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04年小榄电视台拍摄《菊有黄华》纪录片历史档案资料</p> <h3>韶关珠玑巷,梅关古道!</h3><h3>珠玑巷由唐敬宗易名得名,但它的开始兴旺则还在李湛之前,其兴衰与玄宗时开挖的梅关古道密切相关。唐敬宗即位百余年前,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开凿大庾岭梅关,把一条崎岖难行的山径开通为能通车马的大道。从那时起,梅关道由此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使南北交通顿时通畅,成为岭南最重要的通道,而依踞梅关道的珠玑巷也夹道成镇,古代称沙水镇,成为南来北往旅客的歇息地,上升为大庾道上最重要的驿站。</h3> <h3>(何氏大宗祠)</h3><h3> 何氏大宗祠建于珠玑巷北门楼何氏族人聚居之地,从西北向东南,背依巾山,北连梅岭,南遥雄州。宗祠实际占地面积3147平方米,建筑面积803.21平方米,于1997年11月中旬奠基,1999年10月中旬竣工,历时两年。建宗祠总金额为230万元,由香港何氏宗亲总会有限公司出资。</h3><h3>何氏大宗祠分前、中、后堂,左右两侧有厢房,有三堂六厢之称,前池后园,榕竹双映,桂菊争辉。整个建筑平均高度10米,中堂11.8米盘踞在后座祖堂屋顶上的两对瓷质金龙,栩栩如生,大有龙依玉宇腾云起,祠立珠玑矗天高之势。1999年10月23日,来自加拿大、越南,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及内地的2000多名宗亲云集珠玑巷,举行了隆重的宗祠开光典礼。</h3> <p class="ql-block">作为岭南交通要道——梅关古驿道上的珠玑巷,南宋极盛时,珠玑巷内的商贩和居民多达千户,连同附近牛田坊一带五十七村,简直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p><p class="ql-block"> 嘉靖《广东省志》引《南雄府图经》说:“岭上古有珠玑巷……今南海衣冠多其子孙。” 乾隆《南雄府志》说:“广州故家巨族,多由此迁居。”</p><p class="ql-block">明清纂修的广州府各家谱记其祖先宋代辗转来自珠玑巷的比比皆是。据家谱、地方志等有关资料的统计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珠玑巷移民各姓氏家族有七百九十七支之多。</p><p class="ql-block"> 广东南雄珠玑巷是宋元时期北方移民迁徙岭南的集散之地,是珠江三角洲众多姓氏念念不忘的发祥祖地。在众多的族谱资料和民间传说中,都大同小异地反映了南雄珠玑巷移民的历史事实。</p><p class="ql-block"> 珠玑巷原为北宋京城开封府的一条巷名。当宋室南渡时,南迁臣民落足南雄之后,为表达对故都的怀念,将自己的聚居之地取名珠玑巷。因而珠玑巷也就成为迁徙岭南人驿站故乡,成为维系他们桑梓之情、宗族之谊的根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香山小榄何姓 (宋、元、明、清)《何舄環堂重修族譜》共四卷。</p> <h3> 南雄珠玑巷位于南雄县城北九公里处。这是一条古村的古道,长约半公里,南北向,颇宽,古屋夹道,道上有三座门楼。</h3><h3>第一座门楼名“珠玑街”,</h3><h3>第二座门楼名“珠玑楼”,</h3><h3>第三座门楼名“珠玑古巷”。</h3><h3>“珠玑楼”有石刻“珠玑古巷吾家故乡”字样,这句话如今也成了珠玑巷的宣传语。中国老百姓的这种根的意识,故乡的观念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门楼有神龛,供“太子菩萨”神像,“珠玑古巷”门楼另一石刻“祖宗故居”四字。</h3><h3>趁着天冷梅花开得正好,赶紧到南雄一游,珠玑巷是不可缺少的第一个景点。</h3><h3>长长的一条巷子,聚集着百家姓氏,伙伴们都各自去认祖归宗了,过程甚有乐趣,不失为一个亲子活动的好地方,既能观景又能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一举数得</h3> <p class="ql-block">珠玑巷何氏南迁珠江三角洲等地,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为逃避天灾地劫,参与罗贵带领的有组织地集体南迁。当时南迁90多户人中就有何大参、何汝祥、何鹏羽等三户何姓人家。二次是在宋咸淳八年(1272年)因宫廷胡妃事件,许多仕族和乡民南迁。再次是在宋末元初,为避兵家之争,居民自发组织南移。据一些史学家调查,自北宋中后期至元代初期二百年间,由珠玑巷陆续南迁珠江三角洲各地有130多次。这其中也包括何氏族人的南迁。