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乡愁~~艾草青团

阅湖九姐

<h3>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汉族特色小吃,青色的汁液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艾草香气,江南的气候清明前后正是艾草鲜嫩的时节。而现在糕团店里做的青团,有用浆麦草,有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当作春游食品。</h3> <h3>出生在地道江南人家的我,每年都有清明时节吃青团的习俗,以前是利用出差的机会在上海的糕团店购买捎回来,退休后就琢磨着在家自己做。今年清明假期偶然在朋友家的葡萄园中发现了一丛刚刚冒出小芽的艾草,甚是惊喜,我的青团原料有了着落。</h3> <h3>由于气候的关系,北方的艾草一般都在清明节气之后,大地回暖才会钻出地面。所以等着艾草慢慢出土,长出嫩嫩的小芽,清明节后十来天,我去掐了一小袋嫩芽和新叶带回家。</h3> <h3>正宗的青团应该是用艾草嫩芽或嫩叶,洗净后焯水煮烂,捣成泥和在水磨粉里,制成糯米面团后包裹豆沙馅蒸熟的。凭着儿时的记忆,我在焯水煮艾草时,加了一丢丢食用碱面,没有也可用一丢丢小苏打。</h3><h3><br /></h3><h3>焯水后的艾草再用冷水冲洗一下挤干水分,放在料理机里打成泥,此时需要加入适量的凉开水,取出艾草泥滤除艾草汁,分别放置备用。</h3><h3><br /></h3><h3>由于手头没有水磨糯米粉,就用普通糯米粉代替了,取糯米粉,粘米粉(大米粉)适量,它们的比例在7:3~8:2之间,根据自己的口味调节。</h3><h3><br /></h3><h3>把糯米粉,粘米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艾草泥,我用的比例大约是2:1(200g 混合粉 100g 艾草泥)混合一下。</h3> <h3>根据面团的软硬度加入适量的艾草汁</h3> <h3>揉成青色面团,放一边餳3~5小时</h3> <h3>均匀分成10~12份</h3> <h3>取一份面团放在手心里,包裹上豆沙馅,像做汤圆一样慢慢捏拢收口,放在玉米皮上</h3> <h3>全部做好后,将蒸锅中的水沸腾,放入锅中蒸15~20分钟。</h3> <h3>不烫手即可取出食用。</h3> <h3>或稍事冷却后用保鲜膜包裹好,装盒。</h3> <h3>自己做的青团,有这浓浓的艾草香气和淡淡的薄荷味道,用不掉的艾草泥和汁可以冷冻保存,用时提前解冻即可,丝毫不影响口感和香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