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得了本书《两访中国茶乡》,英文名很长,按原意翻约略为:两访茶叶之国中国和大不列颠在喜马拉雅的茶产业(真是科学家起的名,一丝不苟啊),要是直译这个书名怕是要写满封皮了。</h3><h3> 书的作者是有"茶叶大盗"雅名的十九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琼(Robert Fortune)。</h3><h3> 因为爱喝茶,五花八门的茶书曾看过不少,但这本很特别。实际上,这应该是本游记,是一百多年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一个英国人在中国的两次旅行的记录(随手记的习惯真好啊),展现了一幅那个时候中国东南沿海的民风民俗的画卷,流传后世的"史书"通常都是不会太关注民间的,因此这本书提供的角度很有意思。</h3><h3> 读罢此书,突然萌生了沿着福琼走过的路去探访茶乡的念头。</h3><h3> 终于待到春暖花开,一经处理完手头的事,即订了张机票飞往杭州。</h3> <h3> 此行时间有限(满打满算只有九天),原计划中的武夷山不得不留待以后,这次只沿着福琼第一次去徽州茶区的路线跑一趟。</h3><h3> 下图是清朝部分江南省地图,标出的两条线就是福琼两次探访茶山的线路。此次走下北线。</h3> <h3> 第一段,沿富春江经富阳桐庐到千岛湖。</h3><h3> 取了车,顾不上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停留,就奔向富阳。这次的行车路线,特意尽量避开了高速。走高速,是"点对点"跳跃式的,过程不连贯,没有过渡;而走省道,虽然路窄车速起不来,但各个点是串起来的,沿途能看到接近"原汁原味"的江南农村,才得见更全面的风貌。</h3><h3> 事后证明,这是个无比"英明"的决定。</h3> <h3>四月(农历三月)的江南,黄花犹在,开始几天又赶上阴雨天,道路两旁完全就是水墨丹青的真实版。</h3><h3>不来江南,没见过雨雾笼罩的青山碧水,永远领会不到中国水墨画的那种韵味。烟雨江南是"专属"中国的风景,在其他地方,北美,欧洲,南亚等,云不是一样的云,雨不是一样的雨,田野更是不一样的田野,终难成水墨画的意境。</h3><h3>这方水土成就这样的绘画风格。</h3> <h3> 慢慢在江南的烟雨中穿行(确切的讲是"爬行",被超车无数),途经陈家坎-花坞那一带,发现这里俨然是西湖旁"世外桃源"般的存在(西湖人潮滚滚已太拥挤了)。</h3><h3>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富阳。</h3><h3><br /></h3> <h3>富阳的主街没看出有什么特色,沿富春江的滨江大道很宽,河堤的步道不错,但沿富春江过来,看到不少厂(就不具体说什么厂了)冒着黑烟,烟囱下边往往就立着注意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标牌,神奇荒诞的组合!</h3><h3>富春江里仍有行船,但公路网密布的浙江,水路早已失去了交通的功能,江面很是寂寥,这个季节也没有游船,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工业(加工业)。问了当地人,全年的空气状况真的已不宜居了。</h3> <h3>继续从富阳去往桐庐,一进桐庐赫然见一大招牌"中国快递之乡",莫非此地盛产快递小哥?!不能够啊,问了下,说是大淘宝的客服中心在此地!</h3><h3>桐庐规模跟富阳差不多,但面貌上更显清秀,富春江的这段河道变窄但江水更见清澈,在这里住应该很惬意,愿淘宝的客服们心情好,心情好态度才能好啊,哈哈。</h3><h3>从桐庐到淳安(千岛湖区),这段是我喜欢的乡村路。公路基本沿着富春江上行,时而贴着江岸,江岸陡峭时就绕道背后的山谷。烟雨中时不时见到大片的油菜花田,刚被水洗过显得格外清新。路经一处,上书几个大字"范蠡归隐处",乃紧贴路旁的一凸起的小山包,上立一角亭。如果这当真是范蠡当年归隐的故居处(房子肯定是新盖的,不可能存留到今天),那这省道的选址真是轻率了!