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div> <b>一、创业初期</b></div><div> 1958年6月中旬,商丘步校常勇政委在北京参加军委召开的重要会议,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会后在他的办公室向常勇传达了中央军委的决定:“撤销商丘步兵学校编制,组建0673、0674部队,负责建设原子弹靶场,以后搞核武器试验任务”。0673部队就是马兰21基地的前身。常勇政委回到商丘后,在全面研究布置筹建各项任务的同时,提出要在大西北艰苦创业条件下,抓紧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以苦为荣、扎根边疆的教育,要大力开展部队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激励部队,鼓舞士气、安心边疆等文化工作思路,同时常政委还指示校干部科把原商丘步校篮球队一分为二,各随一支部队走。步校开始公布的名单我是去0674部队(22基地)的,常政委知道以后,亲自和贾乾瑞校长沟通,又把我重新调整到了0673部队。记得常政委还当面给我布置任务,要求我发挥军校高度重视体育的传统,推动新部队群众性体育话动开展,特别要组建和训练好自已的篮球队。另外还对我讲,虽然我们是独立的部队,但不管部队走到哪里,一定要和驻地大军区政治机关建立联系,与驻地地方政府搞好关系。</div> <h3><font color="#010101"> 当时的部队编制未定,政治机关各部门还没有组建,所有工作都是首长直接管。在常政委的具体安排下,以商丘步校校队为主的新篮球队很快就组织起来,并开始训练。基地组建初期,部队在甘肃敦煌,勘察任务十分繁重,但篮球队活动一直坚持。1959年元旦春节在敦煌驻地的拥政爱民活动,军民篮球友谊赛是一项重要内容,每一场比赛,部队首长及敦煌县领导班子都亲临现场,县政府大院篮球场挤满了观众,不少球迷还来自较远的定西县和乡镇,火爆的场面轰动了这座千年古城。敦煌县体委的同志讲,自解放以来还从没有过这种场面。部队篮球队在比赛中表现出来高尚的体育道德、熟练默契的战术配合、高水平的篮球技艺及每场比赛必胜的战绩,在敦煌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随着比赛的经常举行,我们这批篮球队员也成了当地球迷追逐的球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敦煌时,按照常政委指示,我还专程去了兰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及军区体工大队,建立了联系,得到了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很快,军区政治机关发文件也发到了我们部队,我记得文化部第一个文件就是迎接全军第二届运动会选拔运动员的通知,我们按要求派人参加了选拔,我最终还被选到大会表演组,参加了全军第二届运动会的开闭幕式和所有表演活动的组织工作,对我在体育活动组织工作方面锻炼提高很大,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同时也在各大军区专业体工队中交了很多朋友。</font></h3> <b> 二、首长决心</b><div> 1959年,基地从敦煌转场到新疆罗布泊地区,基地生活区取名“马兰”。那时司政机关设在农二师的一个农场里,几栋建设兵团连队留下的土坯房子,是基地领导和机关办公的地方,绝大部分人员还都住在地窖里。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常勇政委指示,要通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文化生活,鼓舞士气,配合部队开展“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国防、无私奉献”的思想教育活动。那时国家遭受自然灾害,部队供应困难,除了部队号召开荒生产种菜进行自救,我们还在机关、基层发动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大家自己动手修建了篮球场,自制了篮球架,自己动手补篮球,同时还建立了进疆后的第一支基地篮球队。队员除了商丘步校的老队员,还从124团、36团、通信分队、546医院等单位选拔充实了新队员。基层下属单位也都有自力更生建立起来的篮球活动场地,团、营、连基层篮球活动已经很普及。</div> <h3><font color="#010101"> 1960年春节基地组织慰问团去焉耆蒙古自治州进行慰问活动,篮球队随慰问团前往,短短几天慰问活动,军民篮球赛成为一项重大内容,焉耆自治州的球队是专业队,在全疆也是强队,有两米以上的高大中锋。我们这支陌生的驻军球队第一次亮相就和州专业队进行对抗,并取得了比赛的全胜,一下子轰动了这座州府。