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印度

荆棘鸟

<p class="ql-block">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p><p class="ql-block">2015年11月25日——11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印度金三角之旅。因为与康辉合作的旅行社刚好在推直飞印度的内部团,而且里面的成员导游居多,我在朋友的推荐下,顺利参团。这个团加上导游共有33人,按指定时间我来到机场,等大家都到齐,导游交代完所有事情, 我和小高约定一起住,最后导游小杨也加入我们,于是我们三人在机场租了一个移动WIFI,在这个信息不算发达的国家,酒店没有提供免费的WIFI。</p><p class="ql-block">斋浦尔,德里和阿格拉被称为印度旅游的“金三角”——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能在风和日丽的季节来到印度是一种幸运。印度与国内的时差是2.5小时,我们从昆明直飞德里的时间大约为4.5个小时。下了飞机,我们在导游的组织下在机场填写入境卡,入关后和印度导游一起上了当地特有的大巴。我们要从德里去阿格拉,250公里的路程,一路上车水马龙,道路拥挤不堪,路边到处是垃圾,有点脏乱差。(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是金砖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虽然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但同时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图片来自网络)</p> <h3>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Indira Gandhi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于印度德里,但主要服务首都新德里,位于印度新德里以南23公里。它是印度主要的航空港,也是南亚第二繁忙的空港。</h3>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的第一家四星酒店,环境不错,一楼有几家小店,我们晚饭后可以顺便逛逛。为了安全,我们团的三餐都在酒店吃自助餐,方便但不是太好吃。第一天还好,后面几天的食物大同小异,没有胃口也得吃因为我们不敢外出。</p> <p class="ql-block">早点要吃好,我已经爱上了西式早餐。豆子和煎饼成为我的主食,咖喱味的东西我不太喜欢。印度菜菜不是我的爱,每天为饮食伤神,只有入乡随俗安慰一下自己的胃了。</p> <h3>泰姬陵园大门</h3> <p class="ql-block">泰姬陵(Taj Mahal)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1983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7月8日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泰姬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的经典杰作之一。在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心爱的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即泰姬·玛哈尔于1631年——1648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又称为“印度的珍珠”。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阿格拉是典型的印度北方城市,喧闹,拥挤。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都市,却屹立着堪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印度人称泰姬陵为“Monument of Love”。泰姬陵建筑集中了印度、波斯的建筑艺术特点,整个布局完美、和谐,是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任何的照片和辞藻都无法真正的表达泰姬陵的美和神奇(照片是团友小高拍的,我们都认为拍得极好)。