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一一一挽着老伴逛北京系列之一巜故宫的叹息》

愚叟补拙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国庆长假中,女儿女婿一片孝心,陪伴我和老伴游玩北京城。我俩走进了心仪已久的故宫。 故宫,以不动声色的静默目光,注视着我们的到来,而我尽聆你六百多年的沧桑。六百年的风雨历程,多少沸腾热辣的血溅过,多少豪迈悲昂的歌曲唱过,多少无情烈焰的火烧过,更有多少屈辱的悲泪流过啊? 我和老伴漫步在你金碧辉煌的宫殿中,虽也只是匆匆而过,我们却是带着景仰,带着一种肃然起敬的忐忑來到这雄伟壮丽之间。</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走过金水桥,走进天安门,走进肃穆雄伟的午门宽阔的红漆大门。可北京灰蒙蒙的天空显得有些郁黯。人山人海的游人蜂涌在中轴道上,这原是历代皇帝老儿专行的肃穆森严的御用专道。 故宫,好个气派的宫殿,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器宇轩昂、肃穆庄严,宛如一部雄壮的史诗,令人心潮澎湃,又如一部宏伟的民族交响乐,让人荡气回肠。 故宫经历了六百年的风雨侵蚀,而至今风采依旧,朱墙黄瓦、光辉夺目、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檐牙高琢、错落有致、一景一兽、栩栩如生,古人神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令人叫绝,不得不叹为观止了。</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故宫,如今巳放下了尊贵,被來自全天下的凡夫俗子践踏着、撕磨着、蹂躏着,已不堪重负了。曾光洁如镜的汉白玉斑驳如土。曾平滑似水的青砖地风化成泥,无奈之下很多地面巳换成水泥地砖。我们从遥远而來,很想感受你、欣赏你、赞慕你呀!哪怕遥远的金碧已经黯淡,哪怕曾经的森严尽付笑谈,哪怕远去的故事巳烟消云散,可你立在这朗朗的乾坤下,就会以一种傲视天下的王者风范,无声地向世界宣示你的尊严。你不仅仅是一座掩着重重神秘的紫禁城,你已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代表了勤劳的中国人民特有的才智。宫中藏有的数以百万计的珍宝,也是历代能工巧匠呕心沥血创造的无价之宝,我们巳从钟表舘、珍宝舘中看到历史的长河中泛起的鳞鳞波光。</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游人接踵比肩,我俩蹒跚的古稀老人只能贴着人影较稀少的宫中两侧缓缓前行。长廊寂静,灰败的砖瓦苍凉地坦露着岁月的无情。旁观三大殿层层高耸的基座,宛如一朵洁白盛放的莲花,托起整个飞檐叠嶂的殿宇,殿外宽阔的广场,空旷无物更显得肃穆庄严。 故宫的前殿和后官的宫殿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宫殿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煌、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古代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三大殿是外朝宫殿的主体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它们就是故宫宫殿建筑群最典型的代表。</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站在这空旷庄严的三大殿广场上,我怱有强烈的感慨:在这昭昭天地间,若我一个人置身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会感觉到所有的辉煌都由极盛走向凋残,所有的人间喧杂、尘嚣浮动必将无可挽回地迎来平静,但历史的长河却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去永不返回。数百年前,一代代帝王将相立在这偌大的广场中央呼风换雨时,是否会想到今天小小平民的我俩老人能来此处凭吊,不为逝去的辉煌,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赞美! 我和老伴仿佛是特意来这神秘的宫殿中蹓跶,似久违的朋友,可又是如此陌生。我静静的站立着,闭上眼睛,让探秘的思绪把我带向远方,眼前好似一个个皇帝老儿走马灯似的來到我跟前,又似幽灵般化作一缕缕青烟,在这偌大的皇宫中飘荡。今天,他们早已没有了九五的尊严,在这悠悠的岁月长河里,这艘巨大的封建舟船巳被人民掀起的狂风巨浪彻底倾覆。 这些曾经指点江山、一呼百应的帝王们,今天,我在这金碧辉煌的故宫内,与他们拉拉家常,谈谈瑣事,与他们平起平坐,听他们诉说当年宫廷内的风流韵事,倾听他们如泣如涕的一个个尔虞我诈的宫廷之变。</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徜徉在故宫中,踩在那些古老却有些凹凸不平的青砖上,脑海里便出现一个凄凉的词语一一一"物是人非"。这里是无数人仰望过的同一片蓝天,感喟过同一片瓦当,驻足流连过的同一根柱子,抚摸过同一颗铜钉。川流不息的人流就像流动的河水,这就是历史,就是今天或明天。 我和老伴是看完天安门广场升旗后,很早就來到故宫,抬头望天,一色的灰蒙蒙的,欲雨又晴。长长的红墙望不到头,而一墙之隔的帝王之宫,显得并不那么令人望而却步了。穿过这厚厚的宫墙,拥挤的人群无法阻断我们从那些砖墙里感受的某种言语。敞开的铜铃大门,使我们眼前豁然开朗:雕龙的汉白玉廊桥、宏阔的广场,以及略显斑驳的红墙与绿瓦,使整个建筑群在大片没有阻拦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深沉而又充满气魄。 我抬头望天,低头看脚下的砖石,老伴摸一摸朱漆大门上的铜铃,以沾点福气。我揽视檐上的木雕和中轴线上的种种图案,探索历史的秘密。