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一个人很久没有外出旅行,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趣。旅行可以让人经历丰富,可以让人为人平和,可以让人遇事笑看,可以让人听言耳顺。</b><h3><b>—— 题记</b><br></h3> <b>7月23日</b><h3>早晨六点多醒来,布秋就不见了,他的充电宝还在床上,猜想他可能是帮我们找车去了。</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洗漱完毕下楼来,布秋、三姐妹,还有一人已在大厅里。果然是他找来的司机,一谈价,他说去甘孜要二百多一个人,问他怎么走,他说从新都桥走。小三一下就火了,这不是把我们当傻子吗?她懂路。(后来听说她们这次有段路是徒步和搭车走过的,我非常佩服。再后来才知道她也喜欢一个人独行。)这个人走后,布秋又回来了,这时候情况发生了。他提出来我们差他的钱。翻来覆去,他就说我们给他的钱不够。我们猜想是刚才那个司机挑拨了他。可昨晚他收钱时,什么也没有说。双方争执不下,大姐打了110。当听说110要来的时候,布秋放弃了,走了。同时带走的,还有我在香格里拉花十元钱买的那顶做道具的帽子,以及两把雨伞。害得我从此到回到老家都没有伞用了。所以遇到事时,协商不了,还是得找警察解决。</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找地方吃过早饭,就有许多司机过来问去哪儿。谈好120一个人去到甘孜,一个司机把我们带到他的车旁,另一个司机的车上已经有了一个游客。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按常理一般是人少的到人多的车上来,凑齐人后发车。但带我们过来的司机要求我们上另一辆车。我们五个人,那个车上才一个人,为什么要我们过去,我们非常不解。那个司机比划了一个动作,我们一下子恍然大悟,同时也惊呆了:他们用类似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谁先走。而不是谁拉来的客人多。</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一路美景,包车的好处也显现出来,随叫随停。</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那个先坐在车上的,是个台湾人,在深圳开餐厅。(有机会要去宰他一顿,不过他收了我给他照的照片后就无音信了),不过,在这里旅游有台湾身份并不一定是好事。果然在新龙县,遇到检查,他的台湾身份让我们跟着他享受了一次警车开道游公安局的待遇。我不知道,在路上遇到的三名法国、荷兰、瑞士人,会享受怎样的待遇。他们两男一女,三辆车自驾,据说要去四川与青海交界的地方。而这次停车的另一个副作用是车上又加上了一个人。一路无语、有惊无险地到达甘孜。我们是每人一百二,台湾同胞享受的是一百五的待遇。看来藏民也知道区别对待。</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路上问台胞他去哪里,他说去色达——成都——重庆——武汉。也许是因为我和小三都想去色达,所以大家达成一致,到了甘孜直接找车去色达,夜宿佛学院。队伍再一次壮大。(其实在旅行中刻意约的人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放鸽子,而路上遇到的旅伴更合适。)但在甘孜车站,去佛学院的大巴只有早上有,这样要在甘孜住一晚。许多中巴车就上来拉生意。佛学院规定55元一个人,这些车都要更高的价。台胞找来一个司机,说好按佛学院的价送到佛学院。</font></h3> 一路的美景。路上还经过司机的家,不少同志还去到司机的家里。因为他家的楼梯就是几枝木棍钉成的,连个扶手都没有。我背着相机,且恐高,所以没有上去,不过周边的景色张张都可以做电脑的桌面。我帮台胞同司机在他们家楼前照了合影。 <h3><br></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随手拍一张,都可以做电脑桌面。</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司机的家就在路边</font></h3> <h3><br></h3> 路上到达一个放牧点,这不是普达措那种摆在那里让你拍照的放牧点,这是真实的生活场景。蓝天、草地、牛羊、帐篷、炊烟,一个都不少。 <h3><br></h3> 可爱的藏族孩子。 <h3><br></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独思的喇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年长的喇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穿行在拥挤的巷子里的喇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佛学院的中心</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转经的喇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到达佛学院已经天晚。在停车场遇到两个佛学生,他们主动带我们去找房子。山下已经没有了房子。上面有个喇荣宾馆,我让大家在下面等,我先跟佛学生上去,如果没有人带路,肯定迷路。宾馆客满。这里的宾馆从来不预订。来了有就有。一百五一个房间,不贵。这里的好多事都应该是佛学院规定的。我们只好找车回色达县城。一个人七元,也是佛学院规定的。因为开法会的原因,宾馆大多住满了,我们最后找到一家宾馆,一个房间280元,这是我此行住过的最贵的宾馆。老板娘(看起来不像藏女的藏女,其实有些藏女也打扮得非常时尚)人很好,第二天就帮我们调到150元的房间,还帮我们订了去成都的车票。这么晚,也没有地方吃饭了,好在买有自热饭,这是这次旅行中的一大收获,不过,好像除了四川,其它地方没有。在亚丁二十元一盒,在新龙是十五元一盒,在成都是十四元一盒。有很多味道可以选,能吃饱,只是有点重。</font></h3> 路上有人提出看天葬的事,小三和台胞表示要去看。<h3><br></h3> <b>7月24号</b><h3>进入四川以来,第一次睡到自然醒。然后去吃了早饭。在城中的大酒店旁,发现一个小餐饮生意好好,许多公务人员都去那里吃。用手机拍下来了,但因为失误,把手机和卡片机拍的照片全丢在老家了,所以没有办法给各位介绍。</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搭车重回佛学院。而台胞也放弃了看天葬,只剩下小三一个女生去看。我在网上都看过视频和照片,放弃现场看的原因,主要是怕心理和生理上承受不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回来翻看相片,发现佛学院可能是我此行拍片最少的地方。有色友。问,许多人专程去色达拍片,你去到了,为什么不多拍点?</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行走中的大姐</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应该是送孩子来的家庭在聚会</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其实在这里,心灵的震撼远远大于拍照的冲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曾在网上看到有一种说法,喇嘛们被人拍照后,要用三百次的叩首来赎回灵魂。</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喇嘛的服饰在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树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的鲜艳</font></h3> 小三去看天葬,其它就穿过层层叠叠的红顶屋,我们爬到了山顶停车场。参与了转经。 <h3><br></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在来的路上,也在公路上见过等身叩,多么的虔诚。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放学的小喇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取水的母子</font></h3> 然后走向更高处,去看佛学院的全景。当天正值法会,讲经的声音响彻山谷。<h3><br></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姐二姐先回去了。我们又逛了一会儿,才到停车场。在这里遇到一个自称来自阿坝的司机,他教我用当地话吆喝:色达。我帮他招来三个乘客。一路上,我们俩配合得特别好,遇到美景,他就慢行,转出角度让我拍照。最让我好奇的是,他还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而且他是我见到的唯一放流行歌曲的藏民。</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中午下山回到了宾馆。休息后吃过晚饭,我忽然想去看佛学院的夜景,我留下了小伙伴,独自一人带着相机和脚架,上了去佛学院的车。整个车上除了我和另一个汉人外,全是藏民。途中的交谈得知,他是去看一个在佛学院修行的朋友的,他朋友在佛学院租了一间房子,一年大概一千来块钱。我就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也要来租上一个月甚至半年的房子,慢慢享受这里的纯净。