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h3>走进永济市开张镇杨村,一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宽阔平坦的村组道路、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所有这些,凝聚着该村"第一书记"赵泽涛的心血和汗水。</h3><h3> <br></h3><h3><br></h3> <h3></h3> <h3></h3> <h3>2015年7月,赵泽涛离开永济市纪委工作岗位,来到杨村任"第一书记"。从那时候开始,他便一头扎进村里,开启了"一心只为杨村事"的工作模式,用真情出实招,用项目夯基础,坚持经济与文化两条腿走路,用行动托起贫困户致富的希望,深得人民群众的喜欢,被乡亲们称为"信得过的好书记",被山西省扶贫开发工作组评为"2016年全省扶贫开发先进个人"。</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不放空炮,一切用事实说话</h3><h3>赵泽涛刚到杨村时,为了搞清楚群众贫困缘由,积极入户走访,通过和大家谈谈心里话摸清底细。但开始大家不是很接纳,有的闪烁其词,有的阴阳怪气,更有的怨气冲天。几天下来,他的笔记本上留下的是一串串省略号,心里也打了若干个问号。随着走访的深入,一些话也就传到了他的耳朵中:"赵书记是市里派来的,又不懂农村工作,下来镀完金就要走,给他说了也白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听到这话,他暗自着急,彻夜未眠。</h3><h3>后来通过和村"两委"、老党员谈心,赵泽涛深刻地认识到,口说无凭,必须用事实说话!经过一番了解,他锁定了杨村65岁的贫困户马宝元。马宝元和老伴常年疾病缠身,两个孙女都还在上学,女儿离婚后因为要照顾一家老小,也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经济十分拮据,五口人住在破旧的土房里,一到下雨天,上头漏雨,下面泡水,四周透风,屋顶还随时有可能塌下来。赵泽涛迅速行动,帮他们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并动员村干部带头出工出力,新房盖好后,他又自掏腰包为他们付了房子的后续硬化、排水、刷墙、窗户等装修钱,并为马宝元的女儿就近在一家纺织厂找了一份工作。</h3><h3>这件事逐渐在村子里传开,一家,两家,三家,慢慢地,村民说话没有火药味了,见到赵泽涛打招呼也真诚热情了。种植大户、合作社骨干、普通村民、贫困户家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要求自己做到"五个必到":逢年过节必到、疾病反复必到、婚丧嫁娶必到、有事相求必到、儿女上学必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两年时间,每家每户的需求,他都一一记在本上,放在心上,村里的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在他的心底慢慢清晰。</h3> <h3></h3> <h3></h3> <h3>完善设施,精准扶贫第一步</h3><h3>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杨村的通村道路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对村民的出行和发展生产都极为不便。赵泽涛先后多次与相关部门对接联系,多方筹集资金,投入170万元为杨村修建长达5.5公里的南北两条通村硬化道路,解决了全村人行路难问题。</h3><h3>村民曹立政说,没修路之前,这些路都是土路,想拉什么都不好拉。现在好了,两条南北通村路,出行和到地里干活都方便了,村道建设好了,对增收致富更有信心了。</h3><h3>除此之外,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失修,经常出问题且灌溉能力严重不足;电路老化,生产生活用电不稳定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个个制约杨村经济发展的问题都摆在了赵泽涛面前,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郑重地向村民们许诺:"在一两年内解决问题!"</h3><h3>针对这些实际问题,赵泽涛亲自打报告、整理资料,领村支部一班人跑细了腿,说累了嘴,争取相关部门资金130万多元,完成全村高压电路改造,更新了村里的水泵,修建U型渠3500米,铺设暗管9500米,新打深水机井2眼,给群众致富带来希望,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h3> <h3></h3> <h3></h3> <h3></h3> <h3>潜心谋划,人均收入翻一番</h3><h3>杨村地处永济市永卿公路沿线,有196户670人,耕地面积2000亩,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粮、棉、枣等农业收入和打工收入,农业产业化进程较慢,村里主导产业不明显,仍然停留在传统农业耕作上,年人均纯收入7500元,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标准。赵泽涛深知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h3><h3>赵泽涛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并多次外出考察,向专家能人请教,经过反复讨论,制定出了杨村发展的"1271"规划,即种植冬枣1000亩,建设冬枣大棚200亩,发展桃树种植700亩,鼓励引导外出务工经商100人,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加快土地流转力度,充分发挥枣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增加农民收入,到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预计可达25000元以上。</h3><h3>与此同时,赵泽涛积极与农委、林业局等部门联系争取,多次邀请专家为村民讲解枣树、桃树等果树的种植管理技术,提高了果农的种植管理技术水平。经过近两年的发展,"1217"规划已基本实现,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到1.4万余元,翻了一番。</h3> <h3></h3> <h3></h3> <h3></h3> <h3>扶志扶智,激发脱贫内动力</h3><h3>在扶贫工作中,赵泽涛深刻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更重要的是扶志扶智。</h3><h3>赵泽涛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自他上任以来,牵头组织了以"美丽杨村我的家"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村民自导自演的文艺表演活动、免费为老年人理发、为村民拍摄全家福及"最美家庭"评选活动等,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全村营造了互助互爱、孝老敬亲、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健康氛围,带动了贫困户的自主脱贫意识。</h3><h3>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守土安贫和悲观失望等思想观念,他带领村组干部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地谈心,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宣讲新观念、新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同时,在村内树立了致富典型,充分发挥大户示范带头作用,推广他们的致富经验,组织贫困农民进行学习培训,邀请农技专家讲解种植技术,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使贫困户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立意识和脱贫信心,激发了他们脱贫的内动力。</h3> <h3></h3> <h3></h3> <h3>"接下来,我要为杨村做一个纪录片,里面有杨村的美丽风光、发展的点滴变化、淳朴的乡风民俗、丰富的文化生活……"赵泽涛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热爱、自豪。</h3><h3>"在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这句话已经深深印刻在了赵泽涛的心中,他用真情付出和扎实工作,为全村找到了致富的路子,为困难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践行了"做合格党员"的庄严承诺。</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