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h3><h3> 许昌护城河位于许昌市中心城区,全长5.3公里,分东、西、南、北四条河流将老城区环抱其中。许昌护城河的源起可追溯到2200年前的西汉时期。现在的许昌市区古称"颍阴",时为州制,面积1.87平方公里。曹操初到许昌就驻军于"颍阴",距现在的护城河不足一公里。公元196年,曹操初迎汉献帝都许后,在此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总领朝政。当时此地水面广阔,后修筑城河,经历代不衰,如今,在护城河环抱的老城区有10万人口工作和生活。护城河最初起到保护城池的作用,岁月更替,护城河又成为古城景观,至明朝洪武年间最为盛景,为中州之胜观。据嘉靖志记载:"洪武间,知州赵逊环植杨柳,遍种芙蓉,岁夏秋红绿交映,称中州胜观焉"。</h3><h3> 古往今来,许昌护城河见证着城市的兴衰,承载着许昌厚重的历史文化,体现着许昌的文脉和特色,与许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h3><h3><br></h3><h3>图为1938年拍摄的许昌城墙及护城河。</h3><h3><br></h3><h3><br></h3><h3> </h3><h3> </h3><h3> </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20世纪30年代初期,每年的春秋季节,护城河里整个水面被荷叶、菱叶和芡(也叫鸡头)叶所覆盖,有捕鱼、采莲的小舟游弋其间。岸边绿树成荫,好似一个带状的自然公园。 民国时期,许昌护城河水系连通,和城墙一起均是军事防御的一部分。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京汉铁路上的许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奉系、直系等军阀多次在许昌开战,每次开战,守城官兵以城池为屏障,城墙在战火中遭严重破坏,护城河伤痕累累。</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民国时期,河南匪患盛行,几股较大势力的土匪横行在豫西南。1927年4月3日,上千名土匪突然兵临城下。原来,他们趁着军阀两败俱伤,各自从许昌退去的间隙,想到许昌“捞”些油水。许昌城中百姓以护城河和城墙顽强抵抗,激战一昼夜。次日清晨,四乡民团赶至,土匪退去,城内居民免遭洗劫。</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到了1944年,日寇大举进攻河南,新编第二十九师驻守许昌。4月底,大军压境,师长吕公良在城中召开誓师大会,誓与许昌共存亡。3000名官兵固守城池,多次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是役,3000名官兵血洒护城河,师长吕公良、副师长黄永淮和多名团长以身殉国。许昌保卫战是豫中会战中最为惨烈的一战,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惜杀身成仁、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慨。1947年12月14日23时首次解放许昌时,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八师二十三团三营八连官兵,率先攻克许昌西城门,为解放许昌立下了不朽功勋,八连也被授予“许昌连”光荣称号。</h3> <h3>在护城河边,一个连的战士倒在了南城门下。</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建设路原来是老许昌城的城墙,城墙拆掉后建成了路,现在的南关桥原来是一座石桥,解放许昌最惨烈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1947年12月,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完成了平汉铁路长葛官亭寨至许昌大石桥段的破击,许昌成了一座孤城。” 许昌地方党组织情报站提供情报说,许昌城不仅是国民党重要的屯兵站,而且是一处重要的军需物资补给基地。请示上级同意后,第三纵队决定攻打许昌城。许昌城的特点是城高、河宽、水深。国民党在许昌城布设重防,陈兵7000多人以及大量的武器弹药等战略物资。当时,南门、西门的桥没有被破坏,北门、东门已被敌军堵死。1947年12月14日23时,我军开始总攻,南门和西门是主攻方向。突击南门的第八师二十二团经过4次爆破,将城门炸开大半,打通了冲击的道路。一个连的战士从护城河南岸冲到南关桥上。就在这时,南城门的国民党守军用燃烧弹引燃了预先停在南关桥上汽车,车上装满了汽油桶。随着轰然的爆炸声,烈焰瞬间将冲锋的战士们吞没,突击南门失利。西门河上只有一座木桥,这座桥遭到敌人破坏,只剩两根木梁,成了只能单人通行的独木桥。通过独木桥,炸开西门,是攻克许昌的关键。在第八师二十三团八连指导员、甲等战斗英雄李华的指挥下,爆破组的战士们在8分钟内实施4次爆破,将西门炸开了个缺口。二班副班长王明杰带着吴之习、陈祖德、宋玉华3人,冲进城门,上了城楼。很快,4人就占领了城头上的第一个堡垒。