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87, 167, 255);"> 追忆往事,若春风柳丝拂面……</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87, 167, 255);"> 四十多年前,国家原第七机械工业部安装公司来南阳地区招工,从优秀知青中共招收了五十名。我们五十人在南阳集合后,怀着美好的理想,于1975年10月21日,到郑州转乘老式绿皮火车赴重庆,到川北大巴山一0二基地安装公司上班,沿途我画了一些速写,发在朋友圈里,被好友整理成像册,成为那个时候没有相机最珍贵的形象记忆。现在手机相机普及了,但速写所记录的感觉和感情,仍然是无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形式。今天,“圆梦大巴山”活动又过去三年了,但好像是昨天的暮色画面,再回看一幕幕的速写和昔日国画,又想起了那些美的景象……美的感悟……美的故事……美的意境……!</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b>坐在二零一七年四月十一日去川北的火车上,画的这些速写,每根线条都是急切盼望的自然流露,也是对大巴山苍茫景象的真实扑捉……</b></p><p><b> 为了这一天,梦中期望了许多年……</b></p><p><b> 为了这一天,我忍了许多痛和难……</b></p><p><b> 为了这一天,放下多少计划就是要回到日思暮想的从前………</b></p> <p><b>战友…酒友…老朋友……!四十多年没见过面的老朋友,再见面时的紧握双手、热烈拥抱,热泪盈眶,替代了早已预想的万语千言。“有情千里来相会,白首欢聚泪满襟!”</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雄壮浑厚的川北大巴山,层峦叠嶂,蜿蜒起伏,宏伟壮观,气势磅礴,能在这宛如仙境的山水怀抱里工作生活十个月,的确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呀……!</b></p> <p>两个老司机,又跨“长征”门……</p> <p>“北安”的模范夫妻,四十年后回来再“长征”!</p> <p><b>川北山水依旧秀,尽是美景看不够。当留恋和喜爱与青山绿水相融时,情就变成笔下的线条,尽情流畅的游走……。画不尽青山的蜿蜒,写不完绿水的潋滟……!</b></p> <p>巴山母亲爱的双乳,滋养着山中勤奋的儿女乡亲……</p> <h3>优美的山水都建成了房,山水便没有了自然的美……</h3> <p>还是当年爬过的那坐山……青山不老人已老,谁能再攀此山高……?</p> <p><b>打锣洞的风景,把我们带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回忆中…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当大伙的记忆集结起来后,记忆的河流便缓缓流淌起来了…。那怕是打锣洞山涧里的一草一木,都能唤起昔日惊奇的发现和爱恋……!</b></p> <p><b>沿着小河进深山,两岸风光无限…。这是我们进川第二天在“长征”厂“28公里处”,画的速写。这里曾是我们1976年进川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当时就是在河滩搭的临时工棚,冬天的雪花飘到床头儿,有人曾担心河水涨时会不会被冲走…然我那时候全不顾这些,因为我那时候的一心想着,如何将眼前的景色画出来……!</b></p> <p><b>山前小屋几多年……???我们刚来山沟时,山上没有几间房,住的人很少,整个山坳里也没几家。现在的新房盖满了公路边,响锣洞没了昔日的静寂…!</b></p> <p><b>打锣洞风景还是这样清纯自然,草率林悠,山青水缓,风景旖旎……让这些年一直生活在钢筋丛林的白头翁们,怎不爱恋有加,乐不思蜀呢…???</b></p> <p><b>这是我四十多年前刚来白沙时,首次用国画水墨画的“打锣洞”写生作品。据当地百姓传说,这山沟里有一个大山洞,入内可听到铜锣般的打击响声。初来乍到的我,顿时被眼前美景吸引的迈不开腿,哪儿管打锣洞在何处?只管陶醉在眼前的山川溪水间,陶醉在笔墨色彩的认真描画中……。画中的大青石头写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批判邓小平 反击右倾翻案风”是那个时代的没消去的口号,画进画中,准确记录和增加了作品的时代感,今天细看,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背景里了…。