</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故宫,宫殿里的金光闪闪的龙椅,寝宫里皇后嫔妃的五彩缤纷的卧塌,使游人感到是如此的神秘,但它能保持着如此完整,供普天下的人参观揽胜,是否能对我们后人起到某种警醒或呼唤的效应呢? 我和老伴心景静静地走在这块地面上,巳感应到只有故宫的一砖一石是最沉默的历史见证者。朱漆会剝落,而绿草年年,由枯黄荒凉,然后兴盛,一枯一盛与历史何其相似啊!,</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故宫,已经掉色的房梁不是当年的房梁,但是雕塑还是依旧。屋角的雕塑精细、生动,有龙有凤。文武百官男人们工作的地方,雕的狮子是双眼圆睁,谓之"雄视天下",而后宫"三千嫔妃"女眷们门前的狮子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叫"莫管是非"。要说传统文化,在这巨大的四合院的建筑群里,就体现在这些细小的雕刻上。这里才真正藏着过去岁月的灵魂,它们见证了人世的冷暖,俯视了生命的起落。时光流逝、物是人非,这一刀一刀的刻印,才是最好的说明文,我的散文随笔只是真实的记载而已。</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和老伴迈进宁寿宫大门那一刻,觉得走进了岁月的深处,产生了莫名的伤感。珍妃井藏在一个小小的院落里,时光,让这不起眼的院子的角落里早巳长出了丝丝杂草。那雕着花的窗子上落满了灰尘,而屋内美貌聪慧的珍妃徒然地留下了一段悲戚的传说⋯⋯我靠近井口往井里看了一眼,井口已被钢筋铁板封锁着。如果打开井口,是否还能看见一个伤心的女子,在井中凄凄哭诉?又是否能看见,她在哭完后的宛然一笑:庆幸我们没有生在如斯的年代,并拥有一个安静平和的时光。离开珍妃井,我们不曾回头看,因为那段悲哀的历史,已经印记在我们的心中。</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夕阳斜照,在故宫中的高音广播催促下,我们带着几分留恋,缓缓离开这气势恢宏的故宫,回望这座座宫殿,侧视这长长的宫墙,瞬间仿佛有"入宫门,深似海"的感觉。我想:在夕阳下看故宫更有血色之感。我们还有许多未开放的宫殿没有涉足,但并不遗憾,即使没有把整个故宫的草木抚遍,我也已经感受到春秋流逝中的故宫那种无奈苍凉。天空是故宫的气质,大地是故宫的岁月。我们抚摸了它的灵魂后,眼里已满是气定神闲。我们站在这里感受到故宫那种历史赋予的沉淀,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在故宫中,抚摸汉白玉石栏杆,俯拾一片古树掉下来的落叶,或踩着这磨光的地砖,只觉得宇宙无垠,时光无尽,厚重的沧桑散落一地,在夕阳的余晖里,人不觉其身,惟有天地!</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夕阳西下,天边一抹余晖斜射在故宫金色的琉璃瓦上,虽巳黯淡,却丝毫掩饰不住从那泛出的特有的王者气度。几只老鸦"呜哇呜哇"从空中飞过,与身后那片落日染火了的云霞一道,构成了故宫苍凉的华丽,却犹如湮沒的辉煌。而近处的古树上,很多翘着长尾巴的喜鹊"喳喳喳"叫个不停,在树梢上跳來跳去,将悦耳的报喜声和游人脸上挂满的微笑映衬得恰到好处,给我们这个苦难民族的复兴梦带来了好的彩头!</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和老伴在故宫寻寻觅觅一整天,从步入午门,空气里仿佛充满了压抑已久,喷薄欲出的幽怨⋯⋯</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细想在故宫一天的游揽,近距离的接触那些巍峨的宫殿,我唯一发现:我们伟大的民族传统文化才是故宫的灵魂,在这里已经渗透进了故宫建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比如:五座金水桥,象征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五德。交泰殿中乾隆帝的御笔"无为",更是将中国道家文化思想展露无余。"无为"谓之一人正,而化天下正,帝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无为"一词不知对当前"反腐"工作是否能起到有益的启迪? 伟大的民族传统文化已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故宫的空气里扩散开來,愈久弥香。</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们从西华门走出了故宫,宫墙外的护城河水静静的聆听着内外的声音,高高的城墙角楼默默的注视着变换的天地,唯有河边的柳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他们坦然的记录着一个又一个春秋,宫墙内的主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宫外的岁月转了一轮又一轮,无论这里曾经多么轰轰烈烈,无论这里曾经多么溢光流彩,他们都将注定淹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毕竟历史的影响已如过眼云烟,消失在时光的重重迷雾中,留给我们的只有无限的遐想与感慨。光阴流转,物换星移,眼前的金碧辉煌还在,宫中的残破地砖似乎还在西风残照中诉说着六百年的风云变幻。 六百年的历史沧桑,故宫的故事统统化作纤尘随风飘散了,可叹的是,残留在国人灵魂深处的封建意识,还能烟消云散吗?! 2016年10月10日草稿作于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馨港庄园东香庭酒店</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2016年10月18日20时正定稿于永阳家中</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