</p><p class="ql-block">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泰姬陵俨然超越着简单的建筑学意义,默默地美丽着,不为别的,只为世人心中那一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p> <p class="ql-block">在主体两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红砂岩建筑而成,顶部是典型的白色圆顶,而兴建这两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整座泰姬陵建筑的平衡效果,以达到对称之美。</p> <p class="ql-block">修建泰姬陵选用了本国的大理石,中国的宝石、水晶和玉,巴格达和也门的玛瑙,西藏的绿宝石,斯里兰卡的宝石,阿拉伯的珊瑚等。泰姬陵随着季节、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黎明时分,泰姬陵呈现出粉红色,似绽放的花朵;中午,泰姬陵呈白色,光芒耀眼;傍晚,泰姬陵呈灰白色,色泽柔和似珍珠。在圆月退去、星斗闪烁天气里,泰姬陵可呈现出白色、虎珀色、灰色、金黄色。</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照片是团友帮我拍的,好美啊!我真的很喜欢。希望在每一次的旅行中遇见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莫卧儿式花园是一个典型的波斯式花园,位于主体前方,中央有一水道喷泉,而且有两行并排的树木把花园划分成4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型,因为“4”字在伊斯兰教中有着神圣与平和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很受欢迎,印度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合影,其中一位是我的舍友,另外一位是导游,她和我们住一起,旅行社很抠门,她只能睡临时搭的床,有点艰苦。</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在拍集体照,他们的服装很有特色,不像我们的学生要统一着装,我抓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阿格拉古堡是阿巴克大帝花费十年心血建起的一座极其奢华的宫殿,其孙子沙·贾汗继位后,又增建了一些殿宇,使阿格拉堡成为一座无比壮丽的皇家首都。早在1022年阿格拉已是首都,几经起伏甚至曾被毁于战争。1526年,莫卧儿帝国第一个帝王巴布尔在此建都,随后的一百多年他和他的继任者们不断创造新的建筑,其中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阿格拉城堡和泰姬陵最为著名。</p><p class="ql-block">建立在阿格拉的“红堡”,坐落在亚穆纳河畔,占地1.5平方公里,外围由高十二米的红色砂石城墙围成,阿格拉古堡建筑是印度--伊斯兰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作。这里融合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与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p> <h3>阿格拉堡位于亚穆纳河畔的小山丘上,距泰姬陵约15公里,全部采用红砂岩建造而成,故又称红堡,与首都德里的红堡齐名。这座方圆1.5平方公里的宫堡,外形非常雄伟壮观,堡内的宫殿,虽经历漫长的岁月,多已失修,但画梁和墙壁上精巧的雕刻与设计,仍隐约保存着昔日富丽堂皇的风貌。</h3> <p class="ql-block">阿玛尔·辛格门是阿格拉堡的南大门,也是目前可以进入古堡的唯一入口。阿玛尔·辛格门有一种奇怪的传说,据说是为了迷惑敌人而设计,它拥有3个独立的大门。大门进去后有一条坡路通往堡内的庭院。</p><p class="ql-block">阿玛尔·辛格门还有一段掌故,阿玛尔·辛格门在阿克巴大帝建造阿格拉堡之初的名字是阿克巴之门。而在1644年,当阿克巴大帝的孙子沙贾汗皇帝在此举办祭祀泰姬的活动时,却有一位来自焦特布尔的王公阿玛尔·辛格,偷取沙贾汗皇帝的宝骥后,逃跑至阿克巴之门,被愤怒的沙贾汗射死,为申饬其它不法之徒,故更名其门为阿玛尔·辛格门。</p> <h3>第二道门</h3> <h3>第三道门</h3> <h3>人与景的和谐</h3> <h3>据说这是当年的香薰池</h3> <p class="ql-block">贾汉吉尔宫是阿格拉堡中最有特色的建筑,据说是阿克巴为他的儿子贾汗吉尔兴建的。这座宫殿融合了印度和中亚的建筑风格,使人联想到莫卧儿王朝的阿富汗文化根基。</p><p class="ql-block">宫殿的正面左右对称,上部两端耸立着小塔赤砂岩墙面用白色大理石装饰,中庭周围是印度古典式的矩形房屋。