</b></p><p><b> 此画左前景的树叶,采用单线勾勒出枝叶的手法,刻画出临近的感觉。中景刻画山石树木,远景则淡淡兰紫画出,下部的水纹以细笔勾出,以增加画面的动感,让人产生“水从山中来”的美的联想…!</b></p><p> </p> <p><b>当年的小青年互助友爱……如今白发老人更是互助依旧……!这群白发苍苍的伙伴,有几个是带着病也要前来圆梦,我腿疼的厉害了,就吃几片止疼片坚持跟着大部队走。你拉我一把,我就能越过眼前的乱石溪流……我拉你一把,你就能直起腰杆继续奋勇前行……!</b></p> <p><b>“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日速写于巴山角下 杜项阳”画上题字,把我带回到当时画的情景里,如今忆起仍然后怕……!这是“打锣洞”往纵深几里处的风景,山势陡峭,人烟稀少,树木繁密,只要你敢贴近,就会被大山的幽深所吸引,这里是我星期天进沟画山水风景画的首选。大约是五一节后的一个休息日,我一个人带着馒头和水,顺着山涧往深处走,终于在一个半山腰的小树林旁,觅到一处上好的景色,兴致勃勃的展开画板,展纸画了起来…越画越入迷,两眼直登着远处的美景,一笔接着一笔仿佛整个人都融化到景色里了……!突然,左后边草丛中有“飕飕”的声音,我顿时惊觉,定睛一看,一条茶杯口粗的青蟒蛇🐍在缓缓移动……我那时候恐惧的不敢出声,腿有点儿发抖,心在微微颤抖…生怕惊醒了大青蟒蛇,将我缠绕,我当时也没有准备防蛇的药,我小心翼翼 … 小心翼翼的慢慢收起画板,眼盯着蛇,缓缓退着行了几步,确定蛇没有攻击的势头后,我拔腿就跑,跑了十几步判定没危险了,后怕的我差一点软瘫在那儿……!我惊魂未定的软着腿,不知用多长时间走回到红色宿舍二楼,给同屋的罗师傅讲了,他笑着说“山上的蛇很多,上山要拿个棍儿,要打草惊蛇!”从那以后,我再上山画写生画,就必带根棍儿了…!</b></p><p><b> 现在再看到这幅水墨画,越发觉得来之不易和珍贵了!</b></p><p><b> 人在 艰难险阻,困苦曲折中获得的感受,往往是伴随着生命存在的宝贵记忆财富…!</b></p><p><b> 追忆就是幸福的存在……!</b></p> <p><b>十三成行笑凯还,踏破铁鞋谁说远??她们在这里找到了当初艰难困苦的感觉,他们在打锣洞的山沟里圆梦了……!</b></p> <p>嫩黄的油菜花,让大巴山也妖娆多彩了!圆梦之旅也增添了嫩黄的彩色……!</p> <p><b>莫非是上帝之手的画笔在这里召唤,四十多年前我莫非就在这里画过的画,又被梦拉回到当初的写生地…??挺拔翠绿的小松树,依山而建的土瓦房,环山造出的梯田,山路上汽车驶来,人们在悠闲去赶集…稻田里农民在唤牛耕田,趟起水泡涟涟…一派忙春耕的山乡景象……。</b></p> <p><b>她也曾青春靓丽如花,如今再见油菜黄花一扁,怎不被嫩黄吸引,黄花片片细思量,往事桩桩泛花香…!</b></p> <p><b>大巴山的杜鹃花,每到四五月份红彤彤开的漫山遍野,分外妖娆…!1976年的大巴山杜鹃花开的格外艳丽,我们一起来的那些如花女伙伴们,每天一大早都爬到对面山的花丛中,你一朵我一朵的采了一大抱,兴高彩列的抱着回到宿舍,插的满屋五颜六色,清香扑鼻,给那些思家哭鼻子的女孩儿带来花的滋润…。此次来圆梦主题就是看杜鹃,然那年的花期后移,只能在花圃看到这几朵,总算有了杜鹃花的慰藉…!</b></p><p><br></p> <p>昔日穷山沟如今变成了著名的八台山风景区……!</p> <h3>作人当如山……</h3> <h3>巴山论剑几人敢?</h3> <h3>蜿蜒起伏,层峦叠嶂……</h3> <p><b>1976年五一节前,北京安装公司组织了一次到八台山的春游,那时的八台山没有开发,所到之处均是原始的自然状态。第一次站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山顶,居高临下,高瞻远瞩,心花怒发,展开画板,急笔速写,墨线水化,浓淡渲染,近重远淡,跌宕起伏,一气呵成…!</b></p><p> 八台山的博大高远,巍峨险峻,沉雄壮阔,是靠人们去体悟出来的!对于我来说,与其走马观花,不如沉醉一偶,画出心中的感觉来的实在,一画一世界,巴山卧黑白……!</p> <h3>观山情满于山……</h3> <p><b>当年我们进山时,到处可看到背竹篓的,现在仍能看到,倍感亲切。恍惚是她把我们“背”回到了1976年……!</b></p> <h3>山因水而秀……</h3> <h3>山峭如刃……</h3> <p><b>“1976年3月16日蜀北速写”这是画上的落款。