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法藏讲寺″

夏虫知冰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 言</h1><h3> 三月,去"思南公馆″和"新天地″那天,还特地去了吉安路上的"法藏寺″。</h3><h3> 1972年5月~1973年4月,我开过一年的出租车,那时我们二车队的办公室就设在"法藏寺″。</h3><h3> 因此就多了一层"怀旧″,也可说是"故地重游″。</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吉安路上的"法藏寺″</h1><h3> "法藏寺″位于吉安路271号,近复兴中路。</h3><h3> 我想,上海的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吉安路在哪里呢。它是一条窄窄的南北向小马路,东面与东台路和西藏南路平行,西面与之平行的是济南路,地处热闹的"老西门″地区。</h3><h3> 很多人不知道"吉安路″,更多人不知道"法藏寺″。</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天台宗佛教道场</h1><h3> "法藏寺″,卢湾区文物保护单位。</h3><h3> 1924年由天台宗大师兴慈法师发起兴建,化了五年,1929年建成。</h3><h3> 中国佛教分八大宗派,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印度,但唯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h3><h3> "法藏寺″是上海唯一的天台宗的佛教道场。</h3><h3> </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雄宝殿</h1><h3> 寺内主要建筑有 :"大雄宝殿″、"弥勒阁″、"法堂″及"藏经楼″。 </h3><h3> "法藏寺″属上海四大名寺("玉佛寺″、"静安寺″、"龙华寺″)之一,亦称"上海四大丛林″,有"沪上灵光″之称。</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弥勒阁</h1><h3> 天台宗,是在六朝(距今1700多年)时,由智者大师在浙江天台山所创,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特别重讲经弘法和研究教义。</h3><h3>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及后期,我曾两次去浙江天台山,住"国清寺內。</h3><h3> "国清寺″,是真正的天台宗发源地。</h3><h3> 在"国清寺″,留下较深印象的是日本佛教信徒来的很多,高档的宾馆被他们预定一空。在查资料后得知,在九世纪初,日本僧人就将天台宗传入日本。</h3><h3> 当今日本,天台宗很兴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 堂</h1><h3> "法藏寺″正式的全称是"法藏讲寺″,既然称作"讲寺″,其"讲堂″就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h3><h3> 2010年4月底开始,每逄星期日上午,在"讲堂″举办"星期佛学讲座″,这里可容600人在內听法。</h3><h3> 用现在的话来讲,这里是传授佛教理论的教育培训基地。</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藏书楼</h1><h3> 藏有明刻藏经《南藏》、清刻干隆版《大藏经》、民国《续藏经》等。</h3><h3> "文革″虽遭破坏,但保存基本完好。</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妙法堂</h1><h3> "法藏寺″寺院不大,但显得格外的安静庄严。</h3><h3> 上海发展日新月异,但周边是一片老房子,这种现象还真不多见。</h3><h3> 因有了"法藏寺″,今后这里的动迁和建设规划都得另作特殊的处理。</h3><h3> </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香火很旺</h1><h3> 这是大隐隐于市的一座寺院,国运昌盛、佛日增辉。这里初一、十五的香火很旺,但平日却氛围清静、温暖。</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西合壁</h1><h3> 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h3><h3> 1918年,兴慈法师受哈同夫人罗迦陵邀请,由天台山来沪在哈同花园内的"爱俪园″讲经。后兴慈法师被挽留常驻上海教化,在小南门 青龙桥 的"超尘精舍″讲经,但地小屋狭,于是王一亭等居士们筹资在吉安路购得5亩土地建设寺院。</h3><h3> 中西合壁,估计多少受到了哈同夫人的影响吧。</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同夫人一逻迦陵</h1><h3> 逻迦陵(1864~1941)。中法混血,父为法国人,母为上海人。</h3><h3> 逻 笃信佛教。</h3><h3> 她识字不多,做过女佣、卖花女……但聪明伶俐,机智多谋。</h3><h3> 哈同在未发迹时遇逻,认定她有"助男运″。</h3><h3> ""助男运″要超过"旺夫运″。"旺夫″,只能旺丈夫一人 ; 而"助男″,则可帮助多个她有好感的男人。</h3><h3> 哈同对逻 一见钟情,立志娶逻 为妻。在获第一桶金后,即实现了誓言。</h3><h3> 而逻 对哈同的人生也确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h3><h3> 讲"法藏寺″,就绕不过它的发起人兴慈法师。而兴慈法师,则是由哈同夫人从天台山请来并挽留在上海的。