南北两座大厅由木质柱梁构成,托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木檐上面还有石板房檐。面向亚穆纳河的中庭具有明显的波斯风格,南北两面是清真塔。</p> <p class="ql-block">茉莉宫即八角瞭望塔是沙贾汗为自己的皇后所建,采用大理石建造并饰以雕花,房顶呈拱形,四周走廊环绕,中心有雕花喷水池。这里可以清晰看到河对岸的泰姬陵。1658年,沙贾汗被三儿子奥朗则布篡位后囚禁在此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九年,孤独寂寞中,和他相守的惟有故去的妻子。</p> <p class="ql-block">沙贾汗很偏爱大理石,1637年他用纯粹的白色大理石建造了他的哈斯马哈勒宫殿,混合伊斯兰和波斯风格,三个圆顶的大帐篷和建在基座上的中心大殿相连,大殿是帝王的休息场所,其两侧各有两个铜屋顶宫殿,一侧是白色大理石构造却是镀金装饰,另一侧则用红色砂岩建造,想必是供妇女们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也不确定这是谒见之厅还是葡萄园了,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斋普尔是一座很有诗意的城市,也有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红粉之城。 斋普尔全城一片粉红色,不但屋顶、墙壁,一律粉红色,连女性的纱丽也偏爱粉红色,比其它地方浓艳。</p><p class="ql-block">人们把斋普尔称为“玫瑰城”,因为最珍贵的玫瑰是粉红色的,斋普尔就像玫瑰那惹人喜爱,让人易生梦幻。实际上,斋普尔也曾有过一个巨大的玫瑰园,长满着芳香的玫瑰,那是喜爱玫瑰的王公建造的,后来王室衰败了,玫瑰园也荒芜了,但是,玫瑰城这个名字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斋浦尔(Jaipur)是拉贾斯坦邦(Rajasthan)首府,印度北部的一座古城,在新德里西南250公里处,为印度北方重镇,也是珠宝贸易中心。</p> <p class="ql-block">站在粉色之城斋普尔(Jaipur)街头,在蓝天白云下,远远的就能望见一面貌似红色竖琴的墙体,走进一看原来就是斋普尔著名的地标性建筑——风之宫(HawaMahal)。 </p><p class="ql-block">这座完工于1799年的建筑,是当时拉其普特艺术杰出的代表作,看起来像竖琴又像牌坊似的、高达五层楼的墙体,竟然密密麻麻的布满据说多达953扇窗,这些密密麻麻又似蜂巢的窗户是用红砂石镂空而成的,形状半个呈八角形。最初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皇室中的女性成员可以平日窥探外面的花花世界,满足其好奇心;在节日的时候观看热闹的游行队伍而不用抛头露脸......这座奇特、而又与周围建筑格格不入的建筑,还因为其所在的拉贾斯坦邦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原因,据说拉贾斯坦邦地处内陆,沙漠近在咫尺,从沙漠呼啸而来的狂风,对这座高达五层楼的建筑也是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故设计者把主墙体设计成蜂窝状,一是坚固、二是当狂风来袭时,打开所有窗户,让风尽速地通过这些窗户减少对建筑的破坏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风之宫的入口,并不在其正面的牌楼墙体处,而是从后面进入,它的内部完全不像是一座建筑物,它只有一个深陷的空间和一些狭窄的带圆齿的走廊,上面还有球形的穹顶。在一些小小的房间里,太阳光穿过一些彩色的玻璃投影到水泥地上,还真的是很棒!(图片来自网络)</p> <h3>风之宫旁的小店</h3> <p class="ql-block">好热闹的一条街,晚上有团友想让我陪她们去逛街,我不敢外出。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每天都是统一行动,乖乖待在酒店。</p> <p class="ql-block">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虔诚的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导火索。由于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数(82%),牛肉是禁忌,因而,在欧洲市场上价格最贵的是牛肉,在印度是最便宜的,10至15个卢比一公斤,价格之低廉令人咋舌。猪肉也比较便宜,因为穆斯林和高种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猪肉,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猪肉。