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象州县运江古镇保护与开发文化研究会</h3> <h3>近年来,运江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萌发勃勃生机,来宾市、象州县新一届领导班子及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多次到运江视察,加强顶层设计引领工作,编制了古镇保护规划,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多渠道联系、对接有意向修复、开发古镇的公司,使古镇项目能够真正落地实施。2016年10月,成功申报,将运江古镇列入第二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h3> <h3> 来宾市、象州县的有关领导十分重视倾听对保护和开发运江古镇的建议和意见,并雷励风行地作出相应安排。2017年2月中旬,来宾市委书记农生文收到运江古镇几位乡贤关于对开发运江古镇、加强文化等方面保护的建议信后,当即在信上批示:“几位乡贤建议很好,转请凤云并容博及象州县委、政府研究参与。” 农书记的批示很快得到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极大地促进了运江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h3> <h3>中共来宾市委督查室根据农书记的批示精神,专门给象州县委、县政府、来宾市政府办、市旅发委下发督查通知,要求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农书记的批示。</h3> <h3>2017年3月2曰和3月9日,运江镇政府和象州县委、县政府在一周内,接连两次邀请运江新乡贤及运江古镇保护与开发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和运江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座谈运江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事宜。</h3> <h3>座谈会后,研究会副会长黄文华将过去十年整理的有关运江古镇史料邮寄给分管古镇开发的象州县委熊副书记,熊副书记很快回复。</h3> <h3>按照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关于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象州县着手申报运江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邀请运江古镇保护与开发文化研究会提供相关资料。</h3> <h3>5月1日,运江古镇保护与开发文化研究会会长黄向军、副会长黄文华、秘书长陈庆珠一行三人依约来到象州县住房城乡建设局。</h3><h3><br></h3> <h3>象州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苏燕放弃难得的节假日休息时间,认真听取研究会收集整理运江古镇史料年度工作计划的汇报,并对搜集运江史料、人文轶事要注意掌握佐证材料,落实相关资料的真实性,经受得起历史的推敲等提出了相应要求。</h3> <h3>黄会长代表研究会向苏副局长赠送了有关运江史料、人文轶事的文字资料,苏副局长在填报申报材料的关键时刻,得到这些有助于申报成功的资料,由衷地发出“相见恨晚”的感叹。</h3> <h3>按照苏副局长的要求,研究会抓紧就已掌握的运江有关史料,寻找佐证、修正谬误。5月2日,研究会副会长黄文华、秘书长陈庆珠就民生垦殖公司、亚细亚美孚洋行旗下"华生兴”店铺等有关史料和人文轶事,采访民生公司创办和后期管理者黄梦洲的后人。</h3> <h3>黄向军会长写信到上海复旦大学,向当年运江炙手可热的大商家吴兴昌的后人了解、征集相关情况。</h3> <h3>还给《郑州晚报》编辑部、河南省地方史志办、鹿寨县史志办、县档案局去函,征询相关史实。</h3> <h3>5月2日,黄会长又来到柳州市图书馆。</h3> <h3>查阅了《广西通志》、《广西大百科全书》、《鹿寨县志》等文献,找到了“甘王庙”、“运江窑遗址”等条目。</h3> <h3>还查到了郑小谷所写《运江埠重建各神廟记》和运江立埠始末等重要史料。</h3> <h3>为了充分挖掘运江史料、人文轶事,寻找相关佐证,为申报运江古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添砖加瓦,研究会利用微信平台,向运江老乡发出了《关于征集“申报运江古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关资料”的函》。该函号召运江老乡“树立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历史文化家园的意识,……保护古建筑的特有风貌,爱护古镇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期盼老乡“收集历代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关人物资料。”既为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出力,又为完善家乡旅游资源贡献力量。</h3><h3><br></h3> <h3>尽管文革期间,运江是象州“破四旧”的重灾区,很多弥足珍贵的文物毁于浩劫,但仍有一些古董散失在民间。下图两块石碑就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其中清代嘉庆戉辰年(公元1808年)刻的“重建甘王二廟碑”(图上)是十年前原象州县志办主任韦敏到运江考察时,发现街中小巷路上有一块较特殊的石板用来铺路,他用水一冲便有了这重大发现! 另一块(图下)破碎的“建粤东会馆”碑则是社区主任吴华杰在大雨冲刷后的建筑垃圾堆中发现的。</h3> <h3>以下是研究会收集到的部分古镇晚清、民国时期的古董文物,望能抛砖引玉,有老乡捧出更多的民间宝物,为申报运江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增添色彩。</h3> <h3>“谁不说俺家乡好!”,各位老乡,让我们怀揣热爱家乡的初心,撸起袖子,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坚持不懈,既为家乡的升华、为家乡的复兴同谋妙计、再献热心,又为家乡旅游开发添加一张含金量较高的名片贡献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