紧跟着,八连指战员全部突进到许昌城内,保证了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冲进城去。经过1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1947年12月15日12时,解放军登上许昌城东南角的文昌阁,许昌全城解放。</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这次战斗共击毙、俘虏敌官兵近7000人,缴获各种火炮70多门、汽车近百辆,并缴获一列装满弹药的火车,以及几座军用仓库和其他大量军用物资。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来电表示祝贺和慰问。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召开英模表彰大会,命名第八师二十三团八连为“许昌连”,并奖励“神速突击、顽强致胜”锦旗一面。王明杰等4人威震敌胆,被誉为“许昌西门楼上的四勇士”称号。解放军主力部队暂时撤离后,我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许昌形成了“六进五出”的拉锯战局面。1948年6月7日,中原野战军一部在地方部队和许昌县县大队的配合下,第六次解放许昌,许昌这座历史名城永远回到了人民手中。我军解放许昌还缴获了一件宝贝——一台既可以接收信息,又能够发送电报的交直流两用收讯机。这件宝贝先由陈毅使用,后来陈毅转交给周恩来。1948年5月,陈毅委托军委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将这台收讯机带到西柏坡中共中央驻地,送给周恩来和邓颖超使用,并附信说:“此美国新出品,许昌战斗缴获,你们有电灯,利用其开动起来十分好。”杨立三到西柏坡后,把信和收讯机交给了周恩来。周恩来阅信后,十分高兴,特意批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同志转阅。</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此后,这台收讯机伴随周恩来和他的战友,度过了西柏坡的日日夜夜。平津战役前夕,傅作义密谋偷袭石家庄的信息,就是从这台收讯机里得来的。</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49年3月,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这台收讯机随周恩来一起住进了中南海。周恩来夫妇对它十分珍视,新中国成立后又使用了10多年。</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77年4月,经邓颖超同意,中国革命博物馆提出收藏。邓颖超说:“此机是恩来在西柏坡用过的,还是给西柏坡吧!”当年6月28日,孙维世代表邓颖超,将收讯机移交给了西柏坡纪念馆。</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97年5月23日,经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鉴定组鉴定,这台收讯机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珍藏在西柏坡纪念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大家从这段历史中可以了解到,护城河不仅是一条历史长河,还是一条英雄的长河。</h3> <h3> 随着岁月的流逝,护城河两岸设施陈旧,景观单调,已经失去了她应有的魅力。原来的护城河东西南北四条河流是地下涵洞连接,管线密布、暗沟涌动,尤其是在粗放式发展时期,护城河河道垃圾遍布、污水横流、蚊蝇滋生,一度被当地百姓称为"许昌龙须沟",严重影响着群众生活,制约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损害了城市形象。</h3><h3><br></h3><h3>这四张照片有关许昌护城河的照片分别拍摄为解放前,六十年代,1975年,1996年。</h3> <h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南护城河和护城河畔当时的许昌地标灯塔</h3> <h3>图为1996年6月拍摄的建设路进化街桥,提升改造后命名为春秋桥。</h3> <h3>今天的春秋桥</h3> <h3> 这一切随着护城河环通工程的实施而改变。护城河环通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建重点项目和水利重点项目,并列为2015年十大民生工程、十大城建工程的一号工程。护城河环通工程也是我市三大水利项目重要组成部分,是"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水生态体系中的"内环",总投资3亿元。市委、市政府将护城河定位为见证城市进步、彰显历史兴衰、体现汉魏故都风貌的古城遗韵,规划在河湖岸边广植莲藕,重现许昌"莲城"美景。 </h3> <h3> 为顺利推进护城河环通工程建设,我市专门成立高规格的护城河环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市委书记亲自抓项目,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挥护城河环通工程的建设,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对项目规划设计、投资融资、建设管理等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市级领导示范带动,激发了全市上下的昂扬斗志,汇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h3> <h3>2015年2月27号,护城河环通工程项目举行开工仪式。</h3> <h3> 2015年2月27日, 护城河环通工程施工大幕正式启动。一场人民战争开始打响,一座干涸的城市开始全员行动,几代许昌人的夙愿开始实施。几百台工程机械齐上阵,水利工地机器轰鸣。工地上出现了大会战的局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督战,我市知名企业捐建桥梁,购置游船;市民行动起来,自发组建志愿队,发传单、演节目、做宣传;沿途的办事处、社区常到工地一线,送粽子、送西瓜、送毛巾等物品来慰问工人师傅,为他们加油鼓劲儿。<br></h3><h3><br></h3><h3>大型机械作业</h3> <h3>编织梦想和希望</h3> <h3>贯通西关桥</h3> <h3>轻车简从(2015年4月18号拍摄于南关大街)</h3> <h3>一线慰问(2015年4月30号拍摄于建设路施工工地)<br /></h3> <h3>现场办公(2015年8月24号拍摄于建设路中立交)</h3> <h3>实地察看(2015年10月25号拍摄于莲花湾桥头)</h3> <h3>群团组织送温暖</h3> <h3>2015年7月1号,我市民营企业家为护城河捐建8座桥梁。</h3> <h3> 护城河环通工程施工范围地处老城区中心区域,常住人口约10万人,拥有机动车约1.9万辆,大型商场2家,规模以上医疗机构4家,大型酒店、宾馆及其它大型娱乐场所11家,各类从业人员近1万人、机动车日常通行量约3万辆次/天。护城河周边中小学、幼儿园22家,在校就读学生约3万人,行人和非机动车日通行量约21万人次/天。建设路、东西大街、劳动路等多条主次干道穿城而过,紧邻文峰路、八一路和新兴路。</h3> <h3> 因此,保证护城河环通工程施工期间的交通顺畅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政府多个部门协作,拿出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和调整公交路线的方案,调动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通盘考虑、科学调度、周密组织、强化疏导,各单位密切配合,保证了施工期间市民出行便利和安全,对市民的正常出行没有造成不良影响,赢得了社会舆论的好评和赞誉。</h3> <h3> 护城河环通一期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中立交和劳动路西大街交叉口2个环通点改造,14座桥涵建设改造、河道清淤、污水截流及水闸改造等,投资概算2亿元,于2015年2月底开工建设,于2015年8月底提前一个月完工,创造了许昌城建史上的一个标杆。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亲水平台、码头、栈道建设、河道护坡、岸线提升,以及沿线景观绿化亮化、莲藕种植等,工程投资约1亿元,于2015年9月10日开工建设,2015年11月底前完工,具备蓄水条件。</h3><h3><br></h3><h3>建设雏形的苏堤桥</h3> <h3>挑灯夜战</h3> <h3> 护城河环通工程将水、绿、景、文有机融合,塑造多样驳岸,融入文化符号,打造游船体系,整合景观元素,使东、西、南、北四条环城河带形成"北赏、南游、西通、东畅"四个主题分明的沿河景观带,构建虹桥卧波、杨柳垂荫、樱花漫道、荷塘连绵的景观格局,改变了护城河环水不环游的现状。 </h3> <h3> 北赏即北护城河北岸,保留现状丰富的植被,以及市民普遍反映较好的河段,局部岸线深入水中形成亲水廊道以及亲水小节点,节点兼具游船停靠的功能,使游人充分亲水赏荷。南游即南护城河由于河道较宽,水域面积较大,能够为水上空间的拓展提供场所,将南护城河改造成为水上游线丰富的区域。西通即改变西护城河不连通的现状,通过箱涵河段的改造和增加,使其与西湖公园、南护城河相连通。东畅即东护城河由于河道较直,空间局促,以交互设置的方式增设亲水栈道,使游人能够沿河观景,拉近游人与水的距离,增加码头和游船停靠点,打造"一船城中游"的特色游线。 <br></h3><h3>护城河环通工程在沿护城河水岸修建了长长的护栏,以保护沿岸居民临水安全。绵延不断的亲水栈道,几乎贯穿护城河全线,并在适当位置向水面延伸形成观景平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护城河河岸的护坡是用建筑垃圾再生制成的透水砖铺成。生态环保,这也是护城河环通工程建设看不到的一大贡献。</h3><h3><br></h3><h3>晚渡</h3> <h3> 为确保人民群众永享水生态之利,市委、市政府将"加强中心城区河湖水系建设管护,保持清水长流"列为2016年十件民生实事之首,市人大将加强河湖水系管护列为2016年人大1号议案。