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 逢 》

铁甲骑兵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重 逢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王笑谦</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忆童年,武军大院六十载沧桑联谊活动</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贾晓红摄)</b></h3> <h3>  南下的火车载着我和许多许多的162师的生死战友回到了湖北,回到了武汉。武汉也是武汉军区的所在地,54军属于武汉军区管辖和指挥;武汉军区是管辖湖北和河南的所有的野战军,省军区及独立师等部队的上级领导机关;1军,15军,17军,20军,43军,54军曾先后隶属武汉军区直接领导和指挥;三四十万之众的部队系武汉军区领导和指挥啊!如湖北省军区的独立师《番号为8201》就有一万多人,相当一个野战军一个师的总兵力;8201独立师的师长叫牛怀龙,老红军,政委叫蔡丙臣系少将军衔。应当是全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数不多的将军师政委。</h3><h3> 2015年6月中旬,武汉军区成立暨历史沿革六十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四百位与会的原武汉军区大院子弟发小们又欢聚到了一起,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来自于世界各地。大家按时准点云集到了武汉军区大礼堂的前厅里,在一面鲜红硕大的军旗上面毕恭毕敬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大礼堂就是发小们儿时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啊----!军旗就是发小们从小在大礼堂里所看的战斗故事片中的我军战士们高举红旗冲向敌阵的场景再现啊----!在军旗下签下自己的名,就是无声的汇报各自的几十年的岁月奋斗经历,各自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回来了,武汉军区大院是我们各位发小们呱呱落地处,是我们发小间两小无猜处,更是我们人生道路的起点处----;我们回来了----;正如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诗的心情一样一样啊----:</h3><h3> 少小离家老大回,</h3><h3> 乡音无改鬓毛衰。</h3><h3> 儿童相见不相识,</h3><h3> 笑问客从何处来。</h3><h3> 大礼堂的前厅约300平方米的空间被发小们发福的身影占满了,想找个一平方米的空闲之地去和最要好的发小聊几句私密话语都难啊!大礼堂的前厅上空的整个空气散发出发小们热情洋溢的回音----。外面的雨下得很大很大,雨下得非常急,急切而不停的下啊;被淋湿的衣服并不影响发小间的拥抱----。握手,捶胸,拍肩,挥手等肢体语言是那样的无声,是那样的有力,是那样的感人,是那样的催人泪奔----。分别五十年了,分别近半个世纪了,大家尽量寻找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张铁军,王汉江,何明谦,唐智群,李秋莎,张江燕,夏晓丽,李晓洪,陈玲,刘笑虹,张荆江,魏星,王宇,王小龙,蔡施南,吴施林,张夏林,齐红,于再励,李汉民,强毅平,钟夏,刘威,马杰,唐力梅,尚中奇,赵丽,闻敏,方和,张书和,田洪,徐阳和,余小莲,李南妮,梁鑫,曹英,曹大甲子等等;应接不暇,稍不留神,就有一个发小是我孩童时期最好的玩伴,只是认不出来了啊----!老了,都老了,但是这只能埋藏在心中,大家多是用:“你还是那样的年轻----,你还没变还是小时候的样子----”的话语去鼓励着安慰着每一位陌生的熟悉人的心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忆童年,武军大院六十载沧桑联谊活动</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贾晓红摄)</b></h3> <h3>  我们老了吗?</h3><h3> 因为----今夜无眠;</h3><h3> 像个孩子般似的等待着明天的欢聚----!</h3><h3> 我们老了吗?</h3><h3> 因为----返老还童;</h3><h3> 导演着明天一个接着又一个的细节----!</h3><h3> 我们老了吗?</h3><h3> 为啥----现在思念?</h3><h3> 去寻找一个又一个的熟悉的陌生人----!</h3><h3> 我们老了吗?</h3><h3> 为啥----渴望相见?</h3><h3> 父辈吾辈孙辈们难忘的军旅之情怀----!</h3><h3> 我们不能老----!</h3><h3> 因为----代代相传;</h3><h3> 军旅生涯让我们心心相印生死与共----!</h3><h3> 我们不能老----!</h3><h3> 因为----弘扬军魂!</h3><h3> 多少英烈前辈遗愿等着你我去实现----!</h3><h3> 我们不能老----</h3><h3> 为啥----苦苦相留?</h3><h3> 许渃出下一次相约相聚的真情期盼----!</h3><h3> 我们不能老----!</h3><h3> 为啥----现在呐喊?</h3><h3> 明日相聚将会托起精神梦想而自强----!</h3><h3> 我们没有老----!</h3><h3> 因为----我们来了;</h3><h3> 多少知心话语倾述在兄弟姐妹之中----!</h3><h3> 我们没有老----!</h3><h3> 因为----风雨无阻;</h3><h3> 夕阳的身影绽放出金色童年更灿烂----!</h3><h3> 我们没有老----!</h3><h3> 为啥----热血沸腾? </h3><h3> 脚踏着军营泪花闪烁倍感重任在肩----!