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云南一走进怒江独龙江

无語

<p class="ql-block">时隔一年之后,我们再次踏上云南的土地。云南有太多太多值得你再来的理由.....</p><p class="ql-block">云南的色彩,不仅仅在东川;云南的原生态,也不仅在丽江;云南最美丽的水,也不仅在滇池与洱海.。美丽云南最美的水,最真的原生态,最诱人的色彩,在那西部流淌的、没被污染的河流峡谷一三江并流的怒江大峡谷。怒江沿线是这次旅行的向往,具有东方气质的怒江大峡谷、充满绿意的怒江第一湾,以及隐藏在怒江大峡谷深处的"香格里拉"丙中洛、秋那桶,一切的一切都让人神往。中国人数最少的、居住在堪称秘境的独龙江边的独龙族和独龙族纹面女的传说,怒江上的溜索,奇妙的三教合一,都一样充满了令人探寻的神秘感。</p><p class="ql-block">1月26日除夕前一天从杭州出发于27日除夕的凌晨行程2400余公里到达云南昆明,第一次在他乡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踏入零点,鞭炮声、烟花声、人们的欢呼声,一齐欢腾, 28日大年初一从昆明行驶600余公里,傍晚到达六库. 与先行的另辆车会合,开启了怒江大峡谷之旅........</p> <h3>从昆明到六库一路伴行的是澜沧江</h3> <h3>气势磅礴的风力发电</h3> <h3>大年初一早上从昆明直奔六库,600多公里经澜沧江、六库出口转入S228,傍晚到达怒江州首府(泸水县城)六库镇,这里真正进入怒江大峡谷。由于六库属于边防地区,所以边防检查尤其频繁。到六库时会有边防战士上车查验乘客身份证,此时不可对边防站及边防战士进行拍照,会被要求删除</h3> <h3>六库跨怒江两岸,是怒江首府和怒江最大的城市,也是游怒江峡谷的游客集散地和起始点,穿越怒江大峡谷的旅程从这正式拉开序幕</h3> <h3>向阳桥,怒江峡谷第一桥.七十年代产物,标语还清晰鲜明</h3> <h3>春节期间的怒江是四季中最美的时节,高黎贡山的碧罗雪山已披上了皑皑白雪,怒江江水轻柔,色如碧玉,峡谷里气候温和,热带植物与雪山形成了一幅绝美的风景画</h3> <h3>从六库到丙中洛290公里的路一直沿着怒江峡谷由南向北伴江而行,这条举世闻名的东方大峡谷江水时宽时窄,时缓时急,两岸高耸的峭壁把一条大江挤压成地球上的一条缝,巨大的落差和悠远的阅历把本是温柔的溪流锤炼成滇西的怒江</h3> <h3>江的西面是高黎贡山,东面是碧罗雪山,翻过雪山就是澜沧江和金沙江,是滇西北著名的三江并流风景区.</h3> <h3>向着大峡谷的深处穿行,梦境般的山水画卷长廊逐一一展现出来了</h3> <h3>江水碧绿宛如翡翠,飘渺晨雾中的村落,壮丽与苍凉同在,丰厚与贫穷共生。。。</h3> <h3>六库镇北行驶10多公里就来到了登埂温泉</h3> <h3>河漫滩上,细沙柔软</h3> <h3>在怒江大峡谷,最出名的民俗,要算在春节期间举行的"澡塘会"了。所谓"澡塘会",是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盛会。每年春节过完大年初一,从大年初二到初七,住在高山峡谷的傈僳人都要背毯子、被子,带着米、肉、油、盐、菜和炊具,相会到怒江边有温泉的地方。他们在岩壁下、石洞里、石缝中铺上干草,展开被子,成就他们七天的"家"。开起了露天宴,下到烫人的简易石砌温泉澡池中,洗去污垢,舒展筋骨,然后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对歌跳舞。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嬉戏打闹,其乐融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澡塘会",其实就是傈僳族的狂欢节。 