市住建局护城河管理办公室紧跟上级步伐,制定并出台了《许昌市护城河水系管护考核奖惩办法》,明确管护标准,落实管护经费,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对河湖水系进行维护管理,取得了良好实效。即对市区护城河水系调度管理、安保巡防、水体管护、游园广场、园林雕塑、桥梁道路、亮化工程及其附属设施建立日巡查、周例会、月考核三级管理体制,实行日常巡查和月集中考核,考核结果在媒体上公布,并严格落实奖惩。2016年护城河管护已创出品牌,并连续三年在我市历次水系考核中排名第一,从而使养护企业在占全市已建成水系总范围的80%的市场份额中,始终以护城河养护标准为模板,建立了一套我市独有的水系管理模式。</h3> <h3>许昌日报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专刊-----护城河</h3> <h3> 建成后的护城河清水绕城,水域面积约18.47万平方米,蓄水量23万立方米,全线绿地面积50亩,水生种植面积约25亩。水体水质由原来的劣V类变为III类,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沿岸一桥一景,十步一园,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拥有悠久历史的护城河广植莲藕,再现了"满城荷花半城柳"的莲城风光。</h3><h3> 2015年12月,我市被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8月,我市依托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打造的许昌曹魏故都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17年我市相继顺利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验收,我市这些殊荣的取得,护城河环通工程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3> <h3> 群众是水系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护城河环通工程的建设,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等方面的更高期待。每天清晨、黄昏,在护城河岸边和游园里,到处都是人们健身、休闲的身影,陶醉其间,心旷神怡;节假日期间,更是游人如织,2016年、2017年每年春节长假,护城河吸引游客40到50万人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元月1日,护城河游船实现首次试航。在护城河内通船,3元钱环游古城,这在全国也不多见。让我们把时间倒推回去,回顾那一天的情景……</h3><h3> "护城河要通船了"!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许昌的大街小巷,许昌人民喜不自胜,整个城市都沉浸在着欢乐祥和之中。2016年1月1号,市民们纷纷穿上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扶老携幼,走出家门,走上街头,来到护城河畔,一时间,满城尽是看水人。大家齐聚在中立交建设桥上,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下午三点,当许昌历史上第一艘画舫安全从桥下驶出时,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游船在前进,岸上的老百姓欢欣鼓舞,难掩激动的心情,追随着游船一边奔跑一边鼓掌欢呼"市长万岁!市长万岁!"这一声声的呼喊,喊出了许昌老百姓对许昌市委市政府热爱和信赖的心声,也喊出了许昌老百姓与许昌市委市政府的鱼水之情。</h3><h3><br></h3><h3>2016年1月1号,画舫首航经过西关桥明渠,百姓聚集在桥上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h3> <h3> 2016年3月15号,护城河水上巴士全线通航,这是许昌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市四大班子领导悉数到场参加首航。</h3> <h3>这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5月16日,大家可以看到提升改造前的护城河水已经受到了污染,护城河环通工程对污水管道进行了截流,现在护城河水变得河清水畅。</h3> <h3>2016年起,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我市举办"三国文化旅游周"期间,在护城河举办全省“畅游护城河"活动,每年有来自全省各地的近千名游泳爱好者在此畅游,共享大自然的美好。基于畅游护城河活动的成功举办,2018年起,“畅游护城河”活动已由面向全省改为面向全国,"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首届中国🇨🇳许昌"畅游护城河"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1700名游泳选手参加了盛会,目前,这一盛会已连续举办了四届。