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珍贵的周至县早期徽章</p><p class="ql-block">见证这座城市百年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文希/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至县原名盩厔县,据《元和郡县志》载:“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故名。1964年国务院以同音字“周至”所替,今属陕西省西安市辖县。 </p><p class="ql-block"> 徽章是历史为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当历史的长河滚滚逝去,人们总能从历史遗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财富中寻找到那些鲜为人知的真实画卷。</p><p class="ql-block"> 现将笔者20余年来收藏的部分有关周至历史徽章进行整理编辑,今与朋友们共同分享。让徽章见证历史,让历史照亮未来。</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1912年),周至县西北区民众赠名誉奖章</p><p class="ql-block"> 清末将全县40里化为36所。民国初年全县化为五区,分为中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北区。新增渭河南岸化为河滩所,共37所。周至西北区包括哑柏、陈家、青化、竹峪、阳化、车峪、白寨等地。此章应为周至县西北区民众为庆祝中华民国成立周至县光复而制作的名誉奖章。</p> <p class="ql-block">北洋政府时期周至县宝葵奖章。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故名盩厔,今属陕西省西安市辖县。民国十三年(1924年)北洋军阀占据周至,委派路世懋,字少持(安徽人)为周至县县知事,同年周至县增设劝业所,路对德才有功的乡贤颁发银质宝葵奖章予以表彰。民国十四年(1925年)正月,路世懋调咸阳县任知事。</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年)周至县稽查天足章证</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五年(1926年),西安围城被解之后,冯玉祥入陕主持政务,任命邓长耀为民政厅厅长。民国十六年(1927年),邓长耀根据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邓长耀制定了十条政务纲领,其中提倡女子放足一项,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此章应为稽查员下乡稽查时所佩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国十六年(1927)盩厔师范学校校徽。</span></p><p class="ql-block"> 周至县的师范教育始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周至创办师范传习所。民国十六年(1927)始办盩厔县单级师范学校,简称盩厔师范,地址位于大仓(今县武装部住址),因经济拮据,时办时辍。课程设有:国文、算术、心理学、教育学,原定学制一年,实际授课只有6个月。</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1928年)周至县小学教员署期讲习会毕业纪念章</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七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省督办公署每年利用暑假举办暑期小学教育讲习会,聘请国内外教育专家为教师讲课,受训教员回乡后在县训练所举办讲习会,传授经验。</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天主堂周至国籍教区司铎证章</p><p class="ql-block"> 光绪二十五年(1889年)建县北街天主堂,为哥特式。民国21年(1932年)在周至设立主教区,管辖周至、户县、眉县、兴平、武功、扶风、杨陵等区县教务。民国二十六年有主教1人,神甫9人,教堂57间,占地8.3亩,是当时西北教区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司铎是天主教神父的正式品位职称。</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周至县训练所第一期毕业证章</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一年,周至县训练所由县长左玉韬兼任所长,对行政干部进行了第一期培训。培训对象为行政干部、公务员、教师等。县训练所是培养地方行政干部的机构。</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二年(1933)周至县训练所第四期毕业证章</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三年(1934)周至县训练所第七期毕业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周至县社会军事训练总队壮丁在营模范队毕业证章</p><p class="ql-block"> 壮丁训练是国民政府兵役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3月,兵役法公布实施后,国民兵教育由军事委员会统一名称为壮丁训练。壮丁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抗战中补充军队并配合国军作战。民国二十五年(1936)陕西省设立干部养成所、社训干部训练总队,训练各县壮丁分队长,并由县保送现任联保主任、保长集训3个月,分发至各县充任社会军训分队长。各县并按照定额成立壮丁在营模范队,分期召集保甲长进行训练,每期3个月,结业后分配至各分队任助教。</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陕西省各界抗敌救援会周至县分会证章</p><p class="ql-block"> 1937年6月,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恢复后,提出在陕西省组建抗敌后援会,各县设立分会,支援慰劳前方将士。