,一人独闯过县委。"莽子(陈家甫小名)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啊。"县委书记一句棒喝,把陈家甫喊醒了,"没编制,不是正式演员,我照样打金钱板为老百姓服务,唱戏演戏是在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需要我这样的人,我就挣得到钱养活家人。"</h3> <h3> 2003年"非典"期间,陈家甫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于是自编自演金钱板《万众一心抗非典》、谐剧《你我他》,并制作成光盘,骑着摩托车带着有身孕的妻子到处宣传抗击"非典"。</h3><h3> 2015年他新编法治反腐海剧《法定乾坤》在成都龙泉驿区落地演出,司法部门的领导肯定该剧有正气、接地气,是依法治国、贴近生活的好剧。</h3> <h3> 因为长相酷似邓小平,有前辈推荐他到峨眉电影制片厂西南影视中心面试考核,经过几番周折,他成为峨眉电影制片厂特型演员——邓小平的扮演者。2012年春节,陈家甫被邓小平故里——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授予"荣誉村民"称号。他从一个仅会翻几个跟斗、倒立走几步的热血少年一路艰辛走来,成为一位受人喜爱的特型演员,他更加注重自身的艺术形象,注重作品的质量与导向。从那以后,他常常认真阅读有关邓小平的书籍、报刊,观看有关邓小平的电影电视资料,学习模仿邓小平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还仿写邓小平题词、题字,苦练书法。家甫的书法艺术颇具功力,对"邓体"书法笔意的领悟颇深,所书"邓体"形神俱佳。其作品先后被国内外有关机构、友好人士收藏。2014年荣获"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一等奖。</h3> <h3> 2010年是他和家庭的灾难年。6岁的女儿查出白血病,面对巨额医疗费,很多好心人都劝他放弃,而此时,在重庆的岳父也查出癌症。孩子和岳父身患绝症,积劳成疾的妻子也病倒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陈家甫和家人共同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与病魔进行的抗争。奇迹终于出现了,妻子病愈,岳父转危为安,女儿在同一时期入院的上百名白血病患者中幸存下来,能够正常上学正常生活,就连华西医院的专家教授们谈起来也无人不叹为奇迹。家甫说他女儿的生命是爱的琼浆浇灌出来的,他家人的健康是全社会的大爱铸成的,他要继续传播这种爱的能量。</h3><h3> 从家庭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家甫想感恩和回报社会,他主动关爱来自四川、重庆等地的11名身高不足1.3米的残障人士,收他们为徒,传授他们表演基本功,希望他们有谋生的一技之长。他关心慈善活动,多次参加慈善拍卖,自己分文不取。2010年,他受邀到香港参加慈善活动,与国际巨星成龙、香港著名影星曾志伟、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小莉等同台演出还分别合影留念。2012年6月,陈家甫参加由香港善学慈善基金会、成都慈善总会等单位主办的"善学弱视工程成都慈善筹款活动",他模仿邓小平题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书法作品现场捐出。由于家甫对慈善事业的热爱和支持,香港善学慈善基金向他赠送了铜牌作为嘉奖留念。</h3> <h3> 家甫曾受聘于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做主题为"践行群众路线,同心共祝中国梦"人口文化巡演活动的总导演。他精心编排贴近西南地区人们生活题材的剧本,如音乐情景剧《春天的故事》、情景剧《育龄姐妹的贴心人》、荒诞喜剧小品《审B超》、小品《计生宣传选秀》等节目,寓教于乐、寓教于理,演出获得一致好评。后又承办"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人口文化巡演活动,表现新型家庭人口文化,营造创建幸福家庭的舆论氛围。演出走遍峨眉山市、南江县、高坪区、岳池县、芦山县、冕宁县、米易县等地,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在繁忙演出之余,家甫尝试创作了大量的戏曲、小品、诗词作品,荣获中宣部、国家计生委及省市大奖。2014年8月,他创作的《磨道——陈家甫海剧诗歌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内容涉及交通安全教育、人口文化宣传、少儿励志等方面。作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弘扬社会主旋律,发人深省,其中四川金钱板《龙宫观镜》具有反腐教育的警示作用。从边远山区到乡村小院,家甫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舞台搬到百姓大众中间。他坚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抵制过低级媚俗演出,把崇高的价值观和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积极引导观众的价值取向。他反对炫富竞奢的浮夸、低俗媚俗的炒作和见利忘义的陋行,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淹没观众;主张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观众和市场认可,他说民间艺人也要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为广大百姓创作、演出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h3> <h3> 认识家甫已经七年了,在我印象中他就是个崇德尚艺、敬重舞台的民间艺术家,是新文艺群体中的代表。身为中国曲协会员、四川省曲协理事,家甫关注时事,关心协会工作,常年为百姓创作,为百姓说唱。有时,家甫也表现得呆萌可爱,有艺术人的天真劲儿,记得一次他聊完最近的创作演出情况,翻看着刊载有《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的《四川曲艺》杂志,笑着对我说:"秘书长,虽说我是个民间艺人,但我是按照中国曲协制定的《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在严格要求自己。"我从事文艺管理工作多年,相信德艺双馨的人才有发展未来!</h3><h3><br /></h3><h3><b>【四川省曲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 李蓉】</b></h3><h3><br /></h3><h3><br /></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