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房乐园到宿舍书屋

邱忠豪

<h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老爸的宿舍就在小镇公路边,那是一排五间房间的平房,老爸带着我们仨兄妹就在其中的一小间生活了四年,宿舍很小,却是我少年梦最开始的地方。<br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宿舍后面有一间老爸私自搭出来的只能放张床的小屋,再往里走,是一个很大的菜园子,沿着菜园和宿舍中间的小道往西走150步,是一个很大的冰房,没错,是一个储存冰的大保温房,甚至整个宿舍和院子都是冰房的附属设施,冰房属于水产部门,在八十年代,所有渔民捕捞上来的鱼必须卖给水产部门,我爸就是水产部门的一个临时工,即使在后面已经成为操作能手,业务骨干。</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r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冰房的地下部分是约600平米深6米左右的地坑,冬天从大河里收集冰块存储,可以用到春夏。地面部分就是一个巨大的屋顶,面向东西,用厚厚的稻草覆盖,最高处也有五六米,是的,是一个大斜坡,也是一个巨大的滑草场,落日余晖下,可以从地面开始抓着稻草,身轻如燕,一点一点爬上去,爬到最高处。然后可以唱着歌滑下来,也可以斜着身子滚下去;或者捧着一本闲书,就着落日,对着下方菜园边的向日葵,小憩;如果平举着双手,那感觉,你就会觉得化身为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科科瓦多山顶的救世基督。我和姐姐乐此不疲,这里仿佛成了我们的私家乐园,和风煦煦,草长莺飞。</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在屋顶上看的闲书基本都是问隔壁宿舍的单身叔叔阿姨蹭的,他们都是学校毕业分配来的,那段时间我蹭到了梁羽生的好多本---"米粒之珠,也放光华",也有获得文学大奖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天云山传奇》等等,还有父亲给我们买的很多很多连环画,有一年我还跟在我哥后面在赶集时候摆书摊,看一本一分钱;我看书的时候是废寝忘食的,老爸经常会催我好几次,我不耐烦时就会用等下等下来敷衍,久而久之长辈们给我取了外号:"阴风脸",就是不理人的人的意思。我嫌难听,后来偷偷给自己取了一个号:"三等下人",means "等下吃饭,等下睡觉,等下起床"。</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隔壁的叔叔们和阿姨也会傍晚来串门,别问我为什么阿姨没有加"们",水产部门行业特点嘛,然后晚上就像联欢会了,如果遇上停电,那就是烛光晚会了,也不用担心影响做功课,呵呵我那段时间的家庭作业好多是第二天到学校去抄的,五分钟搞定嘛。</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晚会的一个片段还深深地留在我脑海里,一位吕国强叔叔在唱当时的流行歌曲"回娘家"---就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那首,唱的肯定很好听的,歌词最后一句是:"啊呀,我怎么去见我的妈?",我们那时的小学生占别人便宜便是喜欢成为别人的长辈,哪知道叔叔阿姨那代人也是,那个阿姨就准备等着唱出"妈"这个词来的时候,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哎"一声,风风光光地占个大便宜,哪里想到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哎"是哎的响亮,吕国强叔叔唱出来的歌词却是"啊呀,我怎么去见我的丫头", "哎" 和"丫头"异常的合声,大伙哄堂大笑,我发现烛光下娇艳的面庞腾得上来两朵红晕,呵呵的粉拳举起,轻轻的捶了下去……。</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往昔种种,譬如昨日。今天从故地前路过,冰房和宿舍甚至水产部门远在八八年就拆除了,遗址上新建的建筑也都破败不堪了,童年的欢乐时光却就像在昨天,喔,还有穿越时空小镇公路另一面的野炼厂。</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