本来安排的两场比赛,硬是在州政府及广大球迷的强烈要求下,又延长了慰问团的活动日程,增加了两场比赛,结局仍然是我们获胜。焉耆州政府对我们接待规格很高,就餐过程中还有民族乐队伴奏和演员表演,球队中有的队员被一个女球迷记者“穷追不舍”,情书一直追到了基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不久基地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又相继召开了基地政工会,在这次政工会上,常勇政委对部队文体活动如何开展,做了很多具体的部署。常政委在政工会上还特别强调要传承我军政治工作光荣传统,贯彻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他在讲话中特意举了贺龙元帅在八路军120师举办篮球队(战斗队)的例子,讲了八路军战士黄烈背着篮球筐行军打仗的故事,他讲,抗日战爭时期,条件那么艰苦,贺龙元帅为什么还要搞篮球队?因为打篮球可以鼓舞士气。组织篮球活动不是玩,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政治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会上,常政委还举了个生动的小例子,他说,一支连队,和别人连队打篮球赢了,输的那个连队就会不服气,就要想方设法赢回来;赢了的,就要保持住自己成绩,不能让别人追上,这就是体育竞赛的力量。因为体育活动可以振奋精神,鼓舞人心,提高士气。我们做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鼓舞指战员斗志、激发、提高部队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吗?打篮球是一种具体的、形象化的政治工作形式。在这次政工会上,常政委对部队文化工作如何开展,怎样开展,打通了各级领导的思想,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任务,提出了办法。对团、营、连基层开展篮球活动的场地建设、器材经费保障及人员骨干的选拔、培养、保留都明确了具体思路,为基地篮球活动的健康发展做了组织上的保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基地政工会结束后不久,常政委就推动基地篮球活动的开展曾与我交谈过,我提了两点想法,一是要把连队基层活动促上去,提高连队基层的积极性;二是要有个能代表基地的队,要能打的出去。常政委听了很高兴,他讲他的想法和我基本相同,就是即要有普及,又要有提高,至于基地的球队具体怎么办,将来再说。过了一段时间,常政委通知孙培才、解清香和我三个人到他办公的地方去,他要了解情况。常政委开始先问了一些有关部队文化工作方面的问题,后来话题转到篮球队建设上来。常政委问了我们在基地篮球队建设问题上是怎么想的。他希望基地能像商丘步校那样,有一支整齐的队伍。他讲:随机关调进来的原步校球队老队员虽然打得很好,但年龄都大了,也都打不了几年了,他有些担忧的说,你们要从长远考虑,要想办法从连队选拔年轻人,组建新的篮球队。常政委对我讲,等部队建制、编制批下来以后,给你们一个排的兵力,组建基地新的篮球队。常政委还特意问我抓这件事有没有问题,我当即表态:“没有问题,坚决完成任务”。那一天常政委谈的大多都是篮球队的建设问题,首长对篮球队的建设寄予了厚望。最后他说:“你们好好干,将来出了成绩,我一定来看你们。”</font></h3> <b> 三、挑选新兵</b><div> 不久,常政委专门派人通知我。基地接了5000新兵,新兵接回来以后,军务处派人配合你一起去挑选篮球队员。当时军务处的张熹参谋和我一起去的,司令部车队还专门派了一辆车。基地机关已把这件事通知了新兵团的领导和各个连队,对部队讲是选拔仪仗队员,业余时间也组织些球类训练。我们去了以后,按照他们事先安排的顺序,在新兵团一个连队一个连队的看。</div><div> 我们每到一处,先全连集合,目测一下,把个儿高的兵挑出来,然后用皮尺量一下身高,问问新兵有没有运动经历,会不会打篮球。先预挑了一部分。最后大概选出100多个身高在1米80以上的新兵,集中起来。当时我记得,新兵团里的领导派了一个参谋长,还有政治处的一个副主任和干事陪着我们。</div><div> 在预选的100多人基础上,我又口试了一下,主要是问了一下基本情况:如打没打过篮球啊,喜不喜欢打球啊?搞没搞过其他运动啊?什么时候开始的?小学还是中学啊?了解一下基本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我又淘汰了五十多个稍矮些的,我感觉这一次比较理想了,留下的五十多个人的平均身高在1米82、83的样子,我用带来的那几个篮球,让他们试试互相传一传,随便打一打,我在他们中边走边看,看看他们,能不能接住球,传接球时的球感,看他们控制球的能力,那时戈壁滩的地面也不平,接不住球时球会滚得很远,有的人一看就没打过篮球,接球时两个手像抓西瓜似的,球不是打在脸上就是打在胸口上,根本接不住,一点篮球的基本功都没有,田径基础也很差,我当时还让他们跑了跑,看看他们跑的姿势,他们跑起来就像在部队上出操那样的跑步,没有运动式的跑姿,一看就是没有受过训练的。