</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六(1937)年周至县慰劳会赠“精忠报国”纪念章</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16日,陕西省妇女慰劳会在西安成立。为了尽一步扩大组织,同年在全省37县成立支会,各支会除了参加慰劳前方将士,接待伤兵外,还组织歌咏队、服务队、识字班等活功宣传抗日救亡运动。</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周至县社会军事训练总队证章</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在全国开展国民军事训练。在各县设社会军事训练总队,县长兼任总队长,军训教官兼副总队长。县以下设区队,区长兼任区队长。是抗战时期各县的军事组织与行政组织相结合的机构。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陕西省周至县国民兵团证章</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九年(1940)周至县国民兵团成立,下设一个自卫队,一个后备队和民众自卫队,自卫队维护地方治安,后备队负责管训征集壮丁,民众自卫队负责守卫南山诸口,民国三十五年(1946)撤销。民国三十七年(1948)建立县自卫团,1949年5月周至解放时自卫团起义,属周至县地方武装。</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盩厔县保长训练班毕业证章</p> <p class="ql-block">民国23年(1934年)周至县设23联保,辖173保,2457甲,各设联保长、保长、甲长1人。民国29年(1940年),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将本县23联保改编13乡和1个乡级镇,辖124保,县城划为乡级镇。保长通常由当地地主、土豪担任。国民党通过保长牢牢控制民众,使每位保长均能兼政治警察之任务。</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九年(1940)知行小学校徽</p><p class="ql-block"> 知行小学建于一九四零年春,是由共产党人张景文联合地方仁人志士共同创办的,起初名为私立知行小学,实为当时中共周至县地下工委的所在地。原址在马召镇南山坡下的涌泉寺内,校名取当时进步教育家陶知行先生之名。</p> <p class="ql-block">盩厔楼观乡中心学校 民国二十九年(1940)</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九年(1940)国民政府用“政教合一”的制度推行强迫教育,以及普及4年级初级小学教育。至民国31年(1942)有保国民教育233所,建乡(镇)中心学校17所,私立小学4所,楼观乡中心学校是17所乡(镇)中心学校之一。</p> <p class="ql-block">财政部陕西周至县田赋管理处证章 民国三十年(1941)</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年(1941)县政府设立田赋粮食管理处。1949年6月县政府将民国时期的田赋粮食管理处改设为4个兵站,后改名为粮食仓库。1953年4个仓库改为粮食购销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至县私立小学自民国十六年(1927年)首创三育小学以后,各乡私立小学遂联衭而起,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先后举办三育、宗铭、乾惕、甘西、光华、晨钟、启明、东岳庙、尊孔、知行、哑柏乡青化分校、崇实、集贤、培贤、兼善女子、中和、自强17所私立小学。私立小学经费由主办人筹措,或富绅捐赠,或团体资助,或向社会募捐,或借助公共产业,有时政府也给予少量补助。迄1949年,私立小学仍有4所。1949年6月县政府接管了30所中心国民学校,270所保国民学校和4所私立小学。</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二年(1943)周至黑惠渠管理处证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五年(1936),陕西省水利局于马召武家庄设黑峪口水文站。县长林翰呈书省政府,请求修建黑水灌溉工程。民国27年(1938)黑惠渠公务所成立于马召镇。民国31年(1942)于武家庄渠首举行竣工典礼。次年成立陕西省黑惠渠管理局,下设周至县黑惠渠管理处。民国37年(1948)国民党周至县政府接收黑惠渠,改名周至县黑惠渠管理局。1949年改称陕西省黑惠渠管理局。1958年将黑惠渠管理局、县水利委员会、宝鸡专署水利工作队和县水利工作组合并,成立县水利局。</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秦岭中部守备司令部证章</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为加强秦岭中部山区的抗日防线,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成立秦岭中部守备司令部,驻周至县城南街,由黄埔一期周至籍中将何文鼎任司令,黄埔四期周至籍少将张士智任副司令。</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秦岭守备区证章</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七年(1948)胡宗南设立秦岭守备区,企图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抗,守备区分驻长安、户县、周至、眉县、佛坪等沿秦岭的几个县,司令部设在周至县城南街,由黄埔一期周至籍中将何文鼎任司令,黄埔四期周至籍少将张士智任副司令。</p> <p class="ql-block">周至县立武成中学校徽(1949年5月)</p><p class="ql-block"> 周至县武成中学于1934年创始于甘河镇甘河村东边的一座东岳古庙,是年春丁村人魏瀛在其内设塾课徒,随即办为小学。1939年秋筹备建立“周至县甘河乡私立东岳庙中学”。1940年正月,改东岳庙小学为“周至县甘河乡私立东岳庙中学。1941年秋,改校名为“周至私立武成初级中学”,以适抗战要求。