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静安雕塑公园,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专类雕塑公园,是一个开放式的城市公园。是以人为本,以绿为主,以雕塑为主题,以展示为手段,绿化与雕塑、小品相互渗透、和谐统一的城市公园;同时为广大市民提供游憩、休闲和接受艺术熏陶的活动场所,创造上海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与文化设施结合的典范。</h3><div>雕塑公园落坐在北京西路石门二路的转弯角上。占地面积,它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有四个出入口。雕塑作品大都是外国人设计,只是要表明中国与世界接规。</div><div>4月30日抽空去了一趟久已知晓的静安雕塑公园,究竞如何也有了感受,照片编成美篇,以供旅友交流。</div> <h3>巨型风向车(位于正门大门口)</h3><div>底部的稳健三角造型,扎根于上海的土地。上方的风向指针以几何造型呈现,塑造出以“气”为原理,让气流运转自由穿梭于既厚实又灵动的形体间,舞动风向车的机械结构,兼顾细腻的处理,拔地而起的优美线条向天际延伸,犹如乘风启航,将生命力、活力注入其中,象征上海的跃动和勇往直前的力量。</div><div>法国大师级艺术家菲利普·伊其理为上海市创作的这件景观雕塑,以巨型的金属钢板切割出简洁明快的线条,三座12米高的风向车迎风矗立于静安雕塑公园石门二路入口,只要看见风向车的箭头方位,就可以知道风向,寓意上海,这座灵性的城市,正是幻梦的天堂。看着上海,如同看着风向车,世界的潮流方向一目了然。</div><div><br></div> <h3>风向車的全貌。</h3> <h3>成立艺术中心就是经常更新展览内容。</h3><h3>目前是插画大展,展出地点在自然博物馆。</h3> <h3> </h3><div>下图雕塑:生命之水</div><div> 芭芭拉·爱德斯坦 美国</div><div>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既是一种自然界的物质材料同时也是一种哲学上的抽象概念,水的这种二元性连接了自然与艺术的世界。作品中流动的水与人们的情感相交流,超越了时间,并在精神上得以升华。</div> <h3>生命之水雕塑后面廊柱式花架</h3> <h3>下图雕塑 舞动·凝视</h3><div>作品介绍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div><div>刚硬的金属材质表现雕塑动态的美感。仿佛是两只互相牵引的手,款款柔情,两两相望;又仿佛是动态的舞姿,律动生命,摇曳生姿。这是对生命的礼赞,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div><div>作者 : 汉斯·凡·德·伯文卡普(Hans Van</div><div>汉斯·凡·德·伯文卡普(Hans Van de Bovenkamp)是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雕塑家,他已经赢得了诸多国际声誉。</div> <h3>下图 幸福的颜色</h3><div>作品介绍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div><div>起初的辛劳,换来一枚青果</div><div>站在上面看未来,满眼青涩</div><div>终于的收获,是一个接一个的红苹果</div><div>青果上看未来,远方激情似火</div><div>夕阳下的人们相信</div><div>不断地努力</div><div>未来终究有全部幸福的颜色</div><div>作者 : 彼得·约瑟夫·沃德克(Peter Joseph Woytuk) 美国</div> <h3>下图雕塑 星空的预言</h3><div>作品介绍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div><div>艺术家持续多年致力于从哲学、地理、植物、动物的角度去艺术化描绘一个想象中的岛屿。他虚拟创造了一个花园,园内没有鲜活的生物,只有人造的花与树及灌木。花园里看上去是自然的树,有种子,有叶子也有生长,但是这些其实都是永恒而虚幻的。</div><div>作者 : 查尔斯•艾利</div><div>查尔斯·艾利(Charles Avery)1973年出生于苏格兰。</div><div><br></div> <h3>下图 跑泉。每个泉的里面有一雕塑。</h3> <h3>名称:男低音</h3> <h3>男低音</h3><div>作品介绍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div><div>音乐系列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阿曼的艺术理念:“物体的艺术”,物体堆叠,集积的美,使人们对物体的形态有了新鲜的观察角度,对音乐有了全新的理解。