</h3><h3> 我们没有老----!</h3><h3> 为啥----发小情深?</h3><h3> 永远相识不离不弃守候着世界各地----!</h3><div> 我就是在这样的体会下写下了《问老》。相信可以代表许多发小花甲之年相聚之情----!相信可以代表各位发小花甲之年壮心不已的决心----!</div><div> 张铁军代表着大会筹备组的全体成员讲话中提到了1979年越战中牺牲的几位发小战友的名字:宋乘风,吕卫星,周建军,张力等发小烈士之名,还提到了和平年代在公安战线上牺牲的王小波等若干发小烈士 之名,与会者全体 肃静默哀;向发小烈士们致敬!</div><div> 李际大哥73岁了,代表军区发小们讲话,要大家弘扬父辈之军魂,教育好第三代,永远不忘初心的坚持毛泽东思想信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使老一辈们所打下来的江山永不变色!</div><div> 胡江滨则代表发小们组建的“八一艺术团” 致辞:他对我们讲述了发小们的奋斗拼搏而取得的成绩----发小们中在职的有一位上将,系现任中央军委委员,五位发小中将,十几位少将,几十位文职将军待遇的发小及师团级军队干部,还有各行各业的学者,企业管理者,厅局级,处级等等----!</div><div> 发小张夏林是国家二级作曲家,是一位高产作曲家,在部队就开始作曲至今已作曲约2000首,我国著名女歌唱家张也多次唱过张夏林为其专门谱写的歌曲;这次武汉军区大院子弟纪念武汉军区成立三十周年暨武汉军区历史沿革六十周年之际,专门为大会盛会谱写了曲子, 弘扬军魂,振撼人心----!与湖北卫视台导演发小战友《162师炮团》毛汉翔亲自制作的五小时专题记录片交织一体,交相晖映,光彩夺目,让人心动,久久难以忘怀和难以平静啊----!</div><h3> 细算起来,武汉军区大院的干部子弟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人数应该达百人之多《专指居住大院发小,有点侠义之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对越自卫防御战中,武汉军区大院仍有几十位或者数百位发小参了战;现在许多文章将对越作战统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是不准确的:“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3月16日,应该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因为,面对越军多年的挑衅和侵略,我国的军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击,并一直反击到越南北部几个省,取得了胜利。1982年底的法卡山和扣林山乃至1984年后的老山者阴山的和越军的边境之战则称为对越自卫防御战,性质上虽一样,本质上有区别,因为一是进攻战,二是防御战啊!” 在进攻战中,武汉军区大院里的发小子弟有五人壮烈牺牲,占参战人数的百分之五左右,牺牲按比例上讲是惊人的----;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防御战的两场战争中,武汉军区发小子弟共约200多人参战了,之后几十年乃至现在产生了二十多位将军----,其比例约为百分之十,也是惊人的,说明要战斗就会有牺牲,只有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才会取得方方面面的胜利和成就,相信所有的发小将军们永远不会忘记发小烈士的,永远不会忘记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防御战中牺牲的所有的烈士们!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部分发小合影</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联谊会报到签名(吴施林提供)</b></h3> <h3>  大院许多发小父辈之间是熟悉的,甚至发小的母亲们也很熟悉——;如刘笑虹和李秋莎的母亲就和我的母亲很熟,三位老母亲均是建国前夕参军并在中南军大共同学习;李秋莎的母亲蒋菊芳阿姨和我母亲李玉英同在湖北军区政治部宣传科工作过,刘笑虹的母亲李德娟阿姨多年来和母亲也有联系,湖北省军区组织的比赛会场中也常常见面交流——。</h3><div> 中南军大的全名为“中南军政大学” ,隶属中南军区。中南军政大学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而东北军政大学的前身则为陕北“抗日军政大学”。1949年7月,林彪的东北第四野战军南下到了汉口,东北军政大学则随迁而至汉口宝丰路旁的营房村;1950年中南军区成立后,东北军政大学改为“中南军政大学”,总校长为林彪;因为林彪是中南军区司令员。当时的中南军区是全国六大一级军区之一,湖北军区属于当时的全国18个二级军区之一,当时湖北军区司令员是王树声大将《之前由李先念任司令员,任职几个月后改任湖北军区政委》,1954年王树声司令员升任为中南军区副令员;1955年,全国取消了6个一级军区,18个二级军区,25个三级军区,继而成立了武汉军区等12大军区。</div><div> 武汉军区是于1955年4月成立的; 是在湖北军区基础上并以此为班底而组建的武汉军区。司令员为陈再道,第一政委为王任重,第二政委为钟汉华,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李迎希,副司令员孔庆德,副政委谭甫仁,副政委张广才,政治部主任为叶明。当我在武汉军区从小记事后约上世纪六十年代间,还记得当时的武汉军区的领导还有副司令员李成芳,副司令员姚喆,副司令员杨秀山,副司令员林维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叶明,副政委张玉华,副政委潘振武,参谋长唐金龙等领导。</div><div> 武汉军区大院发小的父辈们就是在上述军区首长们领导下为武汉军区的创建及机关事务各行各部门工作有序开展而努力!