他还问了我是不是也住在佛学院,我说不是,他说你等下如何回去。我说可能要包车,白天包车是五十元一个车,晚上可能会贵点。</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夜色中的佛学院,有另一种令人震撼的神秘美。我用了最快的速度爬上山顶,匆匆拍了几张就下山了。</font></h3> 来到停车场,许多的车回来了,许多去色达购物的佛学生回来了。过去问,没有车再去色达县城。<h3>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越来越黑,停车场上的人越来越少。偶尔有车过来,都是不再回去的。整个停车场就我一个汉人,那些司机的回答都有一种嘲弄的味道。寒意直窜脊背,开始后悔这个行动过于鲁莽,出门在外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过庆幸的是,没有带上小伙伴。小伙伴打来电话,我安慰他说我在找车回去。</h3><h3>所有的后悔都没有意义,关键是明早六点的车。如果今晚回不去,该怎么办?</h3> 冷静下来后,决定改变策略,离开停车场,下到下面的路上去拦车,这个时候往外开的车应该是去色达县城的。拦了一辆又一辆,没有一辆是去色达县城的。正在绝望的时候,来了一辆中巴车,车上的人问去色达吗,我连价钱都没有问,就连忙上了车。我给小伙伴发了短信说我上车了。车里跟车外一样,一片漆黑。好长时间才适合过来,一个司机,一个男人,副驾上坐着两个孩子。车开了一会儿,就停了下来。他们在说藏语,我一句都听不懂。长时间的等待,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只能安慰自己在佛学院这个最接近神明的地方,应该是安全的吧。终于鼓起勇气,问为什么停下来。回答是等人。终于上来了一个人,是一个女人。安全感又增加了一分。<h3>车在十分破烂、无车的路上行驶,车里气氛却开始活跃起来。经过交谈得知,他们来自炉霍,是两家人,夫妻俩和男人的哥哥(也就是司机,他不会说汉语)送一个孩子去佛学院学习,现在赶往色达住宿。按照藏族的习惯,每家都要有一名男孩去做喇嘛。</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小男孩说一口很好的汉语,他说他还会英语。但最吸引我的是他那无比纯正的歌声,在这样寒冷的夜里,在这样漆黑的夜里,无疑于天籁之音,胜过我听过的任何好声音。</font></h3> 在一路歌声中,到达了色达县城大酒店。下车时我给了一百元,车主坚持只收七元。因为这是佛学院规定的。<h3>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信仰对于他们有着怎样的魔力。</h3><h3>在路灯下,我第一次看清小男孩那帅气、棱角分明的脸。<h3>我拥抱了小男孩,第一次主动说:</h3><h3>扎西德勒!</h3><h3>孩子用汉语回我:</h3><h3>吉祥如意!</h3></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我紧紧拥抱了他:一定要唱下去。</font></h3> 我在重新编辑这一段的时候,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这段藏族孩子唱歌的视频的。我再一次回到那个<font color="#ed2308"><b>寒冷而温暖</b></font>的晚上。<h3>我决定在这段游记中加入这个视频。</h3><h3>可是我不会在美篇中加入视频,我在美篇群中求助,美友张增博很热心地帮我了解了加入视频的方式。在John.Chan的帮助下,把一段大概六分钟的视频截为三个两分钟的视频,然后添加进了美篇。在试效果时,发现如果在美篇中已经添加了音乐,那么在放视频时,视频的音乐会同美篇中添加的音乐同时播放。因此,我取消了美篇中已添加的音乐。我的美篇第一次没有添加音乐。</h3><h3><br></h3><h3><font color="#39b54a"><b>我希望每一位看我美篇的朋友都能听听这天籁般的歌声。</b></font></h3><h3><br></h3><h3>今天也是另一位小朋友杨阳的生日:五月八日。虽然她现在在美国,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但在我眼里,永远是那个我看着长大的可爱的孩子。</h3><h3><font color="#ed2308"><b>生日快乐!</b></font></h3> 走到酒店门前,小伙伴正在焦急地等待。<h3>一看手机,七个未接电话。 <h3></h3><h3>再见了,色达,或许我还会再来的。</h3></h3><h3><br></h3><h3>(在编写这一段时,得知色达已经在改造,再回去应该不是记忆中的模样了。扎西德勒!)</h3><h3><br></h3><h3>(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