</div><div>作者 : 阿曼·皮埃尔·费尔南德兹(Arman P</div><div>阿曼·皮埃尔·费尔南德兹(Arman Pierre Fernandez)出生于1928年法国尼斯。</div> <h3>名称:美丽时刻</h3> <h3>美丽时刻</h3><div>作品介绍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div><div>音乐系列作品之一。让我们看到阿曼艺术创作显具特质表现形式,包括切割、集合与堆积。作品由四、五把提琴组成,使音乐浮现出有形的旋律,仿佛能使人听见提琴间相互的轻轻应和,动人心弦。</div><div>作者 : 阿曼·皮埃尔·费尔南德兹(Arman P</div><div>阿曼·皮埃尔·费尔南德兹(Arman Pierre Fernandez)出生于1928年法国尼斯,乃是少数仍在世即被写入西洋艺术史的艺术家之一。1991年11月密特朗总统于巴黎爱丽斯宫(Palais de l’Elysée)颁骑士勋章给阿曼。</div> <h3>名称:智慧之音</h3> <h3>智慧之音</h3><div>作品介绍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div><div>音乐系列作品之一。斯德哥尔摩是诺贝尔的故乡。诺贝尔颁奖典礼每年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奖者颁发奖金。艺术家用雕塑向人类的创新精神致敬。</div><div>作者 : 阿曼·皮埃尔·费尔南德兹(Arman P</div><div>阿曼·皮埃尔·费尔南德兹(Arman Pierre Fernandez)出生于1928年法国尼斯,乃是少数仍在世即被写入西洋艺术史的艺术家之一。1991年11月密特朗总统于巴黎爱丽斯宫(Palais de l’Elysée)颁骑士勋章给阿曼。1993年阿曼更获得法国国家荣誉勋章,由此可见阿曼对当代艺术与社会的贡献及在国际艺术界的重要地位。</div> <h3>名称:音乐之神</h3> <h3>音乐之神</h3><div>作品介绍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div><div>音乐系列作品之一。光明之神阿波罗,同时也是音乐神,掌管着缪斯众女神,当他弹奏起七弦琴,美妙的旋律犹如天籁,可唤起人们倾注于圣歌中的各种情感。阿曼以自己特有的切割方式对希腊神像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在力与美的表现方式上独具匠心,被切割分解的形体在现代意义上得到了升华和再生,体现出现代艺术的特质。</div><div>作者 : 阿曼·皮埃尔·费尔南德兹(Arman P</div><div>阿曼·皮埃尔·费尔南德兹(Arman Pierre Fernandez)出生于1928年法国尼斯,乃是少数仍在世即被写入西洋艺术史的艺术家之一。1991年11月密特朗总统于巴黎爱丽斯宫(Palais de l’Elysée)颁骑士勋章给阿曼。1993年阿曼更获得法国国家荣誉勋章,由此可见阿曼对当代艺术与社会的贡献及在国际艺术界的重要地位。</div> <h3>名称:音乐的力量</h3> <h3>音乐的力量</h3><div>作品介绍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div><div>音乐系列作品之一。密集的提琴组合,彷佛是伟大乐团中的弦乐组合。小提琴在形象上的交织,在结构上的错位并置,象征着音乐主题的交织,音乐旋律的相融,音乐力量的立体化。雕塑经艺术家之手将音乐的样态视觉化,音乐自身的诗意凝固化,用一种近乎梦境般的形式展现音乐动人心魄的力量。</div><div>作者 : 阿曼·皮埃尔·费尔南德兹(Arman P</div><div>阿曼·皮埃尔·费尔南德兹(Arman Pierre Fernandez)出生于1928年法国尼斯,乃是少数仍在世即被写入西洋艺术史的艺术家之一。1991年11月密特朗总统于巴黎爱丽斯宫(Palais de l’Elysée)颁骑士勋章给阿曼。1993年阿曼更获得法国国家荣誉勋章,由此可见阿曼对当代艺术与社会的贡献及在国际艺术界的重要地位。</div> <h3>公园布置了动态的水</h3> <h3>公园动态水</h3> <h3>狐狸家园2.0</h3><div>作品介绍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div><div>这是一个关于“家”的故事。2014年狐狸来到雕塑公园,在这里找到了它温暖的家。不知道哪一天,被小鸟发现了这个安静又友好的“大个子”,小鸟们偷偷从它身上叼走麦草去造窝。今年艺术家想了个办法,在狐狸肚子里建造鸟窝。焕然一新的狐狸,一个个小鸟的华丽爱巢。再以绿色的藤本、匍匐植物攀布环绕,建立一个狐狸和鸟儿和谐生活的童话世界。