所以我在选人的时候还是特别注意那些有点儿田径基础的、悟性好的新兵,不会打球不要紧,将来可以慢慢学。在这些新兵中也有几个人篮球基础比较好,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李克平和潘中秋。李克平在小学和中学时都参加过校队,打过郑州市的学校比赛,有比较系统的篮球训练经历,有点“童子功”。潘中秋也具备了一些篮球基本功,在他们传接球和运球时,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且身高也比较理想。</div> 那一年基地的新兵是全部集中在一起训练的,新兵团对我们的工作还是满支持的,只是发现挑兵时有些连队有意藏人。有好几个连队故意把大个子新兵藏起来,有的让他去炊事班帮厨,有的让他们做别的事借故躲开。我去一个连队时,曾看见了一个大个子新兵往厕所里跑,也可能当时连队安排他有意的藏起来,后来我在厕所外面等了半天,他也没出来。戈壁滩上的厕所都是那种很简易的,也藏不住。一会他从厕所出来了,我问他你干嘛呢?他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我说你不要躲,基地准备成立一个仪仗队,挑选身体条件比较好的新兵集中在一起训练,业余时间,我们还要学习打打篮球,你和我一起去操场参加选拔吧。还有一个连队,有一个新兵在炊事班里,看我们去了,他赶紧蹲下装作要洗菜的样子,其实那些菜一看就是早都洗好了的。<div> 依据“海选”我最终确定了一份30人的名单。我们在与各单位联系调兵时,开始阻力很大,多数单位都不愿放人,都讲了很多理由,主要的反映是:“你们把苗子都挑走了,我们怎么办”;“原以为你们只是临时搞个活动,现在连编制都拿走了,我们帮着你们忙活半天,什么也没捞着啊?全让警卫团捡便宜了。”二十多天时间一直在扯皮,没有一个人来报到,我和张熹参谋都很着急。当时常政委和张司令员都不在基地,只有“张三号”张志善副司令员在家主持工作,我和张熹便去请示张志善副司令员。当时张三号首长很忙,听说我们要汇报选拔大个兵的事,他就说:“这都是小事,我支持你们,你们去办就行。”当他听了我们汇报遇到的阻力时,他给我讲:“你把名单附一个报告,我批一下,然后你去找军务处长周厚文,让他发个通知”。我们按照首长的指示办理,把三号首长批示的报告交军务处正式发文,通知发出后,仅三天时间,30名预选新兵就全部报到了。</div><div> 选拔三十个身材高大的战士组建一支部队,是常勇政委的想法,他的意图是把这支部队放在警卫团,平时在连队正常工作和训练,业余时间可进行一些球类的训练,争取能组成一支到两支球队。基地遇有阅兵活动时,可做仪仗队使用。需要特殊警卫任务时,随时可以拉出来,如果球队能训练成形,对基地的群体活动能起到引领作用。这个有球队性质的小部队,可以随时拉出来应对一些对外的体育比赛活动。事实证明常政委这个想法是有远见的,这个由大个子兵组成的排,的确创造了一段基地篮球运动的辉煌历史,成为基地人人皆知的部队,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大个排”。</div> <b>四、组建球队</b><div> 三十名新战士报到后,我开始抓组建工作。这个大个排放在了当时的警卫二连,在连队的序列上是一排,分别是一班(篮球班)、二班(排球班)、三班(机动)。开始选了个代理排长叫刘水昌,是个湖北籍老兵,当时还没有提干,在连队任副排长职务(刘水昌原不会打篮球,后来由于经常组织参加篮球班活动,竟发展成为了一个很不错篮球裁判,当然这都是后话)。二连驻地位置在马兰招待所北侧(也就是后来警卫团警通连的位置)。连长孙绍岩、指导员刘印森都是从商丘步校优秀学员中留校的干部,我和他们关系非常熟。在整个大个排组建和后来的训练过程中,他们都是积极配合的。</div><div> 大个排一班是我重点关注的班,班长、副班长都是我从新兵中指定的,班长由李克平担任,副班长由潘中秋担任(虽然他们军衔是列兵,但担任正副班长职务)。还有几个现在能记得住名字的是苏德福、娄延贞、靳文义等。所有来的新兵,都是很愿进大个排的,能被选上就感到很自豪。分班后,也有新兵对没有分到一班有些想法,我记得有一个新兵来找我,拿他和一班的另外一个兵比较,他对我讲:“励干事你看,我比他高,我的条件更好,你把我调到一班去吧,要不你设11个人吧。”</div><div> 大个排的二班原设想是组建一个排球队,后因时间和精力实在达不到,一直没有组建起来。但二班和三班的战士与一班有时也会有所调整。篮球班训练中跟不上趟的也有被淘汰的。</div><div> 大个排组建初期,多数还是跟着连队进行一些基础的军事训练,在这个期间,我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编写了训练大纲和训练计划。大个排正式进行篮球训练,是到连队两个多月以后才开始的。开始主要是一些控制球的基本功训练和体能训练,有时也进行一些篮球理论的学习。大个排组建初期,队员没有运动服和运动鞋,队员训练就是穿着普通战士发的白衬衣、短裤和解放鞋。