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网上看过很多关于"知己与情人"的区别之文章,都阐述得很牵强。事实上,这其间的间隙和界面,是纯精神的,确实很难把持。试想想异性间若成为知己,相互间在精神交流中的反差、互补和依存,又是一种不同于夫妻间的相知、相伴、相依的特殊情感。其间度的掌握是最难的人生修为功夫啊,因为,人生抵御心魔和外惑的担子已是如此的沉重,而人生的路要说长有时也很漫长。因此光文字是无法表述得一目了然的。我也做不到。在此只略谈下关于红颜(蓝颜)知己的一些自己的浅见。</h1> <h3><br /></h3><h3>无论红颜或蓝颜,何为知己?有人说这个概念的内涵其实已与"本我"合一了。所以说这个"知己"其实就是理想中的自己。因为在男人的性格和潜在的意识里,也有阴柔如女人般的婉约和细腻;在女人的性格和潜在意识中,同样也有着一如男人般的阳刚和豪迈,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是须从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作为个体的角度去体认的。</h3><br /> <h1>夫妻本有着共同的家,共同的子女,共同的利益,应当是彼此最好的知己,夫妻和合,成天乾地坤,那是天道使然,也是人道所在,但事实上,常被勿略。因此才有人说"遇一红颜,比结一次婚还重要"。知己是一种‘当户持镜理红妆’的自我欣赏。所以人生漫漫,无论男女,都希望找到一个这样的异性朋友:彼此相互欣赏,心心相印,默契并与共着精神境界里的同一片艳阳天或同一场风雨夜,不离不弃,相知相伴,相互牵挂,直到地老天荒。</h1> <h1>但事实上,如前人说:情人易得,知己难求。</h1> <h3><br /></h3><h3><br /></h3><h1>记得曾看《翟秋白传》里面写到他与鲁迅的友情,有个情节:鲁迅特赠前人联誊以志他们之间超呼常人的友谊,这联就是有名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怀视之"。大丈夫之间觅一志趣相投的同道中人,尚且艰难,何况夫妻之外的男女之间呼?圣人曰:"食色,性也" 对世间的男女关系及其客观状态一言以蔽之。人的天性也即带有本能属性的部分,连人自己在特定的情况下尚难把握,更何况"红颜(蓝颜)知己"的寻觅和得到却是人的主观所为,其间的关系难以驾驭的程度当可以想象。所以凡尘世俗,于夫妻之外的男女关系,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或好或歹,虽妙趣多多,也危机重重。须得谨慎经营。</h1> <h1>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的享受有了更高的认识与追求。于是,人们通过寻找"知己"用以求证自己所在的人生定位和状态。</h1> <h1>红颜或蓝颜知己,这个名词的流传,已然体现着这个时代的一些特定的进步,更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男女平等,唯其平等,才能实现男女之间的彼此欣赏和尊重。也唯其平等才能有了更多的人生浪漫和有意无意之间淡淡的幽梦相伴,实现着自己的生活有着别样的风采和美妙的复杂感。保持一定距离的暧昧,让美好若有似无,才真正是寻找红颜(蓝颜)知己的最皈真的浪漫,一旦超越这个距离,其实也就了无情趣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