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留给的

吉丽

<h3>  展现在眼前的这张老照片是姥姥家的全家福。照片第二排中间那位是我可爱可敬的姥姥,姥姥右边是姥爷,左边是姥姥的小姑子我的姑姥,前排中间老者是姥姥的婆婆我的太姥姥,四周环绕的就是姥姥的七个孩子。几十年来,姥姥在这个大家庭中的作用,就犹如她在这张照片中的位置,是一家人的核心。</h3><div> 2016年6月,距离姥爷去世刚好两周年的时间。此时,87岁的姥姥重病卧床已有数月,虽然身体被病痛折磨得很虚弱,但神志十分清晰。78岁的姑姥独自一人冒着酷暑,乘火车从苏州赶回齐齐哈尔看望姥姥。见到姑姥那一刻,姥姥显得格外高兴。家里请来的阿姨看着眼前这两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像小姐妹一样聊着笑着,再听姥姥一口一个老妹的叫着姑姥,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一旁的妈妈看到了,笑着对阿姨说,这个称呼我听了50多年,都习惯了。</div><div> 姥姥出生农村,16岁那年嫁给大她一岁的姥爷。姥爷是家里的独苗,生活能力比较弱,加之当时年龄小,也不太懂得心疼姥姥。他们结婚后不久姥爷就到镇上工作了,留姥姥一个人在家务农。1949年10月3日,已经怀胎九月的姥姥,在庄稼地里忙了一天,将玉米收割装袋后,天色已黑了下来。想着还要绕道将玉米扛回家,就要临产并饥肠辘辘的她决定抄近路翻墙,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姥姥终于如愿将自己和一麻袋玉米翻过有一人高的土墙。而就在当天夜里,姥姥一个人在自家的土炕上生下了大舅。</div><h3> 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姥姥在养育子女,操持家务中,历经了无数艰辛和磨难。1963年妈妈出生了,她已是姥姥的第七个孩子,和她一起出生的还有她的双胞胎姐姐,二人生下时一个七斤,一个七斤二两,难以想象,姥姥在生产前的最后两个月是怎么熬过来的,姥姥为此落下不少病。那时,姥姥跟随姥爷已来到齐齐哈尔市生活,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应聘到一份工作,先是在市第一医院的职工托儿所当保育员,后被调到该医院供应室负责保管医疗器械。之前在外地帮佣的太姥姥因年迈带着姑姥也回到了家里。在那个极度困难的年代,一家十一口人,靠着姥爷和姥姥的微薄工资生活,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先是太姥姥患半身不遂,在家卧床,后是姥爷患脑栓塞住院,紧接着是姑姥患肺结核病,而那时患肺结核病就等于患了绝症。</h3><h3> 面对三个抱病在床的大人,七个孩子,繁忙的工作,姥姥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这或许是她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但我想更多的是姥姥的性格使然。工作不能耽搁,年年当劳模,拿奖状;家里困难,孩子们上学可以开证明减免学费,可姥姥怕孩子们在学校抬不起头,咬牙坚持给每个孩子交上钱,并让孩子穿戴得干净整齐;为了让生病的家人尽快好起来,要四处借钱给他们增加营养改善伙食。每到星期天,姥姥总会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偏远的传染病医院去照看姑姥,给她带去那个年代这个家能有的最好的食物,姑姥也所幸成为她同病室的病友中唯一活下来的人。</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姥姥退休后的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七个孩子都得到了很好的工作,家里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可姥姥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生活中能自己做的事绝不麻烦儿女,而花钱上却变得愈加小气。她还像过苦日子时那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剩菜剩饭热了一遍又一遍,衣服缝了又缝,袜子补了又补,却把偷偷积攒的钱留给孩子们的大事小情上。孙子孙女辈的,有谁读书、出国、结婚、生子,她都会封一个大大的红包。对自己很抠很抠的姥姥生活虽然简朴,但内心乐观,生活规律,坚持养生,向往美好。姥姥喜欢看电视,喜欢看星光大道,喜欢听王二妮的歌;而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台球、冰壶等体育赛事又是她的最爱,每每说起那些体育名将,一向不善言辞的姥姥却能长时间的为你娓娓道来。</h3><h3> 尽管姥姥话语不多,几十年来从没对任何一个孩子说过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可身教胜于言教,姥姥通过自身的付出和努力,多次被评为单位、龙沙区、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的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1957年还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姥姥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孝敬婆婆、善待小姑、养育子女、勤奋工作,面对生活重压不抱怨,不气馁的品质,感染和影响着她的孩子。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姥姥七个儿女共同遵循的做人准则。秉持着这个准则,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着打拼着,且小有成绩。16岁就离家去了建设兵团的二舅,是一个文化底子薄,话语不多的人,可是他却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做别人不愿做的事,硬是凭着自己后天的勤奋努力,一步步做到了国企高管的职位,获得殊荣无数。现如今姥姥的七个孩子都是50岁以上的人了,大多数都已从工作岗位荣退回家。</h3><div> 一代传承一代,这个大家庭第三代的我们,如今最小的也都20岁出头了,基本上都实现了经济独立。在姥姥和长辈们的影响下,在良好家风长期的熏陶和积淀下,也都展现出了自强、自立、诚实、乐观的一面。大舅家的表姐多年前只身去往澳大利亚打拼,生活从最初的朝不保夕,到现在已开办了不止一家的会计事务所;二姨家的表姐带着不到1周岁的小孩到瑞典定居,在语言不通,还没完全适应国外生活的情况下,第二个小孩便出生了。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拒绝父母经济上的资助,独自抚养着俩个孩子,对没吃过苦的80后表姐来说是何等的不易。可表姐展现出来的却是乐观、阳光的一面,一对儿女培养得是人见人爱。老舅家的小哥,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职在一家工业研究所,潜心研究机械设计,为了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常常主动请缨,申请到最艰苦的车间一线去学习锻炼,在得到快速成长的同时,已经开始独立承担若干大型机械项目的设计。</div><div>  家,既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又是终身学校。好的家风促进和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而传承和培育好的家风,需要有好的家长行为来示范。2016年8月22日,姥姥离开了我们,她的离世,在给我们留下无尽思念和伤痛的同时,也把她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勤劳、节俭、乐观、坚强、从不抱怨、从不放弃的好品德,好家风留给了我们。</div> <h3>后记:又是一年母亲节,万分思念天堂里的妈妈。恰逢女儿单位开展“老照片与家风”征文活动,在为她提供素材时萌生了与女儿共写此文的念头,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谨以此文怀念我的母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