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之行(一)

云卷云舒

<h3>  酝酿了三年的伊朗自由行终于启程了。三千元买了由泰国转机的德黑兰往返机票,比2015年时便宜了一半,那次由于我受伤而没有成行的伊朗之旅,真可谓福兮祸所伏。</h3><h3>机票是便宜,但出发时间不理想,早上八点多起飞,算来清晨四点不到就要起床,索性就提前一天住到机场酒店,第二天可以从容些。</h3><h3> 这次是四人同行,既是同事又是多次结伴出游的驴友。</h3> <h3>在泰国机场转机,好像是新建的,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啊,和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啦。其实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这几年也发展的很快。<br /></h3><h3><br /></h3> <h3>转机后发现从泰国去伊朗的航班上人很少,大家都可以躺下睡觉。这趟航班肯定赔本。我们留意到航线避开了阿富汗,可能为了安全吧。</h3> <h3>飞机快降落时,泰航的空姐全部换装,头巾、黑袍。结果在打开舱门时,我发现全部的女性乘客像有约定似的:都包上了头巾。看来事先都做足了功课。</h3> <h3>北京时间午夜十二点半,抵达伊朗德黑兰国际机场。</h3> <h3>入境后第一件事是换钱,我们用5百美金换了19850000里亚尔,成千万"富翁"了[偷笑],估计以后几天里,花钱时数零是件困难的事儿。</h3> <h3>接下来要学会认数字,因为伊朗不用阿拉伯数字,用的是波斯数字,我们坐在去酒店的车上,一边看着前面的车牌认数:31-16455,一边在纳闷:为什么阿拉伯国家却不用阿拉伯数字?(其实伊朗并不是阿拉伯国家,属于伊斯兰教国家)</h3> <h3>  第二天我们便启程向南,库姆,是伊朗的第二圣城,为了进入马尔苏玛陵墓颇费一番周折。进入,女子必定要穿上大袍,如果跟旅行社,会有领队协助去借,,我们自助行,不知规矩,只管朝里走(清真寺分男女入口),我尽管包了头,但在一色黑袍中还是很另类,由此被拦在安检入口处不能入内,但在我等待了很长时间之后,工作人员还是很友好的为我借来了大袍,而在等待期间倒也了解了她们进入的规矩:一律黑袍,安检人工操作,如果你涂有口红,则会递上一张餐巾纸让你临时擦掉(伊朗女子虽然服饰上非常单一,但脸部化妆都比较浓重)。进去后,一看到外国人,则会有导游带着在庭院里参观,既作为向导,也避免我们这些非穆斯林进入圣地。</h3> <h3>库姆的清真寺内(清真寺是可以进入的),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其吸引我的是里面的色彩、绘画及建筑艺术。</h3> <h3>和基督教的教堂一样,人们把最美的都奉献给了自己心灵里最崇高的那位圣者。</h3> <h3>到达卡尚后在小街小巷中闲逛,这是普通民宅。</h3> <h3>黄昏时分的街巷。</h3> <h3>具有当地特色的宅子,当阳光照射在房间的彩色玻璃上时会投影在室内,显得更为色彩斑斓。</h3> <h3>  到卡尚前还去了深山里的村庄:Abyaneh,古老而安静。这座村庄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去古村落要途径伊朗的核设施基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不要停车、不要拍照"。</h3> <h3>  门环是不一样的,男女宾客要分别使用,猜猜看,如果你是女宾应该拍第二张中的哪个门环?</h3> <h3>  和伊朗女装统一黑袍的装束极其不同,这里姑娘的衣裙色彩缤纷。</h3> <h3>整个村落都是红褐色的土墙,而这扇门的色彩尤其与众不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从古村落出来后,途径一座建于14世纪初的清真寺。