画面线条粗壮稳健,设色大胆豪放,赫石和花青的对比,写出了巴山石独特的地貌色倾向,满山的小点点树,预示着未来的郁郁葱葱……浅绿色的农田,代表着巴山农耕的气象……!</b></p><p><b> 这是我那时候写生中的上品,现在回观,仍有几分小得意,画出了潜身于巴山深处的真情实感…!</b></p> <h3>线在飞……春在飞……</h3> <h3>八台山上三朵花……</h3> <p><b>1976年初到川北山沟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除了八小时的工作外,我的全部精力,几乎都投放在绘画上了。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学放电影,白天工作,是在为单位或别人。晚上和节假日使劲的画画,才感觉是为自己活着的。学画画就是我那时候的精神支柱,那段时间还临摹装订了《潘天寿画集》,奠定了我的国画基础。</b></p><p><b> 这幅画中的前景树,是过去史书上没见到过的,我就看着边画边琢磨,画出了这种树独有的特征。中远景的画法融合了国画和水彩的方法,线色相融可创出一条新的路子。可惜投入时间少,没能深入画下去……!</b></p> <h3>山谷深……深几许……?</h3> <h3>雄浑而壮观,川北八台山!</h3> <p><b>1976年能画出墨彩结合的现场写生作品,还是有一定的探索创新性的,如果岁月可回去,我可能会真正融进大巴山,闯出一种新的大巴画法……!</b></p> <h3>走过恐惧的玻璃栈道,那是放下后的轻松和开心……</h3> <h3>爬到山顶看风景……</h3> <h3>一线观顶……</h3> <h3>船在画中行……</h3> <h3>傲骨!</h3> <h3>斧劈栈道测魂魄……</h3> <h3>胸怀当如山……</h3> <h3>车行谷中……</h3> <h3>巴山风骨!</h3> <h3>走在山间小路上……</h3> <h3>我们战斗过的地方……</h3> <h3>我们工作过的老厂房,现在可是文物级的景观!</h3> <h3>有峡有谷更有峰!</h3> <h3>爱山水的人们回来了,回眸一笑乐山凹……!</h3> <p><b>大巴“打锣洞”深山沟里的鸢尾花,让我倍感亲切!因为我1999年曾临摹过梵高的《鸢尾花》,没想到名贵的鸢尾花,长在深山无人识呀……!!</b></p> <h3>好似夔门……</h3> <p><b>折带皴……刚学画时在《芥子苑》画谱中临摹画过,没想到在“打锣洞”看到了现实“原版”。</b></p> <p>山沟沟的风景皆可入画…!</p> <h3>中国航天人的自豪!</h3> <p><b>这是那时候北京安装公司(后属航天部)的罗师傅,和我同住一宿舍,他乐观开朗,平时爱往大巴山里挖中药,是大家共认的活地图…这是我那时候给他画的肖像速写,后来撤离时,原方案是我们在一起直接回北京,结果半路因唐山大地震,我们半路下车,阴差阳错的这幅画没能送他,甚是遗憾!(若有人告知他的号码,我很想寄给他,留个念想。)</b></p> <p><b>这是白沙滩工棚仓库的保管员梁师傅,我画这些画的纸,就是他给我的一种工业滤纸,因有渗透性,我创造性的用来画写生,效果很别致。如果岁月可回头,若能画出一批有影响的画,就能申请专利了…!🤔</b></p> <h3>看夕阳正红时……</h3> <p><b>马儿呀…你慢些走……我们当年在这里唱的歌,还余音缭绕……看着一步一步上山的马,想想我们这些属马的人,何不是一步一步走过了上山的路……不到山顶不罢休的意志力,感动了摄影师!</b></p> <h3>山杜鹃在丛中笑…</h3> <h3>山中美景拍不够……</h3> <h3>八台山的丰碑在我们心中……</h3> <p><b>八台山顶金鸡立,虚灵顶劲云手意!</b></p> <h3>欢迎你们再来……</h3> <h3>景在我镜中的美……!</h3> <h3>领队加向导的小军上来了……</h3> <h3>巴山如梦画❤中……</h3> <p>人生如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跨……!</p> <p><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攀登上海拔2348米高的八台山,才能深刻领会杜甫诗的壮阔意境…!</b></p><p><b> 人生如登山,大巴山的博大胸怀和深邃厚重美,可能属于那些勇敢而顽强、拼搏又不断进取的坚持者…!</b></p><p><b> 如果岁月可回去……我愿依旧再画大巴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