基地后勤部的王义忠部长在大个排的生活补助、训练经费和比赛服装等问题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我记得当时给大个排每个战士每月补助粮食十五斤,(当时连队普通战士每月45斤,大个排的战士到了六十斤)这个标准在六零年、六一年国家经济困难的时期,已经是破天荒了。王部长还指示后勤军需处包喜林助理员想办法为我们挤出了一些布票,解决了购买比赛服装没有布票的难题。这些服装是我去乌鲁木齐在百货商店买的,都是一些很普通的运动服,洗多了会褪色,平时我不准他们穿,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队员穿着运动服训练,我还发了脾气。</div> <b> 五、刻苦训练</b><div> 半年多的“入门级”训练很快就过去了,队员们在训练场上已经可以打出一些小的配合了。我决定让他们打一场正式的比赛。一是为了让他们体验一下正式的比赛,二是在比赛中让他们自己发现和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准备。</div><div> 大个排首场比赛的对手是基地篮球水平最高的机关联队,也是那支曾经横扫焉耆的队伍,大个排和他们的比赛无疑是一边倒的,我们的队员打的很努力,李克平、潘中秋、苏德福、靳文义、娄延贞等队员都上了场,但无论从哪方面讲,差距是明显的,我们在比赛中失误很多,防守的问题最明显,有时队员竟“目送”对方上篮得分而不知道怎么防守。我记得当时还叫了个暂停,我对他们讲:“你们是来赛球的,不是来看球的,要防守啊。”那天的比赛真是有点“丑媳妇见公婆”的味道,来看球的观众还很多,比赛结果78:48,比赛成了机关队的表演赛。</div><div> 赛后,司令部作训处的宋处长对我说:“小励啊,别费劲儿了,这些人没戏”。我笑着对他说:“他们才刚开始学,比赛打成这样情理之中。你给我一到两年时间,我们肯定能赢机关队。我敢给你打赌。”宋处长摇摇头笑着说:“行啊,你要是能赢了机关队,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那好,咱们一言为定!”我也笑着对他说。</div> 这场比赛虽然输的很惨,但也强烈地刺激了队员们的自尊心。紧接着,我的大运动训练训练就开始了。我们从最基础的体能训练开始,大密度、高强度进行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的训练。当时跑长跑,他们从马兰跑乌什塔拉、跑124团都是很正常的事,而且还让他们背着枪支弹药武装越野,我记的其中有一个条件很好的队员就是经不起这种训练而被淘汰了。另外在技战术训练上强度上也加大了很多。训练中最能吃苦的队员就是班长李克平,他的训练是主动的,每次大训练课结束,他总是要自已再加点。有一次他自己练罚篮,有几个没投中,我就激他说:“比赛时就因为这几个没中的球,我们输了。”他听了后,什么也没说,接着又练起来。还有一次力量训练,杠铃卧推,那时的杠铃都是我们自制的,他要加重量,加了一点后,他一下没举起来,杠铃从身上滾下去,把我吓的出了一身冷汗。可他象没事一样,休息一下又去举,终于举了起来;有一天武装越野跑124团,有一个队员跑不动了,坐在地上不起来,李克平跑过来,默默地从他身上把枪扛到自己背上继续向前跑,在他的行动感染下,那个队员又跑了起来。在大运动量训练中,李克平就是大个排的一面旗帜,他的表率作用是引领全体队员克服困难的重要力量,他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班长。<div> 除了体能训练,我下功夫最多的还是控制球能力和脚步移动的练习,每个动作我都要求他不停地、反复地做,训练到腰酸腿疼是最轻的。我要求每个人都要多练反向手,要左右开弓。我反复对他们讲:“要两条腿走路,要两只手打球”。往往是他们越不习惯的我就越要他们练,就这样日复一日,队员们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当时大个排的10号队员苏德福几乎做到了手不离球,吃饭时都运着球吃,每次训练他流的汗最多,脸上的汗迹像一条条虫子爬过似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期的苦练,苏德福成为球队的主力队员。他弹跳好,脚步灵活,也比较有劲儿,篮下没人能扛得过他,是球队篮下得分的主要队员之一。</div><div> 对大个排的训练管理上我完全是按照专业队的要求做的。除了训练大纲和训练计划,每个队员还要写训练日记,每个人的日记我都要看,还要写批语,训练日记上他们要把个人训练的内容、感受、成果写上,我给他们评语会指出他们的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div><div> 篮球班生活管理同连队其它班完全一样,没有任何特殊,包括站岗执勤、开会学习。班里按时召开班务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长李克平性格是很“方”的,做什么事都很认真,一是一,二是二。