羊肉价格最贵,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所以在大街上随时会发现有牛🐮出没,黄牛居多。而有些街道上猪🐷也不少,好像就放养在街边了。</p><p class="ql-block"><br></p> <h3>跟着导游上城堡</h3>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乘坐当地吉普车上山的,因为路的原因只能走城堡的后门。而通往宫殿的正式入口叫狮子门,也是通往宫殿的第一道大门,只有骑着大象上城堡才可以从狮子门进入。据说,当年的皇帝认为狮子象征力量,自然也就起了这个名字。(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的感觉很爽。</p> <p class="ql-block">琥珀堡是斋普尔的古都,是由MAN SINGH 国王于1592年始建的。堡内的建筑物,由多个不同时期的宫殿组成,并依山势兴建,层层叠叠,极为壮观,是最典型的RAJPT风格。里面最为著名的是1675年建的玻璃的宫殿(Sheesh Mahal),宫墙上有无数面小镜子,在阳光下,流光溢彩,非常漂亮。其镶嵌镜片和彩色宝石手法,与阿格拉著名的泰姬陵如出一辙。只需燃起一点烛光,即可反射出千点光芒闪烁,堪称世上绝无仅有的奇观。虽然目前宝石已改成赝品,但是在黑暗中点燃一盏烛光,仍可看见镜片经过光线折射后,有如芒钻漫天飞舞、非常奇妙。琥珀城堡所在位置地势险要,下方有一条护城河,周围环绕着蜿蜒的高墙。整座城堡居高临下,捍卫着斋普尔城。据说这里曾经作为印度的首都长达6个世纪之久。宫殿的拱形屋顶、几何图形的细格子窗棂、大理石廊柱和花朵植物雕刻,都是受到莫卧儿建筑风格影响(其实也就是有较重的伊斯兰教风格),琥珀城堡上方还有一座杰加尔堡。</p> <h3>议事厅</h3> <p class="ql-block">正对公众大厅的便是象头神门,那是始建于1640年高三层的华丽宫殿,也是琥珀堡最吸引游客的地方。大门是衔接皇宫内厅的主要通道,二楼的细格子窗户是嫔妃们观景的地方,也是皇帝自战场返回时,皇后以鲜花和水来欢迎皇帝归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看到我身后的印度女警察了吗?安保工作做得挺好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被邀请合影,其中的三位是我的团友。</p> <h3>颇有特色的花园</h3> <p class="ql-block">镜宫是国王的寝宫,分左、中、右三座内殿。建筑虽不雄伟,却很精巧别致。宫殿都是镂花彩雕,门扉窗棂饰以各种艺术图形,殿内都由玻璃嵌壁,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华丽无比。夜里,镜宫内的“烛辉奇景”令人叹为观止。当人们步入寝宫后,关闭门户,在漆黑的宫室内点燃两支蜡烛。烛光闪烁摇曳,映照在宫顶和四壁上,顿时寝宫变成一个渺无边际的苍穹。那点点烛光仿佛变成了满天的繁星,镶嵌在寥廓的仲夏夜空之中。当人们将手持的蜡烛舞动的时候,又好像是一颗颗宝石在飞旋着,飘舞着,使人觉得仿佛置身于星转斗移的仙境之中。原来,这座圆形宫殿的四壁,全是用拇指大小的水银镜片镶嵌的。</p> <h3>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另辟蹊径。</h3> <h3>整个后宫被设计独特的二层楼房围合成一个方形庭院。四周的二层小楼被分隔成12处独立住所,并有12道独立楼梯通往各皇妃的房间,互不相通,就好像今天我们见到的连体别墅一样。每位皇妃各住一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无法知道皇帝究竟去哪位皇妃的房间了。</h3> <h3>山路崎岖,我们选择坐吉普车而不是骑大象。</h3> <p class="ql-block">没有骑大象就选张网络图片吧。</p> <h3>护城河</h3> <h3>老虎堡位于琥珀城堡上方的山上,这座建在山上的城堡有着坚固军事防御设施,当年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来侵略者的进攻。这里有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大炮,也是由于该城堡,整个斋浦尔才以不可战胜而闻名。这座城堡在当地语言中意为“胜利之城”。去老虎堡的路更难走,我不太喜欢。</h3> <p class="ql-block">水之宫殿是16世纪时期,斋普尔君主为避暑,命人在人工湖中兴建的,水之宫殿是建在水上的皇宫,只有乘船才能到达,王室成员夏天避暑之地。宫殿本身不对外开放,但在湖边远望,宫殿如同漂浮在水面上。这里非常的漂亮,夜景更是迷人。(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拉贾斯坦国王喜欢四方形宫殿,故水中宫殿呈四方形,四面建有门楼,四角有塔,塔顶有亭子,拉贾斯坦风格,有点类似清真寺大殿四角的唤拜塔。