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5月4日在教研室徐丽娜老师的带领下,章贡区小学数学老师来到南昌参加“滕王阁之春”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观摩课暨“习本课堂”专题的研讨会。名师风采犹如一场饕餮盛宴,受益良多! </h3> <h3> 在开幕式上,《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和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刘荣青分别作了重要讲话。</h3> <h3> 何为习本课堂?</h3><div>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刘荣青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习本课堂有两大创新,一是理念的创新,二是技术的创新。理念的创新使我们关注了教学的实际获得,实现了高阶学习目标,再现课堂的结构而在大课堂云平台的构建过程中,采用技术的创新,实现了师生在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的同步互动,落实了精品教学,形成了一种习得量化的轨迹。习本课堂关注每个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领悟情况,它有三个要素,教、学、习;若用一个手指来表示,教是一方面,学是一方面,习是它的连接点。从习的角度来看,包括三个层面:</div><div>一是习得,主要是知识技能的操作实践;</div><div>二是习惯,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div><div>三是习性,即形成一种特定的品质。习本课堂其实是双主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习定教,以习定学。“课前习”关键在于准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产生问题,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调查学生需求,让师生都有备而来;“课中习”重点实现体验,教师立足学生需求创设体验活动,通过场景的传导、互动的参与、知识的验证和情感的体验,促进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培养;“课后习”强调创造,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学习促进知识在真实问题解决中的迁移运用!</div> <h3> 习本课堂之说课环节,分别由深圳市官兴老师和谢淑红老师进行说课。两位老师都采用“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的教学方式,环环相扣,步步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官兴老师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烤肉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谢淑红老师则善于采用追问、引发学生思维碰撞,而一步步突破重难点。</h3> <h3> 来自上海的特级教师潘小明老师上了一节《谁围出的面积最大》和进行了《数学素养 何以在课堂中生长》专题讲座,潘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分析情境、产生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活动,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课堂转变。</h3><div> 潘老师教学《谁围出的面积最大》时,语言幽默风趣,善于引发学生思考,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提出猜想,通过步步追问:为什么?你怎么想的?有发展什么规律吗?……举例验证,逐步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充分表达想法,注重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div> <h3> 主张无痕教育的全国特级名师徐斌老师,教学风格稳健厚实,没有华丽丰富的语言,可潜移默化中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自觉的融入课堂中。教学三年级《倍的认识》中,采用各式各样的变式练习,达到感知、理解、巩固“倍”的意义;在《平均数》中,启发引导,循循善诱,使学生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又创设情境——假如我当经理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体会平均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h3> <h3><font color="#57a7ff">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了名师的的示范课和讲座,从中我领略到了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每个人虽然都有不同的风格,但是他们在上课过程中却有着同样的特点,那就是充分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老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充分的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智慧得到了绽放</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