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p> 龙首山上亭子多</p><p> 四季都有好景色</p><p> 春看红花秋赏叶</p><p> 夏有树荫冬观雪</p><div> — 竹韵</div></h1> <h1><p>为竹韵佳作点赞</p><p> — 观《龙首山上的亭子》有感</p><p>龙首山亭奇又特</p><p>翘首山中好姿色</p><p>回眸一笑秋波起</p><p>景色秀美醉心魄</p><p> — 大学同学 董向阳 作</p></h1> <h1><p>龙首山上的亭子:</p><p> 亭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建筑。亭子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周朝就有亭子的建筑。古代建亭主要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多建于路旁和水边。以后也成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也是文人墨客题诗撰联之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亭子做为景点建筑,出现在园林中。隋唐以后,园苑建亭已很普遍,直至现今。 亭子做为园林景观建筑,其样式结构也是多种多样。 中国有四大名亭: 醉翁亭 —— 安徽滁州;陶然亭——北京市;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p><p> 那么,铁岭龙首山上的四大名亭应是哪四座呢?愚认为:1. 八景亭,2. 洗心亭,3. 滴翠亭,4. 驻跸亭。如何?</p></h1> 知秋亭<br>心随落木飘红叶,目送归鸿入晚霞。——徐天欣撰联 这是2014年12月4日拍摄的知秋亭旧貌。 宿云亭<br>千重树色凝龙气,万里烟霞罩秀峰。——范君撰联 这是2014年12月4日拍摄的宿云亭旧貌,当时还没有名字。 展望亭----在慈清寺后院西侧<br><br>展开画卷眼前青山绿水,望断天涯云外芳草春晖。——柳邨撰联 <h3><br></h3> 2014年12月4日拍照,展望亭旧貌。 半墙亭----在慈清寺后院东侧<br><br>一亭烟雨半墙月,四面云山万里风。——刘文军撰联 <h3><br></h3> 陶然亭<br>春树听鹅人宛在,秋风放鹤我频来。——民国-黄世芳撰联 <h3><br></h3> 洗心亭<br>本地风光原秀美,出山泉水总澄清。——民国-黄世芳撰联 <h3><br></h3> <h3><br></h3> 滴翠亭<br>两水环流一市嚣尘都洗去,万山叠起十分爽气尽飞来。——民国-廖元橋题 <h3><br></h3> 高鹗诗碑亭<br>艳情人自说红楼,侠气君能空紫寒。 <h3><br></h3> <h3>高鹗诗碑上的诗:</h3><h3>老去风情减昔年,万花丛里日高眠。</h3><h3>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禅。</h3> 稻香亭<br>千重稻浪来眼底,万亩香风到亭前。——许铁柱撰联 <h3><br></h3> 高其佩诗碑亭<br>指可传神何用笔,诗能格物自超群。——王荐撰联 <h3><br></h3> 高其佩诗碑上的诗:<br>天设津梁自有意,山开怀抱岂无心。<br>等闲未许人轻到,不独知音在一琴。 <h3><br></h3> 三亭映雪<br><br>此片获2019年铁岭市龙泉啤酒杯入选奖。 <p class="ql-block"><br></p> 这是2014年12月4日拍摄的二高亭,稻香亭旧貌。 八景亭<br> 亭收八景神游画外,人乐四时趣在山中。——于景頫,王德金 合撰 2014年4月27日拍照,刚修缮一新的八景亭。 八景亭穹顶,精美的彩绘绘画。 駐跸亭<br>拍岸松声远,盘空塔影高。——清-王相庸题 <h3><br></h3> 闻瀑亭----在龙门外右侧(面向龙门)小山上<br><br>听琴巧引柴河水,闻瀑快登龙首山。——张绍文撰联 <div><br></div> 这是2014年12月10日拍摄的闻瀑亭旧貌。 荟芳亭----在龙门外右侧(面向龙门)小山上<br>荟蔚林园常入梦,并藏岁月倍思亲。——王宁撰联 <h3><br></h3> 这是2014年12月10日拍摄的荟芳亭旧貌。 这一对亭子在季园,没名字,暂且称为“草帽亭”。 <p class="ql-block">下面两座亭子(一方一长),在铁岭八景砖画墙后面(还没命名)。</p> <p class="ql-block">下面两座亭子在龙首山下凤园</p> <p>赞竹韵亦自勉 — 王起</p><p><br></p><p>竹韵飘香性自然</p><p>大千世界镜中看</p><p>春拍春晓桃花放</p><p>夏采夏长莲叶眼</p><p>秋爱秋霜枫林晚</p><p>冬怜冬雪梅花先</p><p>纵情山水云舒卷</p><p>心底无私天地宽</p><p><br></p><p> — 大学同学王起</p><p> 2019.9.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