上级布置的工作他完成时从不走样。管理班内战士公正无私,以身做则,全班都服他。副班长潘中秋性格上比较“圆”,处理事灵活,点子多,有“心眼”,在班里算个小“军师”,在化解矛盾上能起很大作用。这一对搭档配合上能互补,班内很多事在他们内部就解决了。对这个班我和二连的领导都是很放心的。</div><div> 第二年(1961年)新兵接到部队后,我改变了选拔篮球队员的方式,没有搞“海选”。我到各新兵连驻地去看他们的篮球赛,那年新兵中有很多城市兵,文化素质高,在他们的比赛中我还真选出了几名很有潜力的队员,其中赵文玺、蔡文成、刘志发三人最突出,无论在身高和基本功上,都是很理想的。其中赵文玺虽然个子只有1米76,但控制球的能力很好,是个理想的组织后卫。蔡文成、刘志发的高度已到1米9左右,选入大个排的还有王成瑞、孙克孝、刘永安、刘振杰。西安这批兵补进大个排后,球队的实力一下子增强了不少,基本确定位置后的队员分别有,7号李克平、4号潘忠秋、5号刘志发、8号赵文玺、10号孙德富、11号杨书成、15号王辉、14号孙克孝、17号刘长胜等,在这些队员中,赵文玺的基本功扎实,控球能力强,“能突能分”,是个技术全面的组织后卫;刘志发身高1米93,同另一高大队员蔡文成组成双中锋,能很好地控制前后场篮板球,他俩的篮下勾手投篮很实用;李克平、潘忠秋也有多个中投得分点。经过一段较长时间技战术磨合训练,大个排打比赛己经很好看了。以前,36团等球队常和我们打些比赛,不过那时我们最多也就是人家的“陪练”,我们从未赢过他们。现在他们稍不小心就会输给我们。</div> <b> 六、外出拉练</b><div> 当然,大个排也有些不好解决的矛盾,反映最突出的是吃饭的问题。当时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整个部队都缺粮食,机关干部每月还要省出四斤粮食支援少数民族,大家都是饿着肚子工作。可大个排的战士几乎都是“大肚汉”,有的饭量惊人。我曾亲眼看到大个排的队员吃包子,一手抓好几个,边说边吃,眨眼功夫五六个包子就进肚了,吃完了接着再去抓。普通战士那里是他们的“对手”。基地对大个排提高了伙食标准,也给了不少补助,有很多补助在当时已经是相当高了。为了吃饭这个问题,连队也想尽了办法搞了许多生产,补贴战士们的生活。但始终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因为吃饭而发生战士之间的矛盾在二连后来已经比较尖锐了。营里的教导员曾向我建议,让我想办法拉出去训练一段时间,最好能找个伙食标准高的地方待一段时间,让连队“缓缓劲儿”。</div><div> 我去找后勤部的王义忠部长,王部长对大个排始终是“坚强的后盾”,王部长听了我的汇报后,当即指示军需处包喜林助理员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包喜林给我出了一个好点子,他建议我们去大河沿,住在装卸连,吃在招待所,那里有篮球场,有训练条件。在有装卸任务时还可以参加劳动。大河沿招待所是基地设在吐鲁番火车站的食宿兵站,基地每天都会有上百人从那里上下火车,招待所食堂按规定三类灶,“管饱”(不定量),篮球班十几个人在那里就歺根本不算个事。兵站食宿供应是按每天流动人数实报实销的,这样安排即不违犯规定,又不耽误训练,既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又能帮装卸连做些突击性劳动,真是一举多得。我听了连声说好。很快,在首长批准后,大个排篮球班到了大河沿“拉练”,缓解了连队的矛盾。</div> <h3><font color="#010101"> 基地常政委有个老传统,每到一地,总是要我们迅速和当地驻军及地方政府“报个到”“挂个号”,沟通联系,求得帮助和支持。在敦煌是这样,进疆后也不例外。基地部队刚一进疆,我就按首长指示及时与新疆军区文化部及体工大队联系上了,那里很多人都是我参加全军第二届运动会时就结识的老朋友,他们都答应我有困难时一定帮助支持。一天,我们接到新疆军区文化部发来的通知,邀请我们观摩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的全国青年篮球联赛,这对我们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我们按时到达乌鲁木齐市,观摩了全部比赛。在那里,很多队员是第一次看专业队比赛,真是大开眼界。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我会见了很多军区体工大队的老朋友。那时体工大队的大队长李宗南,政委陈克文都是从专业篮球队退役的老队员,他们听我介绍了基地大个排的事情后,主动为我们安排了辅导课,由体工大队专业篮球队员为我们做动作示范,并和我们打了教学比赛。真是“苦练三年,不如名师一点”,经过专业运动员的点拔,我们的队员一下“开窍”了。有好几个队员都高兴的跟我说:“励干事,这次我知道我的位置应该怎么打了”;“励干事,我终于知道这个动作怎么做最好了”。