我们这一批发小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记得儿时最喜欢读的书——除了小人书之外,就是《星火燎原》。《星火燎原》这本书是成百上千位将军们写的自己在红军时期长征等方面的战斗故事,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本书题词——“星火燎原”;也是毛泽东主席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书亲笔题名。这本书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而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出版的,该书于1958年至1963年出版了六集,由于其它种种源因,至1982年才将全册共十集的《星火燎原》之书出完整——。我和大院许多发小们就是争先恐后的相互传阅着当时已出版的六本《星火燎原》书籍;记得《星火燎原》里面许多熟悉但很面生的将军作者大名,至今仍可数出不少——王平,王宏坤,王树声,王首道,王必成,肖华,吴克华,许光达,罗瑞卿,徐海东,杨得志,肖劲光,曾思玉,李志民,李化民,扬成武,杨勇,张才千,李贞《唯一开国女将军》等·等将军们的回忆篇章;爬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飞渡卢定桥,四渡赤水河等等数不清的战斗故事,特别是看了红四方面军的西征所吃得苦,特别是西征的女红军战士们的战斗血泪史,均给我幼小的心灵强烈的震撼;特别是吃树皮,吃烤牛皮带,吃野草,等等故事至今在心中难以磨灭。说到底,我和军区发小们在《星火燎原》之书的熏陶下一步一步成长着,从小敬佩爬雪山过草地的老红军们!敬佩这些九死一生的共和国开国将军们!敬佩随这些开国将军们八年抗战,南征北战,抗美援朝的父辈们!</div><div> 武汉军区大院子弟首次聚会代表发言的李际大哥的父亲就是武汉军区成立时的第一副司令员,是开国将军,也是我国我军工程兵的创始人,由李迎希副司令员组建的我军工程兵部队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李际大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去了武汉军区管辖的1军“硬骨头六连当兵”,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全中国人民解放军掀起了在军队内部展开军事大比武,许多大军区的上将司令员下到连队,挂上了列兵军衔,戴上了士兵们所带的船型帽,被连队的班里战士直呼其名,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劳动一年半载,扬得志司令员和许世友司令员下连当兵练刺杀和练射击的照片多年来记在脑海之中。在那个年代,军队大院里就开展学“南京路上好八连”和“向硬骨头六连学习”的热潮,硬骨头六连在当时就是武汉军区大比武中的标兵连队,也是全军学习的榜样;李际大哥在硬骨头六连成长为一名干部军官,肯定也是军事素质上十分过的硬才行啊!也是我们大院发小们公认的过的硬的发小大哥!他在聚会中代表我们发小所讲的那一席话也在脑海中不停的翻滚:“军区大院子弟们要不忘初心的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自觉抵制西方自由化思想,教育好和管理好第三代,保证父辈们所打下来的江山永不变色”!对此发言,发小们抱以热烈的掌声——,引起了极大的共鸣。突然想起了自己在聚会上所写的那几句《问老》——我们不能老;我们没有老;我们重任在肩——!</div> <h3><b>妈妈们的合影(下一为王笑谦的母亲李玉英,下二为李秋莎的母亲蒋菊芳)</b></h3> <h3><b>162师战友暨越战烈士的妹妹赵艳玲与(英雄儿女电影王成原型)蒋清权合影</b></h3> <h3>  关于武汉军区的许多许多往事不是随便能够说的清讲的明的。武汉军区大院发小聚会前后就成立了qq群和微信群,大院发小在群中总是就家中存下来多年的老物件及老照片等晒入群中求证并时常展开下议论或讨论,当然也有些争论,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大多数发小间是一笑了之。发小们几年来在群里的回忆总会勾起了军区大院里许多往事,唤醒着尘封多年的记忆——;如关于武汉军区到底是1955年几月成立的说法各一? </h3><div> 1955年2月成立——依据是1955年初,毛主席及中央军委对武汉军区的任命书。《只是听说,需查档案》</div><div> 1955年4月成立——网络百度上 搜索查找</div><div> 1955年6月成立——网络百度上搜索查找 </div><div> 2015年6月7日的武汉军区发小聚会上,采用的就是认可第三种 武汉军区成立的准确时间一说。发小代表李际大哥讲话发言中也谈到了军区成立中的五位军区领导之名为——司令员陈再道,政委王任重,第二政委谭甫仁,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迎希,副政委张广才。而现如今百度中却说了还有钟汉华等军区领导——。李际大哥在1955年时应该有十来岁的年龄了,且又是军区首长之子,应当为军区记忆中的权威性发小代表。</div><div> 在一次微信聊天中,发小强毅平 居然找到了其父亲的任命书,而且是两份被武汉军区首长的任命书——;第一份任命书上的任命时间为1960年5月10日,任命人为武汉军区三位领导《亲笔签名》——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王任重,谭甫仁。第二份任命书上任命时间是1962年11月10日,任命人为武汉军区的四位领导《亲笔签名》——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王任重,谭甫仁,钟汉华。排名第一的即应为第一政委。十分佩服强毅平能保留这两份任命书,从两份任命书上可佐证李际大哥的记忆和讲话《军区成立之初为五位领导——》是正确的。也说明网上的东西也只能供大家参考。