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里奉献给大家一组西藏之行我所拍摄的布宫白天和傍晚的照片。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而《西藏王统记》、《红史》等藏文史籍虽然成书时间较吐蕃王朝时期为晚,但也向来被学界公认为研究西藏历史的权威书籍。遍阅这些西藏史料,其中均无松赞干布离开逻些去吐蕃、吐谷浑边界亲自迎接文成公主,并且专门为文成公主在红山上修建布达拉宫的记载 )。但暂且不管历史怎么演绎,但今天我们看到的确是历史留下来的瑰宝。布达拉宫中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这就是布达拉宫。</h3> <h3> 布达拉宫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高110余米,东西长360多米,山下海拔3650米。是一座13层的宫殿建筑,全建筑占地10万多平方米,房屋千间,是拉萨的重要标志历史上也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每逢节日活动,宫门挤满信仰藏传佛教各民族佛教徒,成为著名佛教圣地。</h3> <h3>游客从这里进入布达拉宫,然后沿着坡路一路折拐向上,坡路随不长,但在高原缺氧,加上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人们的脚步还是不得不慢下来,不时停下来或坐或站大喘粗气,然后积聚能量,继续前行。</h3> <h3> 这里似乎是最破旧的地方,那光怪陆离,布满沧桑的梁柱,仿佛身藏着许多西藏封建社会的印记。</h3> <h3>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红宫和白宫。居于中央的就是红宫,主要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务,红宫内安放前世达赖遗体的灵塔,在这些灵塔中,以五世达赖的灵塔最为壮观;两旁的是白宫,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在白宫。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藏经册印、古玩珠宝,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h3> <h3>布达拉宫厚重而坚实,在这扇斑驳而又古老的宫门后不知藏着多少历史,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故事和凄凉的传说。</h3> <h3> 三百多年前,西藏的布达拉宫里,拉萨的街头,曾有这样一个神奇男子的身影,他,就是裹着风影,自带佛光,眼含星露,足踏莲花,一路穿尘而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仓央嘉措的身世是神秘的,更是离奇的。他是一个睿智多情的活佛,是一个重情痴情的情圣,是一个惊世脱俗的诗人。住进布达拉宫他就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拉萨街头他便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是佛界的传奇,是情界的神话。尽管这人间再也无从找寻到他的踪迹,但他已犹如一束耀眼的光,照亮着整个西藏,照亮着天上人间每一个爱他、读他、膜拜他的人的心。附仓央嘉措的一首诗: 《那一天》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h3><h3>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h3><h3>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h3><h3>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h3><h3>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h3><h3>那一瞬,我飘然成仙,不为求长生,只愿保佑你平安的笑颜。 </h3><h3>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歌,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h3><h3>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h3><h3>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h3><h3>只是,在那一夜</h3><h3>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h3><h3>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己失去旧日的光泽。 </h3><h3> </h3> <h3> 布达拉宫的设计和建造主要是根据高原地区的特征,巧妙地运用了山体的走向,起伏、凹凸等自然特色使宫殿与山融为一体,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2米~5米,其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宫墙往上逐渐收缩,到宫顶时,墙厚仅为1米,从外面看,上百米的外墙平整如刀削。宫殿墙身全部采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向墙内灌注铁汁进行加固,增强了墙体的抗震能力,除了在建筑骨架及搭构上除显得遒劲雄浑外,还极具空间感和秩序感,使其错综复杂的建筑群看上去并不显得凌乱不堪。</h3> <h3> 从这里进去,就正式来到了神秘的布达拉宫。</h3> <h3>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公元631年(藏历铁兔年)由吐蕃松赞干布兴建。后因雷击和战乱受到严重破坏。</h3> <h3> 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由第司索郎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宫“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布宫经多位达赖重修曾建,到1936年(藏历火鼠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刚刚说过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作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1683年出生在藏南门隅达旺纳拉山下的宇松地区,他是门巴族人,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达赖喇嘛。按照当时黄教的规矩,哪个婴儿抓取了前世达赖的遗物,即证明是达赖转生,仓央嘉措作为农奴之子就这样被选中的,西藏红教教规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而黄教则严禁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能结婚成家,仓央嘉措属于黄教,他对于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节,难以适应。</h3><h3> 当时,仓央嘉措虽有达赖喇嘛之名,却并无实权,只能作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锢,政治上受人摆布,仓央嘉措内心抑郁,索性纵情声色,这既出于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也是他对强加的戒律和权谋的故意反叛。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仓央嘉措在被押解京城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坐下打坐,因此圆寂。