</h3> <h3> 看到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谁能想到许昌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我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1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不足全省人均的二分之一。因为缺水,一些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与许昌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严重制约了许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缺水,市民们不得不经常半夜排着长龙接水,在上个世纪50年代,许昌甚至还有一个特殊的职业,叫做"卖水工"。当时的机关部门、工厂职工每天上班都要带一个桶,就是要在回家的路上买一些水,回家的时候用来做饭、饮用。最严重的时候驻许部队要从几十里外用消防车为市民拉水。许昌人民饱受缺水之苦也饱受缺水之困,世世代代的许昌老百姓等水、盼水。谁又能想到50年后的今天,许昌市又有了这百顷碧水,由缺水城市到今天的群水绕城,还可以乘坐游船观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变成了现实。许昌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亲水、赏水,圆了千百年来许昌老百姓的水之梦。每天清晨与傍晚,市民群众在护城河畔散步、下棋、钓鱼、赏荷、练瑜伽、打太极,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欢"的诗情意境,呈现出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市民们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四季都生活在清水流淌的风景里。</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许昌人民要用排队接水的方式生活。</h3> <h3> 道道河闸开,盈盈清水来。护城河环通工程自2015年12月1号成功蓄水以来,不仅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城市休闲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也成为许昌市的又一个窗口和名片,赢得了各方点赞。至今,护城河环通工程已先后接待国内外各级考察团800余个7000余人次。2016年3月15日护城河"水上巴士"全线通航以来,至今已有56万人次乘船游赏护城河,成为城市新亮点。生态环境的改善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党更加热爱,对政府更加信赖。2017年3月31日晚,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栏目以《建生态水系 打造北国水乡》为题,对我市水系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2017年5月8日晚,央视一套焦点访谈以《文明城市 内外兼修》为题,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br></h3><h3><br></h3><h3>2016年元月1号,护城河第一批画舫运抵文会桥。</h3> <h3>《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水利报》、《河南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也先后对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这些宣传报道中,护城河均位列其中。 </h3> <h3>媒体报道许昌水系建设</h3> <h3>媒体报道许昌水系建设</h3> <h3>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栏目播出护城河镜头</h3> <h3>央视一套《焦点访谈》栏目播出护城河镜头</h3> <h3>护城河荷花上了央视一套</h3> <h3>2017年10月31号,全省文明城市创建暨百城提质工作会议在许昌召开,护城河是重要观摩点之一。河南省陈润儿省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到护城河观摩并给予高度评价。