</div><div> 一些历史上的东西,还是以当事人回忆为第一手准确资料为好,所以,当我鼓起勇气写点武汉军区儿时的点滴回忆时,肯定会出现不精确,不准确,或许是错误的东西, 每当我写一篇时,就发至大院发小群里,靠大家共同书写,共同回忆出正能量东西,传递最好地,最美地,最感人的正能量——军魂!</div><div> 武汉军区成立的同时,湖北军区撤销了,紧接着“湖北省军区” 正式成立了!网络百度上称湖北省军区是1949年成立的则应该是错误的,之前提过1949年成立的湖北军区《没有“省”的这字》是全国18个二级军区中之一,归中南军区管辖;随武汉军区成立的湖北省军区则是归武汉军区管辖,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也是第一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应当说1949年成立的湖北军区比1955年武汉军区成立后而随即成立的湖北省军区管辖的范围大且级别高,而且根本就是两码事,只是一字之差缪千里罢了。</div><div> 小时候看过父亲委任书,好像也记得有几位军区领导在委任书上签名,在微信群里求证过发小们,看看谁还保留着军区成立不久对父辈们的委任书,或许武汉军区首长最初对下级们的委任书只有两人签名——司令员:陈再道;政委——王任重。 几十年前的武汉军区委任书的重量是很沉很沉的,能够到武汉军区工作的父辈应当都是百里挑一的军人,是战争中成长的军人,他们响应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来到了武汉,来到了军区,来到了各自战斗的工作岗位!分别克尽职守的协助军区各级领导管理好河南,湖北两个省的所有部队——野战军,省军区,公安军,独立师,炮师《防空军》,空军,工程兵,装甲兵,空降兵等等。武汉军区应当比别的大军区多管一个兵种《按现代兵种观点来看》,这个军兵种就是“空降兵”,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向军委提出建立的,得到军委批准后,就将陆军第十五军改为空降兵,直属武汉军区管辖,担负全国全军的快速反应机动作战任务。空十五军就是抗美援朝上甘岭一战成名的部队,也是英雄黄继光的部队,这支光荣的部队在军长秦基伟《后任国防部长》率领下,彻底让美国入侵朝鲜的军队领教了中国之军魂!《上甘岭》电影就是描述啥是我军军魂,并伴随我们成长!现在的空降十五军,早就归属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为保家卫国,扬我军威做出贡献,其名远扬海外,是武汉军区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永远!</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联谊会报到签名(吴施林提供)</b></h3> <h3>  武汉军区于1955年正式成立了。1955年也是我军全体将士们被授军衔的一年;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二十多年的浴血奋战中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1949年全国解放时,我军人数最多达到了近800万;1955年的授军衔之前,我军已相继陆续大裁军近200万人,如新疆建设兵团就是不穿军装的军人,就是随时可以重返前线的部队《一边生产,一边保管着佩发多年的武器》;被裁的还有很多系女军人,只保留军队中女机要员,女医护人员,女文工团员等;近600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在1955年被授衔并穿上新式军服,挂上了肩章,军官们还穿上了皮鞋,带上了手表《自己买的》。</h3><div> ——解放军叔叔好,穿皮鞋,带手表——</div><div> 这是当年大街小巷的孩子们跟着解放军军人后面 追逐围观好奇时边跳边喊出来的内容,之所以跳;就是看看军人肩上的军衔,从而甄别所见的军人是多大的军官——;孩子们准确形容了当时第一次被授衔后的军人们容貌外表。那时的军人被授衔后,军容风貌彻底被改变,真的很威武,真的很帅气。众所周知,都知道共和国的开国将帅们的授衔情况——共有十大元帅,十大将军,50多位上将,100多位中将,近千名的少将。在近期的网络上看到了有人还统计了1960年前全军被授为校级军官的军人约为3万多人;尉级军官则有10多万人;这些近20万的军官们,就是近60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中的绝对骨干,军官和士兵比例数约为百分之三,的确是一支从战争年代刚步入和平岁月的军队——。 </div><div> 我军建国后一直沿用苏联军队中的模式,至今才基本中结;2017年,我军军改中已取消了师和团,而成立了旅和营的战斗体系部队。 父辈们授衔和现如今的授衔是有着一定区别的,那时的尉级军官分为少尉,中尉,上尉,大尉四级,而今军队里只分为少尉,中尉,上尉三级,然而,如今的少尉基本为虚设;因为,现如今的军队军官多来源于学校,这些学生们被称为——国防生;在五年学习结束后,下部队后直接挂中尉军衔;而少尉则是少至甚少的优秀士兵提干后所佩戴的。</div><div> 武汉军区成立时的五位领导除第一政委王任重没有授军衔外《湖北省委书记,体现党指挥枪的原则》, 司令员陈再道被授为上将,第二政委谭甫仁为中将,副司令员李迎希为少将《很少穿将军服,出门穿便服》,副政委张广才为少将。很早就听说付政委张广才的资格很老,连司令员陈再道当年参加红军时也是张广才的部下。1955年的授衔是经过战后对一个人的全面衡量并看此人对革命的贡献和大小而由组织上决定的;有的人看到了自己以前的下级授的军衔比自己高而产生闹情绪,甚至有人直接写信给毛主席要官衔,受到毛主席的批评,并对不改者还给予处分和组织上相应处理;但有很多人却纷纷向党中央毛主席写信,主动要求降衔降级等。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啊——;这些将帅的理由很简单:“我们活着,烈士们长眠地下,我们活着的人享受的待遇太高太高啊——”。