同高水平的专业队员“过过招”,让我们的队员看到了差距,受到了鞭策,有了新的努力方向。专业队员一招一式的动作示范,全国青年联赛全程的观摩,让大个排的队员真正懂了篮球。回到基地后,我发现他们变化很大。在比赛场上已经越来越有章法了。我心里感到这支队伍快成熟了。</font></h3> <b> 七、初露锋芒</b><div> 我安排了一场和基地机关联队的比赛,还是那个“对手”,还在那个场地。两年前在这里,基地老队员给大个排上了第一堂比赛课,打的大个排溃不成军;今天这场比赛算是学生向老师汇报了。那场比赛36团“大杨”(杨廷民)、通信团于海泉、546医院“大关”(关丰富)、杨春生、石胡生、杨易臣和徐锐等基地高水平的老队员都参加了比赛。从内心里说,老队员的基本功比大个排队员还是强,赛前准备活动“跑栏”时就能看出来,他们上篮的动作比大个排还是要漂亮的多。有的老队员每做完一个漂亮的上篮动作,还回过头来对大个排队员笑笑。大个排的队员只是认认真真按要求做好每一个动作,如同在上训练课。赛前的准备活动表演机关老队员仍然是唱主角,看球的观众多数也是奔着他们来的。</div><div> 比赛一开始,大个排几个干凈利索抢断和漂亮的防守反击,打了机关队一个冷不防。机关队的老队员毕竞还是经验丰富,个人能力都很强,他们稳住了神,开始反击。比分开始交替领先。机关队平时在一起训练很少,场上配合也不默契,打个人技术比较多。大个排虽然都是新手,但两年扎实地训练,他们的进步是巨大的,他们在篮球技战术上已经完成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时过境迁,已经今非昔比了。紧接着,大个排利用机关队的弱点,半场紧逼盯人,彻底搅乱了机关队老队员的进攻节奏,几个快攻得手后,比分开始领先。老队员“一打一”并不怕大个排,凭他们的能力,对于这些敢于跟他们打人盯人防守的新队员,从心里就没有服气,但大个排默契的防守补位却常常把持球的老队员逼到死角,大个排的团队优势发挥出来了。最让我高兴的是在这场比赛中,场上的每个队员脑子都非常清醒,赛前我讲的比赛方案,他们在比赛中贯彻的非常坚决,没有因丢一两个球而改变。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守上,他们都发挥出了他们的训练水平,在乌鲁木齐学习到的很多现代篮球的新打法他们也能打出一些来,几个主力队员已经能够掌控比赛了。</div><div> 比赛上半场结束,比分58:32,比赛胜负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下半场的比赛机关老队员开始反攻,大个排用212联防,以逸待劳,蔡文成、刘志发牢牢的控制了后场篮板,最后十分钟,大个排采用全场紧逼,从体能上彻底拖垮了机关队。比赛结束了,108:62成为大个排这次考试的成绩单。</div><div> 两年前曾和我打过赌的作训处宋处长也来看了比赛,赛后他高兴地打了我一拳,打的我好疼,我对他说:“宋处长,你这是爱我还是报复我啊”。宋处长对我说:“小励啊,咱俩是不打不认识啊,好,小伙子,干的漂亮!”我对宋处长说:“我得感谢你宋处长,你对我的帮助太大了,两年前你那句话对我的压力太大了,要不是你那句话刺激了我,我不会这么努力的”。宋处长是个典型的工农干部性格,一口山西话,很豪爽,说话算话。从那以后,他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经费和训练器材上的困难,他为我们解决了购买新运动服的经费,我买的制式哑铃、跳绳等器材的钱他也都在训练经费里给报销了,他还特意为我们增发了一套连队训练用的双杠、单杠、木马等全套军训器材。大个排的队员穿上新运动服,在崭新的制式器材上训练时,高兴地对我说:“励干事,咱们球队越打越阔气了”。</div> <b> 八、扬威巴州</b><div>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成立十周年搞了一次大型庆祝活动,其中篮球邀请赛是压轴戏。州政府特意邀请我们去参加巴州篮球邀请赛,大个排是第一次代表基地外出比赛。几年前部队刚进疆时,基地曾派出以商丘步校校队组成的球队到那里打过,在巴州留下了良好的形象。新疆少数民族中有很多身材高大的青年,当时国家体委对新疆有一个特殊的政策,准许新疆自治区州级别地区成立专业篮球队,以便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中有专业潜力的运动员。巴州的专业篮球队就有这样的队员,其中有个蒙古族的小伙子,身高两米多点,篮下的得分率很高,我们比赛中对他的防守是个关键。负责盯防他的刘志发身高比人家还是要矮很多,但在实际比赛中防守的还很成功,这些进步都得益于我们在乌鲁木齐“拉练”的收获。与他们比赛时大个排的队员们打得很有章法。其实我们和他们打比赛不需要派出全部主力队员上场,每个替补队员也都有上场的机会,我们打的很精彩也很友好,那场比赛结果是112:95。赢了这个专业队,打其他几个队基本上没遇到什么困难。