水宫周围的湖面很安静,水波不兴。有人说这水是人工湖,有人说这是恒河的一条支流。该宫殿建成时共有五层,后来修了大坝,建了水库,下面三层没入水中,第四层淹没一半,水面部分,仅有不到两层,只露出窗户上部拱圆的部分,于是这就成为一座无人登岸的梦幻般的建筑。远远望去,水宫顶部为平台,四面有白色大理石围栏,称奇的是平台上面竟然长有七八棵大树,枝叶繁茂,极富生机。</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斋普尔的五星酒店,这里的餐厅服务员很喜欢和我们聊天,服务也周到。当晚还有机会看到了印度人举行婚礼的盛大场面,我看了一下就回房间写游记了。</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遇到隆重的印度婚礼,几乎全程观看。</p> <p class="ql-block">简塔曼塔天文台是斋普尔城建造者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的杰作,当年星象家用它来观测天象、预测事务。碧绿的草坪上,散布着众多奇形怪状的砖砌建筑,以及世界最大的日晷,精准的观测设施体现出古代印度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天文台至今保存完好,还能为天文学家所用。</p> <p class="ql-block">天文台的建造和观测仪器显示出古印度人的惊人智慧,他们很早就具有了观测天文的科学知识。在这里可看到两个圆形分许多格子测时间用的、距今有近300年历史的日晷,好像是现代的而不是年代久远的仪器。院内十二个三角形的小建筑,代表十二个星座,每个星座的角度及方向都朝着各自的星座,十分科学,至今还被用于研究占星学。</p> <p class="ql-block">双鱼座的我喜欢拍照。</p> <h3>街头小贩</h3> <p class="ql-block">比尔拉庙是印度首批没有种姓限制的庙宇之一,因此,一贯反对排斥低种姓的圣雄甘地曾出席该庙建成后的第一场礼拜活动。比拉庙虽然是现代所建,但还是保持了印度的建筑传统。它由三座不同风格的建筑连成一体。顶部最高的是印度教的代表,中间是佛教,最矮的是伊斯兰教风格,寺庙内相通。</p><p class="ql-block">每次进庙都要脱鞋,所以这次我不想再光着脚,我没有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比尔拉庙全名比尔拉·拉克希米·纳拉扬庙,建成于1938年,坐落在Moti Dungri堡山脚,是斋普尔最主要的景点之一。它是一座巨大宏伟而且现代化的大理石建筑,依山而建,在深绿色山体的衬托下,洁白的比拉庙突显出圣洁和巍然。由于该庙是印度实业家D. B. 比尔拉所建,人们习惯称之为比尔拉庙。</p> <p class="ql-block">从宫殿入口进入,是王公用以接待访客的迎宾宫殿(Mubarak Mahal。Mubarak Mahal 意为“吉祥宫”,现在是博物馆,展出王室的正式服装,刺绣披肩,克什米尔帕什米纳披肩,丝绸纱丽等。城市宫殿的博物馆内一般都不许拍照。 </p> <p class="ql-block">绿门,也叫巨浪(Leheriya)门,绿色表示春,奉献给象头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莲花门,绘有层层叠叠展开的花朵和花瓣图案,提示夏季,奉献给湿婆神帕尔瓦蒂。</p> <p class="ql-block">孔雀门,绘有孔雀图案,美轮美奂,代表秋天,奉献给毗湿奴神。孔雀门绘画五只孔雀开屏,是最美的一座门,也是游客进出宫廷内部庭院的门。</p><p class="ql-block">图中的这位是我们的印度导游,他曾留学中国,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他的中文带着浓浓的印度口味,有时不是很能听懂,他总想推荐一些自费项目,只是时间很紧,本来我想买一条真丝裙子,但太大了。后来带着我们去逛珠宝店,店里的人们太热情,不过我们觉得性价比不高。</p> <h3>玫瑰门,重叠的花卉图案,代表冬季,奉献给女神德维Devi。</h3> <p class="ql-block">斋浦尔城市皇宫位于印度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浦尔旧城中心,于1728年兴建。现在,马哈拉加王族后人斋浦尔土王仍然生活在宫内。皇宫有8个宫门,主殿以大理石建造,宫门两边各站立着大理石造的大象。主殿后的接见厅是国民向君主表达意见或君主宣布大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私人议事厅门口有两个巨大的纯银壶,每个高1.6米(5.2英尺),重量340千克(750磅),容量4000升,为世界上最大的纯银器皿而被收录《吉斯尼世界纪录》。