据番禺沙湾、中山小榄等何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开村始祖均来自珠玑巷,现今珠江三角洲不少何氏后裔称五十世祖(昶公后裔)棠、栗、矩三人为始迁祖。</p><p class="ql-block">珠玑巷何氏南迁的主要聚集地是番禺、中山、新会、顺德、南海、增城、高要、东莞等 地。小榄何姓十郎房九世祖何舜举(小榄明代积厚祠主人)</p> <p class="ql-block">中华始氏通史 “何”姓</p> <p class="ql-block">何姓十郎房十三世祖何吾驺(1581一1651年) 字 龙友 号 象冈 明代万历进士、特进光禄大夫、太傅兼太子太师、吏 礼 兵三部尚书、东阁、文渊阁大学士、首辅、阁老、宰相。</p> <p class="ql-block">何姓始祖世系图(南雄珠玑巷何氏纪念馆理事筹委会主编)</p> <p class="ql-block">何姓始祖世系图(南雄珠玑巷何氏纪念馆理事筹委会主编)</p> <p class="ql-block">何姓始祖世系图(南雄珠玑巷何氏纪念馆理事筹委会主编)</p> <p>香山榄都(中山小榄)嘉庆甲戌(清代1814年)第一届菊花大会纪事</p><p>香山榄都(中山小榄)同治甲戌(清代1874年)第二屆菊花大会纪事</p><p>中山榄镇(小榄)民国甲戌(1934年)第三届菊花大会纪事</p> <p>香山榄都(中山小榄)嘉庆甲戌(清代1814年)第一届菊花大会记事</p> <p>香山榄都(中山小榄)同治甲戌(清代1874年)第二届菊花大会记事</p> <p class="ql-block">中山榄镇(小榄)民国甲戌(1934年)第三届菊花大会记事</p> <p>清代宣统元年(1908 年)香山县全图</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中山小榄镇甲戌第三届菊花大会全属地图</p> <p>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榄镇(小榄)甲戌第三届菊花大会会场全图</p> <p>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榄镇(小榄)甲戌第三届菊花大会会场全图</p> <p class="ql-block">清代光绪1880年一宣统1910年小榄名称叫香山县“榄镇榄乡”</p> <p class="ql-block">民国1925年小榄名称叫中山县“第三区”</p> <p class="ql-block">小榄何姓十郎房六世祖何月溪:建于明代正统初年(1435年)的《大夫六世祖祠》又称《旌义祠》是供奉月溪公的,原有四进各三间,是小榄第一间祠堂。</p><p class="ql-block">小榄何姓十郎房七世祖何图源: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四月初八日朝廷为义民何图源在《大夫六世祖祠》天井处立“天朝锡命”石牌坊,广州知府冯骏骥,香山县知县周训为义民何图源立“旌义流芳”牌坊,当时特聘大内的名匠建造,被称为广东四大牌坊之一。</p> <p class="ql-block">小榄何姓十郎房九世祖何舜举(小榄明代万历年间积厚祠主人)</p> <p class="ql-block">何姓十郎房十三世祖何吾驺(1581一1651年) 字 龙友 号 象冈 明代万历进士、特进光禄大夫、太傅兼太子太师、吏 礼 兵三部尚书、东阁、文渊阁大学士、首辅、阁老、宰相。</p> <p class="ql-block">何姓十郎房十三世祖何吾驺(1581一1651年) 字 龙友 号 象冈 明代万历进士、特进光禄大夫、太傅兼太子太师、吏 礼 兵三部尚书、东阁、文渊阁大学士、首辅、阁老、宰相。</p> <p class="ql-block">何姓十郎房十三世祖何吾驺(1581一1651年) 字 龙友 号 象冈 明代万历进士、特进光禄大夫、太傅兼太子太师、吏 礼 兵三部尚书、东阁、文渊阁大学士、首辅、阁老、宰相。</p> <p class="ql-block"> 何姓十郎房十三世祖何吾驺(1581一1651年) 字 龙友 号 象冈 明代万历进士、特进光禄大夫、太傅兼太子太师、吏 礼 兵三部尚书、东阁、文渊阁大学士、首辅、阁老、宰相。明代时期,崇祯皇帝任命林良,吕纪两位宫廷画师画了一幅“飞、呜、宿、食”鹤形图赏赐给小榄人何吾驺阁老、宰相。</p> <p class="ql-block">小榄何姓十郎房十七世祖何福 字 象海 任九品职以子绲敕封儒林郎 候选布政使司理间</p> <p class="ql-block">小榄何姓十郎房二十一世祖何逢恩 字 朝聖 号 澤南 任侯选巡政厅</p><p class="ql-block">小榄何姓十郎房二十二世祖长子:鑾藻、次子:鑾科、三子:鑾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