如徐海东大将从1942年的百团大战时期就因重病而不能率兵对日对蒋对美作战,仍被授予大将;因为,徐海东在红军长征时期和刘志丹共同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并使中央红军长征至陕北后,徐海东给钱给枪给衣服等与中央红军,无私的援助使长征至陕北的中央红军渡过难关,从胜利走向胜利!毛主席亲切夸奖——称徐海东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div><div> 武汉军区的成立,伴随着武汉军区全体将士们授衔后显现出是那样的威武雄壮——!士气高昂;在军区大院机关工作的许多父辈 们不满三十岁,穿着新式军装,佩戴各自军衔,扎着老式军官武装带《腰和肩相连的宽牛皮带,之后改为腰扎武装带,取消了肩武装带》,意气风发,昂首挺胸自信的战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联谊会报到大厅(吴施林提供)</b></h3> <h3>  武汉军区大院座落在武昌何家垅和姚家岭《后改为红岭》交汇处。武汉军区机关大院共有三个门;靠姚家岭街面处的军区大院门为大门《1号门》,从大门进去就是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办公大楼。顺着姚家岭转入何家垅的大院中间处为军区大院中门《2号门》,进中门左手边处有几栋红房子即为军区司令部部分家属楼,右手下坡处就是军区大礼堂与灯光蓝球场及大操场等;大院靠何家垅街面最西边尽头处就是军区大院的小门《3号门》,进门的两边有八栋房,俗称“小八栋”,这是军区政治部部分家属驻地。</h3><div> 出了军区大院对面:东面——靠姚家岭街面《红岭》上坡处有一个军区家属院,里面居住着司令部的部分家属。军区门诊部也设在此——俗称:路东大院。北面——靠何家垅的街面上坡处也有军区一个家属院,里面居住着政治部的部分家属——俗称:路北大院。这三个院子的房子总共为三十多栋。当年的武汉军区共三大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后勤部则设在汉口的永清小路的院子里,真有点风景这边独好味道。军区首长则居住在武昌茶港一个小院里。光武昌的军区大院的占地面积应该为100多亩地,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中应该是很大的一个大院,再加之每一个门都有哨兵站岗,高大红砖墙高耸街面上很长很长,给每天路过军区大院的路人们或多或少带来一种神秘感。</div><div> 越战发小烈士宋乘风,吕卫星,张力,周建军等以及在公安战线上牺牲的烈士王 小波就是从这个大院中成长的——!</div><div> 父辈们先后不同来到武汉军区,自然使得发小们先后各不同的来到了军区。</div><div> 湖北军区或中南军区存在时,即1954年前;发小们出生地大多数在一六一医院。武汉军区成立后,即1955年后;大多数发小出生地多为军区总医院及地方医院了。小病一般在军区路东门诊部看,大病则去武汉军区总医院,若遇病住在军区总医院的大病房几天,也感到是一种享受,其医疗条件感觉很好,生活不错,服务质量绝对一流,看病住院绝对免费。 </div><div> 由于军区大院分几个院子,发小和父辈们在接触人的方面上就略有不同——;父辈们上班均集中一起,父辈之间 相互面熟或认识,只是在熟悉的程度上有深浅之分;然而发小们受居住大院划分,则被所居住的院子所限,多数在自己的院子内和同院居住的发小交往和玩耍。随着慢慢成长,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同龄发小们从各自的居住院子分别走到了一起,大家都相互了解和熟悉了。那时所上的幼儿园多数为武汉军区创办的八一幼儿园,而所上的小学则为武汉军区创办的小学;听发小张铁军回忆,时任八一小学的校长是现役军人,其军衔还不低,为校级军官,说明当时的军区领导是多么的重视对小孩子们的培养啊。不够条件上八一幼儿园的则去了湖北省军区的武昌昙花岭幼儿园,不够条件上八一小学的发小则去了武昌实师附小等地方小学。那时候,父辈们就是忙,母亲们也很忙,大干快上大跃进的年代,五十年赶英超美的许多五年计划重复提出的口号和任务,使父母们拼命的工作很少顾及发小们,许多家里都有三四个或四五个甚至七八个子女,为了不影响工作,父母们想尽办法请来农村老家人来帮忙照顾小孩,实在请不到就托人再托人找保姆,现在回想,仍解不开当年的父辈们和母亲们是怎么样即工作又养家并带好为数不少的子女们的!在当时,只要够上幼儿园上小学年龄条件的发小,毫无商量可言,马上上学上幼儿园去,甚至提前送到学校上学,我就是6岁上了汉口武圣路长堤街小学《只有这个学校接受我》,取得了小学学籍后,很快又转回武昌实师附小——;可见父母们所操的心啊!</div><div> 全国刚解放时军队中,对于解放军的军人们成家结婚是有明确规定的;军队干部们在1949年建国后结婚除了年龄上有要求外,还规定了必须是营级以上的军队干部们才可向军队政治部们打报告提交申请。同龄人发小的父辈们的结婚条件在当时肯定多是一样一样的。当年许多父辈们虽然不足三十岁,但多为营团级别的军官了;以至于成为 父辈们在晚年在家中回忆或高兴时不知不觉冒出来这些自豪的话题。许多父辈们当年结婚就是发点喜糖给战友们就算是结婚了;许多人的父母本来都是军人 ,将两床军被搬到一个床上就是结婚。当时结婚,还需要由政治部们的干部政审,确实也拆散了一些志同道合者;那时家庭出生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因素,出身不好的家庭子女就是不能和军队干部成婚,即便成婚了,也会影响着军队干部的前途。也有许多大龄高级别的军队领导干部《40岁左右》的婚姻是由组织决定包办的,许多女军人都是当年被谈话对象,在组织高压谈话下,有些年轻的女军人成为了大龄军队领导干部的妻子,有点和电视剧《激情然烧岁月中》的领导干部石光荣的婚姻类似。有的年轻的女军人也很机智的选择改填改写年龄《改为15岁或16岁》而自由作主选择婚姻。</div><div> 发小们的父母多是从战争岁月中走过来的,他《她》们 就是在军队里由自己一无所有一穷二白的生活岁月中,分别先后共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军人之家。