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阅读课中的实践 --- 第二期杨柳青中学英语特色工作室成员公开课展示活动纪实

Johnson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红岭中学南园部刘湘黔</font></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 2017年5月是红岭中学南园部高效课堂的集中展示月,我有幸承担了一节英语教研课。作为福田区杨柳青特色工作室成员的我也正要上一堂汇报课,可谓是“一箭双雕”!恰值深圳市举办“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晒课活动,正好可以当一堂录像课,真是“一课三用”。为此,我着实好好准备了一番! </div><div> 上课之前,我首先进行了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级下册第三模块,话题为“我们身边的电”,单元名称为Unit 6 electricity all around阅读课型。文章题材是对话,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阐明了电的含义,它是怎么产生的,并用怎样的方式被运送到千家万户的。教材的内容中对电的定义有点抽象,但是对话内容没有脱离生活,同学们平时能了解和感知到,所以他们理解文本也不难。另外,我想让初一同学了解和适应中考的听说题型—信息转述和提问,所以整堂课我多次用到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div><div>整节课分成6个步骤。</div><div> 首先,我用一个蝴蝶造型带领学生回顾该课主要单词,接着用单词小测试暖场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二步,同学们跟读课文一遍,接着完成缺词填空,运用思维导图概括文章主旨大意、完成信息转述和询问。这个环节既训练了他们快速提炼文本关键词的速度,又帮助他们提升连词造句能力,进行有效复述句子,达到连句成文的目的。信息询问是紧扣课本关于“电”的两个提问,1 你想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你问?Where is electricity from? Where does electricity come from? 2 你想知道电看起来像什么,你问?What is electricity like? What does electricity look like?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三步,角色配音展示。本文是一篇对话,共4个角色,一男一女扮演爸爸妈妈,男生扮演 Benny,女生扮演Daisy,外加一个旁白,挑战自己的语音语调,刺激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进行朗读训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四步,精读文本,引发思考。T和F的提问过后是讲解该句中出现的考点词、短语和相关同义词。这个部分能帮助同学们解析难句,加深理解。随后是提升思维,深度思考的两个提问:4. How does electricity come to our flat? 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和思维导图学习,直观形象的帮助同学们理解电是如何被运送到千家万户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连线填词,继而看词复述句子。5. Who looks foolish? (Benny or Daisy) Why? 这个问题有多元答案,能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促使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原因,给程度好的同学有发挥和展示的平台,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意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五步,由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电引出用电安全的小贴士,渗透安全用电教育,普及生活用电常识。</font></h3> 第六步,进行课后自评环节,让同学们查漏补缺,让老师及时了解学困点和学盲点。<div>  最后,回顾这节课,每一个环节基本都达到预想效果,学生们很喜欢这种问答学习模式和思维导图学习法。但是仍然有部分学困生感觉跟不上,有时会游离课堂。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上要思考和改进的方面。也非常感恩杨柳青工作室的老师们来校观摩和指点。我知道:人生的每一次不完美都是为日后成就完美做铺垫。我会坚持不忘初心,用心全力的守好自己这一方净土。 </div><div><br></div> 以下是来校听课的工作室老师们的听课有感:<div><br><div><font color="#b04fbb">1.工作室陈宏明老师点评:</font>刘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十分真实有效的阅读课,平实而质朴的语言,落地而扎实的教学策略让我受益匪浅。姜还是老的辣,刘老师对课堂把控自如,整堂课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学生在刘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到的不仅是语言知识,更多的是学习的方法,学习兴趣的提升。刘老师的课堂给我在对于基础一般的生源情况下如何扎实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感谢刘老师,今后多向刘老师学习!</div><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2.工作室占叶老师点评:</font>刘老师的课给我了很大的启发,第一,阅读教学与中考结合,刘老师在课上多次把课本知识与中考模式相结合,借助思维导图理解原文有助于学生熟悉中考听说的信息转述题,借助翻译句子理解课文有助于学生熟悉中考听说的信息询问题,同义词的反复操练有助于学生熟悉中考词汇题。第二,阅读教学与思维提升结合,刘老师的课不仅“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她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许多发散性的问题,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三,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刘老师把电和实际生活结合,不仅教了学生一些用电安全常识,也引导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思考“电”是如何输送到红岭中学的。第四,阅读教学与自我评价结合。刘老师在最后环节要求学生自我评价,根据worksheet的内容给自己打分,这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查缺补漏,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与计划。整节课,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到的东西也非常多。总而言之,刘老师的课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是一节扎实、高效且充满思维流量的阅读课。</div><div><br></div><div><font color="#ff8a00">3.工作室吴闯老师点评:</font>刘老师的这节课容量非常大,学生从词到句到文都有非常清晰的复习和理解。在true or false环节刘老师还对不同的词组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非常高效。在最后的思维导图转述环节刘老师用非常形象的图片吸引了每一个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让电真正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每一个孩子会说电如何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让我受益匪浅,点赞!</div><div><br></div><div><font color="#39b54a">4.工作室范运衡老师点评:</font>这是一节非常扎实的好课,受益匪浅。容量大却环节流畅,重难点突出。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电的传输这一难点,并且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做出信息转述,说明理解十分到位。问答互动,以问题巧妙串起了整篇文章的线索,并且是分层设置问题,兼顾了各层次的学生。整堂课的设计都是紧紧围绕学生需求水平,以及三维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轻松理解了有难度的语篇,思维也得到很好的训练提升 。</div><div><br></div><div><font color="#167efb">5.工作室黎颖老师点评:</font>刘老师的这节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环节紧凑,课堂容量大,重难点突出。我和她的学生们一样,整节课非常投入,四十五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听完这节课,我的感想有五点。第一,前半节课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刘老师平时很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无论学生集体朗读时还是分角色朗读时,全体整齐划一地指读,并且他们的书本上都做有许多升降调的记号,学生训练有素。第二,在进入课文前,刘老师抛出两个问题:1.你想知道电从哪里来的,你问?2.你想知道电看起来像什么,你问?虽然我的课堂也有时会让学生做翻译句子,但刘老师这两个问题的提问方式和中考听说最后一题是相吻合的,如果每日的课堂坚持做这样的训练,学生熟悉了这类题型,那么在中考时就不会紧张,得分率可以大大提高。第三,刘老师把课文的知识点讲解放入了T or F statements之中,并且选取了几个比较难理解的句子让学生做英译汉,重难点一目了然。第四,电的旅程本身有些复杂,刘老师灵活处理教材,化繁为简,她把电的旅程分成两条线做思维导图,一条线是电线的连接,另一条线是电的流动,这个想法很新颖,学生也易于接受和复述。第五,刘老师用一个问题“Why did Benny think Daisy couldn't get electricity in packets?”引出了电的特性:1.电看不见;2.电不断流动;3.电很危险。由第三个特性进而让学生注意用电安全,一气呵成结束新课。</div><div><br></div></div>

刘老师

学生

导图

思维

工作室

中考

课堂

理解

同学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