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与涟漪~吾笔于2017年5月5日午间

吴晓妮

<h3>  方长讲台,稚嫩儿童-这是两个美好得让我想微笑的词儿。一想起来,心就犹如一片宽容、清澈的海洋,宁静!纯净!</h3> <h3> 今天是运城市“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题中期检查评估的日子!亦是研讨课改的日子!更是切磋教学技艺的日子!</h3><h3> 主题阅读路,实验校校校脚步笃定、稳健!行进间,基于各种现象的质疑、研讨、实践、商榷……如此,怎能不收获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h3><h3> 春天,多么美好的词儿!万物复苏,一起欣欣然!总能想起邻家的那方池塘:水底有石子,有黄鳝,水中有鱼儿自由穿梭,水面有荷花,荷花上有蜜蜂;岸边有杂草,有牵牛花,草间有蚱蜢,花上有蝴蝶……自由和谐!优良生态!</h3><h3><br></h3> <h3>  小朋友们,小朋友们,早上好-实小五洲观澜校区的张林冰老师清泉般悦耳的声音点燃了孩子们心中快乐的因子:林冰老师,林冰老师,早上好-孩子们以喜鹊般欢快的声音给予了热情的回应……</h3><h3> 美好的画面又一次拨动了心中那根热爱课堂的琴弦,心动引发行动,同样的教材,思考自己的课堂设计:</h3> <h3>  《蜜蜂引路》是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二篇文章。在本单元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h3><h3><br></h3><h3> 基于这段话,我把目标定位为引导孩子善于思考,从而解决问题。</h3><h3> 整体设计思路为引领孩子在文本中寻找谁碰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寻找的过程就是孩子们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亦是感受主人公善于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h3><h3><br></h3><h3> 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肯动脑筋”的力量是不是有这么神奇,我们来感受下:有一个叫《蜜蜂引路》的故事,故事中谁碰到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h3><h3> 2分钟独学时间,在独学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将知识由横向向纵向转化的一个过程。</h3><h3> 分享!</h3><h3> 语用训练-列宁肯动脑筋,-------------。</h3><h3><br></h3><h3><br></h3><h3> “肯动脑筋”的力量神奇不神奇?!还想不想感受?《找骆驼》又会让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h3><h3> 分享!此时尊重多元!</h3><h3> 语用训练-老人肯动脑筋,-----------。前面的语用训练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已是水到渠成!</h3><h3> 两次语用训练不求统一,只是为孩子展现多元思维提供平台。<br></h3><h3><br></h3><h3> 列宁肯动脑筋,------------;</h3><h3> 老人肯动脑筋,------------;</h3><h3> ----肯动脑筋,-------------;</h3><h3> ……</h3><h3> 语文课堂离不开“写”!这个“写”可以是笔写,也可以是口述!语文“语”即是语言,文本语言吸纳的过程,“文”即是文章,吸纳后的一种倾吐!语文课堂要注重让文本信息与学生成长、生活发生链接,如此,才能领悟于心,内化于行!</h3> <h3>  这就是石子与涟漪的故事,点点滴滴中透着平凡与倔强,就这样,朴素地成长着……</h3>

动脑筋

语用

思考

办成

语文

过程

文本

训练

石子

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