</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当年大院的发小们(越小奇提供)</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军区机关工作的父辈们(越小奇提供)</b></h3> <h3>  大院发小;军人子弟的许多名字是相同的。如许多发小叫建军,建国——。从名字上就可知到大慨是哪个年代的人,大慨知道肯定和军队有瓜葛。发小们小时候在一起玩的东西的确很多:如斗鸡——就是单腿金鸡独立般的支撑自己身体,右手将左腿搬至腹部处与地面约90度而不准松手松腿,用自己被搬起来的腿当武器并靠着另一条腿(右腿)冲向前,寻找并冲向对面同样准备好的发小,靠勇敢,靠冲力,靠士气,如同泰山压顶之势,力压发小对手;有时候一对二,有时候一群对一群《发小》,混战中的场面如同战场上的肉博战一样,似铁骑在敌阵策马劈刀一般,其阵势壮观无比。这样的运动,即锻炼了体魄,又锻炼了心理,更强调了团队,很好的将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还有玩过的许多东西,直得说明的一点是,所有玩具尽乎全是发小们自己动手制作的——:</h3><div> 竹筒射水枪——将细竹子(直径约3公分)锯为25公分长,前段封闭头子上开一个小眼,后端将一根筷子缠上适量碎布条插入竹筒里,在置入装水的洗脸盆或大茶杯里,如医院注射器一样,将插在竹筒中的快子慢慢后拔,水就被抽入竹筒里,就可以对准目标射击;假入射到男发小的身上和脸上,会马上遭到对方的还击,对方也有竹筒水枪;假如不小心射到了女发小的衣服上,马上会听到一声惊叫或尖叫——讨厌——恶心——不要脸——等话语,一般不敢随便惹女发小,因为怕她们骂。</div><div> 雪橇——这也需要竹子,而且越宽越好,先锯为一米长,再用劈柴的砍刀 将很粗的竹子一劈为二,并削平整,再用切菜的刀去细修这两片竹扁,将上面的竹刺全部去掉,再细刮,直到双手摸上去感觉光滑即可。然后在将前面的25公分长的竹端放在蜂窝煤炉上,一定要封门炉,用小火慢慢慢慢熏烤,边烤边用棉布在被烤处用手向上慢慢发力,发一会力——又烤一下竹端——再发下力——再烤一下竹端——;许久,两片竹扁就被外力变形,前端都向上翘起了五六公分高,发小们一个脚踩一快竹扁,双手各持一木棍,在雪地滑起了雪来了。</div><div> 打垒球——用买来的一个小花皮球当被击打球,找来一根 棍子,指定东南西北的四颗大树,就可以进行。只有将球击打的越远,才越安全,发小力量不足的,总会被对方拦球者很快追拾到球后,反被球砸的东倒西歪的。</div><div> 打珠子——用下跳棋的各色 玻璃球在地下对射,有时还要在地下挖个小小的浅坑或洞,看谁能够将球撞击后离洞最近,并最先入洞;类似现在的“台球”。</div><div> 丢沙包——这是许多男女发小在一起玩的游戏,沙包多是由女发小制做,巴掌大的小方布,包上沙,四周用线缝牢,一个圆不圆,方不方,长不长,瘪不瘪的沙包制成了,互相 扔来扔去。</div><div> 跳房子——找一个水泥平地,用粉笔画上房子,首先画一个半圆形的孤顶,表示屋顶,接着在下面画上很大的长方格七八块代表房间,分上三四层,长型的,然后再用平石头,擦雪花膏的小圆合子,或小沙包,或火柴合等,单脚边跳边靠脚掌部的穿鞋的内侧用力均匀的将这些小东西小物品按归定顺序,逐一单脚踢进方格中。</div><div> 丢手绢——女发小的手绢,在一圈发小中传来传去的,或传花等。</div><div> 跳像皮筋——大多数是用绳子,两个人甩绳子,有个人在中间跳,这是女发小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两个牵拉绳子的人均匀快速甩绳子,而进绳子中间跳绳的人要选择好进入绳子里面的时机才行,否则绳子甩在身上或脸上也很疼。女发小把握机会比男发小强很多。女发小有时候跳的高兴时还会边跳边背歌谣:</div><div> 叮当叮当上课了,</div><div> 有位同学迟到了。</div><div> 报告;</div><div> 进来。</div><div> 你为什么要迟到?</div><div> 因为我在睡大觉</div><div> 边跳边背歌谣,乐此不疲,热闹无比吸引男发小的眼球;当歌谣背至——报告处时,旁边的男发小插嘴喊——进来,并随女发小一起进入跳绳中间共同跳绳,男女发小笑语不断。</div><div> 岁数差不多大的总会在一起玩耍,一般是上世纪1954年至1958年左右的在一起玩的多一些。1953年前出生的发小哥姐们不会和我们一起疯啊闹啊的玩耍。</div><div> 政治部小八栋的蔡世东和史大旦等几位大哥和我们的爱好不一样,他们总是从我们身边路过,不屑一顾我们这帮疯闹的“小孩”,他们却吊着自己的嗓子引航高歌。他们是1951年左右出生的大哥们,对音乐有爱好和追求,思想比我们成熟许多,自然也就谈不到一起,更玩不到一起了。</div><div> 蔡世南发小兄长是1953年左右出生的,他是唯一带领我们玩耍的大哥——;他号召力强,人的脾气很好,外表文质彬彬,一副眼镜,个子不高,小八栋的发小特别是十栋楼的发小,常常被他组织到一起“摔跤比赛”。我和许多发小常常被摔倒,但很快又爬起来再摔,再倒,再爬起来——。不服输的常回家思考摔跤的技巧,我们岁数小,靠背摔背飞的摔跤方式肯定不行,我喜欢上了“倒挂金钩的摔跤法”,因为,可以诱敌深入,在自己先倒地的同时,可猛然借力发力的乘势将对方摔飞至自己头顶外后方很远处,当这个技巧运用熟练后,我连蔡世南大哥都战胜过,更战胜过了不少对手了。</div><div> 在军区大院里,玩也是一种乐趣,但更是一种成长,健康成长着——!</div> <h3><b>忆童年,记武军大院六十载沧桑联谊活动(贾晓红摄)</b></h3> <h3>  上世纪1955年生活在军区大院的发小们的童年应当是很幸福的——。</h3><h3> 1958年54军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最后回国部队归国并驻扎在四川;说明那是一个战争刚刚结束不久的年代,美好的家园刚刚建设,美好的生活刚刚开头——。现在回想一下,我们这批花甲之年的发小们童年的幸福生活和同龄人童年幸福生活来自的很不容易啊。