现在的"澡塘会",除了传统的泡温泉洗澡、还有荡秋千、下火海、对歌等活动</h3> <h3>上刀山下火海是傈僳族勇士的传统项目</h3> <h3>这里就是著名的怒江澡塘会</h3> <h3>男女老少一起在怒江边的天然温泉裸裎相对,毫无扭捏之情</h3> <h3>傈僳人带上柴米油盐和炊具搭起自制的简易帐篷,成就他们七天的家。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优哉游哉的享受这节日的快乐。</h3> <h3>怒江水在冬天一改其在夏天呈现出的绝世三江第一怒的奔腾咆哮的气势,显得舒缓而平静,横跨在江面的被誉为风之桥的溜索看起来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让人惊心动魄</h3> <h3>维拉坝是怒江西岸一个扇型冲积坝。据说这里没有常住村民,后是国家扶贫,将山上的农户搬到山脚下的维拉坝</h3> <h3>双纳瓦底半山岩上有人家</h3> <h3>腊玛登------"腊玛登"傈僳语,即老虎跳峡谷之意,被视为傈僳族的虎氏族发源地。此处海拔为1150米,峡长10公里,最窄处为10米,落差为20米。这景点也有称之为"老虎滩"。冬日江水平静湛蓝,夏季江水从巨石两侧跌落而下,水流湍急,浪花飞溅,震耳欲聋,轰鸣声响彻云宵。</h3> <h3>亚碧罗桥,人马吊桥——对于生活在怒江两岸的人来说&quot;桥&quot;极为重要</h3> <h3>金满银滩</h3> <h3>飞来石——据说伴随着一阵天崩地裂的巨响,一块巨石从天而降,傲立于匹河乡民族中学四十平方米的教室宿舍小庭院内,左侧紧紧地与屋檐相依。无从考证石头的来源</h3><h3> </h3> <h3>老姆登村是个古老的怒族村落,皇冠山是这里的标志。风景令人心旷神怡。油菜花已盛开,远眺皇冠山的美景。村子不大,却无处不透着一种宁静与淳朴。</h3> <h3>老姆登教堂是这里的名片,被誉为峡谷内最美的教堂。教堂其实很小,甚至不如学校的大礼堂那么大,看上去简单朴素,可是能感觉到在村民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h3> <h3>在怒江,只要有村落,就有教堂。村村有教堂,篮球场,似乎是标配</h3> <h3>老姆登村以怒族为主,一个只有语言,不久前刚刚才有文字的民族</h3> <h3>走近教堂附近就能听到美妙的歌曲,以为是在排练什么节目,询问便知是在唱圣歌,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可是百听不厌,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是能感受到歌曲里充满着大爱</h3> <h3>  知子罗一凝固时空的&quot;废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是怒江州政府所在地。由于州府迁址,知子罗沒有发展与人气,故被称为"废城"。</h3> <h3>知子罗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的9个怒族村之一,就坐落在这碧罗雪山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比怒江高1000米。碧罗雪山默默关注这里的昨天、今天、明天</h3> <h3>城东尽头,一座基督教堂,孤映在碧罗雪山的冰蚀残雪风景线中</h3><h3>感慨:在怒江,基督教、天主教、藏传佛教和各民族原始宗教平和共存,相安无事 。奇怪:一百多年前,一批法国传教士是怎么克服高山大川的交通不便,语言不通,民族纷繁,说服山民们信奉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以及天主教并保持至今?真是信仰的力量</h3> <h3>保存完好的是这座八角楼,据说原先是州图书馆,因建筑风格形似井冈山的八角楼而得名。