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10】疯马雕像与总统山

爱聆居

<h3>收读一个图写美国疯马雕像和总统山的小年糕视频,观者众。那景点自己到过,文字现成,图也有,便整理。</h3><h3>南达科他州,是怀俄明州的东隔壁,均处落基山脉东侧。两州均名不见经传。为朝拜疯马雕像,早起赶南州。疯马,乃人名,美国印第安民族英雄。太早赶路,见英雄之前,先观日出。大巴走在黎明的大平原,朝日喷薄,天空一点一点变化,尽收眼底,美极。其实,哪个晴天,太阳不是忠于职守,如此早起?只是享受它的无私服务,习惯成自然罢了,论英雄,太阳才是天地人间第一大英雄,燃烧自己,照亮众生。</h3> <h3>到达目的地,进入一幢全木饰就的大屋,才知道,疯马尚在遥不可及山崖,这边只是提供观景平台,或者望远镜,室外屋内地,多角度眺望,返身带着遗憾,迷惑,在大屋里到处转悠,看电视,读模型,不经意间,英雄疯马渐渐淡出,注意力集中在了创作疯马的雕塑家身上。</h3> <h3>柯扎克出生于波士顿的波兰家庭,一岁成了孤儿,自学成才,参加完总统山工程返波后,接到印第安头领给他的信,请他出山,雕塑殁于1877年的印第安酋长疯马,“我和我的族人想让白人知道,红种人也有伟大的英雄。”1948年柯扎克设计了一座人类史上最大的雕像,开工头7年只是修了上山的路。雕塑家挖山不止,不屈不挠的意志,可歌可泣的精神,一个美国愚公的故事,从此开篇。</h3> <h3>柯扎克一家</h3> <h3></h3><div>木屋里到处是他遗物,他坐过的摩托车,使过的钢钎,大铁锤,参加施工的录像、照片。柯扎克两次拒绝美国政府每年1000万美元的拨款,宣称这是我个人的事,与政府无关。他生前对自己的儿女说:“孩子们,你们可以继续这个工作,也可以不再做,但是,一旦选择了,就不要放弃。”结果,他的10个儿女,有7个跟他的妻子一起,继续挖山不止,用石头讲故事。工程所需经费,严遵雕塑英雄遗训,只接受民间捐赠。靠个人奋斗,不向强权低头,对政府说不,这在西方特别受人尊敬,对这个项目,各种形式的捐助,大有人在,至今不差钱。疯马雕像陈列馆,售出的纪念品,饱含印第安文化元素,特别丰富,获利,即入项目。一尊小小疯马模型,定价24.95美元,价格确实不菲,买的人不少,不少人把它当成是一种对项目的帮助。</div><div><br></div> <h3>陈列馆有一只巨大的铁丝筐,盛着工地凿下来的块石,均匀为巴掌大,游客可随意捐钱,取走石块。跟我们同行有一对英国情侣,赶在前面,往捐助箱塞了十多美元,取了两块。我如法泡制,微捐,取了一块半公斤左右石块,千里迢迢背回家,请朋友做了个榆木座子,送给了浙江大学朱仁民教授,我寄寓意,朱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创导艺术修复学,作出的无数牺牲,自有这位波士顿英雄的精神。</h3><h3>回头想想,这个变了味的纪念地,纪念谁,不重要,重要是,谁在做,怎样做,何时完工,完工后是怎么个样子。导游小郭说,等我年纪大了,十年,二十年之后,一定是早已不做导游了,那时候,还想来看看,带着儿子,孙子。郭兰昆,辽宁人,在北京“新东方”教英文,其间结识同是教师的美国人、现在的丈夫,随夫来美定居后,两个都酷爱旅行,有一段时间,两人丢下工作,疯狂地到处跑,开坏了三辆吉普。三年前做了导游,看了很多书,对美国的历史、地理、风貌有比较多了解。她认定柯扎克的精神,是经典的美国精神,跟我们移山的愚公一样,不过愚公是神话人物,柯扎克是现代人。</h3> <h3>拉斯莫尔山,即总统山,离“疯马”不远,25公里,汽车开开,一会儿就到。这里明确为国家纪念地。1885年,纽约著名律师拉斯莫尔先生,在“南”州拥有矿山,将其中一座花岗岩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时,他大概是觉得这座山好玩,自己喜欢,做梦也不会想到,会与国家纪念地联系到一起。数十年后,1927年工程启动,拉先生还捐助了5000美元。拉先生肯定在为自己得意:流芳百世这样的好事,踏破铁鞋无处觅的呀。他一定想到,由此还会衍生许多,不乏高尚的含义。 </h3><div>东西方都一样,国家投资项目,一路绿灯,不缺资金,14年后的1941年,工程完成。当年劳苦功高的艺术家建设者,都被勒石铭记,造疯马的雕塑家柯扎克,名列倒数第6行。距离够近的,两块人文景观,都是纪念地,这边厢,如愿以偿,大功告成。那边厢,已经干了65年,何时完成还是未知数。 </div><div><br></div> <h3></h3><div>到这儿来之前,导游小郭打过招呼的,公司组织“总统”团,少有中国团,欧州团居多,特别是老美国内的团,出奇地多。仿佛为验证小郭说的,在总统山观景台,看到的游客,清一色的,都是欧洲来的,美国人之多,更不用说。从停车的地方,到最前面观景处,有一个逐渐向上的坡度,一辆接一辆的助力车,都有人推着,鱼贯而上,上面坐的,不是伤残者,就是年龄特别大的长者。觉得好奇,试着站旁边观察,在心里数数,数到第50辆,放弃了,至少已经足够证明,美国游客确实是个大数目。华盛顿(1732~1799)、杰斐逊(1743~1826)、林肯(1809~1865)、罗斯福(1858~1919),四位贯穿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宣统,数风流人物,当皇帝,做总统的,和当小学生一样,到头来,都得靠《成绩报告单》说话。欧洲游客,和我们看到的美国游客,绝大多数都是白人,和四位出类拔萃的总统,同宗同族,他们骄傲,超乎别人的热情,可以理解。</div><div><br></div> <h3>一会儿来了艺术表演团队,拉开场地,在观景台这边表演。表演者,无一例外,都是印第安人,他们倾心投入,头皮冒汗,观众呢,清一色白人,都津津有味的样子,有一位支杖老人,加紧脚步往演出地赶,看得人心惊肉跳的,生怕他跌跤。老美的事情,看不懂,少数民族问题,施过什么魔法,一笑泯恩仇了?大峽谷,美国最大自然景观地,投入不会多,观景地,起码的护栏都没安装,用餐、坐船、登直升机,凡收钱收票的地方,都是腰围超宽印第安人,据说这钱还真是,谁收的,就归谁。 </h3><div>临离开时,有小学生样子的孩子上来,手里捏支笔,还有书本,家长给指点后,这孩子边走边看,边拿笔在书上做什么记号。猜个八九不离十,这地方,就是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样的地方,我们都挂铜牌牌,他们不挂,跟我们挂,都一个意思。 </div><div> </div><div> </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