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

青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忆读书</p><p class="ql-block"> 今天,同事问我《笠翁对韵》中的“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中有什么典故,一时难以想起,索性到书架中找找看,记忆中好像买了这本书,翻遍了书架也没有找到。在书丛中,却意外发现了自己儿时最爱的那本唐山一中语文组编选的《古代诗词选注》,顺手拿了出来,儿时至今的那种对诗词的热爱便在心中涌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1981年2月唐山一中印刷的书,当时以为印刷的都是正式书籍,今天看看才知道,那其实只是唐山一中内部供学生高考的刊物,但在我的童年,这本薄薄的诗集中却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清楚的记得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 秋思》,当时我实实在在的把这首元曲当做武侠作品来看的,就连作者也被我想象了一名孤独而又落魄的侠客,在一个黄沙漫天的秋日的夕阳中,孤独的伫立在一棵古老干枯的老槐树下,看着眼前农家炊烟袅袅,自己却不知道家在何处,是何等的落魄,何等的寂寞,所以只能在夕阳下,骑着那匹同样衰老的瘦马,在瑟瑟西风中,走向更荒凉的沙漠深处,灰黄的斗篷在风中残缺而又凌乱,腰中悬挂的那把锋利的宝剑,透过残破的剑鞘,在夕阳的照耀下隐约闪烁着光芒……我被这份孤独陶醉了,我被这份寂寞陶醉了……</p> 随后,我背会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等,这些直到今天仍然一知半解的古诗。伴着岁月的流逝,我知道了“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壮、“少壮不努力”的悲伤、“老骥伏枥”的感慨、“相煎何太急”的无奈、“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读懂了“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英勇、“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坚定、“貂裘换酒也堪豪”的乐观、“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诗词,让我的儿时岁月更加丰富多彩。<div>  后来,在同村一个经常带我玩的大哥那里,我得到了我今生的第一本真正的小说——《水浒传》的上部。那是一本没有开头,没有结尾破书,而且仅仅是上中下三部当中的上部,但是我却如获至宝。贪婪的吸取着书中的养分,书的开头是《史大郎夜走华阴县》一章,很快,在书里,我认识了九纹龙史进、神机军师朱武、打虎将李忠、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阮氏三雄……当时看到武松被蒋门神等人所陷害,准备在飞云浦动手杀害武松,我手里这本《水浒传》就结束了,当年一直牵挂武松的生命安危。知道武松血溅鸳鸯楼杀了蒋门神那厮的情节就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div><div><br></div> 得到《水浒传》的同时,我从大哥那里拿来一本没头没尾的武侠小说,里面有方宝玉、胡不愁、水天姬、紫衣侯、白衣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充斥着我童年对武侠的全部想象。而且当年我对这仅有的100多页的武侠小说反反复复看,仔仔细细的研究每一个情节,目的是为了推想出了这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方宝玉和胡不愁经历了什么;水天姬和木郎君的神秘武功;白衣人的最后结局等等,直到上大学后看了古龙先生的《浣花洗剑录》,才惊讶的看到小说中有许多情节和自己幼年的想象何等的相似,让自己大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div>  当年自己稀里糊涂的考上了师范大学,也终于结束了我没有课外书看的日子。由于师范大学的课程不是特别紧张,再加上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支配的钱,一上大学我便成了学校周围一间间书屋中的常客。就这样,我贪婪的读着每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也是在那个时节,我读完了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的全部武侠小说;后来又不满足于此,更多的涉猎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茶花女》、《永别了,武器》、《复活》、《红与黑》、《漂亮朋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穆斯林的葬礼》、《废都》、《古文观止》、《石评梅传》、《吉檀迦利》……</div><div> 一本书一天一元钱的租金,很快让我从家里拿来的那点生活费捉襟见肘,每每月底,我不得不只能靠三元钱维持一天的生存。现在想来,非常感谢大学食堂那免费的玉米面糊糊。没钱的日子,清晨我都会早早起床,为的就是能盛满满一饭盆的玉米面糊糊,然后伴着三毛钱一个的馒头和一毛钱的咸菜饱饱的吃一顿早餐。中午晚上每顿两个茴香馅的菜包子。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茴香馅的菜包子情有独钟,大概就是当年它陪伴我走过了那段青葱的岁月吧!</div><div><br></div> 在我用不眠不休的一天一夜看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之后,我决定自己要出去赚钱。在我只能租书看,买书对我来讲仍然是一种奢侈的时节,我太渴望拥有那本厚厚《平凡的世界》了。我找到了自己第一份“职业”——发传单。每家门口一张“小聪聪母液”宣传单,每放置一张传单给五分钱。整个小区,每一栋楼,从一楼爬到六楼,从不敢偷懒少放一张,因为害怕被检查出来后扣掉自己的那点微薄的收获。那时,我骑着自己从同学那里借来的破旧自行车跑遍了石家庄的各个角落。因为自行车的重要性,我很快找到一个“发财”的机会,那就是倒卖自行车。每个大学门卫室附近都会有一些破旧的无主自行车,我们几个趁着夜色、趁着雨天、趁门卫不注意……,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从废车堆里“拿”回自己早已看好的破自行车,然后发挥我的手艺——攒自行车。那时,深深感激陪伴了我高中三年的那辆老自行车,因为每天中午回家吃饭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自行车,眼看到上课时间了才匆匆吃口饭,然后骑车出发。三年里,我几乎换遍了车架和车轮之外的其他全部零件才学得这一手攒自行车的手艺。<h3>  我开始买书,虽然依旧不能随心所欲的买,但是我满足了。大学毕业后回家,我最重的行李是满满的一大行李包的书。</h3><div> 拮据的大学生活,也让我开始了自己“专业”的蹭书读的生涯。我的读书速度快,也是在那时候练出来的。一本书,在这个书店看五十页,到下一个书店再找到这本书继续看五十页……这样半天有时也能看完一本厚厚的小说。</div><h3><br></h3> 岁月如梭,人到中年,深刻体会到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书买的越来越多,却很少有时间用心去读。后来,我的女儿出生了,看着她一天天长大,我有点自私的把她带进了自己喜欢的书的世界。从小带她逛街必去的就是书店,给她买来各式各样的书,陪她读书,听她叙述,和她探讨……不知道是对是错,反正我努力的让女儿爱上了书。<div>  我狂热的给女儿买书,粗略估计小学六年里,她的阅读量应该在300本以上。我给她购买的书籍占满了整整两个书架,大概有五六百本之多。我想,我大概是为了弥补自己幼时想看书又没书看的遗憾吧!</div><div> 我不是一个成功者,我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匆匆过客。我很努力的不去把自己的没能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不让孩子带着很大的压力和目的去读书。希望她读书,只是喜欢,仅此而已。我从不要求她的成绩,只是会告诉她,尽自己所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比如学习,因为她现在的年龄只能学习。我的愿望,只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快乐,仅此而已。</div><div>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喜欢读书,喜欢诗词,喜欢写自己喜欢的文字,仅仅是喜欢而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荒园旧舍房几间,淡饭清茶意岸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闲在庭前观树影,夜来诗酒伴无眠。</div><div> 我会一如既往,喜欢读书。</div><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