楼旁有毛主席语录、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勾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h3> <h3>石月亮——峡谷里"永不落的月亮。过福贡县城约30余公里,怒江西岸高山之巅可见一巨型园洞穿透山体,状若明月,这就是被称为"傈粟之根"的石月亮</h3> <h3>远看高耸入云的石月亮</h3> <h3>房舍田园,美景若画</h3> <h3>人神共居丙中洛 </h3> <h3>丙中洛是云南与西藏交界最后一个乡,被称为"人神共居之地",是怒江流经贡山的一处开阔地。这里"雪山环抱,江河为池"。公路下边的梯田,起伏有致,色块分明,四周云雾飘渺</h3> <h3>怒江第一湾——怒江流经这里,由于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之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U形大湾。水很绿,但并没想象中的那么震撼</h3> <h3>第一湾中间是个半岛,岛上的村子叫坎桶村(50年代初麻风病人就关在这,也被称为麻风岛)</h3> <h3>桃花岛——从丙中洛下到江边、吊桥走过去可到桃花岛,岛上的村子叫扎那桶。这里距丙中洛2公里,与怒江第一湾相邻,与第一湾最明显区别就是有个吊桥,</h3> <h3>桃花岛上总共十几户人家,春季满眼桃花盛开,谓桃花岛</h3> <h3>丙中洛,藏语意为箐沟边的藏族寨子。四面环山,东有响朗腊卡山和碧罗雪山,西有高黎贡山,南有贡当神山,北面是石门雄关。这个地方生活着怒、藏、独龙、傈僳等多民族,原始宗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并存,被称作"人神共居的地方"</h3> <h3>丙中洛是怒江大峡谷中罕见的开阔地,海拔为1750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在当年"驼峰"航线线路上,也是沿江北进西藏的茶马古道上至今唯一还有马帮运输的通道。远处是嘎瓦嘎普雪山,海拔5128米。</h3> <h3>传说有十大神山守护着丙中洛坝子,而且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神主。除此之外,每个奇峰怪石,每一棵大树,每一条箐沟,都有自己的神灵</h3> <h3>经过一玛尼堆,七彩经幡迎风飞舞</h3> <h3>屏障一般的石门关----当地人称之为"纳依强",意思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石门关旁的公路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h3> <h3>朝红桥是怒江上最靠北的一座吊桥,老桥由于年久失修已被废弃,但仍然保留,只是不允许通行。新桥就建在老桥旁,一次只允许通过一辆车</h3><h3><br /></h3> <h3>朝红桥旁边是一条古栈道,这就是通往雾里村的唯一通道。那段路就是茶马古道的遗迹</h3><h3> </h3> <h3>神秘飘渺的雾里村</h3><h3>隔著怒江相望,村子背后是大山,面对雾里村,一个词:世外桃源。它仿佛一个遗世独立的女子,隐居在人们的视线里,却又跳出凡尘之外。它似乎离你很近,因怒江的阻挡,却又离你很远……</h3> <h3>茶马古道上的老虎嘴----实实在在走了一回3公里之多的茶马古道,仅一米宽,一侧为陡峭的山崖,另一侧是碧绿的怒江,在丰水季节的夏天,走在澎湃的江水旁,靠着悬崖峭壁的边上,会有心惊胆跳之感吧。</h3> <h3>感叹那片安静与纯净。缓坡上,种满了青稞,翠绿的青稞间,零零星星点缀着褐色的木屋,炊烟在木屋顶上袅袅升起,似一层轻雾,给静谧的村庄增添了几许流动的韵律,我以为这便是雾里村得名的由来。</h3> <h3>雾里村白云之上的香格里拉。