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体验班感悟:要做个有准备的人

敖建光

四月二十二日,上海斌心书法班的大胡老师(胡仕美)发了“吴教授网络隶书体验班报名”的消息,我看到消息后赶紧报名了。缘于从去年10月开始参加斌心学校的网络书法班,学习吴教授褚体书法,从“一”开始练,坚持每天写,进步和收获都非常明显。这里感谢斌心书法班的各位老师给予的帮助与鼓励。<div>  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可以写一手秀逸多姿的隶书。</div> 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因为之前斌心书法班傅娓老师参加了上一期的“曹全碑师资体验班”,并在群里发了些作品心得,美美的字让人心动。对这次的体验班有些初步了解,知道最后需要书写一首古诗,落款,以及印章。<div></div><div> 首先是印章,前几年粗略刻过一些,略懂皮毛,我查找了一些网络上关于书法落款和印章的要求,以及吴教授的作品,最后确定了这幅 “金石可镂”的印章样式。</div> <h3><font color="#010101">  然后是设计印稿,对篆书不了解,所以投机取巧通过电脑的篆书字体,设计了姓氏章和名章,闲章想了很久,最后用了“伏羲”二字来应景,挑选了块椭圆形的浙江红,按照外形重新设计了字的布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看下整体效果,感觉还不错。哈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接下来是落款练习,首先制作名字日期字帖,查了下挂图落款尺寸是4CMX4CM,之前做过一些,当然是得心应手。</font></h3> 五月二日,体验班终于正式开始了,作业是写心得,什么?写心得?纳闷了,书法班开始不是应该练基本笔画吗?<div>  通过观看视频,渐渐的了解体验班不仅能让你能写好一手漂亮的隶书,更重要的通过写书法的过程,锻炼心性。做其它事情也要像写书法一样,做到静心、认真、精益求精。那么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好呢?</div>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二节课是了解隶书。做一件事之前,要先了解它。写隶书也一样,了解它的历史、它的前世今生、它的分类、它的外形特点、它的结构和章法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三节课是了解《曹全碑》以及“点”笔画练习。一开始还纠结不同点应该怎么起笔,吴教授说这个没有规定,怎么顺手怎么来。原来如此,东汉书法家蔡邕《笔论》所说就是取法于自然,“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才是最美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练习是枯燥的,也是必须的。不过我也在练习中找到有趣的事,比如通过虚实明暗的几组点,表现出倒影的感觉(不是很明显,哈哈)。</font></h3> 第四节课是练习短横和短竖,第一次听说“涩势战行”,在我的印象中,书法应该是书写流畅线条飘逸的。为什么要涩行呢?<div></div><div> 我感到很困惑,于是去查了资料:“涩势战行”来源于蔡邕《九势》,《九势》指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涩势战行”指的是涩势与横鳞竖勒。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横鳞竖勒之规。紧駃战行是说骑马在战场中撕杀,急停急奔。 横鳞者,行笔如刮鱼鳞,行一步退半步;竖勒者如策马,拉一下松半下。目的就是使笔划厚实又有金石味,这正符合隶书厚重、朴拙、高古的特点。</div>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五节课是长横,这是隶书最重要的特点“蚕头燕尾”。吴教授讲了三种起笔,于是我去收集了几个《曹全碑》中不同特点长横的字作为参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六节课是撇和捺。我参考李冰瑶老师的样图制作了一张字帖,自己使用之余也分享给同学,得到了大家满满的祝福。</font></h3> <h3>  体验班还在继续进行中,感悟只能写到这里告一个段落。刚好家里有个闲置的画架,稍微改造了一下当毛笔架用,还可以放字帖,两全其美。</h3> <h3><font color="#010101">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古时如此,现今也一样。我在每节课之前,都做足了准备;做到胸有成竹,写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做个有准备的人,才能做好每一件事,也才能更好的帮助别人。</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