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海中学1967届高中(3)班毕业50年聚会影集

玉潔

<h1><b>2017年4月8号,在跨海大桥、在老新海中学校园、在曾经的老教室里,同学老师欢聚一堂,举行纪念我们高中毕业50年聚会。</b></h1> <h3>江苏省新海中学高中三班是1964年从本校初中部四、五、六三个班级择优录取40名学生(开学报到的只有38人)组成的。</h3> <h3>藏名诗<b><font color="#b04fbb">"姚玉林芳俊,榴兰成美香。</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峰高屯龙骥, 城荣铎超常。</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君明民敏礼,吾华武彝刚 。 </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元霞东林静,不忘忠震章。</font>"</b>说的就是我们全班38名同学。</h3> <h1><b>同学情深,这都是我们学生时代的合影。</b></h1> <h1><b>毕业之后,同学们各奔东西,但同学之间的友谊没断,经常联系、小聚是我们班独有的特色</b></h1> <h1><b>新浦公园、苍梧绿园时常留下我们班同学小聚的身影。</b></h1> <h1><b>去年,新海中学要在原址重建的消息鼓舞了我们,大家奔走相告,回到母校,看看母校校园,看看曾经的教室,在我们曾经佩戴过的校徽牌牌下合影留念。我们期待着,“江苏省新海中学”重见天日的那一天。</b></h1> <h1><b>经历了文革动乱,经历了上山下乡,饱经磨难的同学们终于回到了城市,有了了各自的岗位。</b></h1> <h1><b>这都是我们母校的痕迹:曾经戴在我们胸前的校徽、横跨民主路和解放路、南北两条马路的老校门、大礼堂兼学生饭堂、高大明亮的12口高中老教室,无不彰显当年位居江苏省18所重点中学之一的新海中学的气派与辉煌。</b></h1> <h1><b>这是我们母校治校有方的的书记、校长和以严谨著称的教导主任。<br>特别让我们不能释怀的是教导主任李庆发,文革中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无休止的揪斗批判,迫使他两度自杀,最后在1967年逃到武汉跳入长江,结束了年仅37岁的生命。</b></h1> <h1><b>我们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是解岐山书记市从教育局千挑万选得来的全市最好的老师。</b></h1> <h1><b>难忘师恩,五十年了,同学们时常结伴看望老师。</b></h1> <h1><b>从高中毕业20年开始,聚会已成为我们班同学经常性节目。</b></h1> <h1><b>通过聚会,保持经常性联络,同学之情进一步延伸,友谊进一步深化</b>。</h1> <h1><b>这是我们4月8号,全班同学在田湾跨海大桥,畅想世界、祖国和我们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b></h1> <h1><b>五十年之后,全班同学再回老校园,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那么有吸引力。</b></h1> <h1><b>时隔五十年,再回老教室,再找到同桌的你……,感慨万千。</b></h1> <h1><b>主题班会上,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时光好似回到了五十年前……,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令人难以忘怀。</b></h1> <h1><b>下午的文艺联欢会上,在主持人张伦瑶、周培敏的精心主持安排下,同学们敞开了胸怀,放开了手脚,争相登台献艺。</b></h1> <h1><b>毕业五十年相聚,同学们争相诉说心声,留下感言。</b></h1> <h1><b>欢聚的时刻,同学们忘不了已經离去的同窗好友。聚会开始,班长发出口令:默哀一分钟,向仙逝的三位同学致哀。祝他们在天堂幸福无忧。</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