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安昌的早晨是宁静悠闲忙碌而有条不紊。前夜在古镇寻找了一家小旅馆,枕水而眠,从来认床的我破天荒睡了个安稳觉,这就是所谓的归宿感么?(打小就听父亲说,祖上是绍兴师爷,也不知真假)。清晨天麻麻亮,楼下传来拆门栓和船桨的哗哗水声,若隐若现。于是我贪睡懒觉的毛病再也无法犯了,急急的擦把脸背起相机出门了。</h3><h3>天还未完全亮,蒙着雾气,小镇人还保留着生煤炉的习惯,于是雾气就更重了。补鞋的小摊贩早已摆好了他们的摊子,悠闲的看着行人来来去去,抽口小烟或者与过往熟识老乡聊上几句。</h3> <h3>维修电器的小店门口来了一部三轮车,载着一台出了故障的冰箱,为了不影响小店生意早早的送来维修。</h3> <h3>卖帽子的小摊摆起来了,店主把帽子叠得整整齐齐,等待生意的到来。</h3> <h3>早出买菜的妇女遇到了熟人,于是驻足闲聊了起来,家长里短的说个没完。</h3> <h3>早起的男人们闲着无聊,聚在河边砖路的茶摊上,有的闲聊,有的呡茶,有的戴着乌毡帽,点支烟发着呆,任凭烟卷自顾燃着,薰着本已发黄粗糙的手指,望着忙碌小生意人,眼神和思绪早已模糊。</h3> <h3>我也无所事事,望见对面河岸的菜馆招牌吊旗,随着清晨徐风摇头晃脑的低头看着帮厨们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所有的菜都堆在青石板上,从他们的菜量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意是极好的。古镇的开发让古镇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起来,他们改不了勤劳俭朴的习惯,待人和气价格公道,以最朴实的方式迎来送往,延续着安昌人的岁月时光。</h3> <h3>继续漫无目的的前行,突然发现一位戴着乌毡帽的大叔,老安昌人的打扮,在河边揉着金灿灿的透明的芽糖,抬头一看招牌,原来是非物质传承人彭氏扯白糖,我的兴致来了赶忙端起相机。只见老师傅将金黄色芽糖揉毕往柱栓上一勾,便熟练地拉扯起耒。只见金黄色的芽糖在老师傅的手中翻滚着越来越白越来越长,犹如一条白蛇在手中舞动着,反复拉扯,少倾,那师傅把那白蛇一捉,盘进一袋子里。再往手上抹些面粉往网袋中一探,捉出一头搓细,操起银色的剪刀,只见银光闪闪一颗颗洁白剔透的白糖就做好了。此时三三两两己有游客,聚在摊前,穿着红色毛衣的彭家老太,帮着张罗生意。他们也见怪不怪,任由我忙前忙后地拍摄,估计他们这种架势也见多了。大约忙了一个小时我也心满意足地收起相机,走到摊前,和老师傅絮叨了几句买了两袋糖,。刚走开几步便迫不及待地从袋里捏起一颗白糖丢进嘴里,糖块带着温度和舌尖的味蕾捉起了迷藏,丝丝甜味带着薄荷的清凉沁入心脾,甜味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这话一点也不假。</h3> <h3>各式摊点开始忙碌了起来,有各种饼,糕,面小吃,最出彩的还是腊味,安昌是腊味的世界,人们还保留着腌制晾晒食品的饮食习惯,酱红色的各式腊味,腊猪手,腊肉,腊肠,腊鱼,腊鸭,腊鸡,腊鸽……及晒干的腌菜,细心的商家有的把这些腊味蒸熟,可以吃着再买,也可以象我一样边吃边走边逛着……一个字!咸!</h3><h3><br></h3> <h3>仁昌酱园,创建于清光绪十八年,距今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家专业生产酱油,米醋,腐乳为主的调味品企业,有酱缸500余只,就在这里晒!晒足一百八十天!</h3> <h3>乌蓬船是绍兴独特的交通工具,因蔑篷漆成黑色而得名。而安昌是绍兴原生态水乡古镇的代表,更是江南最具代表性的乌篷船和乌毡帽的故乡。</h3> <h3>如今在绍兴的景区,乌蓬船己成为游客观光休闲的工具,安昌也不例外。</h3> <h3>只要花二十元便能在安昌老街划个来回,船老大或停岸边或上岸闲聊,有客时也乐呵呵悠闲地划着碧波。</h3> <h3>划船可是门技术活,脚划是那条长的船桨,手划的是短桨,估计是需要加速度或小范围调整时才用的吧。</h3> <h3>安昌的茶推和小店全部都集中在河边的那条砖路上,游客们走累了就可以坐在茶摊边看看风景聊聊天,吃一吃当地的小吃,品品茶,看着来来往往的乌蓬船,好不惬意。</h3> <h3>夜幕降临,游客们渐渐散去,准备居住在古镇的游客们则三三两两坐在河边,点几盘安昌的特色小菜来一壶黄酒,不急不慢的喝着。灯不是很亮,发着暖暖的桔光,把人也染得暖暖的。天空幽蓝,月亮闪耀着洁白的光芒躲在云后或明或暗,河水依然是碧绿的,偶尔还有乌蓬船轻轻地从河面上划过,把橙色倒影拨得细细碎碎,成了橙色的小点向远处漾开,喧闹了一天的安昌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