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北京的天很蓝,我诊所来了两位病人,看上去60多岁。</h3><h3>老先生在我这里看病很久了,是我的老师吴大怡介绍给我的,说是他自己的老朋友。所以我一直叫他刘老师……</h3><h3>今天他把老伴也带来了,一位慈眉善目的医生。我自然要叫老师……她谦虚的说,"我不过是早你几年的华西学生……"听说是母校毕业的,我顺便问她是那年进的华西,她说,1963年……那时候我1岁!</h3> <h3>两位老人都70多啦!</h3><h3>这让我十分好奇,于是百度了一下:</h3><h3>"每次我回到安静的家中,都对自己说,可以停止下来了。但休整一个月后,我又筹划上路了。这时,我懂了我父亲,为什么在上世纪40年代的战乱中,还要每年去甘孜、凉山、西藏、青海采集标本。"</h3><h3>他从容地坐在书桌前,背后两台电脑同时打开着。窗外,夏日雨后满目青翠。窗边的墙上挂着一张照片,他背着双肩包,穿着明黄色户外服,站在悬崖之上,背后是湛蓝的海水和晶莹剔透的冰川。这张照片是他在第三次进入北极圈登上格陵兰岛时照的,照片上他灿烂地笑着,看不出来已年过七旬。</h3><h3>他就是刘益康。作为中国地矿行业"走出去"的探路者。</h3><h3>只要百度"儿科陈静"就能看到刘老师的夫人,196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医学院)的老教授,一位现在还在临床工作的、好评如潮的儿科医生!</h3> <h3>而刘益康老师的父亲,就是华西大学的老校长啊!</h3><h3>刘承钊(1900—1976),动物学家,教育家。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在繁殖生物学与性行为的研究中,发现"雄性线"。长期从事两栖类自然史的研究并发现大量新种属,对横断山区两栖动物的分类区系与角蟾亚科的分类系统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创的见解。1951-1953年任华西大学校长,1953-1976年任四川医学院院长。1976年4月9日,刘承钊因急性心肌梗塞与世长辞。在其辞世前一年,仍以滇藏横断山区为念,壮心不已。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吴征镒教授题诗追思承钊先生:"踏遍川康思滇藏,‘我为斯民哭健儿’。"</h3><h3><br /></h3><h3>以后看病多用用百度,会发现原来身边有多少传奇人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