</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周至县解放,学校被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周至县立武成中学”。1951年、1953年先后改名为“周至县第一中学”、“周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学校和所在地划归户县,学校先后更名为“户县第五中学”、“户县第二中学”。1969年、1970年先后改名为“甘河五七中学”、“甘河中学”,1972年恢复“户县第二中学”名称。</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周至县国民兵团证章</p><p class="ql-block"> 周至县国民兵团属周至县地方武装,负责维护地方治安,担负抗战时期征训壮丁和守卫南山诸口等任务。</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四年(1935)盩厔县政府隶属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时使用的证章。</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年(1914)周至县废府设道,周至属关中道。民国十一年(1922)盩厔县由陕西省直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盩厔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改隶第十行政督察区。</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六年(1947)盩厔县政府隶属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时使用的证章。</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年(1914)周至县废府设道,周至属关中道。民国十一年(1922)盩厔县由陕西省直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盩厔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改隶第十行政督察区。</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周至县委证章(1949年)</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六师进入周至,在马召袭击秦岭守备区特务连, 国民党残余军队被迫投降,周至解放。6月10日,中国共产党周至县委成立,下设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全县建立党支部44个,党员447名。</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周至县人民卫生院证章(1949年)</p><p class="ql-block"> 1949年6月接收民国时期旧县卫生院易名。1952年1月县政府接收周至县天主堂广济医院,并入县人民卫生院,成立周至县人民医院。</p> <p class="ql-block">周至县粮食局证章(1950年)</p><p class="ql-block"> 1950年成立周至县粮食局。1963年油脂公司交粮食局接管,1989年下属12个粮食管理站、7个企业。</p> <p class="ql-block">周至县立中学证章(1949年)</p><p class="ql-block"> 民国32年(1943)周至创办县立初级中学,1949年周至解放后,由县立初级中学更名周至县立中学,复更名周至县中学,后更名为陕西省周至中学。</p> <p class="ql-block">周至县中学证章(1949年)</p><p class="ql-block"> 民国32年(1943)周至创办县立初级中学,1949年周至解放后,由县立初级中学更名周至县立中学,复更名周至县中学,后更名为陕西省周至中学。</p> <p class="ql-block">周至城关一完小证章(1950年)</p><p class="ql-block"> 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接管30所中心国民小学,1950年将原15区划为10区,城关区(驻城关镇)辖11乡,小学两所。1949一1966年,全县小学实行6年制,即初小4年,完小2年,1969年小学改为4年。原周至城关一完小即现在的东街小学。</p> <p class="ql-block">周至一区四完小证章(1950年)</p><p class="ql-block"> 1950年将民国时期周至县原15区划为10区,一区为城关区(驻城关镇)辖11乡。</p> <p class="ql-block">盩厔二区一完小证章(1950年)</p><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将民国时期周至县原15区划为10区,二区为哑柏区(驻哑柏镇)辖12乡。</p> <p class="ql-block">周至四区二完小证章(1950年)</p><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将周至原15区划为10区,四区为马召区(驻南神寨)辖10乡。</p> <p class="ql-block">周至四区三校证章(1950年)</p><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将周至原15区划为10区,四区为马召区(驻南神寨)辖10乡。</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周至县委员会证章(1952年)</p><p class="ql-block"> 1952年9月,周至县召开第一届党员代表会,代表81人,选举8人组成中国共产党周至县委员会,书记冯治权。</p> <p class="ql-block">周至县粮食购销站证章(1953年)</p><p class="ql-block"> 1949年6月县政府将民国时期的田赋粮食管理处改设为4个兵站,后改名为粮食仓库。1953年4个仓库改为粮食购销站。</p> <p class="ql-block">盩厔哑柏中学校徽(1953年)</p><p class="ql-block"> 盩厔哑柏中学始建于1953年,位于周至县哑柏镇。前身是1944年创建的周武眉师范,1958年改称盩厔县哑柏中学。1969年哑柏中学几遭毁灭,图书仪器被抢净尽,档案资料被烧,桌凳所剩无几。