</h3> <h3>  看到这个突状物,着实不会想到是个波斯浴室,其形状大小不一,对应于室内大小不一的浴室,它所起的作用是采光和通风。这是在卡尚的景点。</h3> <h3>  走入低矮狭窄的门厅和走廊,展现在眼前的是形状各异、装饰精美且年代久远(大约建于17世纪)的浴室,真让人感到诧异。</h3> <h3>  设想身处浴池中,眼望充满艺术感的精雕细刻,该是多么的享受。</h3> <h3>阿拉伯各个城市的巴扎(Baza)就是我们说的集市。旅行到此一般都会去,因为它很能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比较有名的巴扎有叙利亚大马士革的巴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巴扎还有伊朗大不里士的巴扎,而后者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始我不太理解,不就是个集市怎么会是世界文化遗产,而且里面的商品80%来自我们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逛了之后才切实感到它的价值所在,一是它提供了这座城市80-90%的生活用品(不像伊斯坦布尔已经主要提供旅游纪念品了),二是占地面积有7公里之大(上海的老静安区也只有7平方公里吧),里面像迷宫一样,我想如果是导游一定很怕游客走散。我们是自助游,没有导游和领队,大家可以猜猜我们靠什么在里面转的?对了:指南针! 三是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沿用至今。</h3> <h1>  不要以为是猪蹄,伊斯兰教严禁猪肉,所以这肥嘟嘟、白花花的是牛蹄子。</h1> <h3>  没见过这么厚实的板油吧,整整一个羊屁股的板油,真怀疑伊朗人是不是血脂都偏高?</h3> <h3>  伊朗妇女基本是一色黑袍,不过面料还是有所不同,选择余地比较大。</h3> <h3>  伊朗的坚果比较有名,香料品种也很多。</h3> <h3>  伊朗之行让我们体验到波斯地毯的珍贵:一是全手工,有的一块地毯要织上几年,这个人工可想而知;二是没有相同款式,无论在商店还是在大不里士的地毯批发市场,我们看到成百上千的地毯,但每块都各不相同。其实以前我并不喜欢波斯地毯,觉得它那些细小的图案不大气,现在我能感受到其设计的精美,配色的别致,很耐看。如果去伊朗一定一定要带地毯回来,真是很值得的。我们每个人都背了两块回来。</h3><h3> </h3> <h3>这是另一个城市的巴扎,也很古老而漂亮。</h3> <h3>  一个由波斯浴室改造而成的茶馆,在巴扎里面,供游客或商人们歇息,是个很别致的去处。</h3> <h3>一月的伊朗北部气温是比较低的,当我们来到马萨哈德时正是下雪天。也许现在上海已经很少下雪的原因,我们倒是乐在其中,雪中的空气是清新而湿润的,似乎给神秘的波斯建筑镶上了一层晶莹的披巾。</h3> <h3>巴扎里面的廊桥,随便走走转转,总会在不经意间有所发现。</h3> <h3>  去欧洲喜欢看教堂,在里面总有一种让心灵获得宁静的感觉,如果正赶上听到唱诗班的吟诵,便有灵魂随之飘上天际的迷幻。在穆斯林的清真寺没有这种感觉,但其寺内的建筑装饰却让人百看不厌。每个城市都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清真寺,从外表看也就是个大圆顶,旁边有一到数个宣礼塔(用于阿訇呼唤人们去祷告,宣礼塔个数越多表明这个清真寺的规模越大)。但是里面的建筑装饰却不尽相同,有细腻繁复,有的粗旷简洁,有的重在色彩的搭配,有的注重线条的变化,真是让人目不暇接。</h3> <h3>  这是位于伊斯法罕的一个国王私人清真寺内的顶层,一个专供听音乐的厅堂,其结构是是音乐效果达到最佳,类似现在的音乐厅,而其建筑风格则也比较独特,我非常喜欢这个穹顶。</h3> <h3>  这是大约十四世纪的清真寺,没有繁复的雕琢和绘画,但也简洁而大气,线条流畅而硬朗。