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西风古道

<h3> 岜沙部落仅两千多人,分住在月亮山麓林海的五个寨子里,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极少有外人进入。传说他们是蚩尤的后人。</h3> <h3>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饰奇特。走进村子,一群女人坐在门前,孩子们在门前嬉戏。</h3> <h3>头顶上的发髻是岜沙男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年满十五周岁以上的男孩都要接受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洗礼一成人礼。苗语称为”补荡拎溜”(镰刀剃头),”补荡“这天父母会邀请寨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为他举行成人礼,并邀亲朋好友共同见证。</h3> <h3>用一把平常割草的镰刀剃掉头部四周的头发,留住头顶的发髻挽成鬏鬏。并终身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是蚩尤老祖时代留下的,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能见到的最古老男性发式。镰刀剃头是这里最具风情的表演。</h3> <h3>岜沙人认为这样的发髻是连接岜沙祖先的命脉,剃掉会脱离祖先的保佑。因此每个岜沙男人遵从古训,一直保留着岜沙独有的发髻。</h3> <h3>岜沙的姑娘和小伙子从小就在树林里玩乐,长大后会相的到树下“守垴”(谈恋爱),在恋爱方面,往往都是女方主动向男孩求爱,形成了岜沙独特的婚恋习俗。</h3> <h3>岜沙的婚俗简约朴素,姑娘出嫁当天身穿苗族新装,不坐车不坐轿,也没有任何嫁妆,由娘家人护送着自已走到郎家去。这是寨子里的婚俗表演。</h3> <h3>大树林中的寨子</h3> <h3>枪是岜沙男人的影子,不论干活还是玩耍,身上都带着枪,对他们来说,枪是精神支柱,有枪在,勇气在,力量在。</h3> <h3>岜沙是中国最后的一个枪手部落,在中国,老百姓能扛枪在寨子里走来走去的恐怕只有岜沙了,岜沙汉子终身带枪,但从不乱放。以前是为了狩猎,现在主要是在迎宾和表演时才能对天鸣枪。你是否看到鸣枪后的硝烟?</h3> <h3>走进岜沙,有如置身于古远的原始部落。村民穿着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装,深蓝紫色泛着光。女子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绑腿。领口袖口和绑腿都是姑娘们自已绣制的彩锦。项上戴着粗大的银环,这样的装束,既显出婷婷玉立的身姿,又方便登山和劳作。</h3> <h3>最老的房子,在路上,我问一个背枪的男子寨子有多少年历史了,他说据先人讲有一万年了。我笑了,中华民族才上下五千年呢。</h3> <h3>寨子里孩子们很多,看来少数民族是不搞计划生育的。不过也好,显示出塞子人丁兴旺。</h3> <h3>玩耍的小男孩,手里拿的零食是一个饭团</h3> <h3>两个岜沙女子在洗衣服,和我们多年前一样,用脚踩的。</h3> <h3>寨子一角,挂在屋外的衣服多是黑色发光民族服装</h3> <h3>岜沙男子装束有秦汉遗风,因为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而被冠以“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因地处偏远,在大山密林中,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这一切铸就了岜沙的神奇。</h3> <h3>岜沙婚俗表演。</h3> <h3>踏歌场上的民俗表演</h3> <h3>苗族人有句俗语“歌不离口,笙不离手”,每逢节日和喜庆的日子,他们都会吹奏芦笙,跳起芦笙舞表达喜悦和欢迎之情。</h3> <h3>两个靠在墙外玩耍的小女孩</h3> <h3>由于现代文明的浸染,岜沙女孩也用上了手机。岜沙,现在商业化程度并不大高,但也开始失去了原始和古朴,这里,对喜欢摄影的人,拍人文倒是一个好的去处。</h3> <h3>伙计,枪你也敢玩,不怕走火?</h3> <h3>走在岜沙寨子里的两个摄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