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中国即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还要剿匪反特,更要在苏联单方撕毁援华合同,背信弃义从我国将援华专家全部撤走后,坚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大办人民公社,大炼钢铁,赶英超美;思想战线上——大鸣大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反击“右派”的整风运动等等。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所带给我国人民的大饥荒苦难及54军及许多友军的对“印度的入侵我国西藏领土”的自卫反击战(取得了胜利),1966年我国进行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1969年我军对苏联入侵我国东北领土的珍宝岛反击战(取得了胜利),以及1967年54军部分高炮部队和友军高炮部队开赴越南进行抗美援越战斗——;晖映出我们童年的许多无知,折射出当年各行各业父辈们母亲们的创业辛劳,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战斗意志!</h3><div> 在军区大院的发小们小时后所玩的东西数也数不清:跳橡皮筋,滚铁环,用自制的轴承小平板车冲坡,借(用)父辈们自行车学车,收集抽烟的纸盒折叠一个三角形状互相对击发力使其被打翻面而赢之,过娃娃家,打得锣,攻城,在沙坑里做坦克,用泥土做飞机及大炮等等,军区大院的四号办公楼前的一个长下坡水泥地,成了男女发小的冲坡学自行车处,这是发小们学会骑自行车的摇篮,每一位学车发小的腿上至今还留有学车冲坡摔跤后的疤痕,只是深浅和明显或不明显区别。</div><div> 自行车冲下坡后的感觉很好,如飞翔——。坡下就是军区大操场和蓝球场;蓝球场是一个灯光蓝球场,中午和晚上均有不少的比赛。看父辈们打篮球和蓝球比赛则是发小们的所爱;那时的武汉军区机关有一支恨活跃的校级军官蓝球队,又称“老头队”,这支队伍队员年龄并不大,大约30出头或不到40岁,他们和军区大龄发小常常进行比赛,父亲王振英身穿11号球衣和范祖武叔叔领军校官蓝球队和发小兄长们比赛——;蓝球场上无大小,更何况是比赛;“稀饭,面条,大车,二车,大旦,二旦——”等就是当年我所记得在球场上拼搏的发小大哥们的名字,小时候,发小间都叫外号,很少叫真名,以至于外号比真名记忆更靠的住些——。那个时候所用的蓝球是双层的,蓝球里面还有一个内瘅,蓝球外有一个约十公分左右的开口,便于放内瘅球,最后用很粗的皮线缝住。校官蓝球队也常和军区女篮比赛,输多赢少。</div><div> 军区大礼堂就在灯光蓝球场旁边,是军区政治文化场所,也是发小们小时候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 ——;每个星期天的电影故事片放映,大礼堂要放,蓝球场也要放(露天);但有的故事片和文艺演出只有在大礼堂演放,大礼堂虽然有上下两层座椅,但最多也只能容纳八九百位观众,一票难求的现象经常发生,即使家中分到了几张票,也因子女多,而无法一一满足,加之亲朋好友也来家中求票,为此票荒现象总是出现;发小们混票现象就时有发生——跟着几个大人的中间混入;拿着过了期的假电影票混(颜色绝对一样);翻越窗户混等办法层出不穷。张铁军大哥说他翻窗进大礼堂后,为了不被发现,不被大礼堂工作人员清除场外,他很快迅速占领了大礼堂的制高点去观看;原来大礼堂最高处设有一个控制灯光室,离地面约有十多米高,可容纳几个发小,所以成了几个岁数大一些的兄长们的逃票藏身之处。</div><div> 大礼堂旁边的大操场,就是军区官兵们每天出操的场所,不论是何时,不管是何天,总是会听到父辈们震天动地的呼喊声和脚步声 。当他们出操会操之时,绝对不允许发小们观看的。否则,回家后将会挨训挨罚,那将是自讨苦吃的一件事,变聪明的发小是不会去做的。过去国庆大阅兵无数,至今听说1959年的国庆大阅兵算是最好之一;1958年的数百名将军大合唱也是令人难以忘怀之事。从这可分析出当年父辈们的军威军姿军人风貌所体现的军魂。</div><div> 大礼堂,大操场,灯光蓝球场的不远处,就有一个很大很正规的泳泳池,这也是发小们学会游泳的摇篮处。当然也需要票,否则会挤爆。还有2米,5米之高的长跳台,许多发小勇敢的跳水,被称为“冰棍式的跳水动作” ;这个泳池也是许多父辈学会游泳的摇篮处;湖北乃千湖之省,武汉又是长江两岸与东湖之滨地,武汉军区的父辈们当时多是南征北战从北方南下到武汉的,许多人不会游泳,“旱鸭之太多”,在当时大比武的年代里不会游泳是不行的,特别是军区保卫科及保卫队的军人们,个个要求会游泳,他们在军区游泳池学会了游泳后,还要到东湖去训练游泳,还要全负武装游泳,再后,他们还要下到长江游泳,从科长到干事到队员人人都要求会游泳,要会横渡长江——;因为,毛泽东主席从1958年至1970年的12年中年年来武汉居住,最多的一次住半年之久;毛主席十分喜欢长江,共11次横渡长江;毛主席很喜欢武汉东湖,十几年来住在东湖的梅岭一号。不管是在东湖边居住还是长江之中畅游,武汉军区保卫科和保卫队的父辈们担负着警卫伟人毛主席的重任,圆满完成多年来护卫伟人的重大使命!</div> <h3><b>忆童年,记武军大院六十载沧桑联谊活动(贾晓红摄)</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5年6月7日在何家垅原武汉军区</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司令部大院的聚会合影</b></h3> <h3>  武汉军区父辈们是在伟人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去工作去战斗的;而我则和同龄左右的发小们是读毛主席的红宝书长大的__。</h3><div> 上世纪1958年至1963年,毛主席的诗词公开发表了近30首,我和发小们从小就会背诵几首伟人诗词:如《长征》</div><div><br></div><div> 红军不怕远征难,</div><div> 万水千山只等闲,</div><div> 五岭逶迤腾细浪,</div><div> 乌蒙磅礴走泥丸。