</h3> <h3>2017年11月14号《大河报》刊发护城河专题报道</h3> <h3>2017年11月22号《河南日报》第一版刊发护城河专题报道</h3> <h3>在2018年1月份召开的全省两会期间,由《大河报》开展的全省两会期间机器人作诗大数据 18个城市18副面孔新闻图片征稿活动持续开展,在众多投稿照片中,经过大河报编辑部进一步了解并甄选,认为护城河代表了许昌城市形象,反映了许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沧桑巨变,1月29日,护城河《望桥映翠》照片,作为许昌的城市名片编辑刊发,刊登在《大河报》两会特稿。</h3> <h3>望桥映翠(护城河望仙桥),这幅照片也是2017年许昌"水韵莲城"全国摄影大赛中唯一一个一等奖作品,摄影是一种再创作,摄影师为了拍出最美的景色,守了整整一个下午才拍到这幅照片,原名"莲城醉夕阳",我更名为:望桥映翠,望桥:就是望见了这座望仙桥,映即太阳,翠即荷叶荷花。</h3> <h3>2018年2月12号,《许昌日报》刊发护城河管护工作专题报道。</h3> <h3>让世界了解河南,让世界了解许昌。2018年4月13号,北京~外交部南楼三楼蓝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举行河南全球推介活动,主题是"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携手 让河南出彩"。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发表致辞,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分别讲话和推介,多位外国驻华使节代表发言,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驻华大使及其主流媒体记者参加。蓝厅外面,布置了代表河南特点的图片或简单实物展览,其中关于许昌元素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四个点:一是有关产业方面的许继集团图片;二是有关生态方面的护城河(莲花湾景区)图片;三是有关特色产品方面的钧瓷图片。另外还有一个地方专门展出了孔家钧窑生产的名为"四海升平"钧瓷一件。护城河图片作为许昌生态建设的代表登上国家殿堂。</h3> <h3>现场拍图</h3> <h3>现场拍图</h3> <h3>2018年4月17号,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到护城河参观调研,称赞:这里的群众幸福指数很高。</h3> <h3>2018年6月26号,人民网播放护城河航拍视频。</h3> <h3>2018年7月7号,《人民日报》刊发关于护城河新闻报道。</h3> <h3>2019年2月1号,《许昌日报》对护城河管理连续三年在全市水系考核中排名第一进行新闻报道。</h3> <h3>2019年7月4号,河南日报头版刊发许昌护城河新闻图片报道。</h3> <h3>2019年7月5号,人民网《聚焦许昌高质量发展》对护城河进行专题报道。</h3> <h3>护城河莲花湾入口处矗立的牌坊,牌坊匾额题字:崇文尚德 信义千秋。"崇德"之"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崇德"即主张要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尚文"之"尚"有尊崇、注重的意思。"文"是指许昌是推崇文化文明之城,是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之城。信义指信用和道义,著信义立于千秋,重然诺俨如神明,既以信奉,义无反顾,其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义所在。"崇德尚文,信义千秋"八个字体现了许昌人民的精神内涵。牌匾于2017年9月12号安放到位。</h3> <h3>牌匾题字者为我国楷书书法第一人张志和,张志和教授书法作品曾搭载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h3><h3>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张志和教授历时两个月创作了《中华颂》,于2009年8月29日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中央金色大厅,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中华颂》作为唯一一件当代文学作品和书法艺术杰作进入国家最高殿堂,更证明了他的学术造诣和书法艺术实力。</h3> <h3>文化符号是许昌护城河的又一大看点,为体现许昌"曹魏故都"的风采,对我市独有的城市文化进行挖掘、传承和弘扬,我市面向社会征集新的桥梁名称,并征集到有关许昌人文历史的三国文化故事196篇、书籍28本,在全市掀起了曹魏文化的热潮。所征集的桥梁名称统一汇总筛选后上报,经市政府批准,护城河环通建设工程的22座桥梁有了新的名字。同时,为致力于将护城河环通工程建设成为展示地域人文历史,蕴含时代精神、彰显城市魅力的精品工程,我市数次邀请部分三国文化专家,对桥涵文化浮雕命名进行梳理,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文化浮雕故事进行补充完善,使护城河环通工程有了曹魏文化符号,充分体现出许昌的汉魏都城历史文化底蕴。 </h3> <h3>曹操三令求贤</h3><h3><br /></h3><h3>曹操认为:"天地间,人为贵","为国失贤则亡"。