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名义

佳梦

<h3>  一部反腐片,搅动国人心。</h3><h3> 客观地说,目前受到亿万观众空前追捧和热议的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简直就是一部当代的百科全书,其社会影响程度并不亚于古典名著《红楼梦》。从表面上看,该剧处处彰显了反腐败的主题,其实则像《红楼梦》一样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官场宫斗、权钱交易、婚姻与家庭、教育问题、社会贫富悬殊以及官商民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斗争等等。</h3><h3> 这部电视连续剧,给人的感觉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得到的感悟亦完全不一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本人试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仔细剖析剧中折射出的有关教育问题以及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的教育现状,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h3> <h3>  恕我直言,从整个剧情来看,《人民的名义》似乎告诉我们:中国的当代教育似乎是不成功的。</h3><h3> 首先,我们从剧中众多人物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一看新生代小浩然和小皮球,二看农家弟子赵德汉和祁同伟,三看高干子弟赵瑞龙和刘建新,四看小城市民郑胜利,五看大学教授高育良,再反观老干部陈岩石的人生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中国教育所反映的实际问题。</h3> <h3>  小浩然是侯亮平和钟小艾的独生子,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钟小艾给然然报了四个补习班。尽管如此,小浩然的数学还是考了全班倒数第十,本想给儿子多报一个补习班,却又发现所谓的名师是骗子。现在的父母没有正确的方法引导,为了忙于工作,竟把培养孩子的希望寄托在所谓的补习班上,不知道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h3> <h3>  小皮球的隔代教育更是失败的。由于母亲去世,父亲又遭人陷害躺在医院,小皮球的教育自然而然地落地了陈岩石夫妇身上。</h3><h3> 即使陈岩石对待群众举报、反腐反贪的态度那么强硬,但在小孙子面前反倒无计可施了。小皮球在学校行贿受贿、到处闯祸,甚至连美术课都能被老师留下来,说明了中国的隔代教育给了孩子太多的溺爱和纵容,到头来只能是害了孩子,使其变成自私而任性、暴戾而脆弱的问题学生,以后想要纠正,恐怕是难上加难了,所以隔代教育、留守儿童造成的问题学生已越来越多。诸不知:“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敢教”已是学校教育普遍面临的尴尬。</h3> <h3>  赵德汉,小官巨贪,牢底坐穿。试想,培养一个农家子弟成才是多么的不易!表面上看,是小时候家境贫寒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一直是“穷怕了”,但根本原因乃是儿童时期德育教育的缺失所致。重智育而轻德育,是整个中国教育的通病。</h3> <h3>  祁同伟的悲剧又何尝不是教育的败笔。同样是出身寒门而不甘平庸,本想靠知识改变命运,可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知识和权力相比却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无情的社会现实给了学校教育一记响亮的耳光,于是他的信仰被动摇、灵魂被扭曲,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衡,社会教育的缺位,一心想跻身于上流社会的寒门子弟,最终还是被社会所抛弃,可悲可叹!</h3> <h3>  联想到郑西坡的儿子郑胜利,一个典型的城市小市民形象。油嘴滑舌,投机取巧,一直游走于法律的边缘。是缺少家庭教育的熏陶,还是缺少学校教育的培养?敢问要是能当上什么领导,又何尝不是一个贪官?</h3> <h3>  再看高干子弟赵瑞龙,此人目无法纪,飞扬跋扈,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镜子,从赵瑞龙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其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试想,一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子女都如此放任,溺爱纵容,学校老师又怎能管教?</h3> <h3>  大学教授高育良,本是一位才华横溢,教学有方的好老师,并且深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可是偏偏为什么要弃教从政,改行当官?最终弄得身败名裂。个中原因不言自喻,事实说明教师的社会地位是何等低下,难怪现在的学生都不愿报考师范专业,甚至连教师自己的子女都不屑一顾,这不仅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试想中国的教育还谈何发展?</h3> <h3>  反观老干部陈岩石的成长历程,为了扛炸药包而要求入党,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始终坚信崇高的信仰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大公无私,为民作主,深得民心,所以人民群众拥护他、怀念他。我想这与其从小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是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最成功、最典范的素质教育。</h3><div><br></div> <h3>  一部反腐电视连续剧,却反映了中国如此严峻的教育问题,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教育的出路到底在哪里?</h3> <h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h3><h3> 教育关乎到一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愿我国的教育改革早日回归到正确的轨道,在德育优先的前提下,各科均衡,全面发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和毛主席指出的两个结合的教育方针。</h3><h3> 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不要让“尊师重教”永远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不要因个别跳楼事件而贻误了整个一代,把教鞭还于教师手中,让老师愿教、敢教、乐教,从而还教育一片蓝天,还校园一片净土!</h3><h3> ——我们拭目以待,期待教育的春天早日到来!</h3> <h3> 2017年5月1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