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恩师情!

刘名茶

<h3> 今天和惠兰同学一起先去宋埠看望高中时的恩师张老师和师娘,然后和张老师夫妇一同前往铁门来到恩师毛老师家!看到二位老师和师娘还是那样神采奕奕、精神焕发;师娘还是那样风采依旧;见到87岁的奶奶精神还是那么好,那么慈祥、头脑清晰,感到很欣慰和感动!祝奶奶健康长寿!祝恩师、师娘永远幸福,健康快乐,心想事成!</h3> <h3> 要感谢惠兰同学给我这个机会,陪同我一同前往。惠兰在广东四会教书,刚刚退休就回老家来,看同学、访亲朋、拜见恩师。张老师住在二中,故我见他的机会多些。但从06年毛老师的儿子从一中毕业到现在,11年没有见过毛老师,怪我这个学生不尊师!自从约好要去看望老师,我就很激动,整晚久久不能入睡。</h3> <h3> 我读高中时,老师们对我恩重如山,尤其是张老师和毛老师二位,非常关心、照顾我。我学英语专业,张老师的《新英汉字典》是我的专用,当时没有高中英语教材,只有初中五册书,张老师的五本教参都给我了,张老师大学时学的俄语,恢复高考制度后,外语就改学英语了,为了适应新要求,学校送张老师去现在的黄冈师院英语系培训几十天英语,从此张老师一边自学英语,一边教学生,在校园看到张老师拿着收音机边走边听英语广播司空见惯。就这样,他克服种种困难,几年后,他的英语水平达到了本科以上。他跟着广播学习,英语发音很纯正,语音语调地道。后来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二中,几年后张老师也调到二中教书,我有幸和张老师在一个组工作。</h3> <h3> 张老师从教以来,工作一向认真负责,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教书育人,恪尽职守。他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张老师是麻城歧亭人,在几十里外的夫子河工作,那个年代骑自行车是他来往家和学校唯一的交通工具。记得我读高二时,张老师会在回老家路途,经过宋埠,专门到二中(我大学毕业后工作的第一个学校),找他大学时学英语专业的同届同学夫妇要英语试卷,带回来再给我做,他不懂的下次回家再问同学然后教给我。他把字典和教参给我,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和自律。这些我都记在心里,85至88年我有幸成为他大女儿的英语老师和高三时的班主任,张老师大女儿大学毕业分配到二中,我们又成为一个组的同事,算有机会报答一下张老师对我的恩情!</h3> <h3> 张老师育有三个儿女,他的发妻我的师娘是一个心中只有儿女丈夫的人,丈夫、孩子就是她的天就是她的地。师娘的为人在张老师的《悼发妻》一文中不难看出。张老师一直在几十里外的地方工作,师娘在家要种田,照顾老的,养小的。好不容易熬到能够到张老师所在二中做事,可能是常年积劳成疾,没有享几年福就突然仙逝,这个猝不及防的打击差一点击垮了一向坚强的张老师。</h3> <h3> 附张老师《 悼 发 妻 》 发妻郭菊荣,自幼丧父母。 兄长无能养,张家接来抚。 受累又吃苦,上孝公婆母, 忠爱傻丈夫,下慈儿和女。 勤劳又节俭,善良又纯朴。 热情又好客,无私四邻帮。 虚心又好学,持家独自强。 逝去二十载,时刻未能忘。 但愿有来世,甘心加倍偿。</h3> <h3> 值得庆幸的是张老师后来找到比他小十几岁的现师娘,人不仅年轻漂亮、豁达乐观,而且勤劳、能干、贤惠,善解人意。把老师照顾得无微不至,可以说张老师迎来了第二春,他们现在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二十多年了恩爱如初,张老师心态越来越年轻,生活越来越好。看他俩的照片就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甜蜜幸福快乐。一路上张老师不断拍照、摄影,欢呼雀跃像孩童一般。童心不灭!看到这一切我们做学生的感到非常高兴!祝愿他们永远这么幸福下去!</h3> <h3> 毛老师是我们当年的历史老师兼班主任。几位老师中他最年轻。文艺、体育样样都拿手。整天青春洋溢,活力和魅力四射!毛老师和张老师是忘年交,好同事、好邻居、好朋友,我因为学英语专业的缘故,经常进出张老师家,每次考试后,毛老师如果看到我进出张老师家就会主动找我,对我的试卷面批面改。我记得这在当时应该是我一个人才享有过的待遇!这使得我对历史的学习更加喜爱和轻松! </h3><h3><br /></h3> <h3> 毛老师是学文艺专业的,却被学校安排教高二文科毕业班的历史,因为刚刚恢复高考制度没几年,农村学校师资奇缺。可毛老师不负重任,他一边勤奋自学,昼耕夜诵,一边时而绘声绘色时而循循善诱地教授学生。他自制各种图表,用比较、总结、归纳、概括、头脑风暴等方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来影响、激励学生,果然深孚众望,那两年高考无论是历史学科还是班级都取得骄人的成绩!