为了实现一统天下的抱负,他曾先后三次下令广求贤才。建安十五年(210年),他在《求贤令》中提出"唯才是举"的选拔人才原则,突破了当时选人唯凭家世门第的藩篱。建安十九年(214年),他在《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进一步强调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庸可废乎!有司明思其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又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列举出伊尹、傅说、管仲、萧何、曹参、韩信、陈平、吴起等人,说他们虽然"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但却"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为此,他下令道:"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三次求贤令,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曹操求贤若渴以成王业的迫切心情。在他的诗文中,也一再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如在《短歌行》中,他除去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外,更希望招纳贤才以帮助他建立功业。该诗最后说:"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要以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真诚得到更多的贤才。</h3> <h3>孟德新书</h3><h3><br></h3><h3> 《孟德新书》是曹操总结半生军事生涯、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并创新军事理论的成果。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兵书,在《孟德新书》之前,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阴符》等广为流传。在《孟德新书》之后,除了诸葛亮《将苑》二十四篇之外,整整几百年都没有出现新的名作,直到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才开创了中国近代战争军事理论的新高峰。 《孟德新书》有十四篇,其中十三篇是兵法韬略,而最后一篇是政略。在《唐李问对》中仍有提到"曹公《新书》",足见孟德新书唐时尚有余本,可能之后才失传。史载曹操写完《孟德新书》后十分高兴,那不仅仅是因为给子孙留下了一本好教材,也不完全是因为得偿身为文人的愿望,更重要的是他的理论和思想从此可以借由这本书而传诸后世。因此可以说,《孟德新书》是曹操一生的总结。</h3> <h3> 护城河上22座桥的命名,分为六大类,一类是借用历史事件命名,有西湖公园内的西子桥,卧虎桥,苏堤桥;二类是以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命名,有望仙桥,文化宫桥,北顺和桥,南顺和桥,北城墙桥;三类是以主地名命名,有建设桥,劳动桥,清虚桥,文会桥;四类是以突出"莲城"地方特色命名,有荷仙桥,采莲桥,莲心桥和莲韵桥;五类是以城门名命名,有南关桥,西关桥,北关桥,东关桥。六类是与历史名人和文化古迹有关,如春水桥、春秋桥。</h3><h3><br></h3><h3>此图是南关桥,古代旧城有四个城门,这南关大街就是原来的南大门,在以前都是放着吊桥,将帅出征和回营都得经过此地。</h3><h3><br></h3><h3><br></h3><h3>图为南关桥旧貌</h3> <h3>南关桥新景</h3> <h3>南关桥夜景</h3> <h3>还有是与历史名人和文化古迹有关,如春水桥,春水桥的得名来自于苏轼的名句:"半壕春水一城花",这里的春水,特指护城河水,同时,苏轼曾在许昌西湖居住过,留下诸多名篇佳句,所以我们将此桥命名为春水桥。</h3><h3><br /></h3><h3>图为春水桥旧貌。</h3> <h3>春水桥新景</h3> <h3>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虚桥,名字极富道家韵味,桥上的这条街道也叫清虚街。在古许州城地图,这条路上原来有一座道观,名字叫清虚宫,街道和桥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我们的水上巴士也是经清虚桥下而进入许昌西湖公园。</h3><h3><br /></h3><h3>图为清虚桥旧貌。</h3> <h3>清虚桥新景</h3> <h3>下面这两幅图片我们看到的分别是"西湖莲舫"画面和水上巴士在西湖公园畅游的画面。明朝《永乐大典》记载:"天下西湖三十六,许州西湖在其中",可见在明朝时期,许昌小西湖已名扬天下。乾隆时期,因小西湖莲叶田田,画舫如织,十分清丽,于是"西湖莲舫"作为许州十景之一,收录进乾隆年间的《许州志》里。