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陕北之绥德游

苇风

<h3> 说绥德,离不开无定河.无定河从寸草不生的毛乌素沙漠汩汩而出,在这片硕大的黄土高原上蜿蜒而行,留下了两个美丽的县城——米脂和绥德。“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瓦窑堡的石板清涧的炭。”正是这首流传久远、家喻户晓的陕北民谣,将这片黄土坡坡上的人文与特产极简捷地勾勒出来。说起来,以民谣的形式夸赞自己家乡人文、物产特色的全国各地都有,但将男人与女人也作为当地的特产毫无掩饰地道出来的,可能绝无仅有。 据《米脂县志》记载:三国时的天下美人貂蝉是米脂人。《绥德县志》记载:“才貌双全的吕布是绥德人”。貂蝉嫁吕布,吕布戏貂蝉,史书虽记载各异,但是,米脂的女子长得漂亮,绥德男子长得英俊,却是事实。就连毛泽东1935年到陕北后,在他的谈话里和文章中都引用过这一谚语。“ 绥德的汉”为什么和“米脂的婆姨”齐名呢?到绥德去看一看就知道了。</h3> <h3>绥德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绥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旧称"上郡古邑",素有"天下名州"、"秦汉名邦"、陕北"旱码头"之美誉。地处陕北腹地,是大理河和无定河交汇之处,也是太(原)银(川)公路和西(安)包 (头)公路交汇之处,为陕北交通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千百年南北民族的冲撞、糅合,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根深蒂固的黄河传统文明,养育和锻造出了一批体魄健壮、潇洒英俊、粗犷豪放、纯朴耿直、能耕能牧、能商能文的绥德汉。高大、膘悍、英俊的绥德汉,颇有北方阳刚之气。</h3> <h3>除了东汉一代枭雄吕布外,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也诞生于此。在南宋能与岳飞相颉颃的抗金将领,可能只有韩世忠了。韩世忠,少时家贫,能挽硬弓,驯烈马,豪气盖世。曾亲率50骑在滹沱河风驰电掣追杀金军2000余骑。黄天荡一仗,以8000水军大败金军10万之众,金军统领兀术望风而逃险些被擒,博得了“中兴武功第一”的赞誉。韩世忠一生战功赫赫,全身刀痕箭疤累累,双手仅余4指,却又生性耿直。岳飞蒙冤之时,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只有韩世忠挺身而出,面责秦桧。他的妻子梁红玉,也是一位女中豪杰。黄天荡之战,她身披盔甲亲执桴鼓助战。兀术逃脱,她又上疏陈言世忠失机纵敌,乞加罪责,举朝为之动色。</h3><div>&nbsp;&nbsp;&nbsp;&nbsp; &nbsp;作为绥德汉的杰出代表,人们在韩世忠的出生地城南关砭上村建了一座蕲王庙,县城内塑了一座雕像,以示纪念。</div> <h3> </h3><div>&nbsp;&nbsp;&nbsp;&nbsp; &nbsp;无定河,虽然滋养哺育了两岸人民,然而,一千多年前它却是一条桀骜不驯、激流飞湍、卷石含砂、河床无定的险河、害河,同时也一直被作为战争之河、伤心之河写入史册。千百年来南北两大民族在此征战厮杀,无定河边血流成河,尸骨遍野,千万将士命丧尘沙。</div><div>&nbsp;&nbsp;&nbsp;&nbsp;晚唐诗人陈陶的《陇西行》,再现了无定河边那段悲壮而凄凉的历史画面:“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nbsp;&nbsp;&nbsp;&nbsp;</div><div>&nbsp;&nbsp;&nbsp;&nbsp;千百年来在无定河边因征战而死的何止千万,而蒙冤屈死者亦有人在,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就是其中的两个。</div><div>&nbsp;&nbsp;&nbsp;&nbsp; &nbsp;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经上郡北巡,曾命大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驻守于此,曝师于外十余年,北击匈奴,南修驰道,并修筑了至今犹存的秦长城。由此拉开了华夏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千年碰撞的序幕。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南巡途中,而后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下伪诏逼令太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自刭。扶苏死后葬于城内疏属山巅。城南卢家湾有一泉,相传就是扶苏屈死之处。传说扶苏被逼自杀死后,将士哭声震天,山河同悲,那泉水也呜咽起来,故名“呜咽泉”。迄今泉水涵滴,如泣如诉。泉旁石刻壁立,其间唐代诗人胡曾的《杀子谷》最为感人:“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戍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是当年恨李斯。”</div><div>&nbsp;&nbsp;&nbsp;&nbsp; &nbsp;蒙恬死后,葬于绥德城西的等子坪(现在绥德县一中内),与扶苏墓遥相对望。墓冢于平地突兀而起,巍然高耸,相传是秦军三十万将士怀愤含泪用战袍衣襟与头盔兜来黄土堆集而成。</div> <h3>但因时间紧,、遗憾未能去拜谒蒙恬、扶苏墓,只就近去看了代表当代绥德精神的狮子林.