</div><div>作者介绍click to expand contents</div><div>作者 : 艾利克斯·林斯勒(Alex Rinsler) 出生于1982年,是英国卓有成就的青年公共艺术家、节日制作人,他是位于曼彻斯特Giant工坊的创始人之一。艺术家从2000年开始参与各类艺术节,并成立Pirate Technics公司,制作策划并执行完成20多件大型燃烧艺术装置。</div> <h3>下图 永恒的时光</h3><div>作品介绍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div><div>人们拥有城市,却依然幻想自然。幻想着:山那边,推开一片圣殿;一群牛,静静放牧夕阳。山花开了又败,牧童走了又来。牛儿读不懂,世界缘何匆匆?突然间,夕阳沉了,时光,就此坠入永恒。</div><div>作者 : 彼得·约瑟夫·沃德克(Peter Jos</div><div>彼得·约瑟夫·沃德克(Peter Joseph Woytuk)于1958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被《国际先驱论坛报》誉为“20世纪末西方世界最伟大的动物雕塑家”。</div> <h3>这一幅有点意思,大致能与设计者合上拍。就是慢节奏。一群牛,与世无争,恬静安宁,好像时间永远停滞在那一刻。</h3> <h3>慈航</h3><h3>这件大型朴素的装置无疑蕴涵了双重意义,既创造了一件类似扩张性的雕塑,又营造了一个近乎外星世界的奇异公共空间。其造型仿佛遭受龙卷风的侵袭,充满脆弱感和运动感,但这种暂时的装置仍散发出令人惊异的思想内涵,在任何氛围中都渲染出一种独特的气氛。为忙于工作后休闲的人们提供一处庇护所,“一个宾想之地,和平之所”,充分再现“雕塑代表运动的瞬间”的美学观念和内涵。</h3><h3>比利时 阿纳·奎茲</h3> <h3>不同角度组合</h3> <h3>慈航雕塑全景</h3> <h3>阶梯花盆点缀</h3> <h3>脱胎换骨·双松图</h3><div>作品介绍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div><div>作品将“生长的树”转化成了一件用树做成的树的雕塑,是用现实的“树”的肢体来拼装心灵之“树”。以一种永恒的材质,凝聚人文的情怀,不动声色地从内部将时间固化。金属构件散发出的冷漠、锋利、奢靡、无聊,反衬着坚固、辉煌、华丽的理想。这是所有我们所经历的时代最为透彻的内心情感,是“城市创变”所带来的思考和情节。</div><div>中国 史金淞</div><div>史金淞生于1969年,湖北当阳人。是中国当代艺术舞台的后起之秀。</div><div>总算有一个中国人的作品!</div> <h3>公园有一个小的梅园,因不在季节内,故无梅花。但墙上有关于梅花的文章是宋本 梅花喜神谱</h3> <h3>偶迂</h3><h3>光与影的邂逅,坚硬与柔软的偶遇,艺术家与灵感的相逢,使作品如水般流动,如少年般敏感,如自然赐予般浑然天成。生命如清亮的光辉,在作品中闪烁。</h3><h3>安托万·蓬塞(Antoine Poncet)1928年生于法国巴黎,是法国伟大的抽象雕塑家, 1993年起成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的院士。</h3> <h3>一切皆有可能</h3><div>作品介绍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div><div>线条不断地变幻延伸,情感的洋溢沸腾使作品形态诞生无限可能,也使它们所处的环境由于有了这种活跃的雕塑形态而变得更加鲜活。</div><div>安托万·蓬塞(Antoine Poncet)1928年生于法国巴黎,是法国伟大的抽象雕塑家,1993年起成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的院士。</div><div><br></div> <h3>公园风景</h3> <h3>公园风景</h3> <h3>游客自己拍照,无暇顾及雕塑,因为脱离目今中国人的生活太远。</h3> <h3>几个大型木偶马在草地,虽无特别之处,但也有生活气息,所以有人驻足、逗留。</h3> <h3>全景</h3> <h3>母马与子马</h3> <h3>彩艳的花</h3> <h3>城市变创者</h3><h3> </h3><div>作品沿袭了艺术家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即将人们眼中即将失去用处的垃圾,结合生命与四季周期的变化、重新赋予它们生命。作品中的“双手”,象征真实而非虚拟的世界。它们是向劳动(无论是手工劳动还是机械劳动)的致敬,也是对自然的崇敬,同时也在审视自然世界的美丽、神奇与魔力。艺术家透过作品描绘大自然的奇幻奥妙,提醒人们在“城市创变”中应该注重维护大自然的生长、与大自然和谐共生。</div><div>大卫·汉德(Dave Hind)1965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哈密尔顿,现居安大略省布兰特福德。