</h3><h3> 哈同夫人的照片,有点像今天的刘嘉玲。奇怪的是俩人名字的发音也相谐。</h3><h3> </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同的传奇一生</h1><div> 既然讲到了哈同夫人,哈同当然也须带上一笔。</div><div> 哈同(1851~1931),英裔以色列人。</div><div> 幼年贫苦,靠拾破烂、拣煤块为生。</div><div> 到上海不满24岁,怀揣6块银元。但天生好奇、冒险和奋斗精神。</div><div> 经几十年奋斗,占有上海最贵地段南京路地产的44%,号称"远东首富″。</div><div> 哈同夫妇末生育,领养了20个孤儿。养女罗馥贞许配给庄惕深,生了儿子庄则栋。</div><h3> 有人给哈同八十岁的一生作了如下总结:</h3><h3> 20年苦难,20年奋斗,20年享受,20年慈善。</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兴慈法师</h1><h3> 兴慈法师(1881~1950),浙江新昌人,14岁出家。</h3><h3> 兴慈全家先后出家为僧(尼)有八人,除他之外,还有祖父、三个叔父、父親、母親和姐姐,这在佛教史上绝无仅有。</h3><h3> 兴慈法师是一佛学教育家。</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钟 亭</h1><h3> 一间隐藏在上海闹市老西门小街巷的佛寺,整体建筑精緻,宗教纷围浓厚。</h3><h3> 在占地仅5亩的土地上建成的"法藏寺″,真可谓是将上海人"螺丝壳里做道场″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弘法"三堂″</h1><h3> 右侧的"一心堂″、"二諦堂″、"三观堂″,都是弘法的场所。</h3><h3> 当时这"三堂″就是我们车队办公室的场所,面积不小的。</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心堂</h1><h3> "文革″寺废,改作工厂及办公,大雄宝殿成了装配车间。</h3><h3> 当时有一殿专供堆放被拆下的佛像、牌匾等。尽管撗七竖八,堆得象座小山,但值得庆幸的是没被烧掉。</h3><h3> 我每到车队,就会走近张望殿内的堆物,始终能记住没忘的是"打得念头死 许汝法身活″这一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諦堂</h1><h3> "文革″中,"上海玩具十四厂″、"上海人民无线电厂″、"上无十八厂″和"上海戏剧服装厂″都先后"挤″进了被废的"法藏寺″。</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观堂</h1><h3> 我们公司也"挤″到了一块地方用作车队办公室。</h3><h3> 1993年,着手对"法藏寺″清理和修复。</h3><h3> 1994年12月,"法藏寺″正式挂牌恢复法务活动</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国石刻</h1><h3> "文革″中局部被破坏,从照片上可看出有些石刻留有明显的凿痕,但所幸整体保存得还是比较好的。</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国石刻</h1><h3> 这些楹联石刻,多是民国时期的名人或当代高僧的真迹。</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国石刻</h1><h3> 民国时期的名人主要有 : 于右任、章太炎、李烈钧、王一亭、戴季陶、叶荣绰等。</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国石刻</h1><h3> "法藏寺″不同于其它寺院的"六大看点″ :</h3><h3> 1. 宗派特征一一弘扬天台宗的寺院。</h3><h3> 2.开山鼻祖一一传奇人物兴慈法师。</h3><h3> </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国石刻</h1><h3> 3.寺院格局一一独特的培楼式建筑。</h3><h3> 4.建筑风格一一中西合壁。</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国石刻</h1><h3> 5.楹联书法一一众多民国元老和当代高僧的楹联石刻保存基本完好。</h3><h3> 6.佛象文物一一"法身″、"报身″、"应身″ 三身佛像齐集一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 本 昌 与 法 藏 寺</h1><h3> 著名哑剧演员游本昌(1933年~ )。</h3><h3> 游本昌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太虚,活不过13岁,最好皈依佛门。</h3><h3> 于是,6岁时母親将他送到"法藏寺″,拜兴慈法师为师,法号乘培,成了一名小和尚。10岁起听师付讲经。</h3><h3> 过了13岁命劫,15岁时父親准备让他出家,法师说:"孩子还小,让他先玩玩吧,玩够了再说。我就先收下皈依,法号不变仍叫乘培。″</h3><h3> 1952年(19岁),游以每门满分的成绩考取"上戏″。</h3><h3> 游30年演了79个小角色,直到52岁才迎来济公这-一角色而爆红,大器晚成。</h3><h3> 具戏剧性的是,2009年,76岁的游本昌做出一惊人决定 : 再度出家。7月9日,他在龙江大光明寺剃度出家,法名定畅。</h3><h3> 但游这次只是短时期的出家,后依然复出拍戏。</h3><h3> 游因与佛有关,所以才成就了济公这一角色,而济公这一角色也成就了游。</h3><h3> 游本昌的济公,如今也成了他人难以超越的经典。</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