</h3> <h3>  在巴扎里面随意走走,看到一个清真寺,就是那么的漂亮。对了,有种波斯地毯的图案就与此类似。</h3> <h3>去年在撒哈拉,有在夜晚进入沙漠深处看星星的项目,当时没有成行,但觉得这应该是个挺不错的经历。这次自助行的活动余地比较大,就包了辆车,来到沙漠深处,没想到开车的大爷还养着十几头骆驼,我们一到它们就过来亲切地迎接主人。</h3><h3>这片沙漠与伊朗中北部有名的卡维尔盐漠相连,是一大片盐碱地,有意思的是我们的司机发给大家一人一根黄瓜,然后教我们掰块盐碱沾着吃。傍晚时分,司机把我们带到一个沙丘下,让我们爬上去看日落,他则在下面生火烧水沏茶做晚餐,二十分钟后,炒鸡蛋加培根卷饼的香味扑面而来,引得我们急忙赶下沙丘,先吃上一道苹果橘子胡萝卜,然后嚼上喷香的卷饼,最后手捧一杯热茶,离开篝火,离开光源,去看那繁星点点。当我们在夜空中抬起头,哦,那岂是繁星点点,而是浩瀚的星空,密密麻麻大大小小忽近或远,甚至可以看到银河系一一那片由点密集成云雾般的星河!太让人震撼了!不远处那位波斯老人吹起了竹箫,悠扬的曲子在夜空下,不,在星空下飘荡……。可惜我拍不出那浩瀚的星空,但此情此景让人毕生难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爷家养的野骆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哈罗,你好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是盐碱,生黄瓜就是粘着它吃。</h3> <h3>还是有些植物的,我不知道是否叫沙荆,可以用它生火做饭取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沙漠中的斜阳西下</h3> <h3>跟旅行社往往会住在离景点较远的酒店,每天当你结束一天一个景点紧接着下一个景的奔波后,往往还要跟着大巴开上个把小时,来到周边已经是漆黑一片的酒店。旅行社此举当然是为了降低成本,带来的不便是你晚上自己不便外出,也就不能有更多的体验,所以旅费上节省的每一笔钱是有代价的。自由行则可以自己选择,我们一般会住在景点里面或是景点附近,这样晚上可以出去走走逛逛。其实有些风景白天看会感到平淡无奇,而一到晚上华灯初上,则会给你莫大的惊喜。</h3> <h3>这是伊朗伊斯法罕的33孔桥,著名的旅游景点,在这桥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可以拍出许多好照片,可惜不知位置不对还是河里的水不多,反正我没拍出什么来。</h3> <h3>下面的几张照片是典型的中东地区或者是阿拉伯国家的民居,表面看上去只有一到二层,其实还有两层是在地下,有点像我们陕西的窑洞。</h3> <h3>这是爬上一座小山拍的,让我想起抓萨达姆时他好像住的就是这种居民区(当然那是在伊拉克),如果不是有线人,这种小街小巷小土房,而且人是居住在地下的,要找到真是太难了。<br /></h3> <h3>外貌很质朴,一般都是个很小的门,但往往进门后真是别有洞天。</h3> <h3>这是进门后里面客厅或者卧室的门,甚至还会有很大的庭院。</h3> <h3>有石雕的门楣,一般都是大户人家。</h3> <h3>我们住的是农家乐,设施简单,却在我早上醒来发现也是个彩色玻璃窗哦。</h3> <h3>伊朗还有一个著名景点是粉红清真寺,多少人都是看到它那斑斓如画的照片而去伊朗的。</h3><h3>这是该清真寺的外貌:低矮、单调而简陋,其貌不扬。</h3> <h3>我们遵照LP的建议:早些去,赶在大队旅行团到来之前,去静静地感受那第一缕阳光,找个角落坐下来,看着那缕阳光渐渐旳洒满整个空间,那是一个奇妙的、让你感到震撼的过程。</h3><h3>这几张照片,粗看好像没多大差别,但就是从一缕阳光到满屋斑斓。</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未完待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