</div><div> 这个时期大个排“攻防快、重整体、打配和、讲战术”的比赛风格已经形成,队员的技战术水平、比赛经验、应变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巴州的比赛中我们队员表现出来的那种整体观念、配合意识、拼搏精神和过人的体能都充分显现了部队篮球队的特有作风。这时候大个排的比赛已经很吸引观众了。我们比赛时观众场场都是爆满。另外,大个排是部队球队,队员多年在警卫团所养成的那种“令行禁止、整齐划一”的军队作风也使我们在巴州整个赛区留下了不少佳话。</div><div> 我们的队员外出比赛常常成为众多球迷追捧的对象。球队参加有些活动时,都是穿军装列队去的,我记得在焉耆参加选拔赛时有一个八一中学的女子篮球队,那些女中学生看到穿军装的大个排队员激动的不得了,最后在她们的多次要求下,大个排全体队员穿着军装和她们合了一个影,才算满足了她们的愿望。</div> <b> 九、决战马兰</b><div> 1963年八一建军节期间,农二师派出了一个有规模的慰问团来基地拥军慰问,随队带来了南疆地区最有实力的农二师篮球队,准备在慰问活动期间打一场军民友谊赛。比赛场地设在后勤部灯光球场,基地常政委、张司令员陪同慰问团领导一同观看比赛,司、政、后机关在家的首长也全都到场了。那天前来看球的观众数量也是空前的。农二师的这个篮球队也是有实力的,主力队员中有几个是从专业队下来的,里面有一名技术很突出队员,听说是打过厦门大学生队的队员,能投能过,左右手都很好,很有专业“范”,是我们需要重点防范的。</div><div> 那场比赛开局我们打得并不好,队员有点“紧”,相当长的时间对方在比分上压着我们打。叫暂停时我发了脾气,我对他们说:“你们怎么打的?你们干脆交枪吧,别打了!遇到这样的队怎么打你们不会了吗?有首长看着你就不会打球了?平时怎么讲的都忘了?……”</div><div>暂停时我发的这场脾气有了效果,刺激一下场上队员,场上的情况就有了很大好转,防守到位了,配和也打出来了。那场比赛对方是有备而来,对我们技战术特点研究的比较透,所采取的应对手段也很有效果。上半场双方比分一直没有拉开,大个排虽然打的很艰苦,但全队的士气却越打越高涨。半场快结束时,我观察了一下,发现对方的跑动比刚开场时少了,防守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半场如何打,我心里有数了。中场休息,我向队员做了布署。</div><div> 下半场,体能上的优势让大个排越打越好,比赛节奏又控制在我们手中,我们开始在比分上、气势上压住了对手,虽然对方多次反攻很凑效,但大个排把握住了最后的几个关键球,最终拿下的比赛。这场球虽然只是一场普通的友谊赛,但取得这场比赛的胜利在大个排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大个排队员在这场比赛中的表现得到了基地首长和广大指战员的认可。他们用比赛证明了自已没有辜负首长和指战员的期望,他们用胜利向基地首长和广大指战员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div> 1964年5月份,常政委秘书通知我们:常政委和张司令员要来看基地篮球队的全体队员,到时要和全体队员合影,具体时间未定。<div>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我想起了三年前首长讲的话“你们好好干,将来出了成绩,我一定来看你们。”</div><div>我立即通知了警卫团和警卫二连,大家开始整理内务、搞卫生,准备迎接首长的到来。为了把合影照好,我还专程去了一趟乌鲁木齐,找了新疆军区体工大队,为每个队员买了一套新运动服。军区体工大队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运动服,还免去了我们的布票。基地进疆多年来,军区体工大队对我们基地,一直是非常支持,有求必应。</div><div> 大个排与基地常政委,张司令员的合影是陈书元干事拍摄的,拍照时,秘书只让摆两把椅子,并对一起前来迎接首长的警卫团及二连的干部讲,首长只和球队合影,其他人员就不要参加了。这张珍贵的合影,每个大个排的队员都有一张。</div> <b> 十、历史作用</b><div> 基地两位最高首长看望大个排队员并和球队队员合影的事情传到了机关和部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自基地组建以来,基地最高首长单独接见球队并合影留念,这是第一次。从文化工作历史上看,文艺宣传队乃至专业的文工团,都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待遇。这次接见所产生的影响力是很深远的。</div><div> 组建大个排是一种创新。大个排是在基地党委、首长的关怀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常政委决心创建大个排就是要建立一支小部队,像贺龙元帅在八路军120师组建“战斗队”那样。这支小部队平时搞一些篮球训练,需要的时候拉出来比赛。平时他们就是普通一兵,一但有需要,他们在球场上,就能为部队争得荣誉,打出军威。建立这支小部队不单纯是为了篮球比赛。