在1901年王公前往英格兰参加英皇爱德华七世加冕仪式时,大银壶用来装满了沿途用的恒河圣水。</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参观完毕,刚好有一辆学生车停在我们的车旁,我还没来得及坐下来,对面的女孩们就向我问好,并示意将窗子打开,因为打不开车窗,我就下车去和她们打招呼,一群女孩跑下车来和我问好,后来她们热情洋溢地邀请我合影,摆着各种姿势,争先恐后地和我单独留影,生怕轮不到,我能感受到她们的热情,真诚和善良,真有不少感慨,有信仰的国度,孩子真的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斋普尔的英国殖民时期的总督府,据说里面收藏了好多奇珍异宝。可惜我们的行程没有安排,只能在车上拍了个外观。</p> <h3>德里的五星酒店大堂,很有现代感。</h3> <h3>莲花庙位于德里的东南部,是一座风格别致的建筑,它既不同于印度教庙,也不同于伊斯兰教清真寺,甚至同印度其他比较大的教派的教庙也无一点相像。它建成于1986年,是崇尚人类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的教庙。</h3><h3>莲花庙的外貌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故称“莲花庙”。它高34.27米,底坐直径74米,由三层花瓣组成,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底座边上有9个连环的清水池,拱托着这巨大的“莲花”。莲花在印度教和佛教派中被奉为神物,在当代印度人心目中又贵为国花,所以这座庙宇一建成就备受印度人的喜爱。莲花庙的内部设置十分简单,只是一个高大空阔的圣殿既无神像,也无雕刻、壁画等装饰性物件。惟有的是光滑的地板上安放着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长椅。白色是该庙最主要的色调。进庙的教徙以及参观的人也不需进行什么特殊的仪式,只要脱鞋进殿,走到大理石椅上就座,然后沉思默祷就行。</h3> <h3>莲花庙又名巴哈伊寺,这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的建筑,以其壮观美丽著称,早已成为印度人的骄傲。作为德里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其巧妙设计成为这座寺庙的最大看点,莲花庙以其独特的魅力,多年来,以大海般的胸怀,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印度星罗棋布、金碧辉煌的寺庙中,印度新德里东南的莲花庙,则以其光风霁月、匠心独具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h3> <p class="ql-block">新德里是印度共和国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主要产业为IT、电信、餐饮住宿服务、金融、媒体和旅游业。新德里是一座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城市以姆拉斯广场为中心,城市街道成辐射状、蛛网式地伸向四面八方。宏伟的建筑群大多集中于市中心。政府主要机构集中在市区从总统府到印度门之间绵延几公里的宽阔大道两旁。国会大厦为大圆盘式建筑,四周绕以白色大理石高大圆柱,是典型中亚细亚式的建筑,但屋檐和柱头的雕饰又全部为印度风格。总统府的屋顶是个巨大的半球形结构,鲜明地带有莫卧儿王朝的遗风。城市西端的康瑙特市场建筑新巧,呈圆盘形,是新德里的最大商业中心。(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德里门,印度首都最著名的建筑物,一个城市地标,新德里和旧德里的分界线,左面古城,右面新都,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贫穷与富裕被标注被放大,德里一个城市,因此两个世界。事实上,老德里和新德里已完全联在一起,印度老百姓说起首都时也通常是称“德里”,而非“新德里”。所以,称印度首都为“德里”似乎更符合现实。“德里”一词来自波斯语,意思为“门槛”,或者“门口”,也有人认为是“山冈”、“高地”、“尽头”或“流沙”,这些说法来自于古代印地语。</p> <p class="ql-block">真实的印度,拥挤繁忙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在德里的最后一个中餐,还是自助餐,虽然不是很好吃,但发现餐厅的风格有点意思。</p><p class="ql-block">由于我在一年多后才整理了印度之行的美篇,有些细节记得不清,所以会有差错和混淆,遗憾的是行程很紧,但幸运的是有了这次意想不到的出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