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育素养 一课多上深受益

陶佳

<h3><font color="#ed2308">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最终行成良好的语感。</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4月19日到4月24日,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开展了主题为“殊途同归育素养,一课多上深受益” 的教研活动。 </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教研活动前期,五位老师经过商议,提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殊途同归育素养, 一课多上深受益;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形式为一课多上;确立了共同执教课文《黄河的主人》。</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作家袁鹰。文章行文简洁凝练、语言生动形象,是大型公开课、竞赛课常选的教学内容。教学这篇课文时,品悟艄公形象、关注写作方法是绕不开的教学重点。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切入角度可以是多样的。 </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  吴海燕老师是第一位执教该课的老师。在她的教学中,她以“艄公的胆大心细”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能用“圈”“点”“画”“注”的方法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找出描写艄公的语句,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感受艄公的胆大心细,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 张刈老师在吴海燕老师执教的基础上,以“我”的心理变化和乘客的从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羊皮筏子上乘客的“从容”“谈笑风生”和“我”的“提心吊胆”进行对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文章写“我”的担心和乘客的从容,都是为了衬托艄公是黄河的主人。</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 邹翠梅老师是第三位执教的老师。她的教学从精巧的写作特点切入。教学中她抓住描写黄河、羊皮筏子、乘客的段落,与文章主题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了解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让学生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 </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杜广平老师的教学从黄河的凶险切入。执教中,她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体会黄河的气势、险恶,指导学生读好描写黄河的词语及段落,探究描写艄公的神态、动作的语句来体会衬托艄公的机智、沉着、镇静。</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 陶佳老师的执教,则是在四位老师执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从羊皮筏子的不同寻常入手,通过老师介绍羊皮筏子的历史、制作,播放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视频,指导学生读好描写羊皮筏子的语句,通过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了解课文是在用衬托的方法突出艄公是黄河的主人。</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执教结束后,张盈主任带领大家还进行了评课、议课。张主任提出了她的教学切入点,以词串整合的方式解读文本。出示文中的四字词,让学生找出关键词,用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把这些四字词进行分类,指导学生读词语想画面,由读好词语到读好句子,进而体会课文内容。</font></h3><h3><font color="#ed2308"></font></h3><h3><font color="#ed2308"></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font></h3> <h3>  从以上 6 种角度切入教学可以看出,一篇课文没有固定、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法呈现了不同的状态,只要教师把握了文本的内容以及写法特点,完全可以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选取让教学更得心应手的切入角度,从而让课堂更灵动,更深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印江县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也参加了我们的教研活动,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受益匪浅。</h3><h3> </h3> <h3>  语文素养的行程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学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而是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完成。我们四年级的老师将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上继续研讨前行。 </h3>