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城“凉剪粉”的传说》 王光能

小黄

贵州风味小吃名目众多,历史悠久。因其选料独特,食风、食俗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个性和地方传奇色彩而声名远播。古安南(今晴隆)莲城“凉剪粉”与那明朝抗倭名将邓子龙将军有一段传奇故事呢。 在明朝万历年间,65岁的前朝武状元,抗倭名将、军事家邓子龙将军官拜副总兵印,暂署安南卫参将职,与安南卫指挥使梁琪同治安南卫。那梁琪正是莲城开山之祖梁海的后人。 话说邓子龙在治安南期间,在城西飞凤山挽袍着墨挥写了“欲飞”二字,世称“欲飞石刻”。不一日,梁大人陪他参拜金钟山之玉皇阁出来,陡然间见一条驿道逶迤远去,其中有一条三岔路口,往南直通黑城,分岔左拐,绕城墙外向东门。候到申时城门关闭,那些过往客商和乡民只得绕道行走。而那三岔处较为空旷、荒凉,苦无遮日避雨之物。心中想及乡民疾苦,便心有培植风水之念。于是便与梁琪梁大人商议,自愿捐银倡建亭台。梁琪欣然应允,这就是莫忙亭的由来。 有一日,邓将军带人进入南山伐木,但见南山杜鹃如火,游赏之下,不觉饥肠辘辘。当下便询问建亭的乡民,附近可有什么小吃充饥。那带工的匠人是当地人,名叫王祥。当下便说白家塘的胡氏有一门好手艺,他内人吴氏拌的凉剪粉小有名气,时人称一绝。邓子龙听后大喜,便叫王祥带路,唤两名士兵去担来。不多时,那胡氏夫妇便挑来了剪粉,后面一俏姑娘提着一篮调料和竹筷。邓将军叫大伙聚拢来,说他请客。于是那吴氏便挽起袖子,一双白皙的巧手拌起凉剪粉来。姑娘在旁将各种佐料一字排开,一面吆喝,一面麻利地给她母亲打下手。那邓志良见别人吃得津津有味,便从那俏姑娘手中端过一碗粉,囫囵一口扒下去,一时被辣得龇牙咧嘴,哇哇大叫。那姑娘瞧着他“噗哧”一声笑了。这一笑不打紧,却羞得这个军中强汉双目发呆。邓子龙一瞧这姑娘约莫十七八岁年纪,真个是笑靥如花、楚楚动人。他转头看到侄儿发窘的呆样,不由心中一动。当下便与那胡氏交谈,了解他家的境况。原来这主人姓胡,是明初征战普纳山一域的大将胡源将军的后人,名字就叫胡老三,浑家因排行第三叫吴老三,凉剪粉乃家传手艺,家中只有一个女儿,名唤莲花,能织绣断字。眼睛高过房檐,一般后生瞧不起,至今待字闺中。邓子龙一 一记在心里了。 晴隆抗战文化广场一角(杨 浩 摄影) 晴隆莲湖公园一角(杨 浩 摄影) 山城晴隆一角(杨 浩 摄影) 晴隆县城一鉴(杨 浩 摄影) 城西古城门(杨 浩 摄影) 第二日一早,邓子龙便有意叫侄儿带那两名军士去帮这吴氏挑凉剪粉,说是修亭期间的早餐都由官家包了。那吴氏眼瞧这小将军俊眉朗目,不由暗暗喝彩。邓志良见那芦花丛中一红衣短袄小美人在背后打量着自己。一时不由心中怦怦而跳,手中桶不知不觉落入井中,已是痴了。 一天傍晚,夕阳坠山。邓子龙唤邓志良入帐说:现有一件事和你商量,盼你答应,以了却我一番心愿,不知你意下如何?”邓子龙捋须大笑,便将有意留邓志良佐梁琪守安南卫,并安排娶胡氏莲花姑娘为妻室的事和盘托出。 当天晚上,邓志良走后。邓子龙便连夜去拜访梁大人,那梁琪正在灯下看书。听门人报邓将军来访,便起身迎至厢房。梁琪知其来意后便道:“邓将军忠心卫国,其志可嘉,邓小将军一事包在我身上。将军之侄便是我梁某人之侄,绝不辜负老将军之托。” 那胡氏夫妇每日仍做剪粉挑来。在修亭期间,邓子龙则亲自去了胡氏家考察了一番,心中更有数了。邓子龙虽是员虎将,但他见多识广,却也是个大食家。于是他帮助胡氏改进制作工艺,调料除油,盐、姜、葱、蒜之外,还加了料酒,他还根据本地食材,加了腐乳酱,豆瓣酱,芝麻酱等。并使用芫荽、木姜子、八角、桂皮、豆蔻、丁香等香料增味提香。制作工艺改进后,味更鲜、辣、酸、甜、咸五味俱全。入口隐隐然舌底生津。从此,莲城凉剪粉声名远播,名传千古,这是后话了。 于是按照梁琪安排,主亭完工后,梁琪便又捐出银两,说在主亭之右侧二丈七尺之驿道旁,置辅亭一座,在左上方二丈七尺许,往黑城方向之驿道左侧,亦置辅亭一座。 新亭落成之日,梁琪知邓将军乃一代儒将,便请他为三亭题名。于是邓子龙便脱下战袍即席挥毫,将主亭命名莫忙亭,并在亭柱上挥就一联曰: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因公苦,因私苦,苦中作乐,再上四两酒来。 梁琪大为叹服,称此乃古今奇联也。 邓子龙远眺群山,提笔为二辅亭命名曰“遮日亭”、“避雨亭”。顿时不由豪情陡生,他咕咕灌了一碗茶,大喊:兄弟们,抬酒来!于是又连喝了三大碗酒。趁着酒兴,又为东北侧之遮日亭书就一联:天高日吐焰,亭矮影纳凉。“避雨亭”亦有一联曰:山廓能顶雨,水酒可御风。邓子龙书完,斗笔一搁,哈哈大笑,风中白须髯髯,众人莫不叹服。 不日,梁琪为邓志良做媒,到胡老三家商定了邓志良与胡莲花成婚之事。邓子龙因公务紧急,便留下侄儿邓志良在安南,奉命带上三千子弟兵赴朝鲜抗倭,名震天下。 邓志良与胡莲花夫妇,继承了邓子龙将军对“凉剪粉”的改进工艺和秘方,在莫忙三亭内置水酒与茶肆,为过往客商供给凉剪粉,使莲城“凉剪粉”在市井商贾中获得众口一词的称赞,流传至今而不衰。 一百年后,南明皇帝朱由榔在沙子保家楼(史称保驾楼)品尝莲城凉剪粉,念念不忘,朱由榔在入主安龙府的几年间,便命邓氏后人入宫,钦命“莲城凉剪粉”作为皇帝御餐的安南三碗粉《晴隆羊肉粉》《盘江牛肉粉》《莲城凉剪粉》之一,由此传入安龙,并享誉黔州大地。民间便有“王氏灶”、“胡氏碗”、“吴氏锅”之誉。“莲城凉剪粉”的故事流转至今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