而是为基地政治工作服务,是基地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为提高部队士气服务的“战斗队”。这是首长在基地政治工作上的一次创新。首长的决心带动了部队基层篮球活动的开展,部队入疆后,各类简易篮球场遍及机关、连队、哨所,参加篮球活动的人员从领导到士兵,十分踊跃。</div><div> 大个排也是一次创业。常勇政委亲自批准从刚入伍的新兵中开始选拔培养篮球队员,后勤部门最大限度地给予了球队建没中的经费及生活保障。大个排队员从初学到形成战斗力,只用了短短两三年时间。球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它成长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在各级领导支持帮助下解决的。大个排的成长过程,也得到了驻地上级军区机关的支持帮助,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事实证明,常政委倡导的“部队每到一处都要首先和当地驻军机关、地方政府取得联系和沟通”的做法,是非常有远见卓识的。</div> <h3><font color="#010101"> 大个排也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他们生活在连队里,平时就是普通一兵。就是外出比赛也能处处体现出军人的素质,体现出部队的精神面貌。他们不单能赢得比赛,也能赢得民心,部队需要这样的球队。大个排所创造的经验,也是部队政治工作的成功典范,大个排影响和带动了基地部队篮球活动的开展。有很多团队都是党委一把手亲自抓篮球队建设。如124团篮球队,连续十年在基地获得冠军,与团党委重视篮球队建设是分不开的。在常勇政委的倡导下,基地团以上单位都相继成立了篮球队,基地每逢重大节日都要组织篮球比赛,每逢篮球比赛,各单位领导都亲临现场观看,这些做法都已经成为部队的习惯。团以下各营连单位,也经常组织小型比赛活动。基地为此专门建立了奖励制度,对基层各部队体育活动的先进单位给予必要的表彰,激发了部队开展篮球和其他体育活动的热情。</font></h3> 大个排为部队培养了许多优秀体育骨干,不仅训练了一批篮球队员,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裁判员和竞赛组织工作人员。大个排的发展,促进了全基地体育系统的完善。大个排的成功也证明了文体骨干的价值,部队文体骨干也是人才。这些文体骨干就是种子,保留了他们,就保留了部队文化工作的基因,保留了这些人才,就能把部队的传统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常政委曾批评过一些单位:“我们费这么大劲儿培养的篮球队员,不是打完球就让他们复原回家的”。基地各级领导都知道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文体骨干也可以提干部”。大个排80%的队员后来都提了干部,很多人都走向不同的领导岗位。有很多人转业回地方后,仍然很有成就。在基地几乎每个年度入伍的兵中都有文体骨干被提拔干部的。这也是基地的一个优良传统。<div> 大个排在基地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大个排的很多队员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们在很多战士心中就是英雄,就是偶像。这种现象体现了篮球活动在部队政治工作中的份量,也说明大张旗鼓的开展部队篮球活动是一种正能量。大个排的队员在赛场上,不畏强手,勇于拼搏;在训练中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这种精神同样值得每一个指战员学习。</div><div> 大个排成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时间了,很多记忆都已经碎片化了,大个排有些队员也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大个排的精神是不应该被忘记的,是应该对后人有所启迪的。大个排体现出的精神,反映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也是马兰精神的真实体现,大个排是基地政治工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的宝贵精神财富。</div><div> (以上文稿得到原大个排队员赵文玺、蔡文成、刘志发、孙克孝、刘振杰同志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补充,特此致谢。)</div> 编 审:励 进<div>责任编辑:宋建新</div><div>校 审:苏 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