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味道

山那边有个村子

<p class="ql-block">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夏天来了,来得那么突然,来得那么迅猛,来得那么铺天盖地,一夜之间,城市与乡村都统统被它的威仪所笼罩。它的热情和绚烂,让鲜花艳得洒脱任性,让绿草疯得无边无沿,让河水涨得沟满壕平;它的味道无以复制,树上有震破耳鼓的蝉鸣,溪边有浓浓的鱼腥,天上有晃得人睁不开眼的毒太阳。单单那一个"热",就让人们真真地体会到,夏天的味道确实不一般。</span></h1> <p class="ql-block">  但是,要想真正体会夏天,那还是在故乡,感受得比较纯正和天然。在都市里,虽然高楼大厦鳞次,美食商品琳琅,人流车流如织。但局限于高楼大夏夹缝里的蓝天和白云,格局就小了;而街边的树,簇拥在车流人流里,绿得不舒展,也不惬意;最是那迁徙归来的燕子,彷徨究竟该把从湖边衔来的软泥,安放在哪里,才能给自己筑一处新巢。 </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东北,在故乡那片土地上, 季节的疏朗和明快,单是在田野上一站,就能够明显感受出来。夏天,放眼望去,是无边无际撒野的绿,置身其间,那柔软的绿,那疯狂的绿,会让你突发莫名的感动,甚至会有一种想痛快淋漓大哭一场的感觉。而在那无际的绿里,还会夹杂着点点的白,那是远处的羊群在吃草。在故乡,夏天的画面,绝对是大写意,大手笔。</p> <p class="ql-block">  居住在长城脚下的都市,春天很短暂。在你不经意间,甚至在你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一下满眼的春光,还没来得及穿着一下精心挑选来的春装,春天便风风火火地过去了。两三场暖风吹过,路边树上叶子密密的嫩芽,倏的就长开了,成了满树满树的叶片,在微风里慵懒地摆动,一派老于世故的样子,不似初春时节稚嫩而又张扬的神采。</p><p class="ql-block"> 最是那季风一过,杨絮、柳絮就在车流、人流里丝丝绵绵地飘,诗中描述的"春城无处不飞花",说的就是这场景吧。但这些杨柳的絮,实在没有什么花的愉悦呀,专往你的身上、脸上贴,粘腻的很。它们飘够了,粘腻够了,就在树根、墙角等避风处,积成一堆堆绵柔的雪。如果在故乡,遇上这场景,淘气的孩子们就会拿火柴"呲"的一点,将这些落絮瞬间点燃,于是燃过的地方就会出现片片的烧痕。但是,在城里,这场景是不会有的,也是不允许的。</p> <p class="ql-block">  在城里,杨柳飞絮的时节,槐花和桐树的花,也渐次的飘落,有时深巷小径上,会落满厚厚的一层,踩上去软绵绵的,这倒也不让人讨厌,反倒让人能感受到一种古都的韵味。飞絮飘落后的杨树枝头,会挂满一串串绿稻穗般的树籽。这场景,预示着城里的夏天,来了。这时节,如果耳边正听着某首老歌,比如,《童年》或者《宁夏》什么的,会忽然触发记忆里的某些场景。</p> <p class="ql-block">  在故乡,夏天的味道,应该在端午节之后,就浓了起来。此时,迁徙的鸟,已经歇完气又向北方更凉快的地方飞去了。只剩下些老守家园的麻雀,躲在绿树丛中歇凉,向着远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感觉有些落寂和孤单。</p><p class="ql-block"> 树下,有扇着蒲扇乘凉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的子孙,也多半外出去谋生打工,去看外边的精彩世界去了。鸟与人的去留,在这里倒是有几分相似。