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上午从贵阳北站乘8点55分的高铁去凯里,已与当地导游联系好,派小车来接站,准备去西江千户苗寨。</h3> <h3>高铁一路穿山越岭,风驰电挚,沿途多在隧道中穿行。</h3> <h3><br></h3><div>西江位于凯里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是凯里周围规模最大的苗寨,约有1000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这里的房屋大多是木吊脚楼,都是用枫木搭成,依山势向两边展开,暗红色的枫木板壁在夕阳照射下一片金黄,如果游客秋天来此,可看到屋前屋后的巨大枫木红叶片片,丰收的景色真的很美.西江还有远迎闻名的银匠村,银饰制作巧夺天工。苗寨姑娘的挑花刺绣,制作相当精美。 </div><div> 西江是苗语音译,意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这里集中居住了1000多户人家,以“千户苗寨”而骄傲地吸引着四面八方好奇的目光.村寨前后青山绿水,环境优雅,田园风光与民族风情融为一体。这里是苗族歌舞之乡,节日多、规模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div><div> 寨子座落河谷,四面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源于雷公坪的白水河,蜿蜒流淌,穿寨而过。河水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从河两岸依着山势,迤逦向上展开,连绵成片的红彤彤板壁,在阳光照射下,一片辉煌。房前屋后,翠竹点缀,寨脚寨顶,枫叶掩映。 </div><div> 苗寨内建筑大多是木吊脚楼,都是用枫木搭成,依山势向两边展开,暗红色的枫木板壁在夕阳照射下一片金黄,如果游客秋天来此,可看到屋前屋后的巨大枫木红叶片片,丰收的景色真的很美。 </div><div> 在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风味特色晚餐,席间接受苗家少女飞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楼美人靠(凉台栏杆,苗家称为"美人靠")上观千户苗寨万家灯火。还可以观赏铜鼓芦笙表演,晚上可宿苗家吊脚楼。</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 有1200多户的西江苗寨坐落在雷公山北麓崇山峻岭中的白水河谷。莽莽苍苍的森林和层层叠叠的梯田是衬托苗斋的自然背景。依山依水而建的青瓦吊脚楼密密匝匝、参差层叠、鳞次栉比,几乎遮盖半座山体,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div> <h3>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h3><div> 西江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江西苗族迁徙西江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到西江后又长期处于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状况,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统治者欲同化也鞭长莫及。</div><div> 西江是苗语音译,意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西江千户苗寨由于聚居着众多的苗族人,被誉为“苗都”。在这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苗寨深处,隐藏着太多的传奇和神秘。 </div><div> </div> <h3>雷山苗族银饰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苗族银饰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响的银饰制作村是雷山县大沟乡控拜,该村是中国苗乡闻名的银匠村。控拜几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银饰制作技术,沿袭了若干代人。这里的银饰艺人除了满足本县的需要外,还走南闯北,云游四乡以银饰手艺为生。远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边远县份,还可以寻到这里银饰艺人的踪迹。 </h3><div> 最负盛名的中国苗族银饰是雷山和台江,两地的苗族女子节日盛装的银冠,银角和银凤雀等头饰雍容华贵,连小姑娘都头戴华丽的银冠。</div><div>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桥港苗族女子。6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别丰满,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短裙,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8根花带于身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种银饰。</div> <h3>贵州产的腊肉十分著名,也十分好吃。</h3> <h3>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儿居住环境十分宜人,只可惜为了发展旅游经济,这儿的商业气息太过浓郁,已与其他地方的古镇没多少区别,旅游纪念品皆出自义乌,街上的门面都租给了外地商人。</h3> <h3>真是想想不来太后悔,来了更后悔。</h3> <h3>14日乘长途大巴经3小时行程,从凯里来到铜仁,这是一座靠近湖南的小城,除了梵净山似乎没有什么景点,自然环境不错,但城里脏乱差,城市管理水平也很差,出租车不打表,拒载,乱拉客的现象比比皆是。</h3> <h3>铜仁古城,一处正在开发,四处招商的景点,所以不见游客。</h3> <h3>龙舟训练</h3> <h3>三江公园</h3><div> 三江公园位于铜仁市大江、小江和锦江交汇处而得名,是市区中心休闲、观光、游览的临江公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