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文房四宝

李.河衫

<h3><br></h3><div> </div><div>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是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宣笔(、徽墨、宣砚举世闻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div> <h3>毛笔(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是传统绘画工具。毛笔是古代中国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毛笔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h3><div> 用禽、兽或人的毛制成的笔。被列为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分硬毫、兼毫、软毫。自元代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生产的具有“尖、齐、圆、健”特点的“湖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称为湖笔的“四德”。 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采兔羊之毫,“纳颖于管”,制成后人所称之“湖笔”。湖州善琏建有蒙恬庙供之。</div><div> </div><div> 毛笔根据选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有些毛笔还是由两种兽毛制成的,比如兼毫是用山兔毛和羊毛合制的;紫羊毫则根据两种毛的比例,有“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也有用山兔毛与黄鼠狼毛合制的紫狼毫。紫羊毫比紫狼毫软些,羊狼毫的软硬程度则在两者之间。兼毫一般适合初学者练字时使用。</div><div><br></div><div> 另外,毛笔的大小尺度也有不同。最大的叫楂笔,笔杆比碗口还粗,有几十斤重;其次是提斗、条幅;再次是大楷、中楷(寸楷)和小楷。最小的是“圭笔”。初学者写大字可用大楷,写小字用小楷。依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div><div> </div><div> </div><div> </div> <h3>兼毫</h3> <h3>羊毫</h3> <h3>狼毫、羊毫</h3> <h3>楂笔</h3> <h3>大楷、中楷毛笔</h3> <h3>毛笔四德</h3> <h3>斗笔(提斗)</h3> <h3>墨是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用到的墨锭。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是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后亦包括朱墨和各种彩色墨。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特点是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最常见的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h3><div> </div><div> 现代瓶装墨:中华、一得阁、曹素功、红星等</div><div> </div><div> “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div><div> 青、赤、黄、白、黑五色,合称五正色,简称五色。</div><div> </div> <h3>墨汁</h3> <h3>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2002年安徽宣城泾县被国家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h3><div>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熟宣是采用特种再加工技术形成更多花色品种的加工宣纸,主要分蜡宣、 矾宣、色宣、色矾宣等百余种。书法和写意画用生宣,工笔画用熟宣。按原料配比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规格按大小有三尺、四尺、六尺、尺八屏、八尺、丈二、丈六;按丝路有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等。宣纸制品有素白册页、印谱、信笺和仿古对联等等。造纸术是古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div> <h3>生宣洇墨效果</h3> <h3>熟宣洇墨效果</h3> <h3>  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石门峡景区位于卓尼县县城东部洮砚乡境内,创建于1606年。)、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br></h3><h3><br></h3><div>歙砚</div> <h3>澄泥砚</h3> <h3>端砚</h3> <h3>洮河砚</h3> <h3>文房第五宝——镇纸。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珍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兴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也叫“书镇”。古代镇纸大多采用兔、马、羊、鹿、蟾蜍等动物的立体造型,面积较小而分量较重,材质多为玉、陶瓷、铜以及水晶等等。明清两代,书画名家辈出,极大的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制作和使用,镇纸的制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变化,材料除了继续使用铜、玉之外,还增加了石材、紫檀木、乌木等等,形状大多为长方形,因为这个缘故,镇纸也常常被叫做镇尺、压尺.镇纸是人们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使之平帖不动的文具。上面常刻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格言名句。如能收藏到名人用过的书镇,无论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非常之高。</h3><h3><br></h3><h3>木镇纸</h3> <h3>铜镇纸</h3> <h3>玉镇纸</h3> <h3>石镇纸</h3> <h3>其他造型镇纸</h3> <h3>其他造型镇纸</h3> <h3>笔架</h3> <h3>笔架</h3> <h3>笔洗</h3> <h3>笔洗</h3> <h3>笔搁</h3> <h3>笔搁</h3> <h3>笔搁</h3> <h3>笔筒</h3> <h3>笔筒</h3> <h3>笔帘</h3> <h3>笔帘</h3> <h3>印章</h3> <h3>印图</h3> <h3>印章使用</h3> <h3>印章使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