</h3> <h3>雾里村有五十多户人家,以怒族为主还有少量傈僳族,他们大多信仰藏传佛教</h3> <h3>这里的民居,大多是木愣石板房,这里的岩石可以揭成一片片如瓦片状的石板,薄而齐整,天然的屋顶材料</h3> <h3>雾里真象一个仙境,雾里带给我们的是惊艳!</h3> <h3>往秋那桶村西藏方向的路在修,路况真的很差,不注意车会托底,只能小心翼翼、蹒跚而行,20公里路颠簸了大约几个小时</h3> <h3>秋那桶是连接西藏云南境内的最后一个村落,进去的时候要过边防的身份确认检查。秋那桶景色秀美,就像一个世外桃源,可以说是人神共住丙中洛的浓缩</h3> <h3>它是陷入大山怀抱中的小村子,不多的几户人家,散布在山谷中的平地上,更加与世隔绝,更加安静恬美,被无数人赞美的田园村落</h3> <h3>当地的房屋很有特色,因是依山而建,地上有坡度的,所以第一层是猪圈牛圈,第二层才是人住的房间,再往上是一个类似于小阁楼一样的,可以烤玉米。别看房子小小的,可是电视之类的家用电器还都有呢。似乎每家都不锁门,好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香格里拉</h3> <h3>木质的房屋,显得远古、贫穷、原生态,与世无争</h3> <h3>人神共住的地方--秋那桶,一切都相处的很融合</h3> <h3>看到这张照片,飘来两个字&quot;渴望</h3> <h3>高山、深谷、飞瀑、大江,养育和锤炼了怒江各民族儿女</h3> <h3>一小方蓝球水泥场,便是村的"文化体育活动广场",有些唏嘘,却又相信他们内心的富足远胜于你我</h3> <h3>碰巧村里举行一年一度的老人节。今天的秋那捅热闹非凡,篮球场上喜气洋洋地穿着各式鲜艳民族服装的村民们,有怒族、傈僳族、藏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h3> <h3>载歌载舞,欢乐无比,他们的服饰、歌舞、年节活动,生活习俗、宗教活动等独特的魅力,构成一幅和谐的峡谷风情图</h3> <h3>瞧瞧那些穿着新装而内心质朴的人们,走近了那片自然雄壮、民俗奇异、古朴鲜艳、人神共居的净土。淳朴得让人想要反省</h3> <h3>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单纯。人们感觉到的幸福是那么的简单,和城市的喧嚣与躁动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不知道这样的香格里拉能否长久,秋那桶是美好的</h3> <h3>赫赫有名的重丁教堂,哥特式建筑风格,堪称怒江大峡谷中最漂亮的天主教堂。由法国传教士耗时10年于1935年建成,"文革"期间被毁,1996年在原址重建,规模较之原来的小些。它一如既往关着门,没能入堂参观留有遗憾</h3> <h3>普化寺为藏传佛教十三寺之一,始建于1766年,原名飞来寺,也是怒江州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h3> <h3>普化寺背靠海拔5000多米的嘎娃嘎普雪山,山上终年积雪,是高黎贡山脉的最高峰</h3> <h3>普化寺显得冷清,大概这里的喇嘛教信徒相对较少,也可能因为此时没有什么法事活动。主殿的飞檐显然吸收了汉式风格</h3> <h3>独龙江虽然属于贡山县,但是跟其他所有的乡镇不同,它跟贡山县城隔了一整座高黎贡山,在通往那里的独龙江公路开通之前,它是远比丙中洛更与世隔绝的地方,独龙江公路正式开通,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不通公路的历史。尽管如此,仍然有半年的时间公路由于雪封山而与外界隔绝。经常有落石,泥石流,雪崩..虽然道路艰险,美丽的独龙江自然风光和神秘的独龙族依然吸引着徒步背包客前往。。。</h3> <h3>从怒江峡谷到独龙江峡谷,移步换景,步步入胜,雪山一路相伴,变幻着不同的姿态</h3> <h3>高黎贡山隧道通车,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的通行时间缩短为3小时。