一所不起眼的农村学校,竟有不少学生分别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师大、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大、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学校。这与老师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h3> <h3> 我考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是毛老师和另外两个老师冒着酷暑烈日走十几里崎岖山路送到我家的。今天来看他,毛老师对当年去我家还记得清清楚楚! 我第一次离开家去一个远方且完全陌生的城市去学习,毛老师担心我想念家,还特意写一封信给他在黄州实验小学工作的好朋友、好同学,让他关照我,经常去学校看看我。毛老师一再嘱咐我说,罗老师和他的关系非常要好,罗老师的为人也相当不错,让我把罗老师当成他一样。到学校不久有一天罗老师就找到我的宿舍来了,请我去他家吃饭,认个门,当他知道和我一个寝室有两个麻城老乡时,非常热情地邀请她们俩和我一同前往他家。那天罗老师的爱人做了一大桌子菜,又好看又好吃,我来自小山村,从来没有在不熟悉的人家吃过饭,故显得很拘谨,罗老师夫妇俩一直热情地叫我吃这吃那,他们很心细,担心冷落了我的两个同学,也不停地叫她们吃。我们三个人吃得津津有味,一大桌子菜被我们吃得精光,吃饱了还舍不得放碗筷!估计罗老师夫妇俩那天忙得够呛!罗老师的乡音乡情缓解了我的思乡之情!后来毕业后出差去黄州,我还去看过罗老师!</h3> <h3> 1982年撤销夫子河高中,保留初中,教我们的老师基本都调走了,毛老师成功调回他的家乡铁门教育组。我毕业分到二中教高中英语,宋埠距离铁门只有几公里路,学会骑自行车后和秀萍一起骑车去看过几次毛老师,每次毛老师都热情接待我们。85年我的一个远方堂妹考取铁门农中,想到她每次来往学校一个人先步行二十几里山路到白果镇,再乘车到铁门,而且车次非常有限,我就替她担心。在她报到的那一天我先堵在她学校门口不让她注册,直接截获她到二中报道,后来毛老师帮忙弄出堂妹的档案,在别人看来非常难办成的事,是毛老师帮忙解决了!周末堂妹回家,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喜极而泣!悬着的一颗心算是放下了!</h3> <h3> 2003年毛老师的儿子考到一中,我刚好从高三下来带高一,我把毛宇放在我带的班里,那个班的师资力量雄厚,学校语、数、英、化学组组长把自己的孩子都放在这个班,自己都在这个班任教。毛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学习,还是参加集体活动都非常积极。毛老师家教有方,现在毛宇研究生毕业是广州的IT男,项目经理,工作出色!毛老师和师娘提起儿子那个自豪感油然而生!</h3> <h3> 毛老师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毛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唱歌、编舞、唱戏样样俱全,师娘是他舞蹈、戏剧的骨干,他们还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呢!难怪毛老师夫妇那么年轻、神采奕奕!</h3> <h3>毛老师自编自演的广场舞</h3> <h3> 在自家小院自娱自乐、修身养性的毛老师!</h3> <h3> 种菜享受惬意自在的烟火生活和豁达淡定的人生境界。</h3> <h3>  静坐在水边,呼吸新鲜带水味的空气,享受悠然美好的时光!</h3> <h3>  自编自导自演,其乐无穷!</h3> <h3> 附上毛老师自己总结的退休生活——在岗工作之余(2012年)开始筹划退休后:晚年生活,调整心态缓解失落感,首先得找回年轻时因工作所弃的业余爱好,便联合爱好文艺的几个朋友组建铁门岗乡第一支8一IO人的民间乐队,买乐器、查资料、下载歌曲和舞蹈,为生产精神食粮作准备,各自发挥其特长:吹管乐(长号、小号、萨克丝等)、操锣鼓、拉弦乐。2013年乐队不断升级成立为《铁门岗乡文化站馨梦艺术团》,现发展的艺术形式多样化:有唢呐锣鼓和楚剧小戏与片段、有小品歌曲和舞蹈、有管乐合奏与配唱、还有民间小调和花桃与彩莲船。为了增强舞蹈的力量,动员老伴积极参与舞蹈的编排,现有原创舞《月光下的凤尾竹》、《东北摇蓝曲》、《天女散花》、《姑娘我爱你》、双人舞《盛开的马兰花》等等,学跳广场舞蹈近50余曲。2014年被乡政府评为年终先进集体,获奖金五千余元。在乡村的每场演出均受到爱好者们的支持和赞杨,还应邀参与农村婚庆、寿庆、开业等活动。既玩得开心又发散了正能量:既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又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了余热。集体活动之余还从事垂钓、种菜、:跳舞,总之,老年生活丰富多彩,美不胜收。</h3> <h3>  奶奶今年87岁了。真是岁老根弥壮,骄阳叶更阴。奶奶是毛老师的慈母,我有幸认识奶奶是因为毛宇高中三年住在我家,由于师娘吴医生工作忙,奶奶来麻城陪读。