许昌小西湖源于东汉末年,当时因挖土筑城形成坑洼,后汇水成湖。据传,曹操迎汉献帝来到许都时,因皇宫修建尚未竣工,便让汉献帝在风景优美的西湖旁暂住,半个月后才回到许都皇城。经历代扩建,到北宋时,社会经济繁荣,百姓在此植树插柳,种上藕莲,小西湖逐步成为中州有名的园林胜景。后来苏轼移官浙江杭州,致书州官赵德麟,建议改名小西湖,以区别于杭州西湖。据史料记载,隋唐时,小西湖已是碧水如镜,树木葱郁,溢彩泛舟,风景宜人。至宋代,更成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苏轼、朱熹、程颢、程颐,画圣吴道子等人的揽胜、讲学之地。如欧阳修面对许州西湖春色,在《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写道:"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与染。"司马光居小西湖13载,写成传世之作《资治通鉴》。范仲淹、梅尧臣均留下了赞美小西湖美景的诗作《西湖》。 这些文人除了在这里吟诗著书外,还在湖中修建了不少亭台楼阁。欧阳修在湖中修建了船形的"欧阁";苏轼在"欧阁"之西修建了"长啸亭",在湖中建有"读书亭";苏辙在小西湖建"西湖书院",讲学20余载;韩愈建有"展江亭"等。文人的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小西湖的文化内涵。建国后,1958年建成许昌西湖公园。</h3><h3><br /></h3><h3>西湖莲舫</h3> <h3>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中,小西湖遗址被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行进到今天,我们把护城河与西湖公园连通行船,可以让大家在饱览护城河秀色的同时,更深地品味许昌的水文化和历史文脉的紧密相连。</h3><h3><br /></h3><h3>风细柳斜斜</h3> <h3> 这幅画面是2016年护城河提升改造后第一年盛开的荷花,说起许昌的荷花,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此有关,一位是曹操,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招贤纳士,广纳天下人才,逐步统一北方,形成三国鼎立局面。而此时的曹操,因积劳成疾,患了头风病。神医华佗为治愈曹操的头风病,从外地引来植莲技术,教许昌的百姓在护城河内植莲,用莲蓬做药引子为曹操治病。千百年来,许昌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一直延续着植莲的风俗,上世纪80年代莲花被许昌列为市花,使许昌"莲城"的美誉更加名副其实。</h3> <h3> 另一位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因为深厚的三国文化底蕴,许昌成为众多三国爱好者的追梦之地。1918年,青年毛泽东和学友多人赴北京途经许昌,曾专程来许昌凭吊三国,当年,25岁的毛泽东和同学罗章龙曾在曹魏故城联句写下了《过魏都》一诗:横槊赋诗意飞扬(罗),自明本志好文章(毛)。萧条异代西田墓(毛),铜雀荒沦落夕阳(罗)。青年毛泽东还登上护城河城墙,在护城河城边观赏荷花。新中国成立后,他老人家还提到过,许昌城荷花很多,开的很好。</h3><h3>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毛泽东和曹操是穿越时空的知音,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毛泽东一生都非常喜欢曹操。喜欢他的雄才大略,喜欢他豪迈的诗词。在脍炙人口的《沁园春 雪》这首诗词里,毛泽东主席对历史上极为杰出的几位政治家是这样的评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1954年夏,却又在《浪淘沙 北戴河》一词中写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而且,毛泽东主席曾在北戴河海滩上反复吟诵曹孟德的《观沧海》,从中不难看出毛泽东主席对曹操的钦佩之意。</h3><h3><br></h3><h3> </h3> <h3> 好风凭借力,许昌的城市建设一直在快车道上有序前进,目前许昌市正在围绕护城河以内1.87平方公里打造曹魏古城。依托碧水环绕的优美景观和三国历史文脉,恢复老城区的古城门、城墙、古街古巷,最终形成以商贸、居住、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区。许昌护城河也在我市“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进程中持续发挥着积极作用。</h3><h3> </h3><h3><br></h3><h3>南护城河夜景鸟瞰图</h3> <h3>与护城河连通的小西湖风景</h3> <h3>与护城河连通的小西湖风景</h3> <h3>护城河晨曦</h3> <h3>苏堤桥夜景</h3> <h3>仲夏夜之梦</h3> <h3>桨声灯影护城河</h3> <h3>我爱我家,我爱许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