在夏天如果想寻得一些别样的鸟,那只有去野地里,才能偶有所获。这是些决定留下来繁殖下一代的鸟,是留守的鸟。它们的样子不漂亮,长得憨憨的,我们那里俗称它"吶了"。这些鸟在厚厚的草丛里絮一个窝,就开始专心地趴在那里生蛋孵化了。</p><p class="ql-block"> 有时,赶着羊群的牧人扬鞭走过,那些鸟会惊恐地飞起来,在自己窝不远处的上空盘旋,嘴里尖叫着,象是警告。牧人们司空见惯,知道这些鸟们繁殖下一代也不易,就象自家婆娘们生孩子坐月子那样辛苦。所以就是走过路过它们的窝,牧人们也不去打扰它们。况且,家里鸡呀、鸭呀、鹅呀,生的蛋吃也吃不完,谁还稀罕去捡拾那狗卵子大的几个鸟蛋呀!</p> <p class="ql-block">  在故乡,夏天的河水,真称得上狂野得肆无忌惮。入夏,枯干的河床,一夜间就漾满了水。上游还会有野马似的水不断地汹涌奔流而下,那是上游进入汛期,开闸放水了。河水暴涨了,乡人们都知道,夏天也真正地来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沟沟坎坎边筑屋而居的村人,房前屋后的洼地里,都会溢满了水,村人们一夜间仿佛就住进了"小乡"了。"小岛水乡"上的居民,天天就有了一个快乐的营生,那就是"截鱼"。"截鱼"就是把溪流找窄的地方用树枝土木拦住,专留一两个流水口,将铁纱做的织网拦在流水口处,过一半个时辰去提捞一次,就有欢蹦乱跳的大鱼和小鱼在网子里。鲜鱼鲜炖,美不胜收。记得老家的三姑,最擅长"截鱼"了,而她家恰住在"小岛水乡"上,每到涨水的季节,她就在屋前的溪水里,如法炮制去"截鱼"。</p><p class="ql-block"> 有时,夏夜里边在院子里纳凉聊天,边时不时地去起捞鱼网;有时,后半夜睡醒觉去起夜,上趟茅房的功夫,顺便就再去溪边起捞一次鱼网,而每次总有收获。于是,每天的早餐,总有新鲜的鱼吃。那可真是神仙过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小岛水乡"的生活,这只能说是与水有关的"小资"生活,关于河水的凶猛,怕人的还在后头。进入夏天里真正的汛期,河水暴涨,河边十几米高的拦河大坝上,白天夜里全是村里防汛的人。狂怒的河水有时能够涨平快到坝顶,一旦没坝,河水一马平川地涌向坝外,那些平原上的村落,顷刻就会遭受灭顶之灾。所以村里人不用动员,都自发地到坝上防洪,"保坝为家"这点道理,连穿开裆裤的娃娃们都懂。</p><p class="ql-block"> 有的村人情急之下,把自家的门板都拆下来,扛到坝上作防洪用。那时节,人们自发的觉悟,真高!小时候,洪水季节,我在坝上曾亲眼见到水中漂浮着上游被冲下来的物品,有一搂粗的大木头,有家用的衣箱,有排着队漂浮的大西瓜,甚至还有顺流而下的牛和羊,那场景,很让人难忘,也增添了对于水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  在故乡,夏天来了,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地里的野菜不适合食用了,因为它们不再鲜嫩,老了。苦苦菜长出长长的茎梗,并且顶起了粉色的小花,人是没法吃了,只好割回来煮熟了喂猪;酸妹姜也长出了紫色或白色长长的穗子,它们这是要开花结籽了,植物也要繁殖下一代啊,否则,下一年哪里还有那么美丽、狂野的草甸子哟!早已把青春和美丽奉献给草地的婆婆丁,更是活明白了,急流勇退,变身为蒲公英,驾着小伞去仙游,寻找诗和远方去了。</p> <p class="ql-block">  夏天的味道,细数起来,还有太多太多,城里有城里的特色,乡村有乡村的绝活。但只要在故乡这部大书里去品读,夏天的味道,色、香、味总不会重样,而且,你也总是寻不完,找不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