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派,名家讲坛。

远方

<h3>2017年5月10日,在“中国音乐学院”,有幸聆听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老师的“名家讲坛”,他那样亲切如朋友般道出了:正好在70岁的生日里,即将完成的在中国的三场个人演唱会。同时也将毕生的中国民族特色的声乐研究探讨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阶段。今天,蒋老师讲:“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呼声不断,收益非浅。他说:“在声乐艺术上,要继承传统,掌握科学,创新发展,塑造自我”。</h3><h3>听着蒋老师那清丽,明亮,带有磁性的歌声,深深的感受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名人,来自于人海,服务于众生,他那可亲的人格,不浅的绘画功底及书法給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迹。</h3> <h3>中国音乐学院。</h3> <h3>国音堂里,来自各方,各专业的“学生”爆满,座无虚席。一眼望去,青春的笑脸真不少。</h3> <h3>真实的记录着每个瞬间。</h3> <h3>歌坛上,不老的长青树。依然精神抖擞,气宇轩昂。</h3> <h3>开始給青年新秀点评了,每个人都仔细的听着,好像评的是自己。渴望得到名师的指导。他唱:烟花三月下扬州。</h3> <h3>“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蒋老师点评说:字正腔圆,唱时更夸张,语言对的时候,腔体就打开了。歌唱高级时在有情感,有语言,有思维,把所有的腔体联在一起,会产生美的音色。</h3> <h3>气息,发声,共鸣,声带发出的声音,应以情带声,以字带声,唱歌要解决声带闭合,每个字说清楚了,a.e一碰就响。</h3> <h3>声音应贴上口盖,每个字有很多节点,把每个字咬准了,男中音的音色应宽厚,把喉放下,不要靠喉,不能用美声唱民歌,一定把真假混声用到恰到好处。</h3> <h3>结合民族语言吐字咬字,归韵,语言是歌曲的灵魂,唱歌是语言的旋律。语言产生音色。</h3> <h3>“丢戒子”男中音演唱。老师说:语言来演奏乐器,两个力度,两个腔体,按中国人的审美来开发。一定把真假声混合好,才能唱好民歌。</h3> <h3>声音应贴上口盖,每个字的长音有很多节点,把每个字咬准了,喉放下,腔体打开,保持力度,音色就有了。体现男中音的宽厚。</h3> <h3>唱罢“鸿雁”,蒋老师说:“一首歌,就是一副工笔画,一笔一笔的,语言”会控制变化,先找到自己的真声,有如去掉化妆后素颜的,才是真实的,再找音色。</h3> <h3>多么渴望时间走的慢一些,全神贯注和开心浪漫的笑声在国音堂回荡。</h3> <h3>名家日记。</h3> <h3>认真聆听,一丝不苟。</h3> <h3>我,是来抛砖引玉的……</h3> <h3>你能按我说的再唱一遍,啊,不错。这个地方应该这样唱(视唱)请再来一遍,……好了,大家听了,是不好多了?(雷鸣般的掌声)</h3> <h3>歌唱挚爱者,桃李满天下。</h3> <h3>点评后,一直未休息的蒋大为老师有点累了,刚宣布结束二字,话音未落,这个小伙子丢下挎包,三两步跨到台下,大声喊了一声:蒋老师,能不能让我唱一支歌,給您听。答:可以。</h3> <h3>观众席上,有人举手向老师请教。蒋老师认真做了回答。</h3> <h3>最&nbsp;后,蒋老师为全场高歌:“在那摇远的地方”</h3><h3>。</h3> <h3>目送名师,全场起立,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h3> <h3>蒋老师,我们的生活里永远伴随着你的歌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