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刘氏小儿推拿起源于清朝宫廷御医,历经六代传承发展至今。2015年被评选为湖南省首批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h3><div><br></div> <h3>刘开运(1918年~2003年),苗族,著名推拿专家。为国内唯一精通中医、草医、推拿的名老中医。曾任中华全国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小儿推拿分卷”主笔,湖南省首批审定的50名名中医之一。刘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医推拿教学与临床研究,学验俱丰,造诣精深,创立了以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以“推五经”为核心内容的刘氏小儿推拿疗法,大大提高了临床推拿疗效。刘老提出了“补肝易动风,补心易动火”的理论新观点,主张“肝只清不补,心补后必加清”</h3> <h3>中医五经推拿经验</h3><div> 五经推拿方法:五经推拿(简称推五经)是刘教授推拿经验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病证(包括相应腑病)。五经是指与五脏相应的五个腧穴,各穴位置在相应手指的螺纹面,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经推拿手法有:①旋推:为补法。医者以大拇指螺纹面在患儿手指螺纹面作顺时针方向推动,推动1圈为推1次,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②直推:为泻法(或清法)。医者以大拇指螺纹面从患儿手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动,亦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从指根退回螺纹面时不用力。推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推动的节律要均匀,力度适中,以顺利推动并保持规定的频率为宜。 </div> <h3>五经推拿特色: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是刘教授五经推拿运用的理论依据。五经应五脏,五脏应五行,彼此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拿五经时,刘教授十分重视五行生克的关系和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和五脏病候的虚实,提出: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即泻法),若用清法,清后要加补法; </h3><div> 肝经、心经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若用补法,补后要加清法; 肺经既可用清法,亦可用补法; 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 从而确立补母、泻子,或以补为主,或以泻为主,或补泻兼施的具体治法,确定适度的手法次数与疗程,对五脏进行系统调控,使疾病向愈,是刘教授五经推拿的特色所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