知道毛宇考取我校并想住在我家,我感到非常开心、高兴!心里想可以报答一下恩师,惭愧的是奶奶非常能干,我工作也忙,对他们照顾并不多。我很钦佩奶奶的为人,奶奶慈祥和善,待人真诚,非常明事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做事利索,近八十岁针线活儿棒棒的,她为曾孙们做的猫、狮子王、老虎鞋,人人看了赞不绝口!尽管十一年不见,奶奶还在老样子,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这次见到奶奶我很开心!奶奶也很高兴!衷心祝愿奶奶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快乐!</h3> <h3> 毛老师真是一个有心人!在我们去铁门前一两个月,他把我们高中毕业照发给我,我无意中说我父母搬家几次,那时的照片都没有了,去看他时,我要拿集体合影去扫描,存盘作纪念。那知我们一到毛老师家,他就拿出塑封好的高中毕业照,给我和惠兰一人一张。感动得我们不知说什么好!</h3> <h3> 毛老师记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合影中哪一个是自己。还是毛老师告诉我,第一排左一就是我。放大16岁时的我,远去模糊的岁月在老师的描述下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青涩!</h3> <h3>去看毛老师一个月后也就是六月十二号一个更大的惊喜等着我们。毛老师找出当年我们去读大学后写给他的信,真没想到还能看到三十六年前我的笔迹!</h3> <h3> 惠兰是一个一经认识让人觉得很温馨的人。一如她网络名字—惠质兰心!高中时,她的文笔和书法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语文成绩一般,那时几乎没有读过任何小说,所以写作文时,总没有话说,我一直羡慕会写作文的人,觉得他们都不是凡人,记得有一次我把惠兰的高分作文拿来学习,不看不知道,惠兰的书法非常圆润漂亮,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字写得有力,一笔一画有模有样,从此我就开始模仿她的字,学习她写作文。一次我们刚学了"憧憬"这个词,当天惠兰就把它用到作文中去,我这才知道什么叫做学以致用!感谢惠兰同学,我的语文成绩明显得到了提高!</h3> <h3> 惠兰高中毕业后终于从事上她从小梦寐以求的职业是个励志故事。她的事迹恰好说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惠兰的语文成绩优异,就是数学总拖后腿,那个年代高考招生率极低,不能有一个短板。惠兰后来进入工厂门市部了。工作、生活都很顺利,就是经常想起当老师这个梦想!终于一个机会来了,她听说广东缺师资,凭她高中的底子顺利考上公办学校教师,圆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梦想!后来抓住机会函授提升自己,获得相应学段文凭,现在两个女儿都结婚,前不久退休才有时间回老家来看看。桃李满天下的喜悦、成就感全在笑颊粲然上!</h3> <h3> 毛老师盛情款待我们吃中饭后,我们师生一起驱车前往武汉新洲罗杨新村游玩、拍照,不亦乐乎!罗杨新村因村制宜,打造"生态罗杨、和谐罗杨、幸福罗杨",实现了"湾湾优美、家家富裕、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新农村目标。现在"村中有林,林中有村",有桂花园、银杏园、紫薇园、荷花谷、玫瑰园、百花园等。古树尤其是以枫树为主,比比皆是。让人流连忘返!和恩师、师娘一起游玩,兴致盎然!别样心情!好不开心!天香居里好风光让人频频拍照留念!</h3> <h3>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惠兰在香居大门外。</h3> <h3>  打破复古风格的天香居的宁静,兴致勃勃、叽叽喳喳的我们惊动了鱼翔浅底,恍若浮游的鱼儿。</h3> <h3>荷花池!</h3> <h3>玫瑰园。</h3> <h3>  碧空如洗的蓝天,薄如蝉翼的白云,翠绿的荷叶,绿草茵茵的草坪,加上波光粼粼的池水,使人心旷神怡!</h3> <h3>春意浓,师生笑意真!</h3> <h3>依然年轻,逆生长的毛老师夫妇!</h3> <h3>  罗杨新村一隅!</h3> <h3>  找找年轻时候的感觉!愿友谊长存!</h3> <h3>  我和惠兰都很嗨!</h3> <h3> 张老师抓拍毛老师为我和惠兰拍照!极富动感!</h3> <h3> 师娘吴医生风韵犹存,看起来还是那么年轻、漂亮!</h3> <h3> 吴刚献桂花酒前留影!</h3> <h3>  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晃眼,一天的时间就快过去了,我和惠兰两个依依不舍地告别恩师,谢过师娘,打道回府!我们对恩师说:老师,保重!我们还会再来!后会有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