从以前人马古道的两天一夜,到简易公路的8、9个小时,再到现在的3小时,随着交通的便捷,独龙江峡谷渐渐褪去其神秘面纱,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一睹她的美丽、探究它的神秘</h3> <h3>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越来越低,阔叶林变成了针叶林。满地都是厚厚的积雪</h3> <h3>独龙江峡谷风光</h3> <h3>翻山越岭,过隧道,终于走进了独龙江乡</h3> <h3>独龙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80%散居在独龙江峡谷中。历史上独龙族被称"绣面部落",至今在一些年老的妇女中还可看到纹面的</h3> <h3>独龙江的美,美在独龙江的水、美在独龙江的静谧、美在独龙江的原生态</h3> <h3>瀑布像条银链坠落谷底。有点九寨的感觉,冬季的独龙江平静碧绿</h3> <h3>走进龙元村,这是我们比较期待的一个地方,因为这里有独龙族纹面女,如今此传统已经失传,目前仅剩下位数不多的几位了</h3> <h3>这里的孩子虽然穷但不会乞讨,依然善良天真,他们会带我们去找纹面奶奶</h3> <h3>独龙族是中国独有的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传统习俗</h3> <h3>如今的龙元村,都是几乎统一格式的住房,看来政府给予了独龙族人民相当力度的扶持。有房屋的地方,即使最深处,屋顶上插入国旗,在边界区这等同于主权的宣示</h3> <h3>独龙族女子有纹面的习俗。少女长到十二三岁时,根据自已的意愿纹面,即从眉心、鼻梁到脸颊和下巴,连缀刺出小菱纹,再以锅底灰和草汁涂沫,形成了永远也洗不掉的青蓝色纹样。据传说,历史上随着藏族土司和傈僳族奴隶主势力的入侵,独龙族人民深受残酷剥削和压榨,特别是年轻漂亮的少女,常常面临被掳走他乡的危险,柔弱的她们只好采取这种消极办法自毁容颜,以免遭欺凌与践踏的厄运。解放后,这一习俗已废止,现在整个贡山地区的独龙族纹面女不足20人,年龄都超过70岁</h3> <h3>有幸见到纹面女。独龙族阿婆坐在自家屋里,岁月没有掩盖纹面的痕迹。屋子里很矮,也很黑,生着火盆,熏着腊肉</h3> <h3>依然走走停停,不求知道但求惊艳,迷失在未知名的地点,陶醉在山水风景画廊之中,</h3><h3>山谷里的村落有着梦幻般的感觉</h3> <h3>滇西的民居喜欢把苞谷这样挂在檐下,很有生活气息</h3> <h3>那些云上的村落,如珍珠般四撒在峡谷的深处。如果没有泥泞土路指引你,很难相信在峡谷的高处,在云端有人类的家园</h3> <h3>腊瓦朵。江面狭窄,水流湍急</h3> <h3>怒江第一啸:一路咆哮的怒江到达这里江面从100余米突然收紧到50余米,平静的怒江水变得湍急万分,浪花飞溅,发出雷霆万钧,震耳欲聋的怒吼声</h3> <h3>一次停顿,一份惊喜,一个发现,一种赞叹。</h3><h3>其实,那些在险路凶滩,未及停下而记在眼中的雄奇壮丽,还有无数……</h3> <h3>这就是怒江,传说中的那一片净土,住着古老的傈僳、独龙民族,每个人都能歌善舞,敢上刀山敢下火海,他们心胸开阔真诚坦然心不孤独,崇拜着美丽的雪山、依赖着蜿蜒的碧江、信奉着心中的天堂、守护着自己美好的家园</h3> <h3>原始的怒江,原生态的怒江,伴随它的,还有那原生态的生活。怒江的峡谷里,河边、山腰、甚至山顶,只要是可以居住的地方,都有保留原始生活状态的山民,不知道,随着旅游的深入,这样的原生态还可以持久到几时</h3> <h3>4天的怒江之行,那些与世无争、随性、安静、淳朴,独特的魅力在我心中,留下足够美好印象!</h3><h3>由于时间这次怒江行没有深度游,虽留有遗憾,但收获还是满满滴。还是那句话,或者留有遗憾才是不断出行的动力。我想,有机会时,这地方我还会再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