</div> <h3>冲突与平衡</h3><div>作品介绍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div><div>在对挖掘机等工业现成品改造中探索伤害的烈度,艺术家选择了工程机械的现成品进行再创作,在对挖掘机械现成品的改造中,探索人类对环境伤害的烈度,从取之于地球又伤害于地球的怪圈中思考悖论的往复。给予在飞速发展中的城市以深深地启迪和思考:城市在创变的同时,应该怎样给予环境怎样的养护和回馈。</div><div> 作者 : 尚暾</div><div>尚暾生于196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和生活于广州、香港。尚暾的创作拥有复杂的谱系,而又富含多种隐喻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他的创作中,反复出现诸如工业挖掘大爪,救生圈、纸巾、塑料板凳等廉价商品,无论是这些材料本身还是其符号,都在尚暾的艺术语言里被转译为极具表现力的意象。这些创作的出发点,源于尚暾对中国社会高度商业化的现实与普通人之间纠葛关系的切实关心。事实上,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开始转型成为世界工厂,向全球输出大量的廉价商品。而在这些玲琅满目的商品贸易背后,是辛勤的劳工和他们面临的生存困境。身处如此的现实之中,尚暾以艺术,亦或隐喻,亦或直指人心,折射出中国当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与生存危机。</div> <h3>二个游人塑像。</h3> <h3>公园与周边的大厦。</h3> <h3>绿色草地</h3> <h3>自然博物馆设在公园内。但现在买票参观的人群则是参观插画大展。</h3> <h3>绽放</h3><h3>降临人间的祥瑞之兽,栖身于幸福的乐土。鹿角有如生命之树,绽放繁花,引来蝴蝶。正如城市的富足和活力,带给生活的丰硕和繁盛。作品美丽而变幻的造型,应和了“城市创变”的主题,讲述着“变”之美。</h3><h3><br></h3><h3> 作者 : 艺术共和 </h3><div>“艺术共和”是由多位青年艺术家组成的当代艺术团体。是一支始终坚持作品的原创性和唯一性,并在深度挖掘当代艺术的创造力的同时,充分展示轻松谐趣的艺术旨趣的“青春团队”。倡导无论哪一种形式,有趣,才艺术!以热爱之心,玩转艺术。</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作</div> <h3>共五个人的塑像。没有说明牌。自己去想象吧!</h3> <h3>下图 驼鸟—捉迷藏</h3><h3> </h3><div> 艺术,可以很严肃,也可以很轻松。艺术家用一颗充满童真的心,用一种新奇的眼光,邀您共同发现这个世界。</div><div><br></div><div>作者 : LplusL工作小组 比利时</div><div> LplusL工作小组于1997年创立。从此,他们使用最广泛的艺术工具,从绘画到摄影,动画,营销,品牌,最终涉及到互联网。 LplusL工作小组在这些新领域的探索,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艺术的新世界。</div> <h3>中共淞浦特委成立于1928年9月,是我党领导上海郊县工作的机构,由杭果人任书记,陈云任组织部长,管辖上海郊区及附近十个县。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到处屠杀共产党员,淞浦特委为迷惑敌人,特意将办公地点设在山海关路的私立正德小学校舍——一幢石库门建筑内。在正德小学掩护下,敌人一直没有发现淞浦特委的办公地点。淞浦特委刚成立时,经济很穷困,省委没给一文钱筹备费,甚至连伙食费都没有,一切开支都需要当时担任淞浦特委书记的杭果人和担任组织部长的陈云两人来筹集。为了开展活动,陈云将自己身上一件马甲拿到典当行典当,得到了7元钱。淞浦特委的革命斗争,就从这一件马甲开始了。</h3> <h3>整体平移 </h3><div>静安区山海关路387弄5号是当年中共淞浦特委办公旧址,该地点1987年1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破坏较严重。由于规划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将坐落淞浦特委办公地点旧址所在建筑群区域,如果老建筑不迁移保护,待其周围自然博物馆这样新时代、新概念的建筑建成后,势必对老建筑所焕发的历史光辉产生莫大的影响。[1]</div><div>为了达到既保护老建筑,又不影响自然博物馆建设的双赢局面,必须对老建筑进行整体迁移保护。由于该建筑主体结构二层,顶层有阁楼,建筑物长约18米,宽约13.6米,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房屋一层南北侧均有弄堂、天井,弄堂处门头为水泥抹灰,局部有花饰,局部墙体有水抹灰雕刻。</div><div><br></div> <h3>名称 此在</h3><div>艺术家拾取生活场景中的消费剩余品——钢筋混凝土废弃物,作为系列创作的材料,将某种过度消费意义上的现成品,编织进生活情境。