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龙头岗

阿德哥

<h3>  龙头岗是故乡最高的山峰,地处会稽山的主峰,毗邻绍兴市柯桥区,海拔高度约700米左右。</h3><h3> 那里有美丽的山峦风景。站在主峰可以一览诸暨枫桥、绍兴柯桥的绝大部分乡村。主峰周围群山环抱,由近及远的山峦树高林茂、植被碧绿;青翠如黛、高低错落;连绵起伏、层次分明;或高或低、或险或奇;婉如清扬、又似油画;绵绵百里、一望无垠。充满传奇色彩的皂靴脚、响洞岩、棋盘石近在咫尺,沿山峦徒步行走只需一个小时。本世纪初根据史料记载重新修建的秦望山秦皇碑隔岭相望,相对成趣。</h3><h3> 从龙头岗登山往秦望山下山是一些登山爱好者选择的最佳路径,既能把附近的风景点顺道观赏一遍,又可尽览群山风光,赏心悦目,让你乐不思归、流连忘返。</h3><h3><br></h3> <h3>  龙头岗虽然近在故乡境内,由于山势陡峭崎岖,又是群山之巅,一次登山来回需要七、八个小时,过去很少有人去登顶赏景。</h3><h3> 第一次去登龙头岗距离今天已经四十余年。那是我13岁读初一的时候由老师带着我们去野营,记忆已经模糊,只依稀记得山路陡峭难行,走了一个上午才勉强登上山顶,沿途有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不知名的奇花异果,山顶有一个凹陷的盆地(今天经信伟介绍才知道叫龙潭),我们曾在那个盆地上吃午餐、休闲、观赏风景。</h3><h3><br /></h3><h3><br /></h3> <h3>  这次五一假期去家乡参加水明战友儿子的婚礼,顺便到老家看望母亲,和发小加同学信伟相约,一起去登龙头岗,既是一次回味少年时代的记忆之旅,也算是我和同学在微信群里几年相约的诺言承诺的兑现。</h3><h3> 只是天公不作美,前一天家乡下了一整天的阵雨,登山当天尽管是阴天、是登山的最佳天气,但雨后山路打滑,山上树林杂草雨露很大,几乎影响了我们登山的打算。原本我们计划从山势陡峭的于竹湾上山沿山峰登上龙头岗,走到半途信伟恐路滑难走有危险,又恐露水打湿衣服伤及身体,提议临时改变路线。我们改由从大祝垶坞山上山,走一条相对平缓又"有山路可走"的路径。</h3><h3> 改变路线其实是老同学在担心我"多年没有登山",心有顾虑,是一种无声的关怀。虽然我们彼此没有点破,却彼此心知肚明,于我更是默默感激于心。</h3> <h3>  信伟同学是业余登山爱好者,他们有一个自由组合的登山团队,几乎登过家乡附近所有的山峰,还经常组织去近邻的绍兴、金华攀登名山,所以有丰富的登山经验。一路上有他相伴,更觉得心里坦然踏实。又有他介绍沿途的景色风光,使我们的这一次旅途更加趣味无穷,也让我对故乡的山故乡的景多了一层更深的了解和情感。</h3> <h3>  按一些老登山者的经验,登上龙头岗一个来回大约需要四至五个小时(中等速度),由于我们选择的是相对平缓的路径,时间并没有那么长。开车二十分钟途径大祝到石峡水库,然而往左行驶至垶坞山下车,开始徒步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登上了山顶。而且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辛苦。前面半小时是山村人最常走的毛竹山路,路势平缓视野开阔,几乎可以说是闲庭信步。中间大约有半小时左右的路程是上山爬坡,也算是这次登山最消耗体力的路段,但山路修整得很好,加上沿途风景秀丽,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攀登不知不觉间已经登上了山峰。然后依山峰缓步行走,两旁的群山风光尽收眼底,在心旷神怡悠然自在中登上主峰,纵然有些疲惫我们也浑然而不觉。这样的登山何尝不是一种生活享受?!</h3> <h3>  这面在龙头岗主峰迎风飘扬的红旗,是登山爱好者多年前插上的,用来标记山的顶峰又可以用作登山的路标。"齐乐户外"四个大字,包含着原来齐东和乐山两个乡镇业余登山队员对家乡名山的挚爱情结。</h3><h3><br></h3> <h3>  离山顶百米左右,有一块傍山而立高约十余米形态如龙角的石块,附近村民称它为"龙角"石。有胆大身巧的登山人曾爬上"龙角"观赏风景拍照留念。我们毕竟上了年龄又属于"胆小者",自然没有胆量去享受这种"别样风景"。但站在"龙角"旁边俯视整个会嵇山脉全景,也依然心灵震撼,感觉心旷神怡。</h3> <h3>  这一块面积有数百平方米的凹陷平地叫"龙潭",是山顶上休闲休息的唯一平地。记得四十年前我们第一次爬龙头岗就是在"龙潭"里吃的中饭。是我至今仅留的片段记忆。</h3> <h3>  龙头岗主峰是故乡海拔最高的山峰,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测绘局和民航总局在山顶建有测绘和航空标志。因此在当年也多了些神秘的色彩:听大人们说,在山顶上可以看到飞得很低很大的飞机,又有村民说,用长竹杆就能捅到飞过的飞机。神秘的传说让少年时期的我们总幻想着能去山峰上一睹飞机的真容,抑或有奇遇去捅一捅飞过的飞机。当年的我们连火车都没有见过,近距离接触飞机该有多大的诱惑?可想而知!</h3> <h3>  登山回程,在石峡水库巧遇四位同村老乡。我离开家乡四十年,已经不认识多数的同村人,听信伟介绍,其中两位已经八十高龄,但居然看不出他们脸上苍桑的痕迹,甚至连衰老的标志也不是很明显,不由我暗自感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秀丽的山水哺育着健康长寿的故乡人!</h3> <h3>  感谢信伟同学百忙中陪伴我一起登山,又非常详尽地介绍沿途风景。同学如此夫欲何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