</div><div> </div><div> 金沙水拍云崖暖,</div><div> 大渡桥横铁索寒,</div><div> 更喜岷山千里雪,</div><div> 三军过后尽开颜。 <br></div><div> </div><div> 虽然不是全懂伟人的诗词含意,但随着之后看了《星火燎原》和《红旗飘飘》书后,读了上百个或几百个红军老战士们所写的长征回忆故事后方完全理解伟人的诗句啊;字字千斤,句句豪迈。首首奋进,反复背诵——。半个世纪过去了仍然可以背出数十首。</div><div> 我们同龄发小的父辈们,都是伟人毛主席的兵,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中的一名革命军人。 从上小学起在所填的《入学登记表中》的家庭出生一栏目上自豪写下《革命军人》;当然,第一次填表乃至多次填表多在父辈指导下而填。</div><div> 那个年代所有人的精神力量强大无比;英雄人物层出不穷——:雷锋,焦玉禄,欧阳海,刘英骏,王杰,麦贤德,李全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龙梅及玉荣两姐妹等等,这些英雄人物都是在我记事时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中产生并被国家大力宣传号召学习的。 几乎年年都要学一个英雄先进事迹,而这些英雄中大多数人就是解放军。</div><div> 54军于1969年换防至河南并隶属武汉军区管辖后,很快由武汉军区政治部门寻先进找先进并挖掘出了54军1962年“对印入侵我国西藏领土的自卫反击战中的战斗英雄陈代富”,并在军区范围内宣扬战斗英雄陈代富如黄继光炸碉堡堵枪眼的再现光荣事迹并上升至一个高度——称之为活着的黄继光似的英雄人物,30岁左右的陈代富完全符合当时突出政治的需要,被提为师副政委,继而又提拔到武汉军区副政委《副兵团级别》,时年应当35岁左右。这应该是1977年之前;与此时间相差无几的是54军独臂营长王英洲也一下被武汉军区破格提拔为54军副军长。但是两人结果不相同,前者陈代富随着“四人帮”垮台而从武汉军区副政委职位降为某师副政委——;后者王英洲副军长则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后去了河南省军区任领导工作——。</div><div> 虽然我们在学校学习基础课本知识,但也大量学政治,学毛主席语录,那时侯要弄到一本毛主席语录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全国人民都要学习红宝书——即毛主席语录,印刷厂加班加点的印;当得到了一本红宝书后《即毛主席语录》,就要天天挥舞,更要天天大声朗读,在学校读,在家里读,还要写出学习毛主席语录中的某段的读后感。文章多是千篇一律的开头——:首先要写上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斗私批修”,接着就要对照自己当天的所作所为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是狠批自己,甚至把自己说的一无四处,好象是不批自己不行,自己身上的私心存在,需要斗争;自己身上的修正主义思想产生根源分析解剖,假如实在找不到修正主义思想苗头,就非要在最后加一条——要克服自来红思想,虽然是革命军人家庭出生,但自来红思想时刻存在,自来红思想危害极大——;这样的深挖自己的解说,往往获得老师和同学的掌声,自己却失去了自我,唯心说假话,无中生有找出——自来红思想根源来自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从此在幼小心灵上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以至当兵而不愿意说是红色革命家庭出身。</div><div> 最留念的是放学回家后,邻居曹大甲子大姐的父亲曹之叔叔给我们讲故事听。记得曹之叔叔是军区秘书科长,多年来给我们这群十栋楼的发小们讲故事,有时侯他穿军装带军衔讲故事,有时是穿着短袖白圆领衫讲故事,除了讲战斗故事外,最多讲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中的故事。曹之叔叔十分帅气,五官十分端正,鼻子十分好看。当他左手端着茶杯,右手合上折叠扇往树上一指,《望梅止渴 》的故事让我的口水流了出来,曹之叔叔是文化人,脾气很好,每天晚上我都要和发小门在十栋西门前等他出来讲故事;他所讲的《桃园三结义》让我难忘,感到一生也要与好兄弟来一次《桃园三结义》。高中时和发小陈刚和李超英结为三兄弟。曹叔叔所讲的孙悟空真是活灵活现,许多发小都听过曹叔叔所讲的故事。</div><div> 十栋楼东门发小曹英家的书很多,许多是小人书,大家总是借着看;发小齐红家的书也不少,我也去看过。当年的发小们就是渴望着多种的精神食粮而成长。</div><div> 父亲王振英也给我讲过他的战斗故事;那是1947年左右解放战争的中原大突围,他所在的团从河南南阳桐柏突围,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作战,他所在的连全被打散了,他当时是连指导员,率着五位战士渡过了河,此时,又看到了河边还来了一位肩背卡宾枪的人,走上前一看,是他的团领导王仁德副政委,只见到王仁德副政委因累因饿上岸后即刻昏迷过去,父亲掏出所携带的“光洋《银元》“。让战士们找老乡买点吃的,之后,他们几人按照突围前预订多个集合点寻找部队,当赶至第三集《汇》合点时才找到了突出重围的大部队《伤亡损失很大》。父亲说,当年行军打仗时,只有连队的干部才可以带上光洋《银元》,确保不出意外。电影《小花》就是反映桐柏之战的《父亲观后所言》。王仁德伯伯在1970年左右任湖北省军区副政委,在受冲击时,父亲总是会去拜访王伯伯家,有时也带着我一同去,上下级的关系却让我在一旁感觉他两如同亲兄弟一样,折射出生死战友的永恒友谊——。</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本篇资料来自《大院部落》QQ群</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