但是否真的圆寂,一直被后人所争议。其中有一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仓央嘉措25岁时被押往京城的路上,行至东如措纳时,皇帝诏谕严厉,众人闻旨,惶恐已极。担心性命难保,无有良策以对,希望贵为活佛的仓央嘉措遁去,仓央嘉措无限悲伤,话别之后,遽然上路,朝东南方向而去……此后,他经打箭炉至内地的峨眉山等地去朝山拜佛。然后,又到前后藏、印度、尼泊尔、甘肃、五台山、青海、蒙古等地云游,讲经说法,广结善缘,创下无穷精妙业绩。清圣祖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游历北京,半年后返回蒙古阿拉善旗,以此为驻锡地而活动于蒙古、青海一带。乾隆十一年(1746年)圆寂 ,终年六十四岁。</h3> <h3> 1959年,十四世达赖****,即今天流亡印度的达赖喇嘛离开西藏。此后,布达拉宫就不再是政治活动的场所,而只保留了宗教的功能。</h3><div>1989年至1994年国家投资人民币5500万元进行第一期抢险加固维修。</div> <h3> 2002年起又实施了投资1.7亿元的以基础地垄加固为主的二期维修。整修后的布达拉宫更加雄伟壮观。</h3> <h3> 布达拉宫主楼高117米,看似13层,实际9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h3> <h3> 布达拉宫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不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置身其中,犹如步入神秘世界。</h3> <h3> 白宫 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位于第四层中央的东边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夏司西平措),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这里是达赖喇嘛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场所。第五、六两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处第七层两套达赖拉喇嘛冬季的起居宫,由于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东、西日光殿。 白色的宫墙,如果你鼻子贴近闻,真的还有一些奶香味。</h3> <h3>红宫</h3><div> 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最大。西有寂圆满大殿(措达努司西平措)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的享堂,也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25平方米,内壁满绘壁画。其中,五世达赖喇嘛去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最著名的。殿内达赖喇嘛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筑是吐蕃时期遗存的布达拉宫最早的建筑物,内有极为珍贵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禄东赞等人的塑像。殊胜三界殿,是红宫最高的殿堂。现供有清乾隆皇帝画象及十三世达赖喇嘛花费万余两白银铸成的一尊十一面观音像。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1933年动工,历时3年建成。此外还有上师殿、菩提道次第殿、响铜殿、世袭殿等殿堂。 布达拉宫没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灵塔,因为不知道他圆寂在何处,因此,在布达拉宫里如果你注意的话只有一尊小小的佛像。</div> <h3> 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座落在灵塔殿中。塔高14.85米,是宫中最高的灵塔,塔身用黄金包裹,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建造中耗费黄金11万两。其它几座灵塔虽不如达赖喇嘛灵塔高大,其外表的装饰同样使用大量黄金和珠宝,可谓价值连城。</h3> <h3> 落拉康殿中有大型铜制坛城,坛城是佛教教义中世界构造的立体模型,也是佛居住,说法的讲坛。造型别致,装饰华丽。坛城是表达佛世界精华的地方,也就是说修行者可以通过将自己、众生和外在环境的普通形象想象为曼陀罗的圣洁形象来萃取生命的精华。坛城的一切在本质上都是大乐与空行的智慧。密乘行者以坛城作为冥思的对象,进而将自己之身观为坛城,本尊安住自心莲座上,即身为本尊观,片刻不离,日久功深而身语意与本尊无二,达即身成佛之最高境界。在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都有坛城,是佛界最精华的境界。</h3> <h3> 据传当年文成公主入藏为公主建的宫室,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国内仅存),以及大量佛经,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并修建了今日的大昭寺和小昭寺。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据传,文成公主并未为松赞干布留下一男半女,原因可以想象一下。</h3> <h3> 在半山腰上,有一处约1600平方米的平台,这是历代达赖和高级官员观赏歌舞的场所,名为“德央厦”。由此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有史料记载,自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起,达赖转世都须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并由驻藏大臣为其主持坐床,亲政等仪式。此处就是历代达赖兴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 </h3> <h3> 布达拉宫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在丰富的藏品中,最重要的是安放历代达赖喇嘛遗体的灵塔。从五世到十三世,除了被革除教职的六世外,其余八位都建造了奢华的灵塔。这些灵塔大小有别,但形式相同,均由塔顶、塔瓶和塔座组成。塔顶一般十三阶,顶端镶以日月和火焰轮。塔瓶存放遗体,分成内外两间。外间设佛龛,供千手千眼观音像,内间一床一桌,床上安放达赖尸棺,书桌上放置达赖生前用过的一套法器和文房用品。所有灵塔都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显得金碧辉煌。其中五世达赖的灵塔高达 14.85米,当时为建造它,共花费白银104万两,并用去了11万两黄金和15000多颗珍珠、玛瑙、宝石等。十三世达赖的灵塔也高达14米,用去了1.9万两黄金。还有五世达喇的灵塔里有一颗大象脑里生成的比大指拇还大的珍珠。<br></h3> <h3>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于2001年5月22日建成,坐落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布达拉宫广场的南端,南以远山绿树为背景,北与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相距350米,整个碑体只在入口门洞上方和基座处饰以富有西藏地方风格的装饰造型,风格简洁。其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希望借此表现出纪念碑高耸入云的气势和与天地同在的永恒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