呈现一种异化的当下,实践着日常经验在空间中的转化。</div><div>作者 : 崔译 </div><div>崔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参加德国基尔青年艺术家雕塑创作营,作品《初》被私人收藏。策划及参与首届杭州太子湾“郁金香体”公益行为艺术事件、参加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艺术家群展、德国明斯特美术学院 Rundgang展览等</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作</div> <h3>下图 学生展区 童年梦</h3><h3>城市不断在创变,不变的是最纯净的内心。创新与变化都是基于无尽的想象力。无尽的想象力是城市艺术的源泉。</h3><h3>作者 : 潘婕妤</h3><div>潘婕妤,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在读。</div> <h3>学生展区 童年梦的第一乐章</h3><h3>在当今忙忙碌碌的都市生活背景下,我们都在扮演着主旋律相应的音符,然而每个音符却能在伴奏中扬起独我们的心声,这就是城市给我们的舞台。</h3><h3>作者 : 黄龙飞</h3><div>黄龙飞,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在读。</div><h3><br></h3><h3><br></h3> <h3>学生展区 冥想</h3><h3>作品采用抽象概括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人站在长颈鹿上向其仰望的艺术形象,通过大小、形体的夸张比较以及空间距离的营造,使之产生出一种超现实的画面意境。</h3><h3>邓文韬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在读</h3> <h3>学生展区 忆古居</h3><h3>作者利用竹子的每一个结节,展开生发,把结节突出之处延展而制造出古代楼宇之形。表达在现代城市,人们被包裹与钢筋水泥之中的现状的“创变”思考。</h3><h3>作者 : 谭涛 </h3><div>谭涛,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在读。</div><h3><br></h3><h3><br></h3> <h3>通向未来</h3><div>作品名:通向未来</div><div>艺术家:威姆·德沃伊(Wim Delvoye)</div><div>材质:钢</div><div>尺寸:H1200xW245xD245 cm</div><div>作品小诗:</div><div>我们一再地出发,</div><div>不知道,</div><div>是否能到达云朵停靠的地方。</div><div>在路上,</div><div>就是永生。</div><div>作品介绍:</div><div>艺术家创造了一座“通天塔”,这来自于西方一个著名故事:神为阻止人类建成通往天庭的塔,打乱了建塔人的语言。从此,建塔人不能齐心协力完成工作,也再不能建成通天塔。它揭示了“团结的力量”,寓意着: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创建一个安宁美好的地球。建设我们自己的“城市家园”。</div><div><br></div><div>威姆·德沃伊 WimDelvoye 比利时</div><div>1965年出生</div><div>威姆·德沃伊是当下全球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作品充满创造力与震撼力被世界艺术界广泛关注,其作品于2012年被法国卢浮宫永久收藏,置于玻璃金字塔下,成为在世雕塑艺术家的第一人。他擅长将特种钢通过人工做锈处理,创作雕塑艺术作品,这一独特的雕塑艺术表现形式受到了世界范围内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青睐。</div><div><br></div> <h3>公园的边上还开辟一个篮球场,青少年在这里活动。</h3> <h3>看画展买票的队伍,因为是节假日,故而人多。</h3> <h3>画展进口。</h3> <h3>广场上的雕塑,没有说明牌,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静安雕塑公园是艺术方面上海向国际接轨的一个窗口。但实际效果是比较难融入民众的心里,它太抽象,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趋向直觉、直观。所以尽管人多的时候,也鲜有人去驻足欣尝。</h3><h3>临近中午,人群渐散,湧向出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