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5月9日(星期二)上午,我游览了无锡市锡惠风景名胜区,拍摄了这组照片。 </h3> <h3> 锡山在无锡市西郊,高七十四点八米,周长一点五公里。</h3><h3> 相传周秦时代盛产锡矿,所以叫锡山,汉朝初年锡竭,因而此地称作无锡。</h3><h3> 锡山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h3><h3><br></h3> <h3> 映山湖。</h3><h3> 在锡山和惠山间,这里古时称"秦皇坞"。</h3><h3> 1958年,无锡百姓义务劳动,历时十个月,挖土五万方,造成这人工湖。</h3> <h3> 华彦钧(瞎子阿炳)墓,在惠山东麓的山脚下,映山湖旁。</h3><h3> 阿炳是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作者,原为无锡城里雷尊殿的道士,他精通民族乐器,极富创作天才。</h3><h3> 1950年12月病逝,葬在无锡市西郊的灿山"一和山房"道士墓地。1983年由无锡市博物馆拾骨后迁葬于此,其墓碑由无锡籍著名音乐家杨荫浏题写。</h3><h3> 1996年7月,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h3><h3> 瞎子阿炳铜像由无锡籍雕塑大师钱绍武设计雕塑。</h3> <h3>泰伯殿,为纪念奔吴的泰伯而建。</h3> <h3> 春申涧又名黄公涧,因战国时代春申君黄歇在此饮马而得名。</h3><h3> 每年梅雨时节,大量雨水顺涧而下,场面很是壮观,为游人怡情赏水之佳地。</h3><h3><br></h3> <h3>春申君饮马处</h3> <h3> "人杰地灵"牌坊位于寄畅园邻虚阁与龙头河之间。</h3><h3> 牌坊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相传为邑人邹迪光门生为其建竖。</h3><h3> 原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此系2008年春在原址修复而成。</h3> <h3> 龙头河。</h3><h3> 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六次访游寄畅园,其龙船即停此河浜。</h3><h3><br></h3> <h3>龙头河边的"溪山第一楼"</h3> <h3>龙头河边的茶楼</h3> <h3> 寄畅园又名秦园。1988年1月13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 寄畅园格局以山池为中心,巧妙假借园外之景,浑合宛如天成。</h3><h3> 康熙、乾隆两帝各六次南巡,都到这园游览。乾隆爱其尤甚,他仿这园在清漪园中建"惠山园",即现在颐和园里的谐趣园。</h3> <h3>寄畅园内的七星桥</h3> <h3>寄畅园内的八音涧</h3> <h3>寄畅园内著名的太湖石峰——美人石</h3> <h3> 惠山在无锡市西郊,最高峰为三茅峰。海拔为三百二十八点九八米,周围约二十平方公里。</h3><h3> 惠山以"天下第二泉"著称天下。</h3><h3><br></h3> <h3> 惠山寺。</h3><h3> 唐代诗人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句。惠山寺即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h3> <h3>惠山石经幢</h3> <h3>御碑亭</h3> <h3>金莲桥。</h3><h3>1982年3月25日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古银杏。</h3><h3>相传为明洪武初年惠山寺僧普真字性海所种植。</h3> <h3>听松石</h3> <h3> 天下第二泉原名惠山泉。</h3><h3> 相传经我国唐代"茶神"陆羽(733-804,字鸿渐,湖北天门人,著有世界第一部茶业专著——《茶经》)品评,由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二泉。</h3> <h3> 荷轩。</h3><h3> 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题写轩名,在荷花盛开季节,一池清荷,故而得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