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陕北 之圣地游

苇风

<h3>听说要组织到陕北和延安的旅游活动,苍凉广袤的黄土高坡,凄婉高远的陕北民歌,鼓舞人心的威风腰鼓,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动等景象便像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报了名,和一群朋友在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就早早地上路了。</h3><div> 北走山西,过壶口,越黄河,下午三点钟左右便到了延安。</div> <h3>延安,古称肤施、高奴、延州,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简称“延”,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吴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许多中国古代名将在此大展文韬武略,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h3><div>延安既是中华民族圣地、又是中国革命圣地,还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div> <h3>我们来到的第一个景点是枣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h3> <h3>这小家伙正在练习讲解朱总司令和战士们打球的故事</h3> <h3>这是朱总司令60寿诞时和董老的诗</h3> <h3>走出枣园,又坐车到杨家岭革命旧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里有毛主席率先垂范、开展大生产运动时亲自下地劳动的菜园,也有和斯特朗谈话的石凳石桌。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座谈会的会址因造型像飞机,被称为飞机楼。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h3> <h3>这是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率先垂范的见证</h3> <h3>陕北吹笛子的老汉</h3> <h3>革命接班人</h3> <h3>&nbsp;走出杨家岭,来到位于延安城西北延河之滨的延安革命纪念馆,、这是一座陈列展出革命文物,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也是全国解放后成立最早的革命纪念馆。陈列馆舍先后四次重建,2009年8月落成的新馆,是中宣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一号工程”之核心项目,其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陈列展出面积1.43万平方米,广场面积3.8万平方米,广场正中的毛泽东铜像总高16米,其中基座高7米,由著名雕塑家程允贤设计。可惜因时间关系已经闭馆,我们只能在广场上照照相,瞻仰瞻仰伟人的英姿。</h3> <h3>为了抓紧最后的时间,我们几个人紧走小跑来到了王家坪革命旧址,这里也正要关门,勉强和工作人员说通进去匆匆溜达了一圈。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及八路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想去看看林彪住过的房子,遗憾正在修葺。</h3> <h3>在这里有所收获,遇到了延安当地签名售书的作家花海洋和他的《走进延安》</h3> <h3>看罢景点,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耳畔忽然飘过贺敬之的《回延安》“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h3><div>&nbsp;&nbsp;当年延安的吸引力在哪里,为什么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趋之若鹜,从北平、上海、重庆、西安等国统区历尽千辛万苦、不怕千难万险来到这里?为什么西方东方的著名记者、医生如斯诺、斯特朗、史沫莱特、白求恩、柯棣华、路易艾利等漂洋过海向往这里?为什么国民党的高官、民主党派的著名人士卫立煌、张治中、黄炎培探究这里?为什么共产党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建立新中国、成为执政党,翻翻史书、听听讲解,这里的窑洞会告诉我们,这里的大地会告诉我们,著名的老三篇会告诉我们。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自信是一个党、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如果缺乏自信,就会在精神上“缺钙”,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会失去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这就是延安精神所在.这也是红色圣地游给予我们的感悟和启示.</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