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思念

施燕

<h1>  不知从何时起,在古老的中国传统里增加了西方母亲节的元素,这个舶来品在现今很流行,我也逐渐对这个“节日”重视起来,但到了这个“节日”就会想起我已在天堂的母亲。</h1> <h1> 我的母亲她是从来不过这个节的,或许她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节,她在晚年的时候认为,只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她,陪她说说话,和她一起吃饭,带她出去走一走,这就是过节了。</h1> <h1>  今天一大早,在上海的侄女发给我一个红包,并附上一句话“祝母亲般的大孃孃节日快乐。”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了,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了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h1> <h1>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有母亲的日子是最幸福的日子。</h1><h1> 母亲生前最后的这几年是很幸福的,我也是很幸福的,有我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着她。时时刻刻想着她,怕她冷,怕她饿,怕她生病。那时候我们的角色就像颠倒了一样,看着她开心快乐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所以,如今母亲去世三年多了,我仍然沉浸在深深地怀念中……</h1><h1> </h1> <h1>  这是母亲在曲靖老家一个酒店餐厅里的照片。那年我们一大家人回老家休闲,已经富裕了的堂弟请客,和子女及很多的亲戚在一起,她那开心的笑容多灿烂,这就是她在过节了。</h1> <h1>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网络通讯很发达,当母亲节到来时,微信里朋友们转发了很多母亲节的帖子,文章里把母亲对子女的情和爱表达得崇高、伟大,几乎是用尽所有美好的语言。可我要说“还是做点实际的吧。”</h1><h1> 中国的老人很悲哀,中国的传统是父母为子女无私、无畏、无限地付出,而子女又为他们的后代无私、无畏、无限地付出。又有多少子女为父母无私、无畏、无限地付出过?</h1><h1> 所以母亲还健在的人们,应该用实际行动让母亲过节,多陪陪她,她不需要你给她买东西,不需要你给她钱,就想常常见到你。何况我们50、60后大多数都退休了,有大把的时间去陪母亲,不要沉湎于打麻将、不要沉湎于炒股、不要沉湎于做生意而忽略了母亲的需求。 </h1> <h1>  人都是有老去的一天,都有需要亲情的时候,特别是独居的老人,在他们快要走向暮年的时候,是最需要亲情的。这对我来说有切身体会,母亲在世的时候常对我念叨“他们为什么不来看我,不来陪我煮饭吃?”(其实他们每个星期都会来看她一次,三哥每个星期会和她在一起吃顿饭)。我只能对她说“大哥身体不好,二哥他们在上海,三哥还在上班,妹妹小孙子还小,有我陪你就行了。”其实母亲是想他们了, 她想常常见到他们。</h1><h1> 有几次大哥住院我们都是瞒着她,不让她知道。大哥出院后来看她,84岁的她握着64岁大哥的手摩挲着,一脸的怜爱,让我看得双眼满含泪水,子女再老在母亲的眼里永远是小孩子。</h1><h1> </h1> <h1>  母亲已去了天堂,在那里她不会再牵挂她的孩子了。而我为11年来直到她去世所付出的一切感到欣慰,都是女儿应该做的。</h1><h1> 母亲我永远怀念您!</h1><h1><br></h1><h1> 写于2017年5月13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