山包上的角亭俯瞰着山谷,虽然过去了一千多年,早已面貌全非,但这一带青山碧水依旧。</h3><h3>一百多年前,福琼第一次去徽州茶区,经由此地时也是赞不绝口!当时只能走水路,河道时宽时窄,礁石密布,逆水行舟很多时候需要靠拉纤,福琼他们这些乘客因而常弃舟沿河岸行走,富春江这段河道两岸植被茂盛,风景秀美,福琼连连感叹此地胜过他的家乡英格兰。我看到的这个富春江也没美到这个程度,也许这一百多年颜值还是衰减了不少。</h3> <h3>淳安是千岛湖景区的"中心",镇中心及向外延伸的环湖公路沿线遍布度假酒店,有不少设施还不错。我来的时候是"淡季",游人不多,很清静。</h3> <h3>今天的淳安已经不是福琼逗留过的淳安,原址已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被淹没在了千岛湖底。"天堑变通途"后,淳安,茶园,威坪这些新安江边的古镇,也从此在地图上消失了(名字还在,地儿已不是原来的地儿)。</h3><h3>虽然走不了"旧河道",还是决定去这些"河道边的古镇"转转。以淳安作为"根据地",于是做了两个环湖游。</h3> <h3>第一圈是淳阳线转白水线,往茶园-新安江水库大坝-建德,走一个小环湖。这个环湖虽然距离不长(不到一百公里),但山路崎岖,很多路段会车都很费劲。沿途看到不少标识清晰的客栈,给环湖徒步或骑行的人歇脚用。体力好的可以做山地骑行。</h3> <h3>茶园镇,现如今是农夫山泉的重要的采水点,有个农夫山泉的厂区,建得像几排集装箱,有条铁路直通厂区。厂区外,虽道路泥泞,仍是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h3><h3>建德跟富阳规模相当,因进建德时遭遇瓢泼大雨,看到探头挺密集,就没贸然下车,绕了两圈就仓惶离去。这一路虽山道泥泞,但青山绿水,有几个小镇雨雾笼罩中,很仙。</h3> <h3>第二圈是走千岛湖"著名"的环湖公路,一百多公里,由淳杨线和淳开线交汇而成。</h3> <h3>环湖路修的不错,大部分都有自行车道,部分路段有健步道。这个路段探头密布,限速60-70,大概是在提示大家:慢慢开多看看风景。</h3> <h3>淳杨线茶叶岭、枫树岭一带这会儿还有大片的油菜花田,散步其中,心旷神怡。</h3> <h3>淳开线途经千岛湖梅峰索道,可停下来喝一杯,从山上俯瞰千岛湖,视野开阔。听说这一带节假日常常拥堵,这会儿人少,溜达溜达很舒服。</h3> <h3>新安江上的另一个古镇----威坪镇,并不在千岛湖景区,是在去古徽州的路上。从千岛湖到婺源现在已经有高速公路,走高速二个小时就可以到。但如果绕道威坪镇,就要走省道,从千岛湖到婺源要花5-6个小时。</h3><h3><br /></h3> <h3>其实福琼经过的威坪古镇也早已在新安江水库底下沉睡了,但迁址后的这个小镇依然是浙江与安徽的交界点。福琼描写的社戏早就不可能看到了,现在的威坪镇也没有军营和城墙,取而代之的是连片的农家乐(事实上一路过来,农家乐一直没断过)。</h3><h3>过了威坪进入安徽歙县的地界,路或许变差了些,但景色愈渐秀丽。这段都是崎岖狭窄的山路,沿江延展,江岸村庄密布,屋舍之外的山坡上都是规整的梯田,种着农作物,打理的还算整齐,屋舍的建筑形式几乎都是"徽式"的白墙灰瓦小飞檐的,为这青山碧水增色不少。这段山道路很狭窄(很多路段会车都困难)急弯多,车速基本只能在30-40左右,好在几乎没有车(车估计都去走高速了),又有美景相伴,一路走来很是轻松愉悦。只是,村落(其实就是一排排房子)密集,但人烟稀少,正值晴天,艳阳下村舍的街道上寂静无声,显得有些荒凉。</h3> <h3>这样翻过了几道山终于来到了绩溪(现在叫黄山市),从这里福琼前往休宁附近松萝山(因为有"熟人"),而我选择了去婺源住几天。</h3> <h3><br /></h3><h3>十几年前开车从绩溪去过婺源,当时还没有高速路,只能走省道,这段路的坑洼和道路两边的原生状态,给我留下挺深的印象。当然十几年的时间,又修了高速,这一带早已"翻天覆地",跑了一小段省道,花团锦簇的样子。但看看天色已然不早,就开车上了高速。</h3> <h3>十几年前的那个夏天,对婺源县城宾馆(其实就是招待所)的简陋不卫生仍留有印象,听说最近两年婺源的民宿风生水起,在高速休息站停留时迅速查找了下,联络了一家上晓起古宅改建的民宿。