1973年后,周至县发动各公社大办高中,至1975年全县高中11所,1989年,全县县属高中7所。1987年8月,哑柏中学改名为周至县第二中学。学校先后获得“西安市绿色学校”、“西安市重点中学”、“陕西省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实验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周至县抗震救灾捐款先进单位”、“周至县规范办学先进单位”、“陕西省标准化高中”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周至县人民委员会证章(1954年)</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31日周至县人民政府成立,下设秘书室、游击大队、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文教卫生科,成立公安局。1954年12月将周至县人民政府易名为周至县人民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周至县优抚模范代表会纪念章(1954年)</p><p class="ql-block"> 1954年召开周至县第一届优抚模范代表会议时颁发给优抚模范代表的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周至县供销合作社(1954年)</p><p class="ql-block"> 1949年接收改造民国时期的乡保合作社易名。</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周至县卫生工作者协会证章(1954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51年元月成立周至县卫生工作者协会,有会员400余人。1958年至1965年卫协会活动流于形式,文革中卫协会工作中断。1985年5月县卫生工作者协会重新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周至县卫协会会员证章(1954年)</p><p class="ql-block"> 1951年元月成立周至县卫生工作者协会,有会员400余人。1958年至1965年卫协会活动流于形式,文革中卫协会工作中断。1985年5月县卫生工作者协会重新成立。</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盩厔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证章(1956年)</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周至县工业的发展。1950年至1956年周至县把分散经营的个体手工业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到1956年,全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从事铁、木、缝纫、制鞋、皮革等手工业者组织起来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p> <p class="ql-block">周至县财贸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代表纪念章(1956年)</p><p class="ql-block"> 1956年召开周至县第一届财贸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时颁发给先进工作者的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地方国营盩厔县八一水泥厂证章(1958年)</p><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8日,郿县实现人民公社化,12月1日撤销郿县建置,停止办公并入盩厔县。1958年10月经批准办起了地方国营郿县八一水泥厂,12月1日周郿合县后更名地方国营盩厔县八一水泥厂。1961年9月1日,郿县复设建置,恢复厂名。</p> <p class="ql-block">盩厔齊中校徽(1958年)</p><p class="ql-block"> 盩厔齊中全称盩厔县齊(齐)镇中学,齐镇中学今位于宝鸡市眉县,地处眉县南部,秦岭北麓 。盩厔县齊镇中学创建于1958年。1958年12月1日,盩厔、郿县合县,称盩厔县。1961年9月1日,郿县复设,盩厔县齊镇中学及所在地归郿县管辖,更名为郿县齊镇中学,今称眉县齐镇中学。</p> <p class="ql-block">周至终南中学校徽(1958年)</p><p class="ql-block"> 周至终南中学始建于1958年,位于周至县终南镇。1987年8月,改名为周至县第三中学,2012年该校晋级为陕西省省省级标准化高中。</p> <p class="ql-block">公私合营盩厔(周至)县铜峪石墨矿证章</p><p class="ql-block"> 铜峪,也称铜峪沟,古称桐谷,今位于宝鸡市眉县营头镇秦岭北麓浅山区。 </p><p class="ql-block"> 1958年10月,周至县乡镇建置撤销,全县各乡镇相继成立人民公社。12月1日,周至、眉县合县,称周至县。 1961年9月1日,眉县复设。</p> <p class="ql-block">周至县建筑工程公司(1959年)</p><p class="ql-block"> 1959年在县手工业联社建筑队基础上成立,是县内第一个专业建筑队。</p> <p class="ql-block">周至农校校徽(1959年)</p><p class="ql-block"> 周至县农业技术学校简称周至农校。1959年6月周至县综合大学更名为周至县农业技术学校,附设于城关公社中学内,1965年迁至县农场,1969年因学生毕业后就业无保证而停办。</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周至县百货公司证章</p><p class="ql-block"> 1953年百货公司成立,担负全县的百货、纺织、文化用品的主要购销业务,兼营五金、交电等千余种商品。</p> <p class="ql-block"> 司竹中学校徽(1970年3月)</p><p class="ql-block"> 周至县司竹中学创建于1970年3月,位于周至县城东5公里处的滔滔黑河之滨,司竹金桃之乡,是一所农村全日制初级中学,享有“皇家竹园一明珠”的美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