</h3> <h3>绥德男子,不仅长得英俊,而且能文能武,多才多艺,他们创造了石狮艺术,把石头变成金,千狮林里,巨型石狮以唐宋石狮风格为主,同时融入明清风格。石狮的基座是石龟,狮子口高2米多,宽有3米多,狮子口就能容纳十多个人,石狮体内建石狮博物馆,展示绥德狮文化及石雕艺术</h3> <h3>绥德还是是信天游的故乡,无数民歌在这里诞生,又跟随着走西口(宁夏一带)、跑三边 (定边、靖边、安边)、下南路(陕北以南一带)赶牲灵人的加工传唱,唱遍了黄土高原的每一道峁峁梁梁。</h3><div>&nbsp;&nbsp;&nbsp;&nbsp;“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拉着你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路口。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你要走大路,人马多来解忧愁……”这首传唱了几代人的《走西口》,不知唱得多少离家汉子一步三回头。</div><div>&nbsp;&nbsp;&nbsp;&nbsp;“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爱上个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谁又曾想到,一件以发生在绥德县真人真事创作的歌曲,竟会成为中华民歌中的经典之作,至今广为传唱。</div><div>&nbsp;&nbsp;&nbsp;&nbsp; &nbsp;绥德,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似乎在它的每一道沟沟梁梁中都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它既养育出过无数的枭雄豪杰,同时又孕育出了多少执手相送的妹子;它粗犷豪放,却又温柔委婉;就像脚下的黄土一般,深不可测……</div><div>&nbsp;&nbsp;&nbsp;&nbsp;绥德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常年风沙浩荡,满眼皆是黄土,望之苍茫而悠远。土地贫瘠,干旱少雨,一亩谷子就产百十斤小米,梁峁坡脑上不是鲜翠的绿色,多是长得干巴巴耐旱的野草。因为贫穷,因为落后,这里的男人、女人的性格就比别处更为坚强。生存的磨砺与理想的遥远,时时激扬着他们生命的本能和精神世界的强烈张力。于是,流行于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吟唱——信天游,在凄婉与动听的歌声中,让男人变得更阳刚,女人更阴柔。</div> <h3>于是,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事情,上演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使这平凡的世界不再平凡,普通的人生不再普通!</h3> <h3>游览完狮子林,我们驱车20多公里走过正在整修的坎坷不平的道路到了曾拍摄过《平凡的.世界》的了郭家沟村</h3> <h3>下了307国道,沿着一条蜿蜒土路进入绥德县满堂川镇郭家村.这和《平凡的世界》开播的场景非常相似。这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在陕北很普通的一个小村子,一座三孔石桥将村子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而这座桥也是电视剧的一个场景。</h3> <h3>过了桥,拾级而上,层层叠叠,院与院连接着石头小路,院子里是不同规格的窑洞。踏着石板堆砌的坡路向上走不远,院墙外整齐摆放着玉米秸,这就是“孙玉厚”的家了。进入院内,窑洞、石碾、石桌、炉灶、牲畜圈仍完好地保留着。打开窑洞的门,没有家具,洞内很整洁,炕头旁的小窗上还贴着“革命到底”的标语。</h3> <h3>告别“孙玉厚”的家,辗转几条小道,便是“双水村小学”,“学校”的牌子已经没有了,没有篮筐的篮球架子孤零零地杵在那里,乒乓球台落着厚厚一层雪。剧中不少“批判大会”都在院子中举行。</h3><div>“学校”旁便是“孙玉亭”的家,这个家要比“孙玉厚”家大,家当也多了些,透过破损的窗户纸,可以看到破旧的凳子和雨鞋等物。院内保留着石碾、石磨、石槽。</div> <h3>小学院子里写生的学生</h3> <h3>为了体验一把生活,婆姨干起家务,汉子扛起了撅头.</h3> <h3>田福堂的家</h3> <h3> 走出“双水村”不仅思索起这个故事和人生:,孙少平,孙少安都是那个时代平凡的人,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梦想与目标。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于生活的意义有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h3><h3> 人的一生,可以选择成为平凡,因为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但绝不可以选择成平庸,因为平庸会磨砺你的活力,夺走你的激情,腐蚀你的斗志,最终让你堕落成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h3><div>&nbsp;&nbsp;&nbsp;&nbsp;因此,我们要拒绝平凡的平庸,学会成为平凡而不庸的人,以平凡的心态和不平庸的追求对待不算平凡的生活,终将获得精彩无限的人生。</div><div>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div><div>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