</h3> <h3>这家民宿真不好走,从晓起景区大门前的公路要走6、7公里,中间还要翻过一道道路狭窄的小山坡。到民宿时已近黄昏。民宿果然是古宅改造,装潢雅致,看得出主人的用心,房间里的床品、毛巾都非常的干净,卫生间还装了智能马桶盖,在这"荒郊野岭",有这样的条件,难得!民宿前是下晓起的河,河边屋前种着油菜花,可惜这会儿花已开过,不然一定更加的赏心悦目。</h3> <h3>让人惊喜的是,民宿有三间茶室,累了一天,在茶室喝一杯太舒爽了!民宿的主人是个美女,做茶十几年,生在婺源后来在广州做生意(主要是茶生意),现在自称是个"世界人"。她"老公"出生在香港,还在香港做生意,因过几天有朋友过来,过来"打前站",这几天正好在。因此,晚上在茶室里,就开始了天南地北的闲聊,从婺源民宿的发展,几个村的特色,茶园的生态环境,最后就聊到了"占中"CIA甚至美国大选。。。茶室的一扇窗对着晓起河,河岸蛙声不断河上满天星斗,如果忽略蚊虫可能的干扰,喝真甘甜的婺源红茶,天南地北扯一扯,还真是份惬意的"乡野生活"!老板说他们喜欢这里,退休后就搬回来住!这应该就是现如今不少都市"中产"的"中国梦"了。</h3> <h3>白天"梦醒"的时候,问过上晓起的村民,说这个客栈所在的宅子300万租给这对夫妇使用十四年(奇怪的租期),再加上改造所需的费用,这间十几间客房的民宿"投入不菲"。不算上运营成本,每年要有80万以上的租金,才可以cover投入,压力不小。</h3> <h3>在婺源,先后到篁岭、晓起、汪口、理坑、延村、思溪转了转。</h3> <h3>每个村都有美的角落(特别是篁岭,听说是美院师生的大手笔,有些老屋子都是从其他地方迁移来的,整个村是按照古村落的形制重建的。),但大都适合远观不宜近距离端详。</h3><h3><br /></h3> <h3>古徽州的繁荣主要得益于科举制度,明清时期徽州大量儒生科举及第,虽并不在本地为官,但都不忘回原籍建宅和帮衬下故里,徽州因此而繁荣。这个地区爱读书的习惯一直有传承(榜样的力量吧),对此,福琼在书里从另一个视角做了记录:福琼住进松蘿山他仆人的爸爸家,正值雨季,房间里又冷又潮湿,没有火烤十分难捱,当福琼去问借住的王老伯除了添加衣服还有何方法可以有效御寒?王老伯递给他一本书,说:大声朗读,这样就不会觉得冷了!福琼记录道:他们绝不是随便说说,也是这样做的,而且是真觉得这样很有效果。</h3><h3>"书香"之乡,连取个暖都很有"文化"!</h3><h3>可惜的是,我转遍了这些村落的祠堂,看到的都是在纪念"官"(谁官大在祠堂就更重要),而不是读书人(没有文人雅士的祠堂)!敬的是"权"而不是成就!</h3><h3><br /></h3> <h3>婺源,这两年冒出来不少"精品"民宿,大大改善了出行质量。</h3> <h3>但主流还是改开前招待所形式的旅馆,这些旅馆(宾馆)的陈设"简陋"其实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简陋"也很难准确定义,最要命的是卫生条件!行走在婺源,最痛心的感受是脏!!屡屡上榜最美村落的理坑,村前那天原本清澈见底的小河,现在已然污水横流了,而街道的角落里堆放的垃圾,更加的触目惊心。</h3><h3><br /></h3> <h3>景区建设不光是修路圈景,清洁饮用水的解决方案、承载了大量游客后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更加的迫在眉睫,如果再不解决,婺源迟早会风光不再。</h3><h3><br /></h3> <h3><br /></h3><h3>一百多年,有了公路有了电,有了工业,商业也朝多种方向发展,茶区早已不仅仅依赖茶叶的种植生产和贸易,原来繁荣的古镇,随着经济结构变化交通方式的改变,已逐渐萎缩甚至消亡,冒出来了更多欣欣向荣不断生长的市镇。物理上的变化是巨大的,但当地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呢?</h3><h3>这一路,跟人聊到婺源的建设,几次